Blog Archive

Tuesday, January 29, 2013

轉寄~從一無所有 到一無所缺(葉雲舟)

 

讓孩子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好習慣,成就孩子的大未來

 

鼓勵孩子勇於嘗試,並從錯誤中學習。
父母應鼓勵孩子勇於嘗試錯誤,如此必能增強他對這些事物的注意力,
進而增加他對這些事物的興趣,並從中發揮專長。

六歲孩子倉庫裡玩火

去年訪問美國羅德島大學期間,有來自台灣的老朋友A君前來拜訪。歡聚閒談間,A君的手機響了,接完手機的A君臉色大變,原來是他六歲的兒子,躲在倉庫裡玩火,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倉庫幾乎燒了起來。還好及時撲滅,損失不算嚴重,小孩也安然無恙。

A君有點激動:「這個小渾球,打也打不怕、罵也罵不聽,從小就不知拆壞過多少玩具,連收錄音機都不能倖免。這下可好了,連房子都讓他給燒了,真不知道是前世造了什麼孽……

正說著,門鈴聲響了,原來是克莉絲汀到了,她是以前我在博士班的美國同學,特地從波士頓南下,到羅德島來看我們。

以鼓勵取代責備

我和內人祝瑛第一次到克莉絲汀家作客時,她已育有一位四歲的男孩。金髮藍眼,非常活潑可愛。那天小男孩不小心把整瓶柳橙汁打翻,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我們一看黃澄澄的果汁灑滿廚房,正要上前幫忙,克莉絲汀卻說:「沒關係!我自己來!」「傑米,你一定是想倒給客人喝對吧?謝謝你!」一邊回頭跟我們解釋:「我兒子一向很熱情慷慨,每次都會主動幫忙招待客人。」小傑米聽了,臉上又恢復了快樂自信的笑容。

她接著又對孩子說:「傑米一向是媽媽的好幫手,你願不願意幫媽媽一起清理乾淨?」於是母子兩人拿著抹布,一起把地板擦拭得乾乾淨淨。然後,克莉絲汀又把打翻了的柳橙汁空瓶裝滿了水,放進冰箱,再教他必須雙手拿才不會打翻。

送鬧鐘給兒子拆

隔幾天,我在二手拍賣會上遇到克莉絲汀正在找鬧鐘,她說兒子把家裡唯一的鬧鐘拆得七零八落,問傑米:「為什麼?」他說:「想看看裡面到底怎麼回事?」結果拆開後,再也組裝不起來。結果,她不但沒責備兒子,反而還誇他:「好厲害哦!居然能拆得這麼徹底!」說著說著,我發現克莉絲汀居然一口氣買了三個鬧鐘,問她為什麼?她說:「給他練習用!孩子都需要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以後幾次在拍賣會上再遇見她,她買的機械用品越來越高級,包括除草機、腳踏車、電腦等,全是專供她寶貝兒子「解剖」之用。現在傑米已從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電機工程系畢業,並且已經是某大公司的工程師了。

克莉絲汀離開後,A君若有所思的說:「當初如果不是一味禁止,而是有大人從旁指導,我兒子也許不需要躲起來玩火,差點把命也玩掉。」我以愛迪生為例,笑著對他說:「你差一點葬送了一個未來的愛迪生!」他也笑了笑說:「我改天也要多買幾個鬧鐘。」

親子教養百寶盒

從容忍孩子「越幫越忙」開始
 
父母要想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能幹而有責任心的人,就要從容忍孩子「越幫越忙」開始;要趁著孩子最有好奇心的時候(兩歲開始),鼓勵他為大人做事,例如:掃掃地、排鞋子、收衣服、整理小書桌、洗菜、收碗盤等。如果孩子真的做不好,父母也寧可私下花時間慢慢調整,不應嫌東嫌西或當面改正,以維持孩子的好奇心與自信心。

讓孩子從錯誤中獲得成功 

要培養孩子有勇氣去犯錯、去思考和改正錯誤,敢於從失敗中獲得成功,從中獲取自信心和挫折容忍力。
不要一看到孩子犯錯(尤其是認為他有意搗蛋),就大發脾氣或急著糾正。
要培養孩子認識錯誤、敢於承認錯誤的習慣,讓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想。
不要擔心挫折,讓孩子承受失敗或錯誤,是他成長必要的一部份。這種對失敗的承受力,比任何知識都重要得多。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要越俎代庖替他做決定,而是當他的「顧問」,只給他提建議,鼓勵他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或是因勢利導,當他的「啦啦隊」,鼓勵他去做更困難、更複雜的事。
讓孩子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去學習、去主動建構知識。

堅持運用「自然後果法」
 
忘了帶水,讓他渴著;忘了帶飯,讓他餓著,不要「一通電話,服務到校」,教導孩子學習自己負責:

讓他嘗試錯誤,最好不必提醒,若有必要提醒,也不要告訴他怎麼做。
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只陳述事實,不要加油添醋。例如,「再不來吃飯,我沒時間等你。等一下我收起來,你不許找任何東西吃。」而做不到的不要說,不要恐嚇他:「你不餓,那你就不用吃飯了!」
確實堅持,例如:不肯來吃晚餐,就把飯菜收起來,把各種零食收到廚房裡,然後把廚房門關上或牽上一條線,規定到明天早上七點鐘以前禁止進入,確實管制他不能吃任何東西,即使他餓了苦苦哀求,也不能因心軟而放鬆。如此,必能平息晚餐時的戰爭。

即刻制止嚴重偏差的行為
 
如遇孩子的行為偏差,會招致嚴重惡果或道德問題時,應「立即」制止,但應注意下列事項:

應「以理服人」,盡量不使用父母的權威,讓他真正了解錯誤之處,以及會造成什麼惡果、父母會有什麼感覺等。
使用平和的態度、穩定的眼神及低聲的語調,會更有效。大聲斥責可能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震懾上,反而忘了問題所在;或甚至誤以為只是父母情緒不好(不是他的錯);或認為父母對他發脾氣也有錯,打平了,他就沒事了!
適當的處罰可以是罰站、罰跪、罰Time Out(暫時隔離起來自我省思)、罰寫悔過書、罰他一個禮拜不能看電視等;重則用自己的手打孩子的屁股、手心為限。但最好是事先一起商量,或徵求他的同意,使他意識到這個處罰的規則,不是父母強加於他,而是他認可的。
父母對已經講好的規矩,要態度一致,要穩定、堅持,不要有時管、有時不管,有時處罰、有時不處罰。依照「習慣領域」的說法,一件事要連續做上二十一次(天)以上,才會變成真正穩固的習慣。如果父母對規矩的堅持反覆不定,對孩子偏差行為的改正或好習慣的建立,就很難有效果了!

依照孩子的興趣和意願學習
 
父母宜依照孩子的興趣或意願,盡量讓他自己嘗試錯誤,不要急著指導他,尤其不要禁止他,以發揮他的潛能或特長。例如,兒子做科學展,堅持用自己的方法做試管試驗;女兒做數學兩位數乘法,堅持先算十位數再算個位數,就讓他(她)先做完了再作檢討,可以讓他發展創意,並養成自己負責的習慣。

 

 

清大教授賴建誠的「人生三願」氣哭兒子

 

爸爸的夢想是什麼?為了完成兒子國小二年級的家庭作業,清華大學經濟教授賴建誠曾許下人生三個願望,「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來」。

 

年幼的兒子不理解,覺得爸爸亂講,急得哭出來,沒想到卻拿了全班最高分。事隔11年後,兒子也考上清大,賴建誠笑說,人生的願望沒有變,一星期內有一半時間能達成願望,就要很滿足了。

 

賴建誠表示,這篇「人生三願」在多年前曾發表在報紙副刊上,原本只是一時的誤打誤撞,卻意外地在網路上不斷傳閱轉寄,還衍伸了不同版本。甚至有大陸民眾改寫成另一篇人生三願,還輾轉寄回自己的信箱。儘管已經是11年前的往事,但如今仍有不少人看到他就問,現在小學二年級兒子的家庭作業寫得如何?

 

曾有人問他,把「吃得下、睡得著、笑得出來」當作人生願望會不會太簡單了。賴建誠笑說,當人生經驗越豐富,就越能體會這三個願望真的很難。今年已55歲的他坦言,即使如今他年過半百,也不是每天都能達成這三個願望,生活中總有無法逃避的壓力和不順。但是他更深信人算不如天算,不需要的顧慮煩惱就應該丟掉,因為簡化的生活才是最重要。

 

賴建誠說,他的三個願望都很小,有時可以全部達成,有時也會無法如願。每個月、每個星期的達成率都不同,但正因為不是鴻圖大志,他每天都可問自己願望達到了嗎?回想起當時寫這篇「人生三願」時,小兒子才唸小學,賴建誠透露,為了怕兒子太丟臉,寫完之後,還特別給兒子檢查看看,把兒子氣哭的部分稍微修改了幾個字,給兒子留點面子;一晃眼,兒子已經長大成人。

 

賴建誠說,對於剛上大學一年級的年輕人,正是享受人生樂趣的黃金歲月,他不期望兒子現在能理解這三個願望,只希望是留給兒子在未來下半輩子慢慢去思索品味。

 

人生三願的原文重現

 

清大教授賴建誠今年6月建置了自己的部落格,陸續把過去發表的文章貼在網路上,也讓被網友多次改寫的「人生三願」,重新還原全貌。原文如下:

 

我兒子讀國小二年級上學期末時,老師給了一項作業,要他們當小記者訪問爸爸。共有六個問題,有一大半是資料性的:在哪裡工作?負責哪一方面的事等等,其中的第5題是「爸爸的夢想是什麼?怎麼實現?」

 

我說「我有三個願望」,兒子用半注音半國字的方式寫下這句話,然後抬頭看著我。

 

「第一個願望是吃得下飯」。

 

他愣了一下,認為我在開玩笑,很鄭重地表示這項作業的分數,是其他作業成績的三倍,所以不能隨便。我說你是記者,人家怎麼說你就怎麼寫,既然不相信就不要訪問好了。他無奈地寫下「第1個願望是吃得下飯」。

 

「第二個願望是睡得著覺」。

 

他這下著急了,「別人的願望都是要當科學家或是做重要的事情,你的願望連小孩子都會,你是不是想害我被老師處罰?」我又重複先前的說法:不相信就不要訪問。他急得跑去廚房向媽媽哭訴,她也同意說記者就是記錄者,不能要求受訪問者如何回答。他擦乾眼淚寫完這句之後,抬起頭失望地看著我。

 

「第三個願望是笑得出來」。

 

這下子他失去控制了,「別人的父母都是在幫助子女,只有你才會存心害自己的小孩」。「要不然你照我的話寫完之後,再寫一篇〈我眼中的爸爸〉附在後面,讓老師瞭解這不是你隨便寫的,而是你爸爸的本性就是如此」。

 

他覺得有道理,憤恨之下很快地寫了一篇沒分段的作文,我除了把注音改為國字之外,照抄如下:「我每次重要的問題要問我爸爸的時候,他都想騙我,可是我跟他說:這是很重要的問題,他還是繼續開玩笑,我跟他說:這可是分數最高的作業,所以我爸爸做什麼事都是隨隨便便的,每次一回家,鞋子也不脫,就看電視,而且都看摔角、相撲,都是一些無聊的電視。所以這個爸爸還要嗎?雖然他有很多缺點,但是他還是很疼我呀!我爸爸很奇怪,一下子罵人,一下子又對你好。可能我是他兒子吧!也可能是他腦筋有問題吧!老師,妳覺得呢?」

 

第二天我問他老師怎麼說?他有點不好意思。「老師上課時叫我到前面,說我的訪問和作文寫得非常好,給我98分,是全班最高的,比班上的模範生還高,還把我的作文唸給全班聽」。

 

「那她有沒有說為什麼?」

 

「她說她先生的工作最近不太順利,已經有好幾天睡不著覺,也只吃得下一點東西。你爸爸的三個願望很有意思。」

 

「那你現在瞭解我不會害自己的兒子了吧?」

 

他點點頭,可是還不能明白為什麼他老師把〈我眼中的爸爸〉拿去參加作文比賽,得到入選獎,對功課課平平的他,這是一大驚奇。希望他在人生的旅程中,能比我晚許久才體會到:要實現這三個願望還真不太容易。

 

 

人生有常我們常會勸勉人要能自持平常心!                             文:康哲行(11/08/2002

 

我們常聽到人說「人生無常」,碰到921大地震,人說無常;碰到華航空難,人說無常;碰到隔壁原本健康的老伯伯突然中風死了,人說無常。這一切訊息都使人感到震驚和戒懼,因為它們就發生在當下,而且就在你的眼前,使你感覺好像這些災難隨時都會再度發生。

 

人生真的無常嗎?我們該先看看人們如何定義「無常」。

 

人們把不可預期的事件,也就是純「或然性」的事件,像海嘯、地震、空難、或戰爭那種天災人禍的發生,稱之為「無常」,所以說禍福無常;有人把人生苦短如過眼雲煙,也稱為「無常」,所以也說青春無常、聚散無常。

 

「無常」是佛教的基本教義。佛陀說:「諸行無常」,意思是說一切現象都是變化不已,找不出永恆和常駐,故曰無常。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說的也是無常。

 

社會上不僅是佛教徒,一般人也都相信「人生無常」。人生真的無常嗎?筆者是理工出身,願從科學的觀點來闡述人生其實「有常」,所謂「無常」不過是一種誇大的幻象罷了。

 

首先,筆者認為一般人對「無常」的定義過於籠統和廣泛。

 

如果一切「或然性」的事件都屬於「無常」,除了天災人禍之外,「無常」也包括一些無預警的芝麻小事,例如你沒帶傘卻突然下起雨來,你趕到公車站正好看到一班公車開走,你到提款機提款卻看到停止服務的告示。

 

天災人禍那種大災難發生的機率極低,大部份人一生未必會碰到一次,而芝麻小事那種意外卻經常會發生。但是,芝麻小事的意外頂多造成生活上的不便,該不會嚴重到影響人的一生;即使是股票大跌、考試落第、或遭遇搶劫那種較大的意外,多數人還是可以忍受的,都可以東山再起。

 

一般來說,經常發生的意外雖然機率較大,卻不都是純或然性的,你還是可以掌控其中的大部分。只要你在生活上保持從容、預留餘裕,很多小意外都可以避免,只有糊塗人才經常碰到小意外。而天災人禍那種巨變,則非人力所能掌控,使人重則喪生,輕則殘癈或傾家蕩產,的確對人生造成重大的影響。

 

至於說人生如過眼雲煙,那也算作無常嗎?人生再長不過百年,本來就有定數,而人生的過程,有生就會有死、有聚就會有散,這些都是常態,也不能說是「無常」。於是,剩下能真正稱做「無常」的,就只有天災人禍那種無法避免的大災難了。

 

從統計數字來看,天災人禍的發生機率通常僅有十萬分之一或更小,也就是說,人生之中無常的部份是極小極小的,而有常的部份卻是相對的99.9%或更大。這個數字也許會嚇人一跳,但它是不容置疑的統計數字。如果我們相信這個數字,能說人生不是「有常」嗎?

 

一般人的「無常」觀是怎樣來的呢?多數人對統計數字都沒有概念,通常會以二分法來處理一些或然性的事件。也就是說,會認為一件事物的有或無、對或錯的機率大概是50%左右,而1/101%在他們眼中就是很小的數字了。於是,一般人看到天災人禍那種「無常」的事件,就會把它們作百倍、千倍的擴大。所以地震後有人不敢住高樓了,空難後有人再也不想坐飛機。一般人這種誇大的「無常」心態,若以真實的機率來衡量,不過是一種幻象罷了。

 

另外,人的天性是好逸惡勞的,多數人都不會去規劃人生,於是每天就會被現實的生活推著走,不知何去何從。那種對未來充滿疑惑的「不確定感」,又可稱為另一種人為的「無常」。說它是「人為」,因為其中真的是一點真實的成分都沒有。當你能夠有規律地掌控生活,這種「無常」便頓時化為無影。

 

筆者花了這麼多力氣來證明「人生有常」,似乎在玩數字遊戲,一般人會關心人生有常或無常嗎?說「人生無常」又有什麼不好呢?為什麼一定要強調「人生有常」?

 

佛家最提倡「無常」的觀念,而佛家所彰顯的都是「無常」帶來的正面意義。像瞭解到禍福無常使人珍惜生命,瞭解到青春無常使人珍惜時間,而瞭解到聚散無常使人珍惜親情、友情那種人際關係。總之,「無常」的正面意義使人知道「惜福」,使人把握當下,使人活得積極。

 

佛家對「無常」有更寬廣的定義,甚至超出「或然」的範圍。佛家認為任何事物都免不了「生、住、異、滅」的程序,也都沒有常態。以億萬年觀之,一座高山也不是永恆的,它可以由海面升起(生),停留一段時間(住),然後開始變化(異),最後又沈下去(滅)。相對而言,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剎那」間事,就更是「無常」了。

 

「無常」的觀念只有好處而沒有壞處嗎?筆者認為它是有許多缺點的。基本上,「無常」的正面意義出自對誇大後的「無常」帶來的戒懼,正如同「虎姑婆」的故事會讓小孩子因戒懼而學乖一樣。所以,「無常」的優點不過是一種「鴕鳥式的假象」,或者更是一種「善意的欺騙」。

 

筆者認為,「無常」觀的缺點也正是來自那種「戒懼」的心態。只有覺醒的人才會由「戒懼」進而發現「無常」的正面意義,由珍惜而積極地尋求生命的價值。但是,誇大後的「無常」卻使廣大的眾生因「戒懼」而更加迷惑,更加相信宿命,覺得人不能勝天。於是,人就變得消極、悲觀。

 

當你看到某人在事業的顛峰突然過世,你也許會想到「人生無常」。何必那麼努力呢?到頭來兩腿一伸,還不是什麼都沒有了,和「南柯一夢」又有什麼區別?於是,人就變得「得過且過」,不再積極和努力了。

 

你曾去找過統計資料,曉得多少人在事業的顛峰過世嗎?人都是主觀而不求甚解的,只不過幾個個案就使你產生這樣的結論。也許本來不會的,是「無常」的觀念盤據了你的頭腦而使你有這樣的結論。

 

一個人愈是每天作夢,愈會覺得人生無常。作夢的人依靠直覺被動地生活,只看到生活中的「果」而不明其「因」,每個不如預期的果都使他迷惑,而「無常」便成了他最能信服的解答。

 

一個有智慧的人會清楚地看到天災人禍那種機率很小的「無常」,不會把它們誇大,生活於是完全由自己掌控,也不會去作那種發大財、做大官的「無常」美夢。對他們來說,人生真的是「有常」的。

 

 

()寂寞嗎?

 

她,三十六歲,是個老師,每天下課回家後,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面。未婚的她,買了一幢二十年貸款的公寓,準備臨老時有個安身之處。

他,三十五歲,是銀行的高級主管,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往往是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的人。有一個正在交往中的女朋友,但感情很淡,全心放在工作上,有心理準備女友可能提分手。

對於愛情與婚姻,他們都有所期望,可是,年復一年,卻始終找不到結婚的對象和理由。或者工作太忙、或者個性使然,親密關係似乎遠離了生命的重心。

但是,擁有親密關係,就不寂寞嗎?


她,三十一歲,是自由工作者,結婚多年,「常覺得先生像擺在家裡的兩張傢俱,沒什麼可說,」難以想像當初不顧家人反對結婚的勇敢壯舉。

數字會說話。結婚的人變少,離婚的人變多。根據內政部統計,十年來,台灣地區的結婚率,由民國七十九年的7.1%,降到八十七年的6.7%

。同時期,離婚率不降反升,由1.36%,增加到了2%。親密關係,在世紀末的此刻,逐漸變調。  


即便如此,對親密關係的渴求,卻是人的本能。知名社會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指出,人類基本的五大需求中,愛與關懷的需求,是人類存在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一位文字工作者說:「現代人真的很寂寞。」就像他,不斷地在追尋心目中完美的伴侶,每一次一有新機會總會抱著希望。等發現對方不是那一個對的對象時,「那一刻,真的非常寂寞,」他說:「因為害怕這一生都找不到那個伴侶。」

王文華在《蛋白質女孩》書中,描繪都會男子的寂寞。在起起伏伏的情海裡中,最後,他們仍舊找不到一份能填補寂寞的愛情。

美國電視節目《艾莉的異想世界》中,女主角艾莉兼具美貌、金錢與身份地位,極度想結婚,卻總是與美好的姻緣擦身而過。不是對方不夠好,而是艾莉總會發現,對方有著她無法接受的缺點。


事實上,問題不在對方,而是自己。所以,社會中的每一個艾莉, 只能繼續不斷地尋尋覓覓。

 

現代人的寂寞,其來有自。在後現代的社會中,一切的秩序都被破壞。突然之間,過去的規範不再適用,在不確定之中,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該做什麼。

台灣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林以正舉例,祖父母那一代,二十到三十歲這個年齡層的人,早就已經結婚生子,清楚地知道自己該扮演的社會角色

。然而,現在二十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卻仍然處在摸索期中。

社會的外在變化愈來愈快,競爭愈來愈激烈,不確定性帶來的恐慌,使個人更需要人際網絡的支持。不幸的是,工業化的社會,卻是前所未有的疏離。人與人間的親密度下降,分享親密的管道也減少。


就以家庭為例,根據內政部的統計,由於生育率下降,台灣地區每戶人口數只有3.4人。獨生子女愈來愈多,寂寞感更難排遣。


因此,各種屬於寂寞的產業大行其道。即使颱風天依然人山人海的KTV、午夜過後人群更多的PUB,到處都有人在宣洩著寂寞的情緒。


一位新聞工作者也承認, 當他極度寂寞時,甚至會打電話到0204交友中心,「只為了聽聽人的聲音,」他說。最寂寞的是,「每當完成一項很得意的工作時,卻找不到分享的對象!」擔任電腦公司專案管理師的賴柏年說。「一旦個人內在分享的需要增加,卻無法獲得親密關係時,就會感到寂寞!」林以正解釋。

所謂寂寞,在學理上的定義是,個人實際上所擁有的社會互動,比期望擁有的少。社會互動,要求的是質,而不是量。就像在辦公室中,人與人的交流戴著面具,談話的內容不外乎公事,即使不斷與人互動,仍然感到寂寞。 


感情的分享,最後還是回歸到個人的親密關係上。婚姻,被許多人視為解決寂寞的良藥。可是,更多踏入婚姻中的人卻說:「結了婚更寂寞

。」


「當你發現婚姻的品質不如預期,當然寂寞。」林以正回答。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的調查顯示,婚姻滿意度會隨著生命事件的發生而下降。剛結婚時,個人對於婚姻的滿意度最高;一年後,滿意度逐漸下滑。


隨著小孩的出生,滿意度繼續滑落,生一個小孩,就下滑一截,之後它會維持一段時間的平穩。可是,到了小孩的青春期,又開始往下滑;一直等到所有的小孩離家上大學,婚姻滿意度才會往上攀升。

結婚,就好像從戀愛的天堂回到現實。


我們在婚姻中想要更多的共享、更多的了解,但是,一旦現實生活的壓力迎面而來,所有的浪漫幻想,很快就會消失。國內的「寂寞學」權威吳靜吉在《害羞寂寞愛》這本書中指出,尋獲夢中的伴侶,寂寞不見得自然消失。很多家庭主婦在結婚之後就少與朋友聯繫,缺乏社會互動的網絡,反而更寂寞。 


愈害怕寂寞的人,愈容易寂寞。


一位網路金融業務員,幾年間就換了二十多位女友;因為每當他寂寞時,就強烈希望找個女友來傾吐情緒。只是,寂寞感過後,「我往往發現跟對方不適合,」他疑惑地說。


寂寞是人的一刀兩面,寂寞可以摧毀人,也可以激發許多的藝術創作。美國詩人艾蜜莉.狄瑾蓀,一生中所留下的詩句,多數都在歌詠寂寞



一位曾經獨自在歐洲流浪半年的攝影記者也承認,雖然寂寞,但那段時期拍攝出來的作品,卻是她未曾有過的佳作。

 

每個人,其實都有化寂寞為力量的可能。即使不是天才洋溢的創作者,仍有能力讓自己不再寂寞 。

 

一個人也可以不寂寞
-------------------------------------------------------------------------------------------------------------   
「人必須學會和自己相處,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吳靜吉在書中這麼說。

就像目前在高科技人力資源公司工作的虞逸心,雖然目前沒有親密伴侶,卻很會安排自己的生活;有空時跟朋友吃飯聊天,獨自一人時就看看書。「我很少感到寂寞,」她說。


解決寂寞,有方法可循。林以正建議,可以從兩個大方向著手。

 

第一,調整自我對環境的不確定性。人在什麼時候最容易寂寞?答案是處在陌生的環境中。「兵變」或留學時感情生變,都是同樣的寂寞,想要掌握環境,就必須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自我愈強,愈能控制環境。當自己對環境產生了解,就容易建立社會網絡,不會寂寞。

 

第二,好好地經營人際關係。人際關係的層面,包括家庭、朋友與公司。在公司中,可以跟同事共同分享生活經驗;在朋友當中,則擁有過去生活的共同記憶;在家庭中,可以獲得無條件的支持。如果能夠好好經營自己的生命,寂寞,就能遠離你的生活。

 

 

學校沒教的理債觀念(一)關注在現金流

 

不要讓自己陷入現金流吃緊的窘境,永遠不要。

 

2002年,一個年輕人剛滿30歲。 9月份,他簽下人生中的第一筆貸款: 240萬台幣,分別給當時的女友和家人使用。10月份旋即從台灣某知名上市電信公司離職,投入另一家初創電信公司,開始了他之後五年內月領10萬台幣薪水但是窮苦與酸楚異常的生活。

 

本系列文章,是要講述一個理財智商為零的年輕人,如何為他懵懂無知的財務決定付出重大代價。雖然,這些經歷比不上那些負債上億最後神奇翻身的名人,但是相信這些經歷更加貼近市井小民的生活。也因為這 240萬的負債,他終於弄明白,人生的路應該怎麼走。

 

◎這樣負擔不會很重嗎?

 

通常,在台灣一個普通人的個人信用貸款大約可以到80萬台幣(實際額度由銀行最終核定)。而不管是跟幾家銀行貸款,所有貸款加起來很難超過這個額度。為了控制風險,當你跟銀行貸款時,銀行會透過聯合徵信中心調查你在其他銀行的貸款情況。所以說,要超過很難。

 

然而年輕人卻一口氣跟五家銀行貸款總計 240萬。除了因為在上市電信公司工作因此銀行願意給比較多之外,也因為找了坊間的理財顧問公司代辦。代辦公司據說有通天本領可搞定一切,然而事後想起,也不過就是上網搜尋一下就放心的委託人家去辦,其實真傻也真危險。

 

在代辦公司 S小姐陪同下,一天內跑完五家銀行辦手續。 S小姐儘管代表著代辦公司的利益,還是好心的問:這樣負擔不會很重嗎?年輕人得意的笑了:我算過嘿,每個月還貸款加上日常開銷還能存點小錢。存的錢累積到一個程度,可以再投入還款,可以縮短負債的時間。

 

這五筆貸款的利率,金額及還款年限各不同(五到七年),年輕人擬好計畫要先把利率高金額小的優先還掉。如果不出意外大概四年就可以全部還完。這樣的財務規劃讓年輕人徹底的變成月光族,然而此時的他卻還沒有辦法想那麼多。而他最後總計花了五年才全部清償完畢。

◎地平線以下的人生

接下去有個大問題。年輕人的年收入大約是 120萬台幣。但是由於公司都是年終獎金發 6個月以上的,所以其實平日的薪水沒有那麼高。換言之, 120萬裡面有好大一部分是到了年底才能拿到。雖然電信公司年終獎金都是會發的,但是,這樣子每個月的開銷會成問題。

 

年輕人雖然理財智商很低,但卻也隱約感覺出,現金流的重要性。如果每個月的還款不能從每個月的薪水支應,那最後勢必造成要去借新的貸款來應付,還要再付新貸款的利息錢,這完全是不對的。因此,寧可去找一份月薪比較高但是年終獎金發比較少的工作才對。

 

就這樣,貸款下來之後一個月,年輕人順勢跳槽了。新工作的年薪增加了一些,年終獎金也少了,但月薪達到 9萬台幣,足夠他應付每個月的開銷,更何況後來逐年加薪到10萬。然而,這個看似完美的理債計畫,執行一年後年輕人就開始陷入了地獄般的心情當中。

 

每個月發薪水的那一天是年輕人最痛苦的一天,因為一天之內薪水馬上一半不見。剩下的一半再付掉台北市房租,其餘的錢僅夠生活,有時甚至沒有餘錢可以存款。他覺得自己窮困極了,一想到未來還有好多年,就覺得自己的人生在地平線以下,不知何時才能爬到一樓來。

 

◎複利,資本主義最有威力的武器

 

年輕人突然意識到,理財的關鍵在於管理風險。然而此刻的他,風險卻是巨大無比。他能保證五年內一直有工作嗎?他能保證哪一天出門不被車撞嗎?不需要重大傷亡,只要一點小傷讓他兩星期不能工作,他的現金流就斷了,之後會兵敗如山倒。。。他生活在深深的恐懼中。

 

年輕人把希望寄託在保險。風險需要管理,因此在他的負債生涯中,保險的錢從沒中斷。他知道,萬一出事了沒人能救。然而年輕人的工作選擇權依然受到限制。他一直計畫到大陸發展,只是到新地方工作更沒保障,而他甚至承擔不起一個月沒工作。大陸計畫,也就擱淺了。

 

他努力的翻譯書籍賺外快,想要有更多的現金。而當他把眼光放遠,卻看到了更可怕的事情。當年輕人的大學同學都已經在開始存下人生的第一個百萬時,年輕人的存款卻是負一百萬。當年輕人五年後終於把貸款還清的時候,他的資產是零,而他的同學已達數百萬。

 

而當他的資產開始變成正數的時候,他的同學已經拿百萬現金開始投資。大家都知道,資本主義最有威力的武器在於複利。簡單來說,手上錢越多的人越容易累積財富。所以可以想像,現在年輕人跟同學的差距是一百萬,10年後甚至20年後的差距,不會只有一百萬。

 

年輕人捶胸頓足,當年拍胸脯以為擔得起,其實甚麼都擔不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遺憾,學校為什麼不教?)

 

- 任何個人財務決定都應該以10年以上的眼光來看待。你現在能負擔,不代表10年後你還行。因為,複利是資本主義最可怕的武器。

- 「現金流」是企業經營所關注的焦點。然而,對於個人理財來說也是。找出可能讓你現金斷流的風險,管理它。保險,是可接受的。

- 不要讓自己陷入現金流吃緊的窘境,永遠不要。現金斷流會引起骨牌效應,而這輩子可能只要一次現金流斷流就夠了,你就再起不能。

- 貸款買房子讓個人陷入絕大風險中,讓小康家庭現金流吃緊。不確定買房究竟算買入資產還是負債,但買入負向的現金流則是肯定的。

 

(文:黃紹麟

 

「社會企業家」,這個詞彙,與其說是職稱,不如說是個人人可配戴的頭銜,它兼顧人們心中的理想及正義,加強社群的連結。介紹了一些成功的社會企業案例以後,本文重新整理匯萃社會企業要訣:

十個小步驟,擠身社會企業家!

是的,這個類似美妝保養或政府文告的口號,正是最簡單又實用的社會企業身體力行法則,它幫助你檢視自己,並給予一個明確的方向:

一、閱讀(Read)

所有的成功法則中都會有這麼一條鐵律:學習。儘管社會企業這個領域還很年輕,但各處的沸騰的熱血,已為領域集結累積了相當的論述、書籍及挑戰成功、創造機運的案例,包括John ElkingtonPamela Hartigan合著的"The Power of Unreasonable People"David Bornstein"How to Change the World,,都是很好的入門書,又如你,現在接收來自若水的訊息,這就對了!

二、與社會企業家連線(Reach out to a social entrepreneur)

充滿理念、熱情及活力、兼顧理想及事業的成功社會企業家令人艷羨,在剛開始,他們和你我一般僅是普通人罷了,他們多數經驗過一個「難以忘懷的瞬間」,因為某些特殊機緣,使他們步上實現理想之途,感受他們激勵人心的故事,直接和這些偉大的平凡人搭上線吧!參考連結:www.socialedge.org

三、匯集資源(Fundraise)

社會企業的營運,往往倚賴成功的人際社群網絡。不論如何,社會企業永遠需要更多資源,過去你可能已經開始捐款或認領孤兒,現在,你可以試著讓自己成為聚集資源的系統,例如集結身邊的親朋好友,每個月為公益相關的議題做些什麼,例如提出心中的公益議題,集合意見成為輿論。Change.org這個網站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    

支援集結的管道,可參考 www.socialactions.com.

四、親身體驗Volunteer or get an internship

親自到你所關切的議題相關機構走一遭,親身參予工作或實習,這些工作看起來不過是一瑣碎雜事或事務行政,實際上,你所參與的就是這個社會企業集結資源的環節,親身參與方式,將使你所得到的收穫超乎你的想像。Idealist.org網站,提供你相關的需求及訊息!

五、倡議(Advocate)

社會企業最與眾不同處,在於它不單希望彌補社會問題造成的遺憾,如果可以的話,更要徹底杜絕問題發生!這個任務必須從問題的發端著手,包括觀念的提倡及教育等;這樣的舉動需要集結公私部門的資源,更仰賴其登高一呼時,你我的參與和支持!

六、聆聽(Go to the source and LISTEN)

對於想要改變世界缺憾、讓世界更美好的人,聆聽發自角落的呼喊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機構實習,或參與海外志工學習,將使你和貧窮、不正義和不平正的案例共處,身歷其境,你的眼睛看到原本看不見的,耳朵聽到原本聽不見的,這些經驗開拓你所不認識的自己,對你帶來影響變化與衝擊。

七、校園學習(Enroll)

柏克萊和Kellogg EMBA等學校已開始提供社會企業的相關憑證、課程甚至學位,如果你正在學校學習,亦或已開始工作,但有重返校園的打算,那麼你可以重新回到學校充電,學習如何在組織中完成目標、學到更專業的知識及工具。

八、參與競賽(Enter a competition)

現在你有關注的議題,具備計畫、資源並且信心滿滿,問題是:這樣足以成立社會企業組織嗎?有一個很棒的測試方法:社會企業創業計畫競賽。透過這些競賽,迫使你與其他人共同檢視計畫的可行性、成熟度,甚至於你的心理成熟度,看看你的各項計畫是否俱足,得以承擔一個組織的營運。相關競賽,可參考Global Social Benefit Incubatorideablob.com changemakers.net

九、挑戰自我(Always challenge yourself)

時常挑戰自己的信念也是相當重要的功課,例如Michael Edwards在他十一月發表的新書《慈善資本主義的神話與現實》(Just Another Emperor),便對社會企業有相當的批判;隨時在心中問自己:「這樣做是必要的嗎?」「這樣真的有益於群體正義嗎?」別擔心過程中你可能會遇上的信心崩盤或猶豫,它使你正面面對更強的挑戰,及早做好完成使命的準備。

十、建制( Start your own organization)

當你完成上述的過程,觀看、聆聽、學習為自己組裝,並檢查好配備,現在,你大可放手朝你的目標:社會企業家邁進。成立社會企業組織絕非易事,但你已做了該做的準備,並且有這些通過考驗的成功典型陪伴你,相信你就是下一個無懼的社會企業家範例!

資料來源:

http://socialentrepreneurship.change.org/blog/view/top_ten_ways_to_get_involved_with_social_entrepreneurshi

 

財訊》迎接2009先歸零 最大危機 也是最大轉機

 

郭庭昱;財訊雜誌授權刊載                  2009-01-06

 

二00九年是告別成長的一年,當然是壞消息;好消息是:大家都知道了,從國家、企業到個人已經動起來,迎接改變,這將是個「大調整年」!

 

美國、日本、瑞士、香港的利率已經在0五%以下,預料加拿大、英國也將跟進,這麼多重要經濟體等同於零利率的狀態,伴隨著零通膨及零成長,「歸零」將是0九年的主軸,也是幾十年來未有的經驗。

 

站在全球景氣制高點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直言:「經濟調整二、三年是免不了的,會持續多久?沒人知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說:「不景氣深不見底,比想像還大三倍以上」;對社會氣氛觀察入微的名導演吳念真則形容是「世界大停電」。

 

「利率、成長、通膨」歸零    全球步上日本後塵?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認為,這是悲觀論經濟學家的慘勝,惡性的向下循環,全球將步上日本後塵;「末日博士」魯比尼預言,通縮及流動性陷阱浮現,美國勢必進入數十年來最慘烈的衰退。

 

金融及經濟的變局太大,各種預測南轅北轍,可以確定的方向只有二個:金融市場及實體經濟的不確定性加大、波動性也加大;用心的人從中得利,輕忽的人會受害。

 

歲末年初,透過媒體、網路,「經濟衰退」這枚核彈高密度地轟炸地球村,二次世界大戰是美國及盟軍與軸心國的對立,這次完全不同,金融市場脫序演出,經濟衰退令全球如臨大敵,卻又看不見要殲滅的敵人在哪裡?

 

看不見的敵人在每個人的心裡!不安全感正迅速蔓延。瑞士心理學大師榮格(Carl Gustav Jung)說,人類最需要的是安全感;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最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進一步將人類需求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依序由低到高。包括食物、住房等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生活穩定及免遭痛苦、威脅等,是排名第二的安全需求,後三者則是和心理層面相關。

 

簡單的說,這次全球房價、股價、利息下跌,到個人失業或減薪,已經威脅不少人的生理及安全需求,產生不安的心理,這就是經濟衰退所面臨的敵人,民眾不安的情緒直接傳導到消費行為,再反饋企業及經濟。

 

追根究柢,經濟衰退的敵人是參與全球化經濟社會的每一分子,集體緊縮扼殺了需求,恢復或創造消費也得靠自己,解鈴還須繫鈴人,解藥在於「信心」的恢復,以及「制度」的重建。

 

包括IMF首席經濟學家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中研院院士管中閔都認為,財政政策才有用。政府也是解救信心唯一的白騎士,救市潮流吹起「復古風」,作古的英雄紛紛復活。首倡政府花錢創造需求的凱恩斯,成為三0年大蕭條的救市英雄,他既是總經專家,又長於槓桿投資、避險操作,是最早一代的避險基金經理人;這回,他的主張又被端出救市。

 

十七世紀集哲學家、數學家及成功賭徒於一身的笛卡爾,以「懷疑論」聞名,也是他在阿姆斯特丹進行金融投機、賺到大錢的關鍵,除了靠數學計算和心理分析外,訣竅是要藐視別人的意見,直到你自己完全想通為止。獨立思考的方法更適用於當今亂世的投機行情。

凱恩斯、笛卡爾分屬經濟、投機的專家,如果他們復活會怎麼做?將是熱門的話題。

 

過去,流著經濟血液的台灣人,充滿新移民性格,勇敢的揮舞著「出口」這把尚方寶劍征戰四方,總能夠化險為夷,把「成長」這項戰利品帶回家鄉。如今,失去了成長的軌道,前方荊棘密布,政府的開山刀應砍向何方?仍然眾說紛紜。

 

用一個字看台灣,吳念真選擇「茫」、中研院政治所籌備處研究員林繼文以「困」形容政局,本刊專欄作者鄧怡然點出「通」的機會,而台灣人投給「亂」字的票數最高,顯見個人的身心調適急迫又重要。

 

變通戰勝變局         快樂無需被經濟綁架

 

政大心理系教授許文耀說,大環境由豐盈轉匱乏,台灣人比以前還是有錢,人們的憂鬱不是來自貧窮,而是快樂感被經濟「綁架」,樂觀及自信將是最重要的變通能力;吳念真才說年度最重要工作是「解茫」;學學文創志業公司董事長徐莉玲換個角度,認為今年是重拾美好生活,回歸地方創意的契機。

 

面對新的一年,並非全然的悲觀,零利率等於零成本,短期又無通貨膨脹的怪獸作祟,過剩的熱錢將吹起新泡沫,在金融體系內橫衝直闖。0九年上半年的經濟黑暗期,以企業、商品的價值為軸心,交互進行一場由資金堆砌出的超漲,或是在恐懼壓迫下的超跌行情。

 

影響所及,哈佛大學教授肯尼斯羅格夫指出,全球匯率會大幅波動,現在美元和日圓升值過頭,新興市場和商品貨幣跌過頭,未來通縮會逐漸變成通膨,而資金之於股市,正如同汽油之於汽車,無論是企業整併,或者個人投資,市場超跌將創造大好機會。

 

你有見過真正的大哥嗎?……

 

  

  

__._,_.__
 
 
 
 
 
 
 
 
 
 
 
 
 
 
 
 
 
 
 
 
 
 
 
 
 
 
 
 
 
 
 
 
 
 
 
 
 
 
 
 
 
 
 
 
 
 
 
 
 
 
 
 
 
 
 
 
 
 
 
 
 
 
 
 
 
 
 
 
 
 
 
 
 
 
 
 
 
 
 
 
 
 
 
 
 
 
 
 
 
 
 
 
 
 
 
 
 
 
 
 
 
 
 
 
 
 
 
 
 
 
 
 
 
 
 
 
 
 
 
 
 
 
 
 
 
 
 
 
 
 
 
 
 
 
 
 
 
 
 
 
 
 
 
 
 
 
 
 
 
 
 
 
 
 
 
 
 
 
 
 
 
 
 
 
 
 
 
 
 
 
 
 
 
 
 
 
 
 
 
 
 
 
 
 
 
 
 
 
 
 
 
 
 
 
 
 
 
 
 
 
 
 
 
 
 
 
 
 
 
 
 
 
 
 
 
 
 
 
 
 
 
 
 
 
 
 
 

 

殺很大 買屋議價有訣竅

 

這是很實用的經驗談;值得常閱讀當成參考!

 

一般說來,我不主張房屋在裝潢上著墨太多,因為裝潢的部分久了總是會看膩,或覺得不再實用。但是裝潢是作固定的,所以不要它的時候,只能「搞破壞」(拆除),然後當廢棄物處理。因此,我寧願將預算花在購置品質好的傢俱上,因為傢俱是可以更換的。此外,舊傢俱可選擇拋棄或送人,而且不會因更換而破壞到房屋內部的牆面、天花板與地板。當然,也不會因拆除而產生無法避免的灰塵&讓你累個半死。

 

還有,房子內部若有部分需要裝潢或訂製,肯定要監工,不要以為給了木工一張自己的設計圖,就能高枕無憂,否則等他們收工後,你看了肯定會暈倒。因為,當他們點頭說了解你的意思了,絕對不是這麼一回事,相信我。

 

幸虧我是相當細心的人(僅在正經事上頭),所以當初荷蘭村就是我自己從頭監工到收工,否則憾事不止一樁。因為他們沒按照我的設計圖作,我一發現就立即糾正,這樣節省了日後可能產生的很多麻煩,也能皆大歡喜。

 

一個新屋,空空的,從無到有,總是得事先規劃哪部分該先作,次序如何進行。好比,牆面的粉刷、地板、浴室的淋浴拉門(乾濕分離)、書房的玻璃門訂製與門軌位置、燈具與窗簾的顏色搭配&選購、傢俱的選購&電器產品的選購etc.....

 

在選購之前,我會畫好每個房間的圖,量好每面牆的長、寬、高,還有丈量冷氣窗口的大小與位置,以及冷氣口(預留窗到地面的高度),也畫好每個插座的位置....。然後再規劃到底是該先進傢俱?還是先進電器類?

 

1)由於每面牆的尺度我都有了,所以去桃園最大的傢俱公司選購傢俱時,我也帶著尺去。這樣可以  確保我買回來的任何一種傢俱,都能夠順利地擺放在我規劃的位置,不用擔心有誤差。家電也一樣。

 

2)事先將冷氣的位置與大小量好,畫在我的記事本內,我就知道該買多大的冷氣(還有噸數),以及該買左吹式?或右吹式?否則每間房間的冷氣在牆面上的位置不同,會影響送風的效果。此外,由於我事先量好了地面到冷氣窗口的高度,所以我買回來的書櫃或衣櫥的高度,也絕對不會擋住冷氣口。

 

3)由於我也在本子上畫好了每個房間的電器/電話/電視插座位置,所以即便傢俱與家電進來了,擋住了插座,我也能根據我之前畫的位置圖,順利找到插座的正確位置。

 

4)爲了保護家飾,窗簾是最後才安裝的。總之,你要考慮施工當中,會造成環境什麼樣的污染,自然就知道如何有系統地規劃每個程序囉!

 

5)無論規劃什麼事,都要作全盤的考量,儘量將可能發生的錯誤,降到最低(排除)。這樣自然能事半功倍了。省時、省經費又省事,就是效率。 

 

我不喜歡出錯,而不出錯的唯一方法就是---事前規劃的是否完備,以及過程中進度&方向的掌握。簡單的說,就是做好一個PM該作的,大概就八九不離十了。

 

這回老師要我們作報告,跟我同組的兩位男士七嘴八舌地,其中一位建議我先想好主題,再上網找資料。我回應他:「當我進入一家餐廳時,我不會告訴waiter我要吃什麼,而是會先看過menu,了解他們有些什麼,然後再點菜。」

 

其實我的意思是說,由於這不是我熟悉的領域(好比我不會作菜,也不知道該家餐廳供應些什麼,所以我無法點菜),我必須先知道我能掌握那些資料,我才能決定我的報告方向。否則,我對這方面所知有限,能考量的主題就會因此受到限制,而我不喜歡這樣。我喜歡到圖書館找資料,就像我必須看菜單,才知道他們有什麼好吃的。這樣我的選擇性會多很多,而且有機會嘗試我過去不了解的東西(沒吃過的菜色)。

 

此外,網路上的東西都是片段,無法了解事情的全貌,用來作為報告,實在是太混了,我無法接受。要麼,就乾脆不作;要作,就儘可能作出點品質來。只要盡了力,雖不完備,也對得起自己、台下聽報告的同學,以及辛苦上課的老師。

 

關於作報告,大學跟我同組過的同學大概還有一點印象。還真是懷念那一段「山水有相逢」的日子哩!將來有機會,再來分享那一段趣事。

 

我覺得老師這樣的決定相當好,因為作報告的過程,可以學習得更多。畢竟作報告之前,得研讀不少資料。

 

【網路地產王綜合報導】

房市持續盤整,現在正是進場的好時機,但是要如何去頭砍尾殺價,卻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讓專家告訴你,怎麼樣才能以最划算的價格買到心目中理想的好物件!

 現金為王 先砍單價再殺總價

隨處可見的房產廣告,多半都是以單價來吸引民眾,如每坪20萬輕鬆成家,但實際上到了案場,多數預售屋銷售人員報的都是總價。 碰到這種情況,專家建議,購屋族不妨先將總價除了坪數,還原成單價,然後先從單價殺起。譬如總價1200萬的30房子,每坪單價就是40萬,如果以總價殺,頂多殺到1000萬上下。

但如果是先從每坪40萬的單價開始談,打個8折,每坪32萬元,總價就可以議到960萬。最後再來個去尾數,甚至可再和銷售人員商議再少個10萬元,也許950萬甚至900萬元就可買到。

此外,如果手頭上有現金,那麼在不景氣的當下,也可當成一大利器。 許多個案銷售大半年,代銷公司急著要結案、建商也需要現金周轉,有能力付現買房子的人,往往有更大的砍價空間,甚至可以砍到意想不到的價錢。

 談妥價格 再""贈品、裝潢

如果左砍右砍,還是超出自己的預算,那麼在價格談得差不多之後,最後當然要用力""贈品或是裝潢建材,彌補一下自己的荷包,而且現在正值數年僅見的買方市場,當然是能拗就拗,像是建材選配方面,要業者全送或許有困難,但打個67折還不成問題,東省西省,其實也是一大筆錢。

網路地產王www.vrhouse.com.tw

2009/04/24 網路地產王】

 

我只知道一些眼科醫師會每天吃葉黃素保養眼睛。看來,我還是不要偷懶好了,還是多吃一種吧!除了平日在吃的維他命之外。關於葉黃素對眼睛的重要,我找了一些相關資訊貼在本文下方,供大夥兒參考看看囉!

 

你可以預防》眼睛沒做防曬 水晶體老得快

 

【元氣周報/記者吳文良、孟祥傑/報導】 2009/04/20

 

白內障雖是人人不可免的老化疾病,但透過及早預防,可以延緩發生。

 

台北縣立醫院眼科部主任陳裕芳表示,因紫外線容易傷害視網膜黃斑部,所以經常暴露在紫外線下,是引發白內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曬一小時 風險多10%

 

國內外相關研究指出,每天多曬一小時太陽,每年罹患白內障的風險就增加10%且常在戶外工作者罹患白內障的風險,是一般室內工作者的3

 

陳裕芳建議經常在戶外工作或從事戶外活動的民眾,最好配戴防紫外線的眼鏡、遮陽帽或遮陽傘,即使在春、秋、冬季,只要陽光日照較強烈時出門,也最好做相關防護措施。

 

選棕黃色墨鏡 忌藍色鏡片

 

至於選配防紫外線的太陽眼鏡,陳裕芳提醒民眾,除了請眼鏡業者當場以儀器測試鏡片防紫外線指數外,也儘量挑較能過濾高能量藍光的黃色或棕色鏡片。

 

尤其是年過40歲後,水晶體會逐漸變黃使用黃色鏡片較能保持視覺良好並增加看景物時的對比度;儘量不要選配藍色鏡片,避免高能量藍光穿透鏡片傷害黃斑部

 

維他命C 幫晶體抗氧化

 

可多吃富含維他命C蔬菜水果,因為維他命C是水晶體內重要的抗氧化劑,可阻擋水晶體內蛋白氧化而變性

 

另外,不要用手或不潔的手帕、毛巾、紙巾、面紙等揉眼、洗眼或擦眼。每工作12小時,最好起身活動1015分鐘,並舉目遠眺,睡眠作息要正常,讓眼睛隨時獲得充分休息。

 

點眼藥水 防白內障惡化

 

再者,可使用目前市面上一些防止白內障惡化的眼藥水,其成分主要是以預防水晶體蛋白變性為目的。

 

眼睛不舒服最好到眼科就診,不要私自買不知成分內容的成藥使用;吸菸者也最好戒菸。

 

以上這些方法僅止於預防白內障產生或惡化,一旦白內障形成了,是不會再消失或減輕的,它是種不可逆的過程

 

延伸閱讀》.享受豔陽 靈魂之窗要顧好

 

 

葉黃素傳奇

 

葉黃素又名"植物黃體素",在自然界中與玉米黃素共同存在。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是構成蔬菜、水果、花卉等植物色素的主要組分,也是構成人眼視網膜黃斑區域的主要色素。人類的眼睛含有高量的葉黃素,這種元素是人體無法製造的,必須靠攝入葉黃素來補充,若缺乏這種元素,眼睛就會失明。由於葉黃素極易被氧化,只有經過特別工藝處理才具有保護作用。維視保為葉黃素的有效補充提供了保證。

 

斑位於眼底視網膜中央,黃斑體的視網膜組織層裏有大量的葉黃素,早期的解剖學家稱該區域為"黃斑""黃點",這是由於葉黃素的濃度很高,顏色呈現黃色。黃斑是感光細胞聚集的地方,負責在視野中央提供顏色和具體細節。如果沒有正常功能的黃斑區,或許你還能保有黑白色調的次要視覺功能,但你的主要視力功能會逐漸損壞,甚至有失明的危險。

 

葉黃素吸收藍光,抗氧化。太陽光中的紫外光、藍色光進入眼睛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引起白內障,黃斑區退化,甚至是癌症。紫外線一般能被眼角膜及晶狀體過濾掉,但藍光卻可穿透眼球直達視網膜及黃斑,而晶狀體和黃斑的葉黃素能過濾掉藍光,避免藍光對眼睛的損害。黃斑區的脂肪外層特別容易受到太陽光的氧化性傷害,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區域最常發生退化的原因。

 

葉黃素對眼睛具有特殊的作用,身體攝取的葉黃素分佈到眼睛的兩二個部位:(1)視網膜及黃斑區;(2)晶狀體。研究顯示攝入葉黃素量高,有助於延緩眼睛的老化、退化、病變,減少眼疾的發生率,還可以保護視網膜免受光線的傷害。

 

 

葉黃素~還我雪亮雙眼

 

營養師 汪育珊 中國醫藥大學 營養系 畢業

 

什麼是葉黃素??

 

葉黃素Lutein為一種天然存在於蔬果中的類胡蘿蔔素,如甘藍、菠菜、芥菜、深綠色花椰菜、玉米等蔬菜葉片中;奇異果、葡萄、柳橙汁、綠皮胡瓜、以及數種南瓜中,含有30~50﹪的葉黃素。

 

葉黃素是一個很好的抗氧化劑,保護細胞避免受自由基的傷害。

 

葉黃素存在於人體的眼睛、皮膚、血清、子宮頸、腦部、心臟、胸部等,來維持這些部位的健康,尤其對眼睛特別重要。

但人體沒有辦法自己合成,必須要由食物中才可獲得。

 

為何葉黃素對眼睛很重要??

 

視網膜中央有一個名為黃斑的區塊,黃斑是感光細胞聚集的地方,負責在視野中央提供顏色和具體細節,可幫忙辨識臉孔、閱讀、寫字、開車等。如果沒有正常功能的黃斑區,或許你還能保有黑白色調的次要視覺功能,但你的主要視力功能會逐漸損壞,甚至有失明的危險。

 

視網膜黃斑區就像一台影印機,葉黃素就如同碳粉,如果影印機的碳粉沒有了它,就不能印出任何東西了,而當葉黃素補充足夠後,影印機就能將印出的東西清楚的傳遞至腦部。

 

葉黃素能吸收藍光,抗氧化。太陽光中的紫外光、藍色光進入眼睛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引起白內障,黃斑區退化,甚至是癌症。

 

紫外線一般能被眼角膜及晶狀體過濾掉,但藍光卻可穿透眼球直達視網膜及黃斑,而晶狀體和黃斑的葉黃素能過濾掉藍光,避免藍光對眼睛的損害。

 

黃斑區的脂肪外層特別容易受到太陽光的氧化性傷害,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區域最常發生退化的原因。

 

葉黃素對眼睛具有特殊的作用,身體攝取的葉黃素分佈到眼睛的兩二個部位:(1)視網膜及黃斑區;(2)晶狀體。

 

所以如果你葉黃素缺乏的話,就會導致老化性視網膜黃斑區病變、失明、白內障、散光、老花眼、假性近視、眼睛疲勞等等具有各種不同程度的疾病。

 

我有攝取足夠的葉黃素嗎?

 

1.      你太忙,常常飲食不正常嗎?

2.      你常吃速食嗎?

3.      你沒有攝取足夠深綠色葉菜類嗎?

 

如果你以上3個問題中有兩個答案是「yes」的話,你的飲食可能就缺乏葉黃素囉!幸好葉黃素很容易於飲食中補充,甘藍、菠菜、芥菜、深綠色葉菜就是很好的來源。

 

每人一天大約要攝取6毫克的葉黃素(相當於一大碗的生菠菜=1/3熟菠菜)。

 

葉黃素對人體的健康助益?

 

1.      增進視力:視網膜暴露於光照、氧氣中,會受自由基的傷害。而葉黃素是個很高濃厚的抗氧化劑,可幫忙濾掉藍光,降低色相差,使視力更精準。

2.      保護視網膜:視網膜含有豐富的DHA不飽和脂肪酸,葉黃素是個好的抗氧化劑,避免視網膜在吸收光線的時候受到氧化傷害。

3.      降低白內障:葉黃素是唯一可存在水晶體的類胡蘿蔔素,自由基對眼睛水晶體蛋白質的損害是白內障的主因。

4.      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網膜色素變性時,視網膜上的桿狀細胞與錐狀細胞會發生退化性變化。補充葉黃素對視網膜色素變性有助益。

5.      預防乳癌:葉黃素能作為乳癌細胞的抗繁殖劑,預防乳癌的擴散。

6.      降低心臟病:滅氫氧自由基能力比E1000倍,防止細胞受損。

 

大約幾歲開始要注意葉黃素的攝取?

 

一般葉黃素不足,最常引起的就是老化性視網膜黃斑區病變(AMD65歲以上喪失視力的主要原因)和白內障(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約有95%以上的人發生白內障),但這兩種疾病通常年紀較大時才會發生。

 

視網膜含有豐富的DHA不飽和脂肪酸,而葉黃素的抗氧化保護作用可以讓視網膜免於受到脂肪氧化的傷害。葉黃素是唯一可存在水晶體的類胡蘿蔔素,可以增進水晶體的抗氧化能力,抵抗紫外線與自由基的傷害,並可保護眼睛的微血管,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

 

我們於年輕時(10~30歲左右)活動力、行動力較強,常會曝曬於陽光導致黃斑區的傷害,所以,葉黃素的補充還是越早越好。

 

保護眼睛的5個簡單方法。

 

1.      出門時戴太陽眼鏡

2.      減少攝取飽滿脂肪酸和膽固醇

3.      戒煙

4.      限制飲酒

每天至少6毫克的葉黃素(食用補充劑或多攝取天然蔬菜)

 

玉米黃質的功效與作用


人體血液中主要類胡蘿蔔素有β胡蘿蔔素、蕃茄紅素、葉黃素、α胡蘿蔔素、β隱黃質、玉米黃質等六種,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可大量攝取類胡蘿蔔素,但人類的視網膜只選擇性累積兩種營養素---玉米黃質與葉黃素,它們高度地集中在黃斑區,也就是負責精細視覺的部位,類胡蘿蔔素在這裡表現為深黃色小點,被稱黃斑色素。由於類胡蘿蔔素可以吸收光線中有害的藍光,更由於它們強而有力的抗氧化劑,所以經實驗證明類胡蘿蔔素確實能保護視網膜,進而改善視力。然而在人體吃進了類胡蘿蔔素後如何通過穿透頸部屏障使其到達視網膜,則需透過「載體」的攜帶。所謂載體即優質膽固醇(如必需脂肪酸)。

 

玉米黃質與葉黃素V.S眼部疾病


1.預防青光眼:
人體對類胡蘿蔔素含量高的食物攝取量越大,青光眼發病率就越低。這兩者有密切的聯繫。兩種類胡蘿蔔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存在於眼中可以還原初生態氧,從而減小眼球蛋白的氧化強度。


2.白內障:
一般白內障的患者由於長期的陽光自由基慢性破壞水晶體結構引起水晶體過度氧化形成蛋白質沈澱所引發。葉黃素被發現儲存於眼部水晶體,是抗白內障超氧化劑。


3.黃斑部退化:
黃斑部退化是一種視網膜的退化性疾病,令視錐感光細胞死亡,一般因其營養素供給無法到達,而呈現的老化現象,若能針對黃斑部所需之營養素玉米黃質與葉黃素加以補充則可有效改善更甚可達抑制其惡化之功。


4.
高度近視:
一般人認為近視只要戴上眼鏡矯正即可,但若不知有效改善、抑制則易產生視網膜剝離、積水、飛蚊症甚至導致永久性的失明,補充眼睛足夠的營養、適當的休息,可以說是保護靈魂之窗的不二法門。

保護眼睛的P.S

1.金盞花中也含有葉黃素與玉米黃質,但對花粉過敏或哮喘者則易發生過敏之副作用。
2.
服用大量維生素A是否可以有效改善視力?維生素A是由類胡蘿蔔素中之αβ胡蘿蔔素及α隱黃質所合成,但大量的β胡蘿蔔素卻會影響葉黃素的吸收及肝臟的代謝。
3.
除了玉米黃質與葉黃素之外,維生素E則是可以為保護眼睛加分的營養素。

 

骨胳與關節的營養保健之道

 

人體共有206塊骨骼,不同骨骼經由關節、韌帶等連結在一起,以便於人體能活動自如、支持身體與行走站立,因此骨骼及關節的營養保健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骨骼與關節的功能


骨骼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器官,其在人體內具支持身體、保護器官及參與代謝的功能。關節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骨骼連接處,為人體各骨骼的主要連結方式;關節表面是軟骨,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和衝擊力,還有一層很薄的關節液,能使關節表面的摩擦力減到最低,減輕關節振動的作用。

最常見的骨骼疾病──骨質疏鬆症


由於骨骼與身體密切聯繫,因此當身體其他器官、組織出現異常或病態時,也會影響骨骼。最常見的骨骼疾病是骨質疏鬆症,即為骨骼中骨質細胞減少,導致骨密度減少的病症,其可分為原發性(亦稱為第一型)及次發性(亦稱為第二型),前者的對象以65歲以上的老人和停經後的婦女為主,後者則多由於鈣質攝取不足、減少鈣質吸收、服用增加鈣流失的藥物,或罹患增加骨骼流失的疾病所造成,例如慢性腎衰竭

、因病長期臥床等情況。

女性發生骨質疏鬆症的機率為男性的4倍,因為男性一般比女性有較大的體格及密度較高的骨骼,因此有較高的總骨質量,且男性比女性較慢發生骨質疏鬆症。此外,男性與女性發生骨質疏鬆症的部位並不相同,女性容易發生於髖部及脊柱,腕骨骨折較少見;而男性的骨質疏鬆症除了容易發生髖部骨折,也容易有腕骨骨折的困擾。
  

其他骨骼疾病包括骨折、佝僂病、軟骨病等。  

最常見的關節疾病──退化性關節炎


關節、軟骨和軟骨板之間有密切的關係,因此當關節任何一個部分受到創傷,首當其衝的影響就是行動能力。最常見的關節疾病是退化性關節炎,主要因為年齡、肥胖、營養失調或長期運動傷害導致軟骨細胞數逐年減少,軟骨的黏多醣、醣蛋白等快速流失,使軟骨組織變薄,表面發生不平滑、粗糙、糜爛的現象,進而導致關節腫脹、發熱及疼痛等症狀。

其他關節疾病包括僵直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及脊柱側彎等。

 

骨質疏鬆症的營養與保健

缺乏鈣質是骨質疏鬆症的主要原因,其發生過程如下:

要預防或延緩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可從營養、保養和修養三方面著手:

1.
營養
多攝取有利鈣質吸收的營養素,如鈣、磷、鎂、蛋白質、維生素C等,可提供骨骼生長發育及維持骨質密度所需;維生素D可促進鈣、磷的吸收利用;蛋白質和維生素C則有助於鈣的吸收。此外應減少高磷、高纖維的飲食,並避免酗酒,以免造成骨質流失及妨礙鈣的吸收。

2.
保養
適量的運動可維持肌肉彈性,增進骨骼強度,增加身體穩定度和平衡度,減少因跌倒或骨質疏鬆症造成的傷害;適當的日曬可幫助身體製造維生素D;婦女開始停經時,由於雌激素分泌大量減少,骨質因而大量流失,因此可考慮適當的使用雌激素;為了保持隨心所欲的行動力,應防止骨折的發生。

3.
修養
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適當抒解生活壓力,有助於提升鈣的生物利用率。

退化性關節炎的營養與保健

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預防或改善,也可從營養、保養和修養三方面為著手。

1.營養
落實低糖、低鹽、低飽和脂肪的飲食習慣,多攝取全穀類食物、新鮮蔬果和魚類,並適當補充有助於關節保健的營養素,如葡萄糖胺是軟骨基質和關節液的重要成分,可修復軟骨,使磨損的軟骨再生,改善及預防退化性關節炎、減輕疼痛、腫脹和增進關節活動力,還可加速受傷軟骨和韌帶的復原,減低關節的運動傷害;柑橘生物類黃酮可協助維生素C妥善被人體吸收利用,減少軟骨的磨損,增加關節的舒適與靈活度;深海魚油中的DHAEPA皆為Omega-3必需脂肪酸成分,能降低發炎反應,舒緩關節炎病痛。

2.
保養
可利用按摩、伸展活動或水療法來放鬆僵化的關節,促進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舒解關節疼痛症狀;維持適當的體重,可防止造成膝蓋過多的壓力;適當的運動可加強關節周圍的力量,但應避免壓迫關節的運動。

3.
修養
可透過談話等心理療法來解決問題,並學習認知行為技巧,也可透過冥想進行放鬆,應用呼吸技巧來控制思維以舒解疼痛;此外可多參加各種活動,培養嗜好,保持自信心,主動掌握自己的健康。

 

從一無所有 到一無所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u9FPb-TZuk

 

一個美又有價值的網站-看不完的相片-騎車開車搭車的都適用

真是太令人感動了!這不知花了多少時間和心血……所有照片都是親自到現場拍攝的,還附上說明和感想,把台灣的風景特色、自然景觀與人文結合,除了漂亮的風景照片還精心記述著每一塊土地的個性。

( 進去每一風景區記得按'完整呈現'可方便看所有大張照片 ),一定要開音樂,( 背景音樂 Tears--Chunmei )

http://forestlife.info

 

感受生活學會欣賞

 

請點選附加檔案-感受生活學會欣賞.pps進去感受一下生活並學會如何去欣賞和享受人生吧。

 

 

亂語空間....這是葉雲舟非常用心的胡言亂語,渴望為您創造一個思緒紛飛的思考空間,讓您能夠從此擁有真正美好的快意人生.... 

 

 

誰偷走你的夢想、工作和乳酪?

 

看到這樣的標題,您有何感覺?還是整天在看?看到槁木死灰有點麻木不仁了?這就是我們沒有水準的媒體,配合無能的有錢有勢者為掩人耳目逞其私欲不擇手段的以萬物為芻狗,大量的置入性行銷手法來侵門踏戶,想要讓我們自動繳械、毀家滅國、向下沈淪、甘為人奴……

 

雖然嚇死人了……!問題是,我們是被嚇大的嗎?

 

剛好最近有人也是被嚇得屁滾尿流之後,為了壯胆和虛張聲勢,警告別人不要再來嚇他,以免他脆弱的幼小心靈馬上就要受不了,會丟人現眼丟到國外去,也是這樣在嗆聲的-我們不是被嚇大的!您認為呢?他真的是被嚇大的,但是您呢?

 

結果?為了不再繼續被嚇和丟人現眼,竟然很有創意的以控制和限制言論的方式來減少凸搥的機會,讓越少人知道就越是歌舞昇平的愚民方式,最好是用這種眼不見為淨連自己都無法知曉的自欺欺人模式來持續的欺騙社會,並忍氣吞聲的欺善怕惡,可謂修練多年與動心忍性的一大傑作呀!證明了,書是不會白唸的,學歷也不會白混的,一切的準備為的就是今日的意氣風發與萬人之上啊……

 

雖然?結果才是真正的讓外界笑掉大牙,並被國際組織譴責,讓台灣因此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喪送幾十年的奮鬥成果並即將淪為未開發與極權國家之林……。但是?你咬我呀!

 

我只是很樂觀公正並且希望這些人不要喪心病狂且沒有自信到極點的只想唱衰自己就好。問題是,這些人應該不是到天朝去朝貢的吧(我不知道。老天有眼之外,時間會證明一切的……)?只是猛抱著人家的大腿頻拋睸眼~?應該純萃是站在商人的立場,從商業的角度憂心忡忡的提出諍言罷了!所謂的「忠言逆耳」?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真的是應該好好的想一想了……

 

有個競爭的對手或明確的目標固然很好,但是我覺得真正重要的不是盲目的競逐,而是要有著自知之明;不只是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在那,更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喜歡的是什麼,目標是什麼?方向在那裡?這才是致勝的關鍵!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以當道為師、以流行取向、以金錢掛帥……

 

所以,會是誰以及誰有能力偷走我們的夢想、工作和乳酪……呢?不是任何人,也沒有任何人有這個能力的,只有我們「自己」!

 

認真想想看,「」還有「」嗎?是真的「夢想」喔?而不是那「秋大」喔?

 

如果有「」?那我們就會去好好的規劃和準備的,我們就一定會有能力,會有工作,會有乳酪……的,對不對?

 

難怪「有夢最美」了!當然,有夢之後還要有「決心」才行(一定有人認為還必須有「行動」才能大功告成,沒錯,但是,只要有「決心」就一定會有「行動」的……,所以,「決心」才是重點!)那是另一個課題了,下次有機會再討論吧。

 

接著,問題來了,以前應該每個人都有「」的,但是,現在呢?為什麼,很多的人不再有「」了呢?

 

只有兩個可能:一個就是「太難了」以致「夢碎」或「夢醒」,這通常是「眼高手低」的「春秋大夢」,是個人因素;另一個則是,「太容易得到一切了」,所以,「不再有夢」,這個則是國家、社會、學校、家庭……給的太多、呵護太過所致,是環境因素。您覺得現在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不再有「」比較可能的是那一個可能呢?!都是?還是本來就是有目的和計劃的讓人民變得和他一樣的無能才能相對的比較不再無能了呢?……

 

無論何者?就去把它給解決了,再把「」給重新找回吧!那才有救啊,否則再如何的憂國憂民也只是誤國清談而已呀……

 

所謂的「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現實既然如此,我們有什麼好担心的呢?是不是過慮了呢?因為,一切在演變,起起伏伏、不斷循環、不斷輪迴……的最後結果就是?不斷循環、不斷輪迴、不斷……

 

除非,我們願意打破慣性、破壞平衡、改變現狀....,可以是覺醒的小我從自身做起,也可以是有遠見的大我從我們不曉得的源頭著手,不管我們的選擇和能力在那裡,咱們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一起為這塊土地奮鬥和努力吧!加油……

 

 


泡澡是變漂亮的懶人省錢法


 
 
.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