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阿拉伯學生寄給父親的電子信件:
親愛的父親,
柏林非常棒,人也很親切,我很喜歡這裡。可是,我對開著金造的賓士轎車來學校有點慚愧,因為我的老師們都是坐火車來的。
你的兒子
納瑟
********************************************************
不久後,納瑟收到他父親的回信。
我深愛的兒子,
2000萬美元已轉入你的帳戶,也去買一輛火車,不要讓自己丟臉。
你的父親
*********************************************************
笑話錦集
◎老頭臨終前向老伴告解︰『我曾經有過一段婚外戀,請你原諒。』老伴︰『多大事啊,你可以瞑目了。咱家的孩子哪一個長得像你?』
◎一個電工走入手術室,對一位戴著氧氣罩的垂危病患說道︰『喂﹗你聽好,好好深呼吸,我需要停電五分鐘﹗』
◎某廠組織參觀博物館和洗澡活動。廠長訓話︰『上午女同志洗澡,男同志參觀。下午男同志洗澡,女同志參觀。要遵守紀律,不許拍照﹗』
◎母親帶著剛度蜜月回來有深度近視的女兒到眼科掛急診,並氣急敗壞地說︰『跟她回來的那個男人,根本不是先前跟她度蜜月的那個﹗』
◎俺村就剩俺一個光棍兒了,其他男人生了孩兒都結紮了,『大夫,您也給俺結紮了吧,我怕要是哪個女的懷孕了,這個責任俺擔當不起啊。』
◎女主人︰『你是否懷孕了?』女傭︰『是啊..你不是也懷孕了嗎?』女主人很生氣地反駁︰『可是我懷的是我丈夫的﹗』女傭高興地附和︰『我也是啊﹗』
◎一位白人到黑人區發表競選演說,為了贏得黑人選民的支持,演說中他竟脫口而出︰『雖然我的皮膚是白的,但心卻和你們一樣黑。』
◎一神經病在床上唱歌,唱著唱著翻了個身,趴在枕頭上繼續唱歌,主治醫生問:『唱就唱吧,你翻身幹什麼?』神經病說:『傻B..A面唱完了當然要唱B面了。』
◎一老夥計丟車,當他把新買的一輛車放在樓下時他上了三把鎖並夾了一張紙︰『讓你再偷』第二天車沒丟,並且多了兩把鎖和一張紙,上寫著︰『讓你再騎』
◎辣妹打電話叫計程車。對方︰『小姐,請問你待會兒穿什麼衣服?』辣妹︰『紅色超短裙』對方︰『那到那裡呀?』辣妹︰『到大腿啦』
◎某文學青年第一次登上萬裡長城,詩興大發,意欲賦詩一首,誦道︰『長城啊,長城……真是他媽的長』
◎大家正在用顯微鏡觀察自己的唾液細胞。瑪麗突然發出一聲尖叫。教授過來仔細看完後跟她說︰『下次做完事,要記得刷牙漱口』
◎4歲的男孩親3歲的女孩,女孩很認真的問:『你親了我會對我負責嗎?』男孩拍拍女孩的肩膀:『你放心,我們已不是一二歲的孩子了。』
◎某男生宿舍臥談會持續至淩晨3點,突然想討論一個問題『碰到一個漂亮姑娘,首先該說什麼?』某君從夢中驚醒,曰︰『甭說了,咱們睡吧』
◎搶匪︰『快把保險箱密碼說出來﹗不說殺了你﹗』女職員︰『殺了我也不說﹗你蹧蹋了我我也不說﹗』搶匪上下打量她後︰『你想得美﹗』
◎美術學校規定男生不準和女模特談戀愛。小強不但談還使模特懷孕。被學校知道了。幾天後學校宣佈︰『小強因破壞道具被開除。』
◎雌鳥淚流滿面,雄鳥怒氣沖天的說︰『我跟你講了多少遍了,這個指環是羽族研究站的人給我套上的,不是結婚戒指﹗我還沒結婚﹗』
◎某男,妻經常紅杏出牆,而視若不見,同事送一付對聯,上聯:『只要日子過的去』下聯:『哪怕頭上有點綠』橫批:『忍者神龜』
◎男女朋友睡一個房間,女的劃了條線︰『過線的是禽獸。』醒來發現男的真的沒過線,女的狠狠打了男的一耳光︰『你連禽獸都不如』
◎餐廳中,女︰『你到底打算跟我結婚嗎?』男的沈默。女︰『別以為沒人要我,搞火了我馬上就在這找個人嫁了﹗』侍應生走過來︰『小姐你把本店的客人都嚇跑了。』
◎一日一醉漢酒後打車回家,伸手攔一輛110巡警車,並且嚷嚷道︰『就算你是一塊一每公里,也沒必要寫那麼大嗎﹗』
◎老兄,你知道我那天為什麼挨罵嗎?『我看見那靚妹胸前衣服的字下面有一劃線,就忍不住伸手點擊了一下。』
◎空降兵演習時長官問到︰『今年有多少新兵呢?』小戰士說︰『落下來時看屁股就知道了﹗』長官道︰『為什麼?』小戰士道︰『新兵屁股上都有腳印﹗』
◎看守安慰死刑犯︰『別怕,電流很強很快,沒有痛苦的。』這時從刑場傳來慘叫聲。死刑犯戰戰兢兢︰『什麼聲音?』看守︰『停電了,他們換成蠟燭了』
◎還記得嗎?那次你去電視台高歌一曲,4個裁判倒了3個,還好有一個裁判上臺激動地握著你的手說︰『人才啊﹗別人唱歌是要錢的,你唱歌是要命的呀﹗』
◎兩侏儒住店,其一人很早上床了。聽隔壁侏儒整夜都在喊︰『一二三嘿,一二三嘿』次日誇之曰︰『你真厲害,整夜鍛鍊身體。』答曰︰『奶奶的,老子一夜沒跳上床』
◎男︰『我好喜歡你喔...我真的很喜歡你...我可不可以親親你?..』女︰『不要臉....』男︰『那我親嘴好了....』
◎幾人看日出,一人指著樹梢說︰『我看見了。』其他人也說看見了。這時樹後有人提著褲子出來︰『看見就看見,嚷嚷什麼..』
◎男生一般是不許上女生樓的,到晚8點前必需離開,否則到8點時,樓長阿姨就大聲喊︰『姑娘們,送客了。』
◎公共汽 車上老 太太怕坐過站逢站必問汽車到一站她一個勁的用雨傘捅司機『這是展覽中心嗎?』『不是,這是排骨』
◎某部隊閱兵,長官昂首走過,『同志們好』『長官好』『同志們辛苦了』『為民眾服務』『同志們曬黑了』『長官更黑』
◎小明去海邊,看到大海情不自禁喊道︰"大海啊﹗母親﹗"話音剛落一個巨浪打到他臉上。他大怒︰"是後媽﹗"
◎女間諜『我拿到了戴陽將軍最新計畫,我還俘虜了他的兒子』『太棒了﹗在那裡?我們馬上審問他』『不行﹗再等十個月才出生』
◎老師︰『貝克,為什麼火箭跑得那麼快?』貝克︰『誰的屁股著火了還不拼命跑呀』
◎老師說︰『二維空間一般指平面,三維則是指較立體的。那位同學知道什麼叫三維?』同學道︰『是指胸圍、腰圍和臀圍。』
◎一人排長隊上廁所。總算前面只剩一人了,他說︰『憋不住了,能讓我先上嗎?』前面的人半晌擠出一句︰『你他媽至少還能說話』
◎葬禮完畢,女友安慰新寡婦道︰『不要往壞的一面想,應該想想好的一面。』新寡婦想了一會說:『這是20年來我第一次知道他晚上在在那裡過。』
◎某人在街上遇到一個朋友。當他剛問及朋友之妻時,忽然想起她已去世了,便又改口道︰『她還在原來那座公墓裡吧?』
◎強盜︰『搶劫,都他媽給我趴下』當他看到一女士的趴下姿勢後吼道︰『你他媽給我衣冠文物點,老子只劫財不劫色﹗』
◎某日公老鼠看見母老鼠鑽進雜草,過了一會出來一個刺蝟,公老鼠一把抓住︰『你還說沒有外遇,誰給你買的裘皮大衣?』
◎交警訓斥︰『兔子,瞅你眼睛紅的還酒後駕車?螃蟹,又橫穿馬路?袋鼠,以後不許騎車帶小孩﹗烏龜,誰讓你上快行道的?』
◎今天你醒來枕邊躺著一隻蚊子,旁邊有一封遺書︰『我奮鬥了一夜也沒能刺破你的臉,你臉皮厚得讓我無顏活在這個世上,主啊..請寬恕他..我是自殺的。』
◎祖母和孫子看電視。孫子說︰『那些非洲的難民沒有飯吃,好可憐啊』祖母聽了不以為然︰『騙人! 沒有飯吃,怎麼還有錢燙頭髮?』
◎丈夫出其不意的回到家,看到床邊的煙灰缸仍有冒著煙的雪茄,滿腹狐疑的瞪著那根雪茄,對著縮在床頭抖縮的妻子咆哮:『這從那裡來的?』一陣沉寂之後,從衣櫥中傳出發抖的男人的聲音︰『古巴』
◎跟小s演情景諧劇花木蘭,小s演的花木蘭為了證明自己女兒身,把衣服一脫,然後吳宗憲大叫..『哇﹗﹗好大兩顆圖釘阿』
◎老師︰『請同學們用"況且"造句。』(小愛)同學立刻舉手站起來說︰『過年了,村裡的戲班響起了"況且、況且"的聲音。』老師︰『@#$%^....』
◎胖子在酒吧飲酒時,一個外地人透過玻璃門仔細地看他。胖子正要發作,外地人突然敲了一下玻璃問酒保︰『這塊玻璃難道是個放大鏡嗎?』
馬總統的「司改空白」
2010-07-19 蘋果日報
瞿海源╱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澄社前社長
黃國昌╱中央研究院法律所副研究員、澄社社長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私人日記,在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日)中的記載為「Nothing」;2010年的今日,回顧馬總統在已逾過半任期中就「司法改革」具體積極作為的成績單上,雖非完全空白,但也是相去不遠的「Almost Nothing」!
儘管中研院社會所 2008年第二次社會意向調查已清楚顯示,有過半數的受訪民眾認為司法不公正、判決不公平;儘管澄社於2009年3月20日發表「司法改革十年之省思」的澄社評論中,已公開呼籲馬政府應虛心檢討自1999年全國司法改革會議後十年來司法改革的實際成效,在回顧過去與前瞻未來的關鍵時刻,有魄力地繼續推動司法改革;儘管在中研院法律所於去年7月舉辦之「司法改革十週年的回顧與展望」論壇中,對於十年來還在原地踏步之「法官、檢察官的評鑑制度與退場機制」等關鍵問題,各界代表多有表達馬總統應以總統的高度調和鼎鼐,使政府各部門捐棄本位成見,排除改革路障的呼聲;儘管法界與社運界的團體代表,曾於去年底拜會馬總統,表達人民對司法改革的殷切期望,並請求馬總統仿效日本成立「司法改革委員會」,有計劃而持續地推動司法改革。儘管一切的一切,令司法改革有識之士心寒的是,我們的馬總統雖非根本充耳不聞,卻表現的完全像個「官僚至極的高級文官」,除了將皮球踢給司法院及法務部外,根本不見積極具體作為。馬總統似乎已全然忘記在競選時,曾出席「馬蕭支持司法改革聯盟」並簽署司法改革七項宣言,作出包括「推動多元、專業的司法官評鑑制度」等多項承諾。
司改議題傳媒熱炒
在日前驚傳高等法院法官發生集體貪瀆收賄嫌疑之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已不再受媒體青睞的司法改革議題,突然地再度佔據各大傳媒的版面。總統當然不能像擅於炒短線的媒體一樣,等到腫瘤爆出了爛膿,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過,如果當連媒體都已認知到大力進行司法改革已刻不容緩時,我們的馬總統卻還僅僅只是作出「司法改革應拿出具體辦法,其中『法官法』的立法,對司法官評鑑等退場機制很重要」此等全世界都早已知道的無關痛癢表示,馬總統對司法改革無論是「誠摯的輕忽」抑或是「認真的無知」,均貼切地印證了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所言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more dangerous than sincere ignorance and conscientious stupidity﹒」
總統應負更重責任
當以推動通過《刑事妥適審判法》自豪並自認已積極推動「法官法」的司法院賴英照院長正面對民間與法官同僚要求其辭職下臺的強烈聲浪時,馬總統對於司法改革此項議題卻還洋洋自得地表示「任內已通過《速審法》,且行政部門已同意法官法草案而正在會商考試院」,我們對於馬總統在司法改革的表現更是失望透頂!我們必須指出,縱然法官法的立法不是司法改革的全部,但如果司法院長必須對此事負責的話,掌握更大權力、更有能力推動改革的總統,更有負責的必要。畢竟,司法院在推動法官法時,不僅面臨了來自檢察系統的阻力,更遭遇了考試院的掣肘,其中亦在於立法委員因自身利害關係而被迫消極反對的複雜因素,法官法的一拖再拖,司法院高層固有無可迴避的責任,但身兼總統與掌握四分之三國會席次的執政黨主席馬英九先生,實必須負起更重的責任。我們無法想像,連ECFA這種具有高度爭議、引發社會強烈對立的法案,馬總統均能排除一切阻力,強勢主導通過,對於法官必須接受監督與淘汰這種具有高度社會共識的法案,馬總統如果有心,怎麼可能到今天還繼續在立法程式中流浪?如果賴英照應該為此下臺,那我們的馬總統呢?
如果馬總統繼續對司法改革採取這種毫不重視、漫不經心的態度,我們鄭重建請馬總統於 2012年競選連任時,切勿提出任何與司法改革有關的政見。因為任何政見的提出,等於是在逼問馬總統自己,在掌握國家完全權力的四年,你為什麼不做?你又做了什麼?
律師都在哪裡?
(摘自網路)
有一個工程師死後到天國報到。
天國守門人看看他的檔案,說:「你走錯地方了,所有的工程師都應該到地獄報到。」
雖然覺得不太對勁,他還是乖乖地都地獄去報到了。
在地獄住了幾天之後,他覺得地獄的溫度太熱,住起來相當不舒服,於是動手設計了一套空調系統,使得地獄不再水深火熱了。過了一陣子,他又覺得地獄的運輸系統不方便,所以又設計了一套捷運系統。然後他又覺得地獄生活太無聊,於是又設計了電視和 Internet。於是地獄的生活水準經過他的改進之後,己變得相當舒服了。為了要向上帝
誇耀地獄的進步,撒旦用最先進的影像電話打電話到天國。上帝接起電話,看到撒旦之後說:「你的氣色看起來好極了,到底怎麼回事?」撒旦說:「我們這裡最近收了一個工程師,他把我們這裡改進得比天國還舒服呢!」
上帝說:「不對呀!工程師都應該上天堂的,你們一定在手續上動了手腳我勸你最好趕快把他送過來,不然我要找律師告你!」
撒旦聽了,忽然大笑不已。
上帝很納悶,問撒旦:「你在笑什麼?」
撒旦好不容易才停止大笑,說:「你以為律師都在哪裡?」
(哈,律師不會在天堂,統統在地獄!)
是馬爛,還是李、扁爛?
Monkey2010/06/28
由於前總統李登輝在參加民進黨「六二六大遊行」時痛批馬英九政權,甚至於喊出了「棄馬保台」,要選民用選票制裁馬政權,引發了行政院長吳敦義重批李登輝與陳水扁兩位前任總統說,李登輝與陳水扁,「一個把台灣做壞、一個把台灣做糟,過去都沒做好,現在馬總統認真做反而被怨恨,他反問,這公平嗎?」(註1),這一番話聽在任何親身經歷過李、扁、馬三任總統執政的台灣人耳裡,肯定都無法接受!
因為,在李登輝時代,在內有中國國民黨反動勢力扯後腿企圖奪權,外有中國在軍事上動輒對台灣文攻武嚇,在經濟上對台灣「磁吸效應」造成台灣產業的出走等內憂外患下,尚且能夠將台灣的人均GDP從1988年的6146美元,在十二年內提升到14704美元,足足是兩蔣據台三十八年的兩倍以上!同樣的,在陳水扁時代,在內部面臨「朝小野大」在各項施政上處處遭到在野黨掣肘,在外部則面臨中國崛起,在國際上加強對台灣在經濟、政治的打壓等等不利情況下,也還能夠在執政八年期間將人均GDP提升到17507美元(註2)。
反觀馬英九上臺這兩年來,在內部是黨、政大權一把抓「完全執政」,在外部則因為馬英九公開接受了「一個中國原則」而受到中國百般呵護(註3),但台灣的人均GDP卻是大幅衰退到16423美元,失業率更是始終在5%以上,遠遠不及被他們罵臭了頭的陳水扁時代始終將失業率控制在3%到4%上下(註4),台灣人民這兩年來不但絲毫沒有享受到馬英九所宣稱「改善兩岸關係」所帶來的「和平紅利」(註5),日子過得反而比起李、扁兩位前總統時代還不如,且不談與中國洽簽ECFA連美國智庫「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費雪都認為,台灣將更依賴中國市場,中國若要「對付台灣」,會有很多選擇(註6),任何人光是看到馬政權這兩年來總是一再的將好事搞得一團糟的無能表現,就不敢再對他們抱持任何的幻想。
是以,馬政權在面對李前總統對他們的「教示」時,最好還是保持沈默虛心受教比較好,而不該是派了個只會耍嘴皮子的吳敦義出來胡說八道,畢竟,事實勝於雄辯,馬英九遠不及李、扁的無能形象不是光靠「白賊」鬥嘴鼓就能夠改變的了。
(註1)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27/1/287uq.html
(註2)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0/1/0/100901019.html?coluid=123&kindid=0&docid=100901019
(註3)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05201635771.xls
(註4) 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0622160971.xls
(註5)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1/8/6/6/101186634.html?coluid=93&kindid=2910&docid=101186634
(註6)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28/4/288qq.html
□ 〔 資料來源: Monkey的花果山 | 引用網址 〕
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 洪蘭老師演講精華
家中生養男孩的爸媽,相信都曾為了兒子說話的能力比同班女生還慢而感到困惑的經驗。針對這點,洪蘭老師指出:女生比男生還早熟的證據不只表現在身高體型上,也藏在腦袋裡。女生的大腦因為發展速度比男生快,所以,語言能力自然也就比同齡的男生好。不過,男生大約到了國中階段開始發育後,就會迎頭趕上,所以父母其實不用太擔心。「有的時候孩子並不是比較笨、比較偷懶,他只是比較『慢熟』;時間到了,他自然能夠展現能力,根本無須揠苗助長。」洪蘭老師如此提醒爸媽。
另外,從一對11個月大的同卵雙胞胎學走路的實驗,也能說明腦與學習的關係。實驗中,只單獨讓雙胞胎哥哥每天學習走路5分鐘,因此,到了13個月大,哥哥已經會走路,弟弟還不會;但是到了15個月大時,實驗者卻發現雙胞胎兄弟兩人走得一樣好。「這就如同逼迫還在幼兒園的孩子就學寫字一樣。其實,只要讓孩子自然成長,等時間到了,再去學習,才能學得快樂。」洪蘭老師以大腦結構與發展的關係,直指等孩子成熟對學習的重要。
因材施教,沒有不可教的孩子
去美國開神經學會時,洪蘭老師曾在會場的牆上看見「孩子沒有學好,是因為老師沒有教對!」這句話,非常切中他一直堅信的概念:只要因材施教,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她認為:教學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興趣,只要引起動機,沒有學生不願意學習的。
她提到兒子就讀11年級時,文學老師要求孩子必須讀莎士比亞的四個喜劇與四個悲劇,兒子抽到《羅密歐與茱麗葉》,老師要他們改編成21世紀發生在紐約的現代版愛情故事。為了這場戲,兒子除了努力讀懂古英文,為了轉換成貼近紐約年輕人的用語,還特地去買饒舌專輯學RAP。在改寫的過程中,透過消化、重組,不知不覺中把莎士比亞的名句都讀進心裡了。因此,洪蘭老師很肯定的說:「所有的孩子都可教,就看教的方式。」
說話是本能,閱讀習慣需要培養
談到與學習息息相關的閱讀行為,洪蘭老師再三強調:「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因為人類的大腦雖擁有「語言中心」,卻沒有「閱讀中心」,所以一個孩子若身處正常環境中,即使沒有人教他說話,他仍會說話;倘若沒有人教他閱讀,他就會成為文盲。
如果能閱讀自己有興趣的主題,閱讀習慣會更容易養成。洪蘭老師回想起當年在美國唸書時,由於攻讀的是自己非常有興趣的學科,因此即使唸完博士後,近視已經從250度暴增到900度,雖然眼睛很累了,還是很想讀。因為她真正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洪蘭老師認為,讓孩子愛上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事。她強調,閱讀不是課堂上的事,是生活中每天發生的事情。以新加坡為例,他們打從0歲就開始推廣「悅讀」活動。為了把孩子帶進閱讀的世界,他們利用輕鬆愉快的方式進行。一、二年級的課本都是圖畫書、童話,方便講演故事給孩子聽,這是"Learn to Read"(學會閱讀);等孩子都喜歡閱讀之後,三年級的課本再改成文字為主,圖片為輔,這時候就是"Read to Learn"(從閱讀中學習),讓孩子以閱讀能力當鑰匙,打開知識的大門。
皇后是蕩婦
ghost_twtw2010/07/16
『震撼! 何智輝案法官檢察官疑集體收賄』,這是中廣新聞在網路新聞的標題,奇怪的是,為什麼用『震撼』兩個字?這種事有什麼好震撼的呢?
對於中華民國法律,在我以前的文章也提過,法律不是真理,也不是公平,也不是正義,只是一種遊戲規則,只要是規則,就有作弊的存在.
何智輝收買法官,跟角頭收買球員打假球,有什麼不同?都是為了要贏,不是嗎?假球案沒什麼好震驚,收買法官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如果收買法官讓人震驚,我還覺得這是職業歧視,法官是聖人嗎?職棒球員是賤人嗎?同樣被收買,是法官就震驚,是職棒球員就不震驚.這是什麼道理?
林洋港說,『司法如皇后的貞操,不容有一絲懷疑』,好吧!就算我不懷疑,好奇總可以吧!
何智輝收買法官,結果判無罪,這件事讓我確定一些事情,也讓我好奇一些事情.
我確定的是,阿扁沒有收買法官,所以判有罪,這總沒錯吧!
偷七跟竹筍的男子被判有罪,應該也沒收買法官.
我好奇的是,中國政協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台港澳僑聯絡委員會召集人倪子川,偷了兩瓶BB雙,檢察官判定不起訴,這就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沒收買,一種是有收買,到底是哪一種?說真的,我是無法判斷.
馬英九特別費案被判無罪,也是一樣有兩種可能,有收買?沒收買?同樣也無法判斷.
媒體報導:針對前國民黨籍立委何智輝涉嫌行賄法官並在檢調收網時失蹤,民進黨籍立委田秋堇今(15)日質疑,何智輝在擔任立委期間因為被限制出境,居然還要求當時的法務部長施茂林「是不是可以限縮限制出境的範圍」,根本沒有利益衝突迴避,她也批評,馬英九總統在何智輝參選期間,甚至還說何智輝是一個純樸的人,「那馬英九你又是什麼樣的人?」
馬英九眼中淳樸的人,竟然會花錢收買法官,這可奇了,那些收買球員打假球的角頭,豈不是全台灣最淳樸的人了?
「那馬英九你又是什麼樣的人?」這真是大哉問,是什麼樣的人可真難說,說他是淳樸的人嗎?布鞋破了還拿去補,看起來應該是淳樸的人,可是,淳樸的人會收買法官耶!沒有證據,可不能說他是淳樸的人吧!但是,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馬英九是司法判定沒有貪汙的人.
馬英九是司法判定沒有貪汙的人,何智輝也是司法判定沒有貪汙的人,兩個人都同樣都是司法判定沒有貪汙的人.我不懷疑皇后的貞操,我只好奇皇后是不是蕩婦.因為蕩婦只是需求大,不一定是沒有貞操.
□ 〔 資料來源: 存在事實的背後必有其存在的真理 | 引用網址 〕
執行長與清潔工的差別
你陪同一位精神病學教授走進一間實驗室,看到2名男子坐在躺椅上,全身上下一絲不掛,只有臉上掛著尷尬的笑容。教授好心丟給兩人各一條毯子,然後跟你解說今天的實驗。
教授說:「這2位男士在同一家跨國企業工作。一位是執行長,擁有和樂的家庭、忠誠的員工與仰慕他的朋友。他經濟寬裕,可以盡情享受生活,照顧自己關愛的人,甚至大手筆捐助慈善機構。」
「另一位是清潔工,也是一個品行正直的好人。然而他的人際關係相當失敗,朋友少之又少,而且經濟相當拮据。」
「親愛的同學,請你告訴我,他們誰是執行長,誰是清潔工?」
你仔細端詳他們,實在看不出多大差別。不管是年紀、體重與膚色都相去不遠;如果聰明才智會寫在臉上,那麼他們在這方面也是不分軒輊。教授走向他們,掀起毛毯底部,露出四隻光腳丫,問你:「這是線索嗎?」
「嗯,不是。」你心理覺得奇怪,教授怎麼會如此暗示。
他繼續將毛毯向上掀,露出他們的膝蓋與大腿,然後走回你身邊,問道:「這是線索嗎?」
你越來越困惑了,搖搖頭,「不是。」教授又走到毛毯旁邊,你閉上眼睛,深怕會有更難堪的場面。等到你遲疑地張開眼,你和那2位男士都鬆了一口氣。教授只讓你看到他們的頭部與上半身。
教授撚著山羊鬍,以犀利目光看著你,你知道他還是要問你同樣的問題。你輪流檢視2名男子,他們的長相還不至於登上時尚雜誌,不過仍然可以算得上英俊。
「抱歉,我實在看不出來。」你說。
教授一點也不訝異:「如果我讓你知道,他們出身的家庭屬於同一個社會經濟階層,在同一個社區長大,從小就玩在一起,讀的學校也一樣,連智力測驗分數也不相上下,你會有何結論?」
這回你完全被打敗了。……
教授再問一次:「他們,哪一位是執行長?哪一位是清潔工?」
你聳聳肩說:「我實在看不出來。」
教授微微一笑,轉身對他們說:「感謝你們,現在可以離開了。」他們和你一樣,很慶幸實驗終於結束,緊抓著裹住身體的毯子站起來。
一號受試者對二號受試者說:「喬伊,你一定很高興實驗結束了。你表現得很好!」他一邊走向門口,一邊看著你和教授說:「我想這場實驗一定也讓你們很不自在。希望下一場實驗能夠愉快一點。你們正在進行的研究一定相當重要。」
二號受試者也站起來說:「我很高興我能幫上忙。」他走到門口,腳步躊躇,露出期待的表情,教授掏出一疊鈔票遞給他,他很快接過去,準備放進皮夾……猛然發現光溜溜的自己不可能帶皮夾。
教授關上實驗室門,再問一次那個無比重要的問題:「親愛的同學,請告訴我,哪一位是執行長?哪一位是清潔工?」
你得意地笑了,自信滿滿地回答:「一號受試者是執行長。」
「沒錯!」教授也很高興,「何以見得?」
你推論說:「一號受試者關心另一位受試者以及我們的感受。但是二號受試者說:『我很高興我能幫上忙。』他特別強調自己的角色,似乎在暗示我們虧欠他。」
「完全正確!」教授的表情有如得到重大發現,他進一步分析:「一號受試者對別人將心比心,因此很快就能與別人建立起關係。他料想喬伊會很不自在,所以試圖以讚美讓對方舒坦一點。」
「第2位男士因為懷有『你虧欠我』的心態,促使我『回報』。但回報之後,我們兩不相欠。」
你點頭表示認同:「的確,日後第1位男士如果請我們幫忙做一點事情,就算時隔多年,我們還是會非常樂意。」
「但是教授,」你有點遲疑,「他們為什麼不穿衣服?」
教授回答:「我之所以要他們裸體參加實驗,目的是儘可能讓他們坐立難安,以便觀察他們對奇特或陌生的環境有何反應——正如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狀況。」
教授看著你問道:「你有沒有發現,執行長要比清潔工有自信得多?那是因為他能夠預期在如此難堪的環境中,另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因此他自身的不愉快會退居第二線。你還記得實驗結束後他說的第1句話嗎?『喬伊,你一定很高興實驗結束。你表現得很好!』因為他察覺到喬伊的自尊自重需要鼓勵。」
「他的自信還有另一個成因:他長期受到別人的尊重與熱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今天對待我們三個人的方式,也就是他對待每個人的方式。他能夠預知人們的不同情緒,並做出恰如其分的反應。」
「執行長還顧慮到我們的情緒。他瞭解我們是在為裸體的他們做實驗時,一定也會很不舒服。你還記得他對我們說的話嗎?」
「他預知我們的情緒,表示相信我們的研究相當重要,最後還祝福我們。」
執行長展現了「情緒預測(Emotional Prediction,EP)」能力,他能夠預知喬伊、教授以及你在實驗結束之後的情緒,只需短短幾句話,就可以與每個人建立連結,讓大家如沐春風。
這種能力,有些人是渾然天成。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並非如此。情緒預測其實非常複雜,人們通常連自身的情緒都難以預知,更別說是別人的情緒。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曾經刊登一篇論文,研究者針對一群幾個星期後要參加重大考試的學生,請他們預測自己在考試開始前與剛考完時的心情。一段時間之後,再請他們預測考試成績揭曉前夕的心情。最後,研究者問學生:「請精確描述你得知成績及格或不及格之後的心情。」結果發現,能夠精確預測自身情緒反應的學生少之又少。……
實驗室中那位沒穿衣服的執行長能夠呼應你和教授的情緒。他說「我想這場實驗一定也讓你們感到很不自在」這句話時,並沒有明確流露讚美的意思,他只是表達自己的覺察,並預測你們在進行一場奇特實驗時的感受。
相較之下,清潔工開口時只談到自己,對於你和教授的感受毫無覺察。他的自私與缺乏敏感度有如一根戳刺,我們姑且稱之為「痛刺(pain prick)」。由於實驗是你和清潔工的唯一的一次接觸,沒有其他的經驗可以緩衝調節,因此這根「痛刺」分外銳利,就算你原本有意為他做一些事或者日後保持聯絡,也會因此而打消念頭。終其一生,這個可憐的傢夥不知累積了多少根「痛刺」,也害得自己永遠只能當清潔工。
有些人的自我就像一個皮膚超薄的血友病患者,輕輕一戳也會導致血流如注。如果你漫不經心地送出許多細微的「痛刺」,他們的內心在自我受傷流血之餘會告訴主人:「離那個人遠一點,我會有危險!」
神經語言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NLP)是1970年代興起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這一派人士會認為,實驗中的清潔工將自己「定位(anchor)」在痛苦。事實上,一個人只要曾經與這名清潔工有過幾次不愉快經驗,那麼再次看到他時就會產生不愉快的感受。我認識一位曾經接受化學治療的女士,儘管療程已結束多年,但只要經過那家醫院,仍然會產生強烈的噁心反胃感。因此她開車上班時寧可繞遠路,多花二十分鐘車程,就是為了避開那家醫院。
依照神經語言學的說法,如果你在快樂時固定會做某些動作,例如摸摸鼻子,那麼以後你只要摸摸鼻子,快樂感也會油然而生。我還沒試過摸鼻子這個方法,但是只要讓我看到幾位認識的親友或兒童照片,我就會無比快樂。換言之,這些人的「定位」都是快樂。
本書介紹96種獨特溝通技巧,我們稱之為「妙招」,能夠幫助你成為他人生活中快樂的定位。你只要對某個人運用其中幾種技巧,那麼每當她(他)看到你、甚至只是想起你的時候,喜悅就會湧上心頭。
本文轉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人見人愛的華麗社交:避免說傻話、做蠢事的情緒預測術How to Instantly Connect with Anyone: 96 All-New Little Tricks for Big Success in Relationships 頁5)
美軍合法續佔台灣領土
各位鄉親司大 ; 大家好 !
6/29 美軍第七艦隊 (7th Fleet) 進入左營軍港, 擱再經過軌曰 7月初 , 美國空軍亦進入清泉崗 (CCK) 空軍基地. 7/10 美國在台協會 (AIT) 司徒文 (William Stanton) 對外聲明 " 美國不會棄台灣人不顧" .
這站時間內, 美國一步一步地安排台灣 e 代誌, 攏是根據國際法、戰爭法.....
附件-美軍合法續佔台灣領土.doc文章, 請大家參考、指教. 亦拜託大家擱傳乎卡最 e 人栽影.
多謝、魯力 !!!
LA 蔡明法敬上
修行得到最終的自由
■ 楊蓓 (作者為臺北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人在轉化的過程當中,我們的心應該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怎麼走過來的。但是這過程是很辛苦的,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些人想要吃素,也開始吃素了,但是他卻想要吃得很精緻。吃素的精神與用意,應是說希望在飲食上可以清淨自己的身體、清淨自己的心靈等等,可是卻又去抓住「精緻的吃」,結果依然是苦。
所以,轉化(transformation)的苦就苦在這裡,說要放下那個卻又抓起這個,天天都要活在一個自己覺察自己的過程,然後再有足夠的勇氣跟毅力去修正自己的過程。我常常覺得所謂修行,簡單一句話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當修正自己的行為時,就是要看見自己哪些行為要修正,可是我們常常會適得其反,把自己推向完美境界追求。
不再等人來愛自己
當一個人想要開始修正自己的行為時,首先要能夠看見自己的有限性,因此必須放下自己對完美的執著,而且從中看見到底自己執著的是什麼:「我就是那麼執著要被人愛」、「我就是那麼執著要得到這樣的關係」、「我就是執著在某一個角色關係裡相對應的狀況」……
我有一位外國朋友,也是我的老師,他曾跟我講小時候的一個夢想,夢想他要有一部Jaguar汽車。他自己是從事心理治療工作,可是他一直放不掉他的 Jaguar汽車的夢想,雖然他有錢,可是也不夠揮霍去買一輛那樣的車,而且事實上也沒有必要買那樣的車。雖然他在理性上告訴自己,可是就是放不掉自己那個夢想,而且那個夢想裡,跟他的父親有關,當Jagua汽車的形象一出現時,就跟他父親的形象連結在一起,所以他一直放不掉,在做心理治療的過程,他只能幫助自己把父親跟Jaguar汽車分開:父親是父親,Jaguar汽車是Jaguar汽車。
他將有關父親部分處理好了,卻還是放不下擁有Jaguar汽車的夢想,後來他就買了一輛Jaguar汽車的模型,擺在他的治療室裡面,天天看著他的 Jaguar,滿足得不得了。其實他自己明瞭並不是真正想要擁有,而是心裡一直希望擁有,所以有個模型對他來講就已經很安慰了。他一路轉化的過程,轉化到他只要擁有一個Jaguar汽車的模型就好。
其實人在親密關係中,我們最內在、最柔軟、最隱密,又讓人最陶醉的部分,跟我們無條件的愛有關,就是永遠覺得自己是一個可以被接納、有價值的人,不管自己長得什麼樣,不管成就如何,都是完完整整的一個人,可以完全被接納,這個部分的想要是很難放掉。
人在面對自己的有限性時,常常到了一個節骨眼上時放不掉,可是有一個關鍵,在無條件的愛裡,我們常要別人來愛我,一直等著,等著一個英明的君主,或是伯樂的出現。轉化的過程裡,其實是一個關鍵,明明知道不一定會碰到,所以連等都要放下。
放下後,誰來接納自己內心最柔軟、最隱密,又最陶醉的部分?這世界上除了別人之外,還有自己啊!人常常講一句話:要愛自己,這才是真正的愛自己,就像我們跟自己談戀愛一樣,跟自己之間產生親密的感覺,當我們能夠接納自己如同期待別人接納自己時,我們的心才是自由的。因為自己的對與錯自己承擔、自己接納,於是在這轉化或者是修行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接納自己的有限,然後開始愛自己。
自由的骨牌效應
一個擁有自己的過程,真正完完全全擁有自己的過程,也就是開始去追求自己自由的過程。當自己能夠去追求自己、愛自己、擁有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覺得:當周圍所人都不瞭解也不接納我們時,至少還有自己是瞭解、接納、擁有自己的。不需要完全仰賴他人的評斷時,心的自由才會發生,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原來的桎梏、批判、評斷自己的東西不會消失,但我們知道評斷還在,可是同時我們又開始去接納自己,評斷跟接納同時並存,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人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很多人都會等到稍微有一點點年紀才開始修行,是因為他終於嚐到了苦果,覺得原來人世間不是像自己想像的完美時,開始要去消化自己的不完美,要消化自己的苦,開始進入到修行的這條路上,這是自由的契機。從這個好時機,我們開始去面對自己的不完美與有限性,然後開始進一步地去接納,接納自己的有限性。
得與失是一體的,當「放下」發揮得恰到好處時,好比放下那些沒有辦法消化的不完美或是有限性後,反而得到好處,心裡沒有什麼擔心、害怕、畏懼,此時自由才會發生。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可以不完美時,他不會用完美的角度去要求別人,會發現自己的操控的行為愈來愈少,所以自己不會綁住自己,身旁的人也不會被自己綁住了,彼此都開始自由了,產生骨牌效應。
然後,這個骨牌效應是由我們的內在產生,因為自己得到了自由,所以不再去產生操控的行為,於是,別人也跟著自由了,當對方開始自由時,他才真正開始不綁在關係裡,可以比較真實的做自己。當我們真實做自己時,對方也才開始有空間真實地做自己,人跟人之間的親密,擺脫掉操控的親密感,才是最真實的親密感,那是站在一個很真實對等的立場時,我們的相知相惜才是真正的親密感,沒有擔心、害怕的操控,比較容易互相瞭解。
當真正的親密開始產生時,會發現原來那個綁來綁去的關係裡的親密,是一種幻象,唯有當擁有內心的自由後,在與人的互動,才會真正的瞭解,不需要去改變彼此,所以對方不會覺得有壓力,不會覺得有束縛。
以夫妻關係來講,有些夫妻在中年以後,是分床睡的,他們有時會覺得好像這樣子不太對、不正常,於是偷偷地跟我講,我沒有跟我先生睡一張床耶,我便說很正常,因為很多西方的夫妻,連一開始時就分床睡的,所以不要覺得沒有不正常,只要不妨礙親密關係,兩張床或分房並沒有不對。
人常常被自己的一些觀念給綁住了,我也會告訴那些夫妻,有關英國人做的一個有趣研究,他們研究一些所謂幸福美滿、白頭偕老的夫妻,調查他們的生活狀況,發現幸福美滿白頭偕老的夫妻,大概百分之九十在中年以後全部都是分床、分房,這樣睡眠品質才會好,比較有自己獨立的空間。這意味這些人能持續婚姻這麼久,表示這種關係是他覺得珍惜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的性行為時,更發現其實是生物性大於社會人文性。這樣的一個研究告訴我們的結果是,其實很多人在分床分房之後,他們的親密關係反而更好,瞭解的空間變大,那時才能產生真正的瞭解。
真正擁有自己,享自由
我們因受到很多美國文化的影響,美國文化在親密關係研究,就是他們將親密跟性行為畫上等號。後來因英國的研究結果,美國心理學界出現了小小的革命,終於把親密跟性行為的等號拿掉以後,美國的心理學界開始對於人跟人之間心理上跟心靈上的親密進入到真正的研究階段。否則,之前美國學者都繞在性行為上,產生性治療之類的,我們台灣受美國人的影響很大,所以台灣的整個社會文化對親密的關係,特別是年輕一代,還是停留在那個性行為上。
對於人的性行為開始減少以後,才能夠真正進入到尋找自己的自由,尋找自己不是形體上的自由,包括心理上、心靈上的自由時,好像才開始出現這樣的一個空間,在這樣的一個空間裡,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怎麼樣當人:第一可以看到自己的生物性,就是我們的有限性;然後,再來要看到自己對於完美的執著,那也是社會文化賦予我們的;接著,要再看到自己在完美的執著裡,自己真正根深蒂固對愛的追求跟渴望,希望是無條件的。
所以,愛的極致其實是一份自由,當我們看到這樣的過程時,再開始對自己做一些轉化、修行,看自己的渴望,然後轉化它,例如學佛的人用佛法,如果喜歡禪修便用禪修的方法,可以一關一關地發現,原來自己有這麼多的有限性,然後一步一步地學著把它放下來。
慢慢地,我們走到那個由自己來照顧自己那一個最柔軟、可是隱密,然後又讓人陶醉的那個部分,那種真正的擁有自己的那種充實感。當自己能夠體驗時,在日常生活當中,回到親密關係、人際關係裡時,不會想去綁住人家,不綁自己就不會去綁別人了,此時人跟人之間真正的親密才會開始發生。所以,一個圓滿知足的人,其實是,自己覺得圓滿,別人也覺得他是圓滿知足的。(完)
本文摘錄自《人生雜誌-第266期》
你是什麼就是什麼!
不管到了什麼樣的年紀,我們都很難放棄對外表的一些執著吧。
我一直要到遇見了一個很特別很特別的人,從他身上,我才真正的懂了「外表之於一個人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去年,我買了新房子,本來是想委託我的小學同學幫我做室內設計,但是因為一些因素,他推薦了他口中比他更厲害的大師級設計師哥哥給我,他說大哥一直都做大飯店呢,不是有點交情,是不接住家設計的。
第一次約了見大設計師時,我真是被他嚇一跳!──一件黑T恤、牛仔褲,這還沒關係,最嚇人的是他就拖著一雙那種頂多二十塊的拖鞋、滿嘴檳榔的出現在我面前。講台語,偶爾還穿插說兩句黑話、俗話,很「台客」的樣子。他的外表給我的感覺比較像工匠,不像設計師。
我沒有不喜歡他,只是……這個人真的可以知道我要的房子的感覺嗎?他會懂我要的品味嗎?
我很客氣的跟我同學說:「大哥不認識我,他會知道我要的是什麼嗎?」
同學拍胸脯保證沒問題。我只好硬著頭皮耐心等設計大哥的設計草圖……??
看了設計圖,我稍稍放心了。這個人好像還真的可以抓到我要的感覺呢!
之後,一次、二次的溝通討論,我漸漸覺得他的拖鞋不再那麼礙眼了,甚至變成他這個人的風格。
有一次我還在心裡納悶的想:「這個人怎麼可以把一雙二十塊的拖鞋穿得這麼帥呀?」
我想他一定時常感受到別人對他不多修飾的外表的質疑吧? A像我這種人還不會當場表現出來,只是在內心小小疑慮一下,相處過後,也就知道他是怎麼回事了。其他令人難堪的場面一定是有過的吧?
有一次,我真的見識了……
那天他以設計師的身分陪我這個業主去挑傢俱,我當時挺著大肚子,跟著他一家一家店的看,我要的是有點小高級的東西,所以去的店都有點門面,有些店員對他的詢問根本睬都不睬,我有點生悶氣,覺得他連累我,一路都不太說話,看得有點意興闌珊。後來,碰到一個從我們一進門就有點不想站起來招呼的店員……!!
設計大哥問東問西的,店員愛理不理的,我真是氣結!可是設計大哥一點都沒被影響,還是照看他想看的傢俱。聽到店員很不客氣的對他說:「我看你不像是要來買傢俱的!」我真是差點沒跳起來打人!卻只見設計大哥不慍不火的回說:「是呀!我們是來買傢俱的,這個是我們老闆娘,她要裝潢新房子……」我被他尊稱作老闆娘,覺得有點好笑!就靜靜的看他想變出什麼把戲……
後來他們兩個說開了,店員說他是老闆的弟弟,因為怕很多同行偽裝成客人來打探軍情,所以才那樣說。我偷偷翻了翻白眼!鬼扯!明明是狗眼看人低!
設計大哥很四海的表示他可以理解。接下來這個自稱是老闆弟弟的店員開始遊說我們買一組很貴很貴、聽說那個沙發布是有得到什麼美國認證的沙發,大有來頭的。他為了取信我們,還很鄭重的去拿出證書來……密密麻麻的一堆英文字、外加一個閃閃發亮的鋼印!老闆弟弟很得意的樣子!
設計大哥推著老花眼鏡看了一下!我也很好奇的湊上前去看--真是的!那哪是什麼證書呀?根本就是只寫了一些很基本的沙發資料而已!這個惡劣的店員肯定還是以為設計大哥是個大老粗,大字不認得幾個,隨便拿張紙出來要唬弄人。哈哈!這下糗大了吧!我等著新仇舊恨一起算!
「嗯……這個好像不是什麼證書喔?你拿錯了吧?」設計大哥就這麼一句話?沒生氣?沒拍桌子?沒糗他幾句洩恨?
店員一聽,卻像猛被熱鍋子燙了一下,跳起來,慌慌張張的邊走邊說:「我……我大概拿錯了。我……我再去裡面找找…」
我看店員那副抱頭鼠竄的樣子,狂笑到跌坐在椅子上。
設計大哥還問我:「什麼事那麼好笑呀……」
我笑到流眼淚,一直笑一直笑。
那天,後來我請設計大哥一起去一家只招待會員的高級餐廳吃晚飯。
他還是穿那一雙二十塊的拖鞋,我從頭到尾笑著吃完那頓飯……!!
最近我看到了一本很有趣的小書《大喇嘛與小老鼠》。講的就是一隻小老鼠因為怕貓而要求大喇嘛將他變成貓、灰狗、老虎的故事……
這其實是一個古老的泰國傳說,討論的依舊是一個人的心跟外表的關係。我想起了去年學的那一課--你可以穿得很高級、可以裝得很高級;你可以因為別人不重視你生氣、或是因為別人在乎你就以為高人一等……!!
其實,你是什麼跟這些都無關。你是什麼就是什麼。
又見「高級外省人」 ???
自由時報 July-19-2010
◎ 陳安 ( 曾任 新聞週刊副總編輯 )
駐日代表馮寄台的文章刊登在日文媒體,文中出現歧視、詆毀台灣人形象的字眼,外交部為他開脫說,這是九年前的舊文章,「內容是以反諷手法批評中國不民主,不是批評台灣人。」瞎掰護短,一丘之貉!
馮寄台是馬英九競選團隊策士,勝選後獲得大使職位酬庸,他寫這篇文章時,擔任外交部禮賓司司長,一位外交部高級官員為文把台灣人詆毀成不守紀律、沒有教養的形象,把自己切割在台灣人之外,成為高高在上的「高級外省人」,對嗎?
還記得罵台灣人「台巴子」的郭冠英(範蘭欽)嗎?這兩人背景相似,都是參與台灣涉外事務,也都是所謂「外省第二代」,雖然未必躋身權貴集團核心,但顯然他們心中同樣只有那個遙遠的「祖國」,台灣只不過是逃難時的暫時落腳之地罷了!
(作者 曾任新聞週刊副總編輯)
+++++++++++++++++++++++++++++++++++++++++++++++++
真是 丟盡 台灣的臉 !!!
自由時報 July-19-2010
◎ 黃宣晟 ( 資深新聞記者退休 )
駐日代表馮寄台「投書」日本產經新聞詆毀台灣人,這種家醜外揚的外交官,流露了「範蘭欽」之流的殖民者心態,豈是一句「舊稿轉載」所能自圓其說?
外交人員在外的身分代表的是國家,一言一行無不動見觀瞻,豈能為所欲為不知節制?最不堪的莫過於,馮寄台是馬總統的親信,其所作所為讓人不做更多的聯想也難。
回顧前任駐日代表許世楷,經營台日關係的成績有目共睹,加上民進黨執政時期台灣主權地位明確,許代表在運籌帷幄上有較靈活運用的空間,台日關係如魚得水,一再突破禁忌!如今國民黨政府所謂「外交休兵」,兩年來沒有什麼作為,無法超越民進黨時代的台日外交成就,或可理解,現馮代表又「家醜外揚」,丟盡台灣的臉,豈非罪加一等?
(作者為 資深新聞記者退休)
=========================================================================================================================
他馬的「您」站哪一邊?
自由時報 July-19-2010
◎ 張國財 ( 台灣教授協會 前副秘書長、新竹教育大學 退休副教授 )
到澳洲、日本、歐盟等民主國家訪問都廣受熱烈歡迎的世界維吾爾大會主席熱比婭,日前傳出遭馬英九政府境管三年。
問題是:馬政府汙衊指控為「與恐怖組織有密切關係」的熱比婭,卻可長期居住在全球反恐最不遺餘力的美國,無論怎麼想,實在都是既諷刺又矛盾!
被馬政府列入「不受歡迎人物」黑名單,熱比婭之前,還有個赫赫有名的達賴喇嘛。這位以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身分受邀拜訪自由世界、美國總統白宮熱情接待請益的宗教領袖,在馬英九上臺後,卻幾乎飽嚐馬政府的閉門羹,最後雖然獲勉強放行,卻又被不客氣下達封口令,還規定這、限制那的。
在馬英九眼裡,熱比婭不是一介女流,而是新疆的獨立運動人士;達賴喇嘛不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而是西藏分離主義者。為了向中國主子交心,拒絕熱比婭入境,禁止達賴喇嘛在台灣自由發聲。另一方面,馬政府卻用大排場、高格調迎接中國芝麻官陳雲林、張銘清,凡此,馬英九可真是「用心良苦」!
在威權獨裁時代,馬英九反對萬年國會全面改選;在民主萌芽階段,馬英九反對全民直選總統,還把公民投票妖魔化成中國的文革;在民眾飽受八八災害求救無門時,馬英九拒絕國外第一時間的人道救援──這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馬英九,毫無疑問,是站在共產中國、反民主、反人權的一邊啊!
(作者為 台灣教授協會前副秘書長、新竹教育大學退休副教授)
+++++++++++++++++++++++++++++++++++++++++++++++++++++++++++++++++++++++++
原來 , 馬英九 才是 恐怖份子 !!!
自由時報 July-19-2010
◎ 徐悅心 ( 從事醫療業,華府台僑 )
世界維吾爾大會主席熱比婭,竟被馬政府境管三年,若馬政府要以「與東突恐怖份子組織有關」作藉口,先看看熱比婭是怎麼到美國的。
熱比婭曾被中國政府網羅成為政協,然而因為她持續爭取維吾爾族人民的自治權,還是被逮捕入獄。二○○五年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萊斯出面,以「放棄在聯合國提出檢討中國人權問題的決議案」作為交換條件,中國政府於是釋放了熱比婭,但不准許她住新疆;美國政府因而給予她合法身分,目前她住在DC(華盛頓特區)附近。假如熱比婭真的是馬政府所懷疑的「恐怖份子」,反恐最力的美國會如此大費周章的營救她、又讓她住在離首都車程不到半小時的地方嗎?
很巧合的是,上周華盛頓郵報有一篇社論題目是:關塔那摩灣作為避難所?(Guantanamo as haven?) 提到九一一以後,美國拘捕了一些所謂回教「恐怖份子」,關在關塔那摩灣。其後發現許多被監禁的人都只是「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方」,因而倒楣被抓,因此要予以釋放。
然而,其中來自某些國家的囚犯,竟然寧願被關,也不要回「祖國」。這件「把監獄當避難所」的事情,讓美國政府傷透腦筋!這些不願回去的,包括了十七名拿中國護照的維吾爾族人。
再看昨天(十八日)的華郵報導,中國新興的行業之一:幫有錢的中國懷孕婦女辦美國護照,來美國生產,讓他們的下一代成為美國人。咦?照馬英九在宣傳ECFA時的說法,中國是全世界最有發展的地方,那麼,中國人為什麼還要千方百計的像馬英九一樣當美國人?甚至寧願被關在監獄裡?
馬英九政府限制熱比婭入境,明顯背離民主同盟,與集權中國站同一陣線。台灣人民是否應該警醒,原來,馬英九才是威脅台灣人權與自由的「頭號恐怖份子」!會不會有那個「終極統一」的一天,我們也面臨「寧願被關,也不願回台灣」、把外國監獄當避難所的悲慘境地?
(作者 從事醫療業,華府台僑)
幸福婚姻生活十大隱形殺手
夫妻經常不重視生活細節,常引起夫妻間的沖突或冷戰,為此,權威專家總結了家庭生活中影響婚姻幸福的十大細節同時提供了有效的幹預手段。
1、 互相猜疑
"這麽晚才回家,你和誰約會去了?"丈夫一回家,妻子就不停地翻他的手機,檢查有沒有陌生的電話號碼和肉麻的短信,甚至當他與異性多說幾句話也醋意橫生。
點評:這是因為給對方的空間太少。多培養自己的愛好,到健身中心去跳舞、散步,當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後,就不會把註意力一味地盯在對方身上。
2、以性為罰
女方裹著被子先躺下,男方隨後也上床並要求性生活。女方堅決不同意。
點評:把不良情緒和性生活摻到一起,會對性生活產生不良影響。
這時,丈夫應該詢問妻子是身體不舒服還是不開心或者工作太累,隨後給予對方適當安慰。
妻子如果情緒不佳不願意進行性生活,最好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丈夫,讓丈夫瞭解自己是因為憤怒沒有發泄才沒有心情過性生活,而不是對丈夫的一種懲罰。
警惕:夫妻間忌用"性報復"
3、"離婚"威脅
吵架時,丈夫說:"這日子沒法過了,離婚吧。
"妻子說:"我怎麽嫁給你這樣的人,真後悔。"
點評:常把"離婚"掛在嘴邊是給對方的一種威脅,時間久了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一樣,會出現信任危機。
婚姻不只是一紙證書,更是一種責任。
4、改造對方
一方的家人吃飯時喜歡聊天、夾菜、勸酒,他們覺得這樣才熱鬧、才親近。
而另一方的家人在吃飯時卻不喜歡說話,吃菜要夾離自己近的,想吃其他的菜就要使用公筷,他們認為這樣才文明。
家庭聚會常常因此不歡而散。
點評:夫妻千萬不要互相指責,應該通過溝通向對方改變,兩個人慢慢地向對方靠攏,就會找到一個新的結合點。
切記不要有改造對方的想法,這樣做是徒勞的, 因為人改變自己都很難,何況是改變一個家庭。
5、一味索取
"婚後的家務活都是我一個人幹,她連碗都不洗一個,卻挑剔我切菜塊太大,這個菜糖放多了,那個菜鹽又放少了。"
點評:夫妻都要記住這樣一句話:"有付出才有回報。"當你從對方那獲得關愛時,就要用語言或行動來表達對對方的感激。
例如,當妻子正在做家務時,即使你插不上手,最好站在旁邊和她聊聊天,說句"你辛苦了",讓她感到勞動的價值得到丈夫的充分認可。
當然,如果在做家務時認為它是一份苦差事,那麽最好別幹。
因為越幹心情越差,而且還隨時會把這份壞心情當成襲擊對方的炸彈。
主張:分一半家務給男人
6、不予體諒
不少職業女性在緊張工作一天之後,還要馬不停蹄地趕回家做飯,正在廚房忙碌時,由於丈夫在單位受了上司的氣,一進門就開始發火:"這麽晚了,怎麽還沒做好飯,你都幹什麽了?"
點評:當對方發脾氣的時候,要給予應有的體諒,"你辛苦一天,先洗把臉,飯馬上就好"是最好的"滅火器"。
當然,發泄不良情緒的一方應該經常去做一做體育鍛煉,讓怨氣隨汗水一起蒸發掉,或者在小河邊和樹林�等無人的地方大喊幾聲。
7、惡語傷人
夫妻倆一起開車去上班,女方一路狂喊,"你有病是不是?這樣超車,你想死我還不想死呢!"
點評:夫妻更要互相尊重,說話要給對方留一定餘地。不可無所顧忌,想到什麽就說什麽,非常過火的話"殺傷力"太強,這樣就會給對方帶來壓力、委屈。
8、互不謙讓
有人常抱怨,"好不容易又盼到週末,上週末陪他去應酬了,這周他總該遷就我一下,陪我去逛商場了,可是他又有朋友結婚,還非要拉著我去。"
點評:如果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那麽看問題的視野就變得十分狹窄。
當沖突來臨的時候,要體諒對方,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樣兩個人才能找到一個和諧的切入點。
9、忽視丈夫
不少女性有孩子後,就忽視了丈夫的存在,把心思全放在小孩的身上,一心想把孩子撫養好,甚至在情感上更依戀孩子。
這讓丈夫覺得除了孩子,妻子的心�還有自己的位置嗎?
點評:當孩子長大後,夫妻就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孩子身上。
在生活中要以夫妻為中心,只有三足鼎立的家庭才最穩定。
一旦丈夫長期得不到滿足,就會到外面去尋找感情支持,這樣很容易出現外遇,會使夫妻感情出現危機。
10、長期冷戰
"回家後,他就坐在電腦前面上網聊天或者玩遊戲,根本不理我。"
點評:許多感情、婚姻的破裂都是從冷漠開始的。冷漠是婚姻生活中最可怕的,冷戰時間過長,就會有一方厭煩這種狀態,單方亮出"免戰牌",要麽選擇逃跑,要麽投到新知己的懷抱。
一定不要小看這些小細節,這些生活中你不經意間的行為,不滿都有可能會導致你們的婚姻出現危機。
活出真誠與信任
你來到這世界是要滿足你自己,別人來到這世界也是要滿足他們自己。如果他們對你有什麼期待,那是他們的問題,他們將會因此而受苦,但是你不需要因為他們的期望而變得虛假。
要對你的內在本性很真誠,同時幫助別人對他們的內在本性很真誠,這就是我所謂的宗教之士……你在此是要滿足你的命運,而別人在此也是要滿足他們自己的命運。不要對他們有任何期望,否則你將會使他們變成表演者,你將會使他們變成說謊者。不要對別人期待任何東西,也不要去滿足別人對你的期望。
如果你受苦,那是因為你自己,如果別人受苦,那麼他們之所以受苦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人因為別人而受苦,這一點要深深地記住。唯有如此,你才能夠真的對你內在的自己很真誠,而那個真誠就是真正的宗教性。
印度人稱之為「�特」(Rit),耶穌稱之為神的王國,莊子稱之為道。不管使用什麼名稱,它都是意味著接近一個人的無意識,隨著它流動,不要設下任何限制。它意味著無條件地隨著無意識流動,不論它引導你到哪裡,你都要信任它。
信任就是如此,它不是對神的一種相信,它不是對天堂或地獄的相信,也不是對觀念、理論或哲學的相信。信任意味著信任你從哪裡來以及你最後將會回到那裡的自然。信任說你要回歸的自然將會令你滿足,信任說你生命的每一個片刻都將會是一個新的滿足。
──摘自《當鞋子合腳時》---奧修
廣告笑話
某國足球隊兵敗後, "偉哥(威爾鋼)"找了該國家隊一名隊員做了一個廣告。情節是:國家隊的一名隊員左手抱著一個足球,右手指著螢幕說:"誰能90多分鐘不射,我能!"
某保險套的廠家看了"偉哥"的廣告後,深受啟發,於是從這個國家隊裡找了一群隊員也做了一個廣告。畫面是:所有隊員對著球門狂轟爛炸,廣告語:"不管射多少次,射不進去就是射不進去!!!"
生產避孕葯的廠家看了以後也想搭乘順風車,可自己的藥怎麼用也是給女人用的,這可怎麼辦呢?!但是經過分析也難不倒他們,經過三天三夜的冥思苦想,終於找到了個辦法:讓一個在吹黑哨的裁判身穿黑衣哨子一吹,手勢一打,傲氣凜然的說:"不管射進去了多少,統統不算!"
今晚你也射門吧
夫妻倆恩愛的同看世界盃足賽, 妻開心不已,抱著老公撒嬌: 「老公~~今晚你也射門吧~~」
老公一把推開妻子生氣的說:「妳不懂啦! 射自己家的門算輸,射別人家的門才算贏!」
現在小學語文 太難了!
題目:要求把以下四句話用關聯詞連接:
1、張海迪姐姐癱瘓了 ;
2、張海迪姐姐頑強地學習 ;
3、張海迪姐姐學會了多門外語 ;
4、張海迪姐姐學會了針灸。
(那個出題老師跟張海迪姐姐是不是有仇? )
正確答案應該是:
張海迪姐姐雖然癱瘓了, 但頑強地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門外語 ,而且還學會了針灸。
結果有一個孩子寫:
雖然張海迪姐姐頑強地學會了針灸和多門外語 , 可她還是癱瘓了。
發現更多更猛孩子寫道:(最後那個最勁爆... )
張海迪姐姐不但學會了外語 , 還學會了針灸,她那麼頑強地學習 ,終於癱瘓了!
張海迪姐姐之所 以癱瘓了,是因為頑強地學習,非但學會了多門外語,甚至學會了針灸!
張海迪姐姐是那麼頑強學習,不但學會了多門外語和針灸,最後還學會了癱瘓!
張海迪姐姐學會了多門外語,學會了針灸,又在頑強學習癱瘓!
張海迪姐姐通過頑強學習,學會了多門外語和針灸,結果照著一本外文版針灸書把自已紮癱瘓了。
這樣的司法還有救嗎?
· 2010-07-20
· 中國時報
· 【張升星】
高院法官涉嫌集體收賄,羈押禁見之後,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無不額手稱慶;談起司法之恨,個個咬牙切齒,幹聲連連。吾人從事法律實務工作,雖然深感同羞,但是毫不意外,因為這是司法行政當局因循苟且的必然結果,怨不得人。
面對司法公信全面崩盤的危機,司法院長辭職獲准,能否平息民怨猶未可知,馬總統則提出「明快處置」等原則。但是冤有頭,債有主,茲以一件馬總統於法務部長任內起訴之案件為例,臚列歷審司法判決的理由,鑒請社會公評,找出司法風紀敗壞的罪魁禍首。
八十四年,高等法院羅姓法官在審理煙毒案時,曲解鑑定報告,採用毐犯勾串之供詞,將有罪判決改判無罪,並且透過律師收受毒犯交付的一百萬元賄款。檢察官根據長期監聽錄音、居間律師及行賄毒犯之坦承而起訴。一、二審法官均予重判,上訴之後,最高法院的必殺絕技「撤銷發回」,就不斷製造出一幕幕荒謬的拖棚歹戲。
八十六年,最高法院首度撤銷發回,理由則是:「收賄係於合議庭評議之前或之後?」、「律師轉交賄款並未點收,數額是否確為一百萬元?」高院調查後維持原判。
八十八年,最高法院以相同理由二度撤銷發回。高院調查後維持原判,並且認定羅姓法官係與審判長「共同」枉法裁判,否則合議庭豈能改判無罪?
九十一年,最高法院以相同理由三度撤銷發回,且質疑「審判長係疏於注意或明知違法?」高院調查後維持原判,但認定審判長遭羅姓法官「矇混」,而非貪瀆共犯。隨後居間行賄的律師已在九十二年判決有罪確定,入獄服刑。
九十三年,最高法院四度撤銷發回,無視於行賄律師有罪確定之事實,重新質疑:「監聽內容並未論及行賄」、「打通關節之時間不確定」、「律師供述是否出於自由意志」等。
九十四年,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高院由陳榮和審判長、蔡國在法官、張正亞法官判決羅姓法官無罪。理由則是:「毒犯是自願交付一百萬元給律師,並不知有無行賄或向何人行賄」、「律師遭受誘導訊問,供述行賄情節不一」,於是行賄的律師有罪確定,收賄的法官卻判無罪!反正時間拖久了,什麼光怪陸離的事都不稀奇。若問當年的司法首長,在行政上可有任何作為?答案是:快樂為官,平安陞遷。
九十四年,最高法院五度撤銷發回,理由則是:「認定律師供述係受誘導,但又評價其證明力不足,顯有矛盾」、「毐犯供述行賄過程,為何不足採信」;高院於是再度改判有罪,理由則是:「律師熟稔法律,豈會任憑違法訊問而毫無異議?且其已於檢察官偵訊時坦承行賄。」
九十五年,最高法院六度撤銷發回,理由則是:「勘驗偵訊錄影,調查員確有撕毀筆錄」「檢察官於調查站進行偵訊,律師仍受脅迫」、「律師轉交賄款並未點收,數額是否確為一百萬元?律師有無抽成或侵吞,漏未調查」高院調查後維持原判,理由則是:「判決未採調查站筆錄,毋須勘驗偵訊影帶」、「毐犯及律師再三供述明確,律師並無留存,賄款原封不動轉交法官。」
九十七年,最高法院七度撤銷發回,理由是:「原審並未提示行賄律師之有罪確定判決」、「檢察官訊問時,調查員在旁可能影響律師之自由意志」,高院調查後維持原判,理由是:「檢察官於調查站另闢調查室,調查員並無在旁」。
九十九年,案子還在最高法院珍藏!光是為了賄款數額一百萬元,最高法院可以搞個十五年,還沒有確定!這樣的審判程式算是「明快處置」嗎?依照「妥速審判法」的規定,法官拖八年,被告得減刑,像話嗎?司法院繼續增員最高法院,合理嗎?
有這種一夫當關的最高法院,就算設一百個廉政公署,有個屁用!
(作者為台中地方法院法官)
台灣總有1天會被這些記者害死
台灣記者的素質..本來就有目共睹...唉~~~新聞節目無知媒體朋友們也該參考一下了;媒體再亂,我們就真不知道是非曲直啦!
●社會篇●
1.七二水災
中天記者:啊!你家被土石流淹了,心情如何?
災民:............................
TVBS記者:不知道當初那些房子被淹的人的人是什麼心情?
2.有1個東森的新聞畫面—
明明那個老阿嬤就已經哭的呼天搶地了......
畫面中還傳來記者的問話:阿嬤─阿嬤─力A艱苦某(妳會艱苦嗎)?
3.1個小孩不小心墜樓死亡
中國時報記者問小孩爸爸:先生,你很難過嗎?= =你可不可以換1個問題啊!?
4.聯合報女記者在槍擊調查的記者會問李昌鈺
你為什麼剛剛要摸侯友宜的臉?
你穿的夾克是誰送的?有沒有特別意義?
這跟這件案子有關係嗎?
5.中天電視新聞裡報導1個強暴犯被咬掉舌頭
急診主治醫師很認真的說怎麼處理這個病人,而且很遺憾的說因為延誤太久,所以沒辦法把舌頭接回去了,接下來的畫面是—
記者訪問被咬掉舌頭的嫌犯:『請問你為什麼會這樣做?』
這時候畫面:嫌犯低頭沈默,畫面字幕打出:『.....(沈默)』
『那你現在感覺怎樣?』
畫面還是:嫌犯低頭沈默,畫面字幕打出:『.....(沈默)』
到底要1個舌頭斷了一半的人除了沈默外還能回答什麼啊?
6.之前有人跌落在樹上倒吊2天…
TVBS記者還問:「你會甘苦沒(你會艱苦嗎)...」
倒吊的人:「X!某你來吊看賣(要不妳來吊看看)!」
●政治篇●
花蓮縣長剛剛去世了,但版本很多種:
中天報導他是因為肺癌去世。
東森記者林獻堂說他是肺腺癌去世。
TVBS和中時電子報說他是肝癌去世。
嗯…這個花蓮縣長死的還真慘啊…
●體育篇●
1.陳金鋒7/29回來台灣
東森的記者一路跟跟跟的~跟到陳金鋒他家,然後在陳金鋒下車...要進家門的時候記者問了1句:陳金鋒....這次回台灣是不是要回來參加奧運的?
陳金鋒帶著墨鏡...酷酷的回答:阿無哇係返來買衝啥A(要不我是回來做什麼啊!?).....還外帶青了那個記者一下...
白爛…這個你去廁所訪問人:「欸∼先生、先生,你是來上廁所的嗎?」
路人:「不然我來遛鳥的唷」
2中天白爛記者問陳金鋒「手傷」如何?
陳金鋒回答:「我不是曹錦輝耶!」
別怪他、別怪他,這個人一定沒在看棒球
3.有位中國時報白爛記者在威廉波特採訪許金木時說道:
許金木,請告訴全國觀眾你叫什麼名字....
用台語還是原住民語?
●國際篇●
有1個不怕死記者在中國的記者會上問:請問你們「中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結果,被共匪發言人訓斥:我們不是中共,我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小子有種!我喜歡!不過…我很好奇,那次訪問完,他是怎麼走出禮堂的
●國防篇●
有個白爛TVBS女記者,當眾問國防部長蔣仲苓,「部長,我們真的要買幻象16嗎?還是要F-2000呢?」
不懂就別亂問…
●SARS篇●
台灣未能如願從旅遊警示區除名,是台灣白爛聯合報記者(懷疑是共匪臥底)在日內瓦記者會上公開質疑國內SARS死亡人數有問題,大聲向WHO總幹事問到「你們不覺得台灣死亡人數有問題嗎?」
結果讓原本可能順利除名,最後功虧一簣。操他媽的這人一定是共匪派來的!
●白爛的TVBS女記者篇●
1.有1個TVBS女記者問說:綠蠵龜跟櫻花勾吻鮭有什麼不一樣?
只見口中含笑的孫主委不徐不緩地回答說:「胡小姐,這兩種動物,1種是魚,1種是龜,完全不同。」
丟臉啊…連國中生都知道…真不知道她大學是怎麼畢業的
2.發生分屍案
白爛的TVBS女記者問警員:請問這件案子是他殺機率有多少?
檢察官愣了一下,回答更妙:我們不排除這個可能.....
妳會自己把自己分屍嗎?
3.白爛的TVBS女記者某次採訪南部海軍基地時,發現國軍的直昇機竟然可以在海軍軍艦上自由升降,她於是就近採訪該海軍基地指揮官
海軍指揮官以相當鎮靜的口氣向白爛的胡姓女記者說:「其實我還可以告訴你另1個值得做專題報導的題材,那就是我們的潛水艇可以潛到海裡。」
嗯…她可能有輕微弱智
4.又有一回播報陽明山花季新聞時,電視畫面正在播出民眾賞花鏡頭,忽聞白爛的TVBS女記者的旁白:
「陽明山花季要開始了,各位觀眾可以看到,現在整個陽明山真是百花爭『拼』。美麗極了。」
頓時全體工作人員,全部聽得一頭霧水,何時「百花爭妍」變成了「百花爭『拼』」?而電視機前的觀眾也紛紛開始玩起查字典遊戲
讓全國忙死了。怎麼會請1個國小生來報新聞啊?
5.有一回在電視台播完新聞後,白爛的TVBS女記者斜著頭問1位同事說:
「好奇怪,剛才播1條有關海基會秘書長邱進益,到中山陵拜國父衣冠塚的新聞,邱進益為什麼要去拜大陸的國父?」
同事很訝異的回答說:「他去拜的國父就是孫中山啊!」
白爛的胡姓女記者還是很迷惘,接著就問:「大陸的國父不是叫做『衣冠塚』嗎?」
嗯…真不知道該怎麼說妳了…
6.有一回,國防部召開有關經國號戰機記者會,遲到的白爛TVBS女記者一進場,坐定立刻舉手發問說:
「請問經國號跟IDF有何不同?」
結果,主持記者會的1位國防部中將,表情嚴肅地答稱:「1個是中文,另1個是英文。」
請問妳豬跟Pig有什麼不同?
7.有一回播報某條關於「飛機在空中盤旋一周後離去」的新聞時,
白爛的TVBS女記者以她那美豔臉孔背後的偌大腦袋,自以為聰明地把新聞用詞私自「口語化」,改成「飛機在空中盤旋1個星期後離去」。
這架飛機真是棒啊!可以連飛1個禮拜不用加油不過這個駕駛可會餓死在機上吧!
讀後心得:台灣總有1天會被這些記者害死…
王遼平 戳破 馬英九 謊言 !!!
自由時報 July-20-2010
◎ 王思為 ( 現任台灣智庫諮詢委員 )
外傳中國敲定由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現任會長王遼平擔任「兩岸經合會」的中方代表,由於王遼平曾任商務部台港澳司司長,更曾經全程參與香港CEPA的磋商、簽署與實施,後來還轉到香港出任中國企業協會總裁,直接進行「在地監控」,因此,現在中國安排他出任「兩岸經合會」的中方代表,已經讓之前隱匿在ECFA當中的魔鬼大剌剌現身─中國就是不承認馬英九一中各表、互不否認的謊言,硬是塞個香港CEPA的「執行長」來應付台灣,將台灣地位徹底地港澳化!
雖然經濟部官員指出兩岸經合會定調為海基、海協架構下的「官方互動平臺」,不會有民間人士參與,但這只是經濟部的「呢喃」、「自我感覺良好」。根據ECFA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雙方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委員會由雙方指定的代表組成,負責處理與本協議相關的事宜。其中完全沒有寫到必須由官員擔任委員的隻字片語,這也正是為何台灣民間一直感到憂心忡忡之處。更由於ECFA簽署之後中國已經在統戰的戰場上得分,所以連馬英九賴以為生的「一中各表」這個大哉問都可以棄之不顧,哪還管你什麼兩岸經合會應該由官員出任這類枝枝節節的小事?
況且中國跟馬英九根本各唱各的調,馬英九表示兩岸經合會只是任務編組,不是建制化單位,每半年開會一次時視議題由雙方各派代表互推一主席開會即可,不需制式指定一個召集人或主任委員;但報導指出中國希望兩岸經合會是一個常設單位,由固定的部委、機構、人員參加。這類層出不窮的爭議,都將是ECFA一旦經立院臨時會包裹表決生效之後,會一波波接踵而來的燙手山芋。
魔鬼已經現身了,國民黨的包裹表決戲碼還要繼續胡鬧下去嗎?(作者現任台灣智庫諮詢委員)
+++++++++++++++++++++++++++++++++++++++++++++++++++++++++++++++++++++++++++++++++++++++++++++
ECFA 爭端 解決程式, 風險極大 !!!
自由時報 July-20-2010
◎ 青山 ( 任職公部門涉外投資談判單位 )
閱覽經濟部於網站上所公佈之正體中文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全文及附件,深為台灣的各項權益將因該協議明顯對於處理爭端解決程式之不明確,使台灣未來可能招致嚴重之損失,感到憂心。
觀現今世界各主要自由經濟國家多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或投資保障協定(BIT)等,透過降低關稅及相關非關稅障礙與消除不合理之投資待遇,來達到促進貿易及吸引外國人投資進而活絡經濟之目的。各國所簽訂之FTA或BIT協定,為大幅降低協定於生效後執行時對關係人之不確定性,皆對爭端解決之程式,訂有詳細之條文內容。例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就以跨章以上之篇幅詳敘爭端解決程式,舉凡爭端解決小組成員之產生、各程式時程及締約國可採取之作法等等皆明確予規範;另各貿易大國,如美國所簽訂之BIT,更以約三分之一的篇幅,明列倘遇爭端時,締約國及投資人等要如何依循處理。
惟觀ECFA,僅略以如第十條「…生效後六個月內就建立適當的爭端解決程式展開磋商…」及「…設立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以適當方式加以解決。」等模糊簡單之方式帶過。
不明確之爭端解決程式,對於經濟規模較小且依賴出口較無彈性之一方如台灣,當存有極大之風險。未來倘此ECFA一旦生效,中國若依ECFA第九條之例外原則,以對我方就某些商品(例如ECFA草案附件一之早期收穫清單內之石化衍生產品、紡織材料或機械等相關產品)將實施進口限制之主張,換取我方於ECFA下之子協議(如服務貿易、投資等協議或甚至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之設立)或其他方面之讓步,屆時我方該如何以對?還是只能投訴WTO?若是投訴WTO,還不如利用此時機好好地修改強化ECFA草約爭端解決之內容,不知我國的主管單位有沒有想到過?
(作者 任職公部門涉外投資談判單位)
=============================================================================================================================
醫師們 F**king Angry !!!
自由時報 July-20-2010
◎ 沈政男 ( 醫師,台中市民 )
衛生署發公文要各署立醫院主任級醫師到院外參加講座,聽馬英九談治國理念、宣傳ECFA,醫療主管奉承上級到這種地步實在太離譜。難怪新聞爆開後,不分藍綠痛批!
這項活動據悉選在上班時間舉行,豈非要醫師拋下醫療業務,放著病人不管?衛生署長三不五時拿「視病猶親」教訓醫療人員,為什麼可以容許這樣的狀況發生?不必打官腔說會安排代理醫師、不影響病人權益,只要是醫師都知道,代診的醫療品質差太多了。
依筆者所知,署立醫院從來沒有發生過這種事,為什麼馬英九上任兩年就改觀了?難道是施政滿意度太低,病急亂投醫,治國的找上治病的?
馬英九不是對ECFA信心滿滿嗎?為什麼還要腦中塞滿專業術語的醫師,再騰出心思去瞭解這奇怪的縮寫?醫師們恐怕要罵:Economic Cooperation?(we are)F**king Angry!
(作者為 醫師,台中市民)
=============================================================================================================================
廉政署 擬屬 法部 , 政風司 併入
自由時報 July-20-2010
馬今將拍板 綠批形同人二復活
〔記者王寓中、項程鎮、邱燕玲╱臺北報導〕過去多次表示沒必要比照香港、新加坡設立類似廉政公署的馬英九總統,今將聽取行政院進行廉政業務簡報,會後並親自主持記者說明會,宣佈在法務部下成立「廉政署」。
據指出,法務部規劃十餘年的廉政署,初步擬由法務部政風司與中部辦公室合併,設在法務部下,員額編制約四百人,並納入檢察官,主要成員包括稱為廉政官或調查官的政風及調查人員。
綠憂疊床架屋勢必爭功
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昨晚對此表示,民進黨一向支持肅貪,國民黨一向反對,馬政府必須解釋為何現在贊成。廉政署的功能編制,與現有的檢調系統疊床架屋,且兩邊不同程式、不同人馬辦案,未來可能形成「兩邊比賽」,為了爭功而入人於罪,淪為打擊異己的工具,而從其成員來源分析,廉政署形同「人二系統」大復活!
柯建銘強調,香港沒有調查局,廉政公署可獨立辦案,但台灣有調查局,港臺環境不同,馬政府不要以為東施效顰、仿效成立一個廉政署就能解決問題!這只代表馬英九要藉此掌控司法、檢調,他手上有血滴子及東廠!
國民黨立委謝國樑則認為,是否疊床架屋要看法務部送出的案子,若能做好分工,相信問題可解決;成立廉政署是台灣許多人的期待,且香港、新加坡都有
設置,台灣要設廉政署可正面看待。
學者稱應防被政黨利用
對於政府相關規劃,文化大學法律系副教授許惠峰昨提醒,政府應強調法制規劃,注意組織的獨立性,避免被政黨運用,才能發揮肅貪防弊功能。前香港廉政公署諮委、現任中國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陳健民也向中央社表示,從香港經驗來看,廉政署必須獨立運作、跳脫黨派,否則可能成為政治鬥爭工具。
馬總統一九九三年擔任法務部長時,法務部就曾參考香港、新加坡作法,研究將法務部政風司提高層級為廉政局或政風局,但馬在總統大選期間,對成立類似廉政公署機構,一直持保留及不必要的態度,他在就職總統週年接受外國媒體專訪等場合,也都表達台灣沒有必要設置像新加坡貪汙調查局或香港廉政公署,因為台灣有法務部調查局,實際上扮演了同樣的角色。
但日前高院法官爆發收賄案後,馬政府主動向媒體釋出將成立廉政署,行政院長吳敦義也在第一時間證實。不過,總統府昨晚透露,在台中市發生警紀案後,馬總統六月間就已要求行政院督促法務部研擬設置廉政署,法務部長曾勇夫七月二日就向馬提出第一次簡報,證明馬總統早在法官收賄案發前、六月間就已親下指令,要吳揆督促法務部研究成立廉政署。
依法務部六月底完成的「廉政署組織法」草案及相關辦法規定,署內檢察官以調辦事方式,調派到廉政署統籌偵辦貪瀆案,政風人員則派駐到行政機關,不具調查權,調查員則視同司法員警,專門調查政府內部貪瀆案,接受檢察官指揮辦案。
編制約400人 組織仿調局
廉政署業務職掌,草案規定共有九大項,包括廉政政策的研擬及推動與貪瀆案件的調查;廉政署還將設置「廉政審查委員會」,遴聘學者專家、社會公正人士共十五人,負責過濾案源,及類似檢方案件簽結後的後續處理。
廉政署組織架構類似調查局,依據廉政署處務規程草案規定,廉政署設肅貪執行等四個組,北、中、南則成立地域調查組,負責轄區貪瀆案件調查,性質如同調查局各外勤處站。
把嘲笑當鞭策,把諷刺當激勵
敢向自己挑戰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停止抱怨,貴人就會出現
文╱戴晨志
有人問曾得到美國電視「艾美獎」的盲人吉姆.史都瓦說:「如果你對達成目標沒有任何進展,你會對這個目標堅持多久?」
吉姆回答說:「如果有一輛車子翻覆,壓住了你的小孩,你會努力多久,把車子從你的孩子身上移開?你將利用各種不同方法,不斷地嘗試,直到把車子移開為止,是不是?這,就是你應該努力的時間――直到你達成目標為止!」
「目標、理想」,就像是我們的小孩,若被車子壓住,我們一定會想盡辦法把車子移開,因為――「這目標、這孩子,值得我們費盡苦心、不斷努力地營救他,再來一次、二次、三次直到成功為止。」
◎
人不論失敗了多少次,只要不失去「絕不放棄」、「再來一次」的勇氣,就必然大有可為,不是嗎?所以,古有明訓:「敢向自己挑戰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能夠征服自己的人,才能頂立於天地之間。」
或許,人生一路走來,有許多不如意,也有很多嘲笑和諷刺,不過,我們若能「勤能補拙、再試幾次」,「把嘲笑視同鞭策,把諷刺看做激勵」,目標就一定可以達成!
所以,我們的心不能是「灰灰的」,我們的臉不能是「沉沉的」。如果我們的外表看起來「很陰沉」,這就表示,我們的「心窗需要擦拭」了――要擦拭得更亮麗、透澈!
因此,當我們「停止抱怨,努力實踐,貴人就會出現,理想就會實現。」
而且,「天下之事在乎於人為,絕不可因一時之波瀾,遂自毀其壯志!」
我們要「寄希望在明天,盡全力在今天」。
笑吧,為未來必達成的目標,開口笑笑吧!
企業第二代明日之星首次大曝光╱富過三代的祕密
【文╱劉俞青】
前言
「富過三代」是許多人的夢想,但根據統計,只有15%的企業能夠成功交棒給第二代,還能夠繼續順利傳承到第三代的企業,不到2%,其中還能維持高獲利能力的,恐怕寥寥無幾。
家族企業成功的傳承之道,是企管學書上學不到的道理,它需要深刻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企業經營經驗累積,《今週刊》為你揭開「富過三代」的傳承之祕,不論規模大小,台灣共有120萬家企業,這將是120萬位企業主最重要的一堂課!
南投國姓鄉的深山裡,有一片多年來都不對外開放的茶園,叫「賽峰家樂茶園」;這裡種出來的茶葉品質好,後代子孫們因此開了「賽峰家樂茶行」,代代都以種茶、賣茶為生,至今超過一百五十年歷史,靠著茶葉至少生活無虞。
光榮與傳承家族企業的競爭力源頭
一家代代相傳的老茶店,能夠綿延超過百年的祕訣是什麼?
當年的老茶農還在世時,曾經告誡子孫,他說:「我一定要種出自己敢喝、而且愛喝的茶,才能拿出來賣,因為每一片好茶葉,都代表家族的光榮。」
無獨有偶,台灣企業管理學的巨擘、政治大學教授司徒達賢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說家族企業如果能把「家族的光榮與傳承」作為一切經營決策的前提,永續經營的能力,就會大幅超越「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的現代企業組織。學術殿堂裡深奧的企業管理學問,在南投鄉下最純樸的茶農身上,完全得到證實。
但是,老茶農家族可以做到的,許多頂著高學歷、高知識分子的所謂大企業家、大資本家,卻未必可以。
近來只要打開報紙,台灣許多老牌家族企業,一場又一場的家變(或者說家醜),被迫赤裸裸地搬上臺面。
曾伴隨許多台灣人成長的黑松企業,十幾名堂兄弟間為了公司的土地資產及所有權,爭執不休,甚至對簿公堂。而老字號的家電大廠大同公司,兩房之間為了經營權你爭我奪,甚至在報上刊登全版廣告,完全不在意外人的眼光。
這些公司的共同特色都是握有利基產品的市場或極具價值的資產,這些原本是屬於家族最光榮的商譽資產,如今卻成了爭執的癥結。
根據一項非政府調查的數據統計,家族企業占台灣資本市場至少六成,如果加計許多非公開發行的中小企業,這個比率還會更高。換句話說,全台灣總共有近一百二十萬家的企業中,其中至少有七十萬家的企業主,都要面臨企業管理的最後一堂、也是決定企業下一回合勝負最重要的一堂課:誰來接班?
這個問題應被分成兩個層面來解釋,一是如何選出一位最好的接班人,以及如何讓接班過程平順,讓其他家族成員服氣之餘,願意共同支持第二代接班人,同時還能兼顧企業的成長,自然是最高難度的問題。
傳賢還是傳親大老闆最終須面對的決定
企業接班的嚴肅議題,在家族企業盛行的台灣市場中,複雜度更高,因為涉及了家族成員間複雜的感情因素在其中。《哈佛商業評論》甚至把這堂課視為「領導強人的最後一堂必修課」,因為絕大多數的家族企業的創辦人,多半扮演家族中「領導強人」的角色。
這個情形在台灣尤其特殊。台灣市場真正商有化的時間還很短,如果以工業產值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快速攀高的一九六○年代開始計算,至今不過四十多年的時間。
四十年,剛好是一位二、三十歲自行創業的企業主,到了要交棒的時候,也因此,台灣許多第一代企業,如今,都共同走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這個路口,要決定下一回合的勝負。
向左走?向右走?事實上,家族企業接班的問題,遠比向左向右還要複雜許多。
為了這個所有企業主都應該學習、卻苦無標準答案的重要課題,《今週刊》特別召開一場社內研討會,邀請多位閱歷豐富的專業人士,包括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馬國柱、聚鼎科技董事長張忠本、及元智大學企管所副教授黃敏萍,共同交流了許多精闢的見解。
此外,本刊還找來許多賢達人士,請他們提供意見,包括眾達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黃日燦及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薛明玲等,希望從不同面向,對這個高度敏感、也高度困難的接班問題,尋找解藥。
這些專業人士之中,有人簽證過無數家大小企業,其中當然不乏許多國內知名的家族企業的財報,專業與視野兼具;有人甚至親身經歷許多家族企業的爭鬥,居中扮演調停者的角色;也有人冷眼旁觀多年,閱人無數,對家族企業有獨到的觀察;當然也有人從學術角度出發,試圖從各種多元的角度,尋找出屬於台灣家族企業特有的軌跡,並尋求共識。
但為了尊重並完整保留專家們的珍貴意見,又能避免個別意見被指為針對特定案例的尷尬,因此後續的發言統一以「專家」統稱每位專家的意見。
攤開至今年六月底止,所有上市櫃公司股東會後最新的董監事名單,其中,有超過一百五十家的公司已讓第二代進入董事會(見表),在一千三百家上市櫃公司占超過一成,如果再加計跳脫董事會,讓第二代直接進入公司經營團隊學習者,比重上大約直逼二成。
其中,又以傳統產業、金融產業比重最高,許多甚至是伯姪、叔姪一家子一起進來,董事會儼然成了家族會議,雖然是上市掛牌公司,卻彌漫著濃濃的家族企業風。
而即使是科技業,雖然表面上宣稱採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包括楠梓電、台達電、仁寶、日月光等科技大廠,都已經見到少主們的身影出現在董事會上。
不過在比重上,科技業確實比傳統產業來得少。追究其原因,一來科技業有技術門檻,因此通常必須第二代自己有高度的能力與意願配合;但可能更重要的原因是,台灣科技業的平均發展歷史不超過二十年,還未到全面接班的時點。許多專家認為,當企業大老闆面臨非交棒不可的關鍵時刻,才是真正決定台灣科技業是否真能走向所謂的「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開」的一刻。
權力與利益的習題企業交班務須求取平衡
家族企業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經營權」與「所有權」之外,還有一份「家族利益」的維繫。
這裡的家族利益必須要用比較廣義的角度去定義,包括家族成員間的和諧與凝聚力。這三個變數鼎足而立(如前頁圖),因為時空背景、股權結構與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不盡相同;彼此之間有拉鋸、也有相輔相成的關係。而接班過程如何拿捏其中的輕重,取得平衡,同時沒忘記維持最重要的企業成長,就是交班人與接班人最大的考驗。
舉例來說,其中多位專家不約而同推崇台泥辜成允的接班表現。
辜成允在父(辜振甫)、兄(辜啟允)相繼過世的家變中被迫上臺,之後在台泥辜家與中信辜家的分家中選擇沈默忍讓,卻也沒有忘記慢慢將台泥的本業一點一滴鞏固起來,包括中國市場的佈局、台泥內部人事的整合等等。「面對低潮時的表現,最是顯示接班人的真正經營實力」是多位專家不約而同的共識。
「經營權」指的是企業經營績效的展現,是三個變數中最能夠用數字量化的一個指標,包括企業的逐年成長率(YoY)、相對同業的獲利能力,以及上述面對挫折時的表現,都是衡量一位接班人在「經營權」上表現的方式。而辜成允就是在「經營權」上,普遍獲得肯定的一位企業主。
此外,辜成允在面臨家族最重要的領導人相繼辭世的重大變局中接手,成功穩住大局,讓辜家及時止住下滑趨勢,重新在台泥站穩腳步,也在台灣資本市場上繼續保有一定的地位,在「家族利益」的維護上,其實也得到普遍認同。
但唯獨在「所有權」的指標上表現不好,辜家每每只要遇到三年一次的董監改選,就會因為持股不高而險象叢生;儘管這是特殊時空下造成的局面,但卻是接下來辜成允要面對的一大考驗...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今週刊》708期】
__ 國際訊息 __
英國第一個文化之都產生╱BBC
北愛爾蘭副首席大臣 Martin McGuiness :既然我們已經得到了這個稱號,那麼我們的各項工作與計劃將逐步展開。文化之都的稱號也許可以讓我們的城市獲益 5 到 10 年。
倫敦德里市政府文化與藝術官員 Brendan McMenamin :申辦文化之都為的是透過文化、社會凝聚力將人們聯繫在一起,創造出更偉大的成績。
北愛爾蘭城市倫敦德里 (Londonderry) ,當地人稱德里 (Derry) 將成為英國第一個文化之都。
這個消息在利物浦 BBC 節目 The One Show 中正式宣佈。北愛爾蘭第二大城市 —— 倫敦德里,最終擊敗了伯明罕 (Birmingham) 、謝菲爾德 (Sheffield) 和諾維奇 (Norwich) ,將於 2013 年成為英國第一個文化之都。
據了解,繼利物浦當選為 2008 年歐洲文化之都,並在文化與創意產業取得巨大成功之後,英國上屆政府發起了這項英國本國的評比活動,倫敦德里最終脫穎而出。
這個稱號不與任何政府基金掛鉤,旨在幫助獲選地區透過旅遊及創意產業推進經濟發展。
倫敦德里市政府的文化與藝術官員布蘭登﹒麥克梅納明 (Brendan McMenamin) 說,這個稱號無疑將激發出城市巨大的經濟潛能。他繼續說:「對於倫敦德里而言,這意味著太多太多。申辦文化之都為的是透過文化、社會凝聚力將人們聯繫在一起,創造出更偉大的成績。」
北愛爾蘭副首席大臣馬丁﹒麥克吉尼斯 (Martin McGuiness) 為了見證這個消息特地前往利物浦。他說,他實在是太激動了。「既然我們已經得到了這個稱號,那麼我們的各項工作與計劃將逐步展開。文化之都的稱號也許可以讓我們的城市獲益 5 到 10 年。」
明星支持團成員詹姆斯﹒內斯比特 (James Nesbitt) 表示,德里的成功再次證明了德里具有巨大的文化力量。
倫敦德里的市長考倫姆﹒伊斯威特 (Colum Eastwood) 說:「這個榮譽將為這座城市的人民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吸引更多的投資。這是完成文化復興事業所必須的。」
(2010/7/4)
副欄╱Lim Bun-hoa (林文華)
- 大家都知道:文化即生活。所以,文化能彰顯的就是生活的方式與內涵。
- 文化不是建設,建設只是文化的一環而已;文化是人民整體生活的復興運動,是回顧也是展望。
- 文化不是想盡辦法追隨大國,以攀附中國為榮耀;文化的變遷具有很強的主體性,是自信的展現。
- 推展文化不是蓋古根漢;文化不是花大錢請來世界頂尖高音大師,吸引菁英齊聚聆聽;文化不是剷除草根讓外地藝術家展現個人風格的作品或即興作品。
- 文化不是標案下的粗糙呈現;文化不是把貧窮趕出城外;文化不是熱鬧拼場;文化不是政治人噴口水的場子。
- 文化沒有主角與配角,文化是全民運動。
- 文化不是一季、一節日;文化是每天的、每分鐘、每秒鐘 ……
- 巨大的文化力量可以為人民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讓人民有光榮感、幸福感。
- 我不知道五都候選人們,你們的看法如何?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