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Archive

Wednesday, December 19, 2012

轉寄~聰明女人必備的99個說話技巧(葉雲舟)

蘇格拉底言:「不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也就是說,人活著的意義在於自我反省,這個反省是一種道德的反省,因為蘇格拉底認為真理能指導人們過善良的生活,而美德是最珍貴的財產。

 

對蘇格拉底而言,生命的意義不是對外在事物的執著與追求,而是對內在自我的認識與省察。蘇格拉底留給後人的就是一種道德的生活實踐。

 
 
您有壓力嗎?在現代如此競爭、如此變動快速與如此不確定的年代裡,我們時時刻刻的担心著下一秒的未知,怎麼可能會沒有那勢力萬鈞排山倒海而來令人喘不過氣的沈重壓力呢
?!
 
所以,如何紓解壓力便成為現代工商業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了。但是,這跟治療醫學,有病的時候再把它醫好一樣,是等而下之、捨本逐末的思考,不足為訓!
 
那麼,要怎樣才能有著預防醫學的層次,在它還沒形成病灶、變成問題之前,就讓它消失於無形,一勞永逸徹底的防患於未然,才是根本之道嘛?這不也正是我們苦心經營、日夜追尋的幸福、快樂與美滿人生嗎?!
 
請進去我快意人生的部落格裡http://blog.sina.com.tw/yeh_vp/)看看我在2008/11/21所發行的作品-

壓力是不存在的吧。如果您很有慧根的話,也許您就能讓您的壓力馬上消逝無踪了喔....?!

 
葉雲舟 敬書

 

 

連中華電信都知道 

 

一男子醉後與酒店小姐過夜,半夜裏他的手機突然鈴響不停,該男子卻酒醉不醒。酒店小姐於是只好接起電話以很有禮貌的口氣說:「對不起!您撥的這支電話用戶已喝醉,請明天再撥!」

 

次晨,該男子回到家裏,剛一進門他老婆見了便詰問說:「昨天你到底喝了多少酒?竟然連中華電信都知道你喝醉了!」

 

 

三姐妹

 

有三位姐妹花,一個未婚,一個剛訂婚,一個已婚。有一天姐妹花們聊起她們的另一半,聊完之後她們決定給另一半帶來驚喜。於是三位姐妹花各自買了黑色緊身皮衣、皮褲、高跟馬靴、頭套和眼罩。幾天後,姐妹花們見面吃午餐,並交換心得。

 

未婚的妹妹說:那天晚上,當我的男朋友發現了我穿黑色緊身皮衣、皮褲、高跟馬靴、頭套和眼罩。他忍不住說:「你是我的女人,我要你!」。然後,我們瘋狂了整夜。

 

剛訂婚的二姐說:那天晚上,我穿著風衣到他的公寓,當我打開風衣讓他看見了黑色緊身皮衣、皮褲、高跟馬靴、頭套和眼罩,他沒有說一個字,但現在我們每個夜晚都很瘋狂。

 

已婚的姊姊說:我已經很久沒和老公獨處了,所以先安排孩子們到我媽媽那裡,這樣就可以有時間和我的老公獨處了。我點了幾根蠟燭,穿上我的黑色緊身皮衣、皮褲、高跟馬靴、頭套和眼罩,興奮的等他下班回家。

 

當他回家開門之後,看見了我,竟然看著餐桌問我說:「晚餐吃什麼?蝙蝠俠!」

 

 

美式幽默

 

Playboy 

 

英文老師拿著考卷破口大罵:「你們真是差勁,連兔子的單字也拼不出來。」

某生站起來,不服氣的說:「為什麼playboy不對?」 

 

北一女在那兒

 

有一外地的女生剛考上北一女,註冊那一天她第一次上臺北,雖然家人耳提面命地告訴她北一女的位置,但是她還是迷了路,於是她打算問路人。但是她想說穿著北一女的制服問學校在那裏太丟臉了,所以:「先生,請問總統府要怎麼走?」(我聰明吧)

先生:「咦?總統府不就在妳們學校前面嗎?」

 

爸爸怎麼樣了?

 

女兒去住宿學校上學,臨走把一盆盆栽和熱帶魚交給我。一周之後,她打來電話時,我告訴她盆栽死了。又過了一段,我又遺憾地告訴她熱帶魚也死了。

她沈默了一會兒,問道:「那!!!!爸爸怎麼樣了?」 

 

還在那裡

 

黃太太帶著6歲的兒子準備搭機到舊金山。他們在機場餐廳用餐後,匆忙趕到候機室。時間還有5分鐘就要起飛,這時她忽然發現一個行李袋忘記在餐廳,其中裝了重要文件和首飾。黃太太非常急地對兒子說:「孩子,你快到餐廳去看一下我 們的行李袋,還在不在那裡,飛機就快要起飛了。」

離飛機起飛還有1分鐘,黃太太的寶貝兒子空著手、氣喘噓噓跑回來並大聲叫道:「媽咪,我們的行李袋還在那裡!」 

 

假貨

 

顧客:「你們賣的酒怎麼沒有酒味啊?」

服務員接過一聞:「啊,真對不起,忘記給您摻酒了。」 

 

醉漢

 

一天,一醉漢走出波特曼酒店,上了計程車,對司機說了聲「上波特曼。」便呼呼睡去。

司機一楞,忙推醒醉漢說:「你現在就在波特曼啊。」

醉漢聽罷,即掏錢遞給司機,說:「不用找了。」

下車前,又關切地對司機說:「以後開車別太快,太危險了。」

 

貓價浮動

 

在市場上,一位顧客問:「喂!這只貓多少錢?」

「先生,100法郎。」

「可昨天您只要20法郎。」

「因為今天早晨它吃了我家一隻價值80法郎的鸚鵡。」 

 

紅墨水

 

聽說西伯利亞條件不錯,兩名俄羅斯工人伊凡和鮑斯商量到那裏當建築工。因擔心受騙,伊凡先去,鮑斯等他音訊再做決定。起程前,倆人約好:如信是用藍墨水寫的,說的就是真話;用紅墨水,就不要信以為真了。

一個月後,伊凡來信了,鮑斯很高興,因為信是用藍墨水寫的:親愛的鮑斯:「這裏的情況很好,超級市場裏什麼都有,香腸、中肉等多種肉類一應俱全。每天清晨還有新鮮麵包和中奶供應,衣服也很便宜,就是只有一樣東西缺貨,我買不到紅墨水!」 

 

證據

 

律師質問交通警察:「一個人跪在馬路中間就能證明他是喝醉酒了嗎?」

「當然不能,先生,」交通警察回答,「可是這位先生跪在馬路中間要把塗在馬路中央的那條白線卷起來。」

 

這麼難吃

 

某天,有一個人上餐廳用餐,結果菜色令他很不滿意。就很不高興的找服務生來,說你們的菜怎麼這麼難吃,叫你們經理來,服務生:「我們經理到對面的那間餐廳去吃午飯了。」 

 

你最愛誰?

 

爸爸問三歲的小庭光說:『爸爸和媽媽你最愛誰?』

『兩個都最愛!』

爸爸心想好小子,誰都不敢得罪,且讓我換個方式問一問。『現在爸爸去迪士尼樂園,媽媽在巴黎血拼(shopping),你要去那兒?』

『我要去巴黎!』

『為何因?』

『因為那裏比較漂亮呀!』

『那現在爸爸去巴黎,媽媽去迪士尼呢?』

『當然要去迪士尼嘍!』

『為什麼?』

『因為剛才已經去過巴黎了呀!』

 

吃紅蘿蔔

 

『醫生…請問一下…聽說吃紅蘿蔔可以預防近視是真的嗎?』

『你懷疑啊!…你有看過小白兔帶眼鏡喔?』

 

 

台灣好美


台灣寶島各地的好風光~播放投影片大師將台灣拍得好美好美!

 

 
百萬人連署救台灣、全民連署「罷免馬英九」
台灣團結聯盟 組織部
[台聯Radio家族]網路收聽:http://www.tsu.org.tw/fb/tsuradio.html
高雄民生電台 FM89.7 每周二~日 晚上8~9點 (高高屏、台南)
嘉義之音電台 FM91.3 每周一~六 晚上8~9點 (嘉義、台南、雲林)
地址:100台北市紹興北街3號7樓
電話:
02-23940230  傳真:02-23946616
-------------------------------------------------------
捐款帳號:郵政劃撥 500-77-384
戶名:台灣團結聯盟政治獻金專戶
 

 

不是白色恐怖  而是紅色恐怖

 

教育部關心「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號召群眾關注壹傳媒購併案事宜,其實還有其他嚴重的議題,應該被深入檢討。

 

我不認為教育部會主動關心學生,畢竟「反壹傳媒併購」,涉及到的僅是企業、NCC,與教育部的關係不大,更不會影響教育部的利益,教育部的動作絕對是外來力量促成的。

 

然而到底哪一個外力讓教育部敢冒天下之大不諱,做出這個犯眾怒的動作呢?我不認為教育部主動,而是高於教育部的力量叫他這麼做。這個隱形人就是紅色勢力。總統府根本不需要為商人利益進行這種幹預,但這個商人若是再執行共產黨控制台灣媒體的工作,共產黨就會讓總統府要求教育部進行白色恐怖的「關心」。

 

很多人將焦點集中在白色恐怖,那是將台灣當作獨立國家,馬英九政府當作是獨立政府在看待。但感搞白色恐怖的政權,一般都是政治很強勢的政權,這樣的政權怎麼會替商人護航呢?更且這樣的商人在台灣這個社會並不是那麼舉足輕重的企業,更難讓中央政府的政治機器為這企業服務,由此可以看出此次白色恐怖可能是紅色恐怖。

 

這種藍色執行紅色恐怖,我真的不知道那些號稱忠黨愛國的國民黨,要怎樣面對他們過去反共的一生?

 

 

教育部長官關切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學生身體健康

 

 

 

假「關心」之名的威權高牆(施保閔)

 

20121201    台蘋

 

學生前天到公平會表達反媒體壟斷訴求,教育部竟來函關切。資料照片

 

日前「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號召群眾關注壹傳媒購併案事宜。為此,聯盟與聲援學生、公民團體於29日上午,在公平會前「盯場」,要求政府嚴加審核購併案。這場以學生為主體的運動,響應範圍擴及全島,中南部學生更主動包車北上,公共參與不落人後;然而這舉動竟受到教育部的來函關切,提醒各校「多加瞭解與關心」,甚至點名響應訴求的學校名單,此舉足證舊思維還試圖主導學生意志,重蹈過往愚民政策的老路。

 

意圖摸頭息事寧人

 

探究教育部思維,特別來函關心,最根本的出發點是對於學生參與「政治事務」的「不信任」,潛意識預設公共事務詭譎複雜,學生族群單純、容易受到煽動,因此做為「主管」的教育部,理當給予關切,再加上一個「天氣多變,擔心學生身體健康」的說詞,就是激起風聲鶴唳的文案。試問:有更多的學生族群(騎機車)夜衝、夜唱(KTV),教育部為何從來不關切學生保暖問題、或夜間的行路、交通安全?而教育部距離當天上千名學生群聚的公平會僅咫尺之遙,蔣部長為何不稍動尊足,到場提醒學生加件雨衣,而要勞師動眾,要求大學校方予以關心?這其中邏輯不證自明:當權者所害怕的,一直是一群太會思考的人民。

 

筆者友人亦曾於校園中參與反對運動,爾後受到校方人員的「關切」,苦口婆心是擔心學生被利用、被煽動,實則對於學生自主的抗議行動反感,意欲透過「摸頭」手段息事寧人,免得給和諧安靜的校園帶來滋擾。這種心態就是父權,是教育場域當中,構築於權力不對等關係下的象徵壓迫!對於主管教育事務的人民公僕,必須提出嚴正的質疑:你們所謂的教育,究竟是為了培力理想公民社會,抑或是再生產有利當權統治的順民?

 

我們不是不能體諒這些「關心」背後的焦慮。我們的父母也在沒有言論自由的環境下成長,他們和今天的教育部長一樣,因為「擔心」而勸阻我們站上社運現場,或許除了學生之外,他們才是這堵威權高牆的受害者──因為政治化的恐懼而下意識噤聲。容我鬥膽的呼籲:與我們共同站上街頭吧,那種熱情與滿懷世代意義的使命感,才真正能祛除你們心中徘徊不散的威權幽靈!

 

作者為台灣大學醫學系學生

 

 

辣蘋果:令人恐懼的關切

 

(余艾苔)20121202    台蘋

 

教育部「關切」抗議學生引發白色恐怖爭議,教育部長蔣偉寧自認發自內心關心學生,但被關心到的學生卻感受不到這股誠意,反而譏為假惺惺。能怪學生多疑嗎?想想看,連台大這樣號稱校風自由民主的名校,日前都會找員警阻擋發生在校內學生聲援的抗爭事件,學生不信任教育部的關切,有什麼好令人意外的。

 

在台灣政壇,「關切」一向都有言外之意,可能是關說,也可能是威脅,當然,也有天真的人會認為,「真的是關切嘛」。不管做何解釋,被關切者的感受最重要,這就好像性騷擾,自認為被騷擾者,有沒有不愉悅感覺,這種感覺相當主觀。就算教育部說破嘴,但得不到學生的諒解,這種所謂善意的關切豈不枉然。

 

不如雨夜送熱湯

 

學生憂心媒體巨獸化,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真要關切,上周淒風苦雨夜宿行政院時,教長站出來給學生送熱湯,豈不是最好的方式,方式和時機都錯過了,再想表達關切,就不要怪被人作文章。

 

何況,這起事件不只是教育部與學生兩造單純的溝通,涉及的是學生對保守行政官僚的不信任,這也是當前臺灣社會,民對官的普遍感受,突然來自官僚的關切,小民怎能不恐懼。


6個救你一命的行車技巧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車禍始終是世界各國的主要死因,儘管車子本身很安全,駕駛人的漫不經心卻總是害自己,或別人送命。國外新奇網站Cracked.com彙整了6個「救你一命的行車技巧」,只要開車時多留心,就能大大降低在公路上的風險。
 
1.照後鏡內不應看見自己的車
 
 
這是一件不用花任何力氣就能做對的事,但幾乎所有人都做錯了。車輛兩側的照後鏡存在盲點,可是將鏡面向外轉,直到看不見自己的車時,側邊照後鏡與駕駛座內的照後鏡視野就不會交疊,而後方所有車輛都涵蓋在三面鏡子的範圍裡。(編按:也有一說法,後照鏡需25%30%看到自己車身,以方便第一時間判斷與鏡中後方車輛的距離。)
 
藍車若在左側的照後鏡看到自己(fig.2),就有可能完全看不見紅車。
 
 
2.看路標,不如看清路況及周遭車輛
 
 
路標是為了提醒駕駛人小心,但它們有時反而會讓人失去警戒。以紅綠燈號誌來說,當人們看見綠燈的時候,往往不再注意左右來車,而直接呼嘯而過。荷蘭一個小城Drachten進行一項實驗,他們拔掉城裡20個十字路口的號誌燈與路標;結果發現,一個原本每年會死24人的路口,在接下來6年都沒有發生傷亡。注意號誌與路標,卻不要過度依賴它們
 
3.開車時聽音樂會降低反應速度
 
 
以色列研究指出,開車時駕駛若聆聽音樂,心跳速率也會跟著音樂的節奏,呈現穩定波動;但要是沒有聽音樂,公路上的突發狀況則會使駕駛的心跳瞬間加速,這代表他們較能夠對這些情況做出及時反應。此外,開車時聽節奏快的音樂,也比較容易讓人闖紅燈,而發生車禍的機率是聽慢歌者的2倍。
 
4.隨時打開頭燈

 
據美國密西根州警方統計,只要打開頭燈,發生車禍的機率減少32%。當其他駕駛疲倦,或被事物分心時,明亮的車燈能讓他們瞬間回神;同樣道理對行人及自行車騎士也一樣,這說明了無論白天晚上,亮一點總是比較好
 
5.如果不常用手煞車,它有可能失靈
 
 
手煞車又名「緊急煞車」,顧名思義就是當一般煞車故障時,它能立即發揮作用。一般煞車為液壓機械系統,無法讓車輛瞬間停止;手煞車可以,它是用鋼纜直接把車子鎖死。然而鋼纜久未使用會生銹腐蝕,甚至會突然斷裂,常常用它才能確保安全
 
6.爆胎時不要煞車
 
 
爆胎時踩下煞車,就像突然拋下船錨,讓這個船錨以原本的速度在地板上拖行,很容易翻車,特別是後輪爆胎的時候。在爆胎時應該先輕踩油門,穩穩地踩個幾秒,有了足夠速度時才能重新取得車量的控制權;接著讓車輛保持直線,並慢慢往爆胎的方向轉彎,讓爆掉的車輪(船錨)把車停下。

 

 

「文官體制」讀者來函

 

Dear

 

拜讀你寄來的文章裡面談到文官體制,心理感慨萬分

 

前不久電視播出,有一位退休婦人CALL IN電視台說,他為了考取公務員努力了四、五年,才辛苦考上,怎能跟那些低三下四的工人相比,這讓我想起這批退休公務員當年工作情況。

 

記得大約三十年前尚未開放出國觀光,公司派出國工作需要在身分證職業登記欄,寫上公司名稱;在當年派出國是多麼的風光,因此要登記其實也很簡單,公司出張在職證明就可以,我想這也沒什麼,為了不想為這小事請假,請我老婆到松山戶政事務所辦理,其實在之前就聽說松山戶政事務所是最刁難的單位,我想這小事應該不難,沒想到真的發生了,第一趟登記,職稱工程師需國家考試及格,我們回覆祇是私人公司的職稱而已為何需要,再跑一趟又刁難在職證明不能用橡皮章,需董事長親自簽名,我咧~~我們公司幾千人那董事長每天簽在職證明就好,公司回覆那台北市政府在公佈欄公告的,為何市長都是用橡皮章?再來只好我請假親自出馬,麻煩請提供薪資扣繳憑單,再跑公司一趟,回頭辦理竟然要連續三年扣繳憑單,這~~~血氣沸騰,好如果你這辦事員能拿三年給我看,我回去拿;這時已按耐不住桌子一拍,還有什麼狗屁倒糟麻煩請一並說完,這時他搬出請法律顧問,我請問法律顧問是你們請的,他會幫我說話嗎?我只想知道這些規定寫在哪裡?有沒有公告?抱歉在我們工作手冊裡。精采的來了,當我拖著沉重的腳部要離開時,突然想到隔壁同事辦成功是如何完成的?他說你找哪一個櫃檯的就可以了!回頭看見一個可愛的姑娘,她看了在職證明說我哥哥就在你們公司耶,就那麼輕鬆的寫在我身分證的登記欄,喔!可想而知這些當年的公務員多辛苦,她們的年終獎金、18%是那麼理所當然,因此想藉你的平台抒發一下,為何我六十幾歲還在為後半輩子打拼,要不是我還有一技之長,啟不要走上街頭

 

謝謝

 

BEST REGARDS

 

 

墓誌銘大賞

 

(1)生時何需久睡,死後自會長眠。 

 

(2)本人已死,有事燒紙。 

 

(3)當你看清這行字的時候,你踩到我了。 

 

(4)謝謝你來看我,我會時常上去看你的。 

 

(5)如果可能,請把我叫醒…… 

 

(6)我覺得我還可以再搶救一下! 

 

(7)我這裡一缺三,就缺你了。 

 

(8)我都死了,你們還要來煩我! 

 

(9)我從前是個胖子,現在和所有躺著的人一樣有骨感! 

 

(10)我轉世在美國,現在電話還沒設定,E-mail:***@*****.com

 

(11)這輩子我對不起很多人,也有很多人對不起我。我對不起的人可以來此羞辱我,對不起我的人可以來此緬懷我。如果真的很想我,就下來陪我!

 

(12)做鬼也要厚道! 

 

(13)醒也無聊,睡也無聊,生也無聊,死也無聊。 

 

(14)恕我不起來迎客了。 

 

(15)別老盯著我的房子,你也會有一間的! 

 

(16)歡迎光臨,有事敲門! 

 

(17)請勿挖掘! 

 

(18)有事請敲碑,聽到「嘀」的一聲後請留下你的口訊! 

 

(19)看什麼看?早晚你也和我一樣! 

 

(20)啊,我終於知道了人類最大的秘密!可惜我不能告訴你! 

 

(21)哎,空間太小了,翻個身都困難! 

 

(22)我就住下麵,有空來聊聊?我不會搬家的,別擔心! 

 

(23)禁止在此小便,違者沒收工具!

 

 

世紀專欄:為眾生擺渡

 

有三位比丘談論著,世界上甚麼東西最難得?

 

第一位比丘說:「世界上,最難得的是青春永駐,健康長壽。一個人即使家財萬貫,但是老病來時,再也享受不到五欲的快樂。」第二位比丘說:「最難得的是知心伴侶,能夠患難與共。一個人賺到全世界的權勢,如果沒有一個肝膽相照的朋友,寂寞孤單,就像失去香味的花,不會有蜂蝶的環繞。」第三位比丘說:「我認為最難得的是美滿的眷屬。一個人有健康的身體,有知心的朋友,但是眷屬相怨爭鬥,又有何用?每天像生活在人間的煉獄,求出無期。」

 

佛陀聽到三位比丘的議論,於是決定召集大眾。秋天的節氣,散發清爽怡人的氛圍,空曠的綠野,微風徐徐吹來。佛陀告諸比丘說:「世界上甚麼最難得?不是健康長壽,不是知心伴侶,不是美滿眷屬。我來說一個故事給你們聽。

 

大海中,有一隻盲龜,它的壽命無量劫數,歷經千百億的滄海桑田。它平時深藏於千丈深海,百年才得以出水一次。又有一塊浮木,中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才出水一次,想要遇到浮木,已經是機會渺茫,更何況要值遇浮木的孔洞,馱負它登岸?盲龜和木孔相遇,尚有千萬分之一的機會,但是凡夫漂流五趣之海,想要還復人身,比盲龜登岸難上萬倍!」

 

佛陀撮取地上的泥塵,打開手掌,對比丘說:「眾生得人身者,如我手上泥,失人身者,如大地塵。甚麼最難得?人身最難得。比丘們!你們要諦聽思惟呀!」

 

一失人身,萬劫難逢,這不是佛經的古老格言,而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認知,使我們珍惜此生,珍惜當前的因緣。甚麼最難得?人身難得。人是萬物之靈,也只有人可以修煉,可以修成佛,修成道。所以要珍惜機緣。名利是帶不走的,來時一身空,走時還是一身空。而且迷在人世中,為名利所驅,又會造下更多的罪業,善惡必報是天理,這樣就使得生命的下一世更加痛苦。珍惜現在,遵循正法大道,返本歸真才是當人的目的。

 

轉載自「明慧網」

 

 

若不幸被海流帶出外海時應如何應變呢(rip current)

 

[知識] 認識海流-離岸流 Rip Currents

 

這篇部落格的文章早在上個()月底便寫好了,可是我想在七月暑假來前發表,好讓多一點人可以認識「離岸流」(rip current)。看到觀音傳出莊家4口到海邊戲水,卻溺死的憾事,真是令人心痛。我猜想他們很可能是遇到了「離岸流」?所以重新回來檢視這篇待發表的文章,多加一些補充,以及新添「海水浴場」、「海邊戲水」、「衝浪」、「踏浪」等標籤。希望更多人能認識「離岸流」,以祈避免更多憾事發生。

p.s.
我不知道 "rip current" 的正確中文譯名為何,「離岸流」乃是日本語的譯名;因為日本的譯名為漢字,我就直接採用,並於提及此名詞時加上引號。

上圖紅色箭頭標示處看起來是個戲水的好地方,其他地方都有浪,就是這一塊地方沒有。但其實不然,紅色箭頭標示處看請來較兩旁平靜無浪,正是因為那裏有「離岸流」(Rip current)

「離岸流」
(Rip current)是到海邊戲水時最大的安全威脅,全美每年約有一百人喪生於這種海流。顧名思義「離岸流」就是從海岸帶到海中的一種海流,所以到海邊戲水時應先觀察地形與海面狀況,若發現有類似上圖兩邊都是海浪,中間出現相對平靜無浪的區域,應該避免在該處戲水,盡量遠離。

下圖是「離岸流」
(Rip current)的流向示意圖。

 

但若不幸被海流帶出外海時應如何應變呢?首先就是不要慌張,要保冷靜。離岸流只會把人帶離海岸,不會把人捲到海底。吸足氣,人體就會漂浮了,基本的水母飄便能自救。不要直接往岸上游,不要對抗海流。根據維基百科上的資料,典型的「離岸流」流速是每秒半公尺;快的可達每秒2.5公尺。會遇難的人大多是奮力地往岸上游,最後體力不敵「離岸流」。

如果遇上「離岸流」通常有幾個辦法:


1.  
如果游泳的能力不錯,試著往海流方向的兩側游(就是兩側有白色浪的海域),待脫離海流後,再往岸邊游上岸,或讓海浪把你推向岸上。(要考慮風向,如果有風,最好往順風方向游。)
2.  
就讓海流帶到外海之後,在順著海流游回岸上。(如上圖所示
)
3.  
若有救生員守護的海邊,就試著讓自己浮在水面上,並舉手向救生員求救。


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以下兩部影片,這影片介紹了「離岸流」
(Rip current)的識別、特性、流向與自救法。

 

離岸流:

 

 

野草莓的怒吼:「你們有錢,我們有青春」!

 

◎記者陳曉宜/專訪

 

「自己國家自己救!」「反媒體壟斷、反中國因素幹預!」站在小卡車上的台大政研所學生林飛帆,沙啞的聲音持續嘶吼著,因為那一夜,十一月二十六日,他和同學們夜宿行政院大門前抗議政府漠視財團併購媒體,寒風細雨,他們未曾闔眼,他們衝撞成排保警,只為告訴全台灣人民,媒體壟斷將帶來國家何等災難;而這一天,十一月二十九日,他們再度轉戰公平會前抗議,學生聚集的人數,從一百變成一千,飛帆與全場的熱血青年高喊:「你們有錢,可是我們有青春,我們跟你們拚了!」

 

野草莓運動 政治的啟蒙

 

二○○八年十一月三日,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台進行第二次江陳會談,期間警政單位在各地行使路檢、盤查、搜索,甚至在陳雲林將行經的高速公路沒收民眾所持的中華民國國旗,還禁止圓山附近的上揚唱片播放具台灣意識歌曲引發眾怒,大學生群起靜坐抗議,為期一個月的野草莓運動,遍及臺北、新竹、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當時的林飛帆是成大政治系二年級的學生,當時的他從未參與過任何社會運動,但這一場靜坐抗議,卻深深震撼了他,走進靜坐人群裡,他開始明白,人權與自由在台灣原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人民自己爭取來的,甚至現在的國家機器,還繼續地在壓制它、侵蝕它。「這場運動對我的影響很大,是我的政治啟蒙,當網路直播警方驅離行政院靜坐抗議的學生時,互不相識的一群同學聚集成大學生活動中心討論是否聲援,長達一個月,我們失敗了,政策沒有任何改變,甚至變本加厲,在我內心是一個很大的挫敗感,我們開始反省,長期佔聚廣場並無法撼動執政者的霸權,所以我們要更有組織、更有計畫,這是一個好的教訓,是一個在挫敗中的成長」,飛帆堅定地說。

 

成大組社團 串連爭人權

 

自此,一群不相識的學生,成了有志一同的夥伴,他們一起組成「成大零貳社」,取自「○二」的台語發音就是「抗議」,飛帆成了第一任社長,他說:「我們從此有了一群戰友,而且這群戰友不只在成大校園,我們透過網路串連,與各校的異議性社團結盟,我們試著吸取過去學長爭取校園民主的經驗,我們還會跨校交流聯合舉辦幹部訓練活動,協助更多校園成立新的學運社團,再加上網路新興媒體擴大影響力,透過臉書、懶人包、網路直播等方式,讓更多學生認識和參與。」

 

因為野草莓運動的挫敗感,讓飛帆深知,即使學生運動獲得各界社會力量支持,但大部份學生依然沒有意識到自己正處在一個社會轉型的重要時刻,「對我們來說,憤怒是要爭取集遊的基本人權與自由,但大多數的學生卻用簡單的政治理解,認為這是統獨的對立、是藍綠的鬥爭,媒體把學生抹綠,致使很多大學生對野草莓運動冷漠以對」,飛帆難過地說。

 

號召反旺中 決不再靜默

 

而今,當年被媒體「抹綠」的大學生,現在再次勇敢的站出來,為台灣媒體改革運動努力,為更健全的傳播資訊環境努力。七月三十一日,林飛帆在臉書號召「我是學生,我反旺中」抗議行動,當天同樣是下著雨,七百多位學生聚集中天電視台,抗議旺中集團在「走路工事件」上抹黑黃國昌、弱智化學生、控告陳為廷、打壓清算反旺中人士,他說「我們難過,追求正義的知識份子,被無情打壓。我們遺憾,追求真相的年輕學子,被恐嚇清算。但在經歷這一切之後,我們決定,不再靜默。一個呼喊自由的聲音,就要從我們口中發出,一炬捍衛自由的烈火,就要從我們的胸口燒開!即使大雨滂沱,旺中倒下後的彩虹,仍將還給我們自由」,自此他們成立了「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成為「你好大,我不怕」九○一反媒體壟斷大遊行的重要隊伍,開始長期抗戰。

 

風雨夜抗爭 淚言將再戰

 

壹傳媒併購案發生後,飛帆再次帶領同學上街抗議,十一月二十七日,學生夜宿後的隔日上午,冰凍發紫的雙手與臉頰,遙望著大樓裡的高官,他們在飛帆與清大四年級學生陳為廷的帶領下,高喊抗議,要陳?出來接見學生陳情,但換來的是比冷風更加刺骨的無動於衷,他們憤怒的衝撞保警,一次次地用身體喚醒人民的注意,引發國際媒體的報導與關注,但這一刻,林飛帆哭了,他禁不住淚水喊著要同學們退後停止衝撞,因為已經有同學難以呼吸、受傷,他哭著對著整夜寒風受凍的夥伴們說,「對不起,我沒能帶你們進去找陳?,我不忍心再看著你們受凍、受傷,我們必須就地解散,即使同學有一百個不願意,但我們必須離開,因為這只是開始,不是我們的最後一戰」。

 

《採訪後記》勇敢身影 記者汗顏

 

當一般民眾對日益嚴重的媒體壟斷問題漠不關心時,這群來自北中南的大專院校學生,冒著雨、凍著身,用自己的身體與聲音,奮力阻擋台灣首富蔡衍明併購蘋果日報。那份令人動容的勇敢,是躲在辦公大樓裡的高官所不能感受,就在飛帆一聲令下,他們意志堅定地往政院大門衝,看著他們爬上盾牌,跌下再爬,不禁心痛,數十台攝影機對著他們拍攝,真不知這些記者心裡作何感想,這群學生正為著記者的新聞專業自主而奮不顧身,而記者們卻沒有勇氣為自己爭取,任由媒體改革運動事件在有線電視新聞台被淡化或封殺,而旺中集團的記者又作何感想,一千位學子、公民團體的吶喊與訴求,卻不比自家老闆的自傳與信函更值得登上版面。

 

飛帆在臉書上說:「警方透過喇叭對我說:『林飛帆先生你已經違法了,你這樣值得嗎?』我大喊:『當然值得。』如這麼做能夠讓社會重新正視台灣的媒體,甚至是言論自由將要被中國透過台灣商人壟斷,可以扭轉局勢,那當然值得。」從901反媒體壟斷遊行到反壹傳媒併購案,身為記者,我們都覺汗顏啊!(記者陳曉宜)

 

 

蘋論:全台灣新聞人聯合起來

 

20121203

 

台灣媒體好不容易從國家機器的高壓下解放出來,又很快淪陷進財團的口袋裡。財團控制的媒體比國家宰製的媒體更糟糕。差別在於國家只管政治及意識形態這一塊,財團則從意識形態、政治(像不准批評中國和馬總統等等)到財團的老闆及其親友都碰不得。此外,還要編輯部配合爭取業務(業配)和置入性行銷。

 

歐美的財主買了媒體,幹預的很少。部分原因是他們的自由主義文化傳統一向尊重媒體的獨立,制度上也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讓老闆們無法干涉編輯的專業。此外,編輯部會與老闆們簽訂「編輯部公約」,明訂相互的邊界與規範。

 

此外,歐美的媒體從業者一直都很強悍難搞,這些都是他們能長久維持專業尊嚴的原因之所在。

 

記者恐淪為遮羞布

 

如果媒體人不認為自己的工作是監督政府神聖的第四權、如果媒體人不認為自己的工作有什麼尊嚴、如果媒體人認為媒體為賺大錢可以業配並與政府合作、如果媒體人認為政府或商業利益高於媒體工作,那麼墮落到唯老闆之命是從,成為魔鬼代言人就不會內疚,整個產業就失去靈魂,剩下為政治和老闆牟利與遮羞的行屍走肉。遮羞布有尊嚴嗎?

 

英國去年爆發媒體竊聽醜聞,法官萊維森主持的調查報告11/29出爐,建議制定新法管理「不道德的媒體」,但首相卡麥隆反對國家管控媒體,博得英國媒體一片叫好,認為他對新聞自由的堅持「值得讚揚」。著名的《金融時報》說,政府在消毒殺菌時,小心別讓新聞自由窒息而死。

 

購買媒體的企業家們不必懼怕工會和編輯部公約,那對雙方都好,可以協商出雙方信任與合作的基礎,我們奉勸勞資雙方以禮相待,誠懇協商,使得這份媒體的社會責任可以順利地每日進行,對大家都有利益。

 

媒體裡有正義感的同業,現在機會很好,搭著蘋果工會的順風車,大家一起要求與資方訂定「編輯部公約」,以保障專業的工作環境與尊嚴。全台灣新聞人聯合起來!!

 

 

冬天愈吃愈多?7招養出「健康小鳥胃」 (在被馬英九搞窮餓死前先把胃搞小才能活著看人家的現世報呀!人家現在還打算收編媒體來洗大家的腦,讓大家死得不明不白還要替他算鈔票....;既然知道人家的心機是如何的陰險、僥詐和深沈了,我們還能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了嗎?~阿彌陀佛....!)

 

你有食量太大的困擾?冬天總是不知不覺愈吃愈多?抓住七個原則,教你養出健康小鳥胃。

 

遇到只吃一點點就飽了的朋友,總是羨慕得不得了?自己沒有小鳥胃就罷了,每到冬天,食量還會增加,隔年春天又得面臨減重難題。

 

藝人徐若瑄曾靠冥想「自己是小鳥」減重,因為小鳥的胃很小,吃很少就會飽,宣稱在三天內就瘦了兩公斤。

 

懂養生的人也都不會吃太飽,中醫師張原福每餐只吃半飽,採訪那天的午餐,他的套餐剩下三分之二沒吃完。

 

盲目追求小鳥胃, 健康得不償失

 

小鳥胃究竟好不好?其實非常個人化,因為每個人的熱量需求及食量都不相同。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許雅雯認為,「小鳥胃」的吃多、吃少要看相對值,而非絕對值。

 

食量要自己跟自己比,才能滿足身體所需熱量而又不過剩。如果是什麼都不吃,或是每餐只吃兩口就飽了的小鳥胃,一定會影響健康。

 

傷害1:基礎代謝率降低反而更不易減重

 

當攝取的熱量降低,身體會察覺「飢餓來了」,做出反應,並抑制甲狀腺素分泌,讓身體使用較低的基礎代謝率生活,以求生存。

 

如果只靠飲食控制減重,第一次可能一週瘦3公斤,第二次要比照辦理時,卻發現只能瘦2公斤,這就是基礎代謝率在第一次減重時下降,飲食回復或復胖後,基礎代謝率並沒有跟著增加,許雅雯解釋。

 

另一個典型例子就是「中年發福」,飲食明明跟年輕時吃的一樣,但怎麼就是會胖?所以,基礎代謝率降低有什麼不好?簡單說就是變成怎麼吃都胖。

 

如果發現食量不變,體重卻逐漸增加,或是食量變小,體重卻怎麼都減不下來,可能就是基礎代謝率降低的癥狀。

 

傷害2:便秘

 

當纖維質和澱粉類食物攝取不足,糞便體積也會減少、難以排出,「糞便的鷹架是纖維,它可以增加糞便份量又沒有熱量,」國泰健康管理營養師陳韻帆解釋。

 

傷害3:胃潰瘍

 

隨著生活型態改變或年齡增長,膽汁和胃酸等消化液都會愈來愈不正常分泌,有些過多,有些過少。

 

胃好的人才有調整飲食、進行減重的本錢;不正常的飲食、生活作息和壓力,對胃不好的人則容易造成胃潰瘍或脹氣。需先把胃腸顧好,才能調整飲食、養出健康小鳥胃。

 

要養出健康的小鳥胃得有正確概念,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藝人徐若瑄「V式魔鬼小鳥胃減肥法」的重要原則除了靠冥想,想像自己是一隻鳥之外,還有「多吃不易胖的水溶性纖維食物」、「晚上8點後絕不吃東西」、「多運動、多喝水,靠流汗排毒和乳酸堆積」。

 

三餐內容也有詳細規劃:早餐吃大燕麥搭配葡萄乾、少許水果、蛋白、柳橙汁和茶,午餐以兩大盤生菜佐些許醬汁、一塊雞肉和辣茄子,若要吃澱粉類也一定在午餐前;晚餐則是兩碗青菜,搭配一碗高麗菜番茄肉片湯。

 

運動則是每天超過百下的仰臥起坐和其他運動。

 

許雅雯認為,大方向沒錯,也就是少吃但均衡飲食,多運動且各種運動都做,但熱量攝取卻少了些,「可能因為她本來體重就不到50公斤,對她而言沒那麼誇張,若要100公斤的人這樣吃,當然就太少了。」

 

小鳥胃沒有標準 食量大小因人而異

 

要養成健康的小鳥胃,必須先掌握7大原則,且每天落實。

 

原則1:循序漸進,慢慢減少食量

 

一下子要變成小鳥胃未免太折磨自己,循序漸進才是讓身體適應的方法。

 

食量要從哪裡開始減少?許雅雯建議,澱粉、油脂、水果、蛋白質都可以減少,但因大腦只以葡萄糖為能量來源,澱粉類食物不能完全沒有,否則身體會拿肌肉來燃燒。

 

至於蔬菜類不僅不能少,還得多攝取,其他的正餐外的高熱量點心等食物來源一定得斷絕。

 

例如一個排骨便當熱量約800卡,少吃一半米飯和半片排骨約能少攝取300卡,養成習慣就能讓食量縮小。若從減重角度分析,少吃300卡加上多運動一小時燃燒300卡,一天減少600卡熱量,13天就能減少一公斤(7700卡可增減1公斤,7700 ÷ 60012.8)。

 

原則2:定時定量,每餐七、八分飽

 

人會有飢餓感,是因主導食慾的下視丘發出飢餓的神經信號,胃也分泌飢餓激素,增加進食慾望。因此,少量多餐能避免產生飢餓感,同時也讓每餐食量縮小。

 

陳韻帆建議,先評估一天該攝取多少熱量,再將熱量分配到三餐或五餐中,因為每個人生活模式不一樣,有些人可以三餐定時定量,有些人需要準備一個水果盒當下午茶點心。

 

許雅雯則鼓勵維持三餐,每餐七、八分飽,她最擔心一天吃六餐的人,雖然每餐都很少,但總熱量仍超過一天所需。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一項刊載於《Science》期刊的動物研究也證實,每餐只吃七分飽能夠延緩老化、增加壽命。經過20年的實驗研究,沒有節制食量的猴子老態龍鍾,只吃七分飽的猴子,毛髮比較漂亮,皺紋較少,身體機能比較好,30年的存活率也出現50%及80%的差異。

 

許雅雯強調,肚子餓了不代表身體缺少熱量,只是因為胃空了。因蔬菜和澱粉類食物在3小時內就會消化完,蛋白質則需34小時,因此,別將肚子餓和進食畫上等號。

 

縮小食量後,餓了怎麼辦?準備低卡點心墊肚子,或透過運動、嚼口香糖等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

 

原則3:先喝湯、先吃低熱量食物

 

飯前先喝湯會佔去胃的空間,減少食物攝取,湯中有料,也需要較長的消化時間;不過,不建議邊吃飯邊喝湯,這樣反而會因為下飯而吃更多。

 

相較於過去減重用「減法」,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現在則建議用「加法」:必須攝取的食物有哪些?優先攝取之後,有空的胃才能吃其他東西。因此,吃飯先吃低熱量的蔬菜,等到要吃較高熱量食物時,也差不多快飽了。

 

陳韻帆叮嚀,增加高纖食物如蔬菜和全穀類的攝取量,讓糞便體積量夠,排便也會比較順。若是容易脹氣的人,先別選太高纖的蔬菜,澱粉則先胚芽米開始,不用一下子就換糙米、五穀米。

 

原則4:細嚼慢嚥,讓胃產生飽足感

 

胃產生飽足感需要時間,細嚼慢嚥給身體一點時間傳遞飽足的訊號,同時也能專心在食物上,瞭解自己吃了些什麼東西;若是狼吞虎嚥,在飽足感出現時,早已經吃太撐。

 

飽足是人的生理需求,有飽足感才能降低食欲,許雅雯有一名減重患者每天強迫自己只吃一點點,結果不但瘦不下來,還天天夢見吃大餐,起床時枕頭上滿是口水。

 

原則5:火鍋別吃加工餃,安度冬天養肥季

 

火鍋和薑母鴨是冬天的美食寵兒,想要養出小鳥胃的人能吃嗎?

 

可以,但是有方法。陳韻帆強調,要以新鮮食材為主,千萬別吃加工餃類;再來要挑選比較不油的湯頭和醬料,其次,一份肉片多是23人份,最好能和朋友分食,再以芋頭、南瓜、玉米代替冬粉和米飯等主食,「只要採大量蔬食,火鍋其實就像汆燙,對體重控制是很好的餐飲模式。」

 

為避免痛風,建議也別喝涮過肉片的湯。如果兩人去吃小火鍋,她建議可點蔬食鍋加魚片鍋,因魚片的油脂和膽固醇都較肉片少。薑母鴨偶爾享受一次也無不可,只要少喝點湯,就能享受美食又兼補身子。

 

原則6:規律運動與充足睡眠

 

基礎代謝率取決於性別、年齡、體重和肌肉量(運動和食量),運動是唯一能增加肌肉量,進而提升基礎代謝率的方法。因此,除了有氧運動外,還要配合重量訓練,才能增加肌肉量,陳韻帆說。

 

而睡眠可以讓內分泌正常調節,不管是甲狀腺素還是荷爾蒙代謝,有些易胖體質的人除了是吃錯飲食外,就是因為生活壓力加上熬夜,不正常作息讓內分泌失調。再者,一熬夜就容易肚子餓、吃宵夜,許雅雯建議,「晚上容易肚子餓,早睡就不用吃宵夜。」

 

原則7:穿得暖就可以吃得少

 

許雅雯還提醒,平時穿暖一點,也能降低想吃高熱量食物的慾望,容易手腳冰冷的女孩子也要多運動,身子暖了,就不需要全靠食物增加熱量。

 

抓住這七大原則,均衡飲食、少吃多運動,不用再羨慕別人,你也能慢慢縮小食量,養出健康小鳥胃。

 

 

你是哪種人

 

 

讀那個會吃不飽!-- 親子天下

 

作者: 顏擇雅 | 親子天下 – 20121026日 下午3:15

 

最近在臉書上看到朋友分享一句話:「不要再說我讀那個會吃不飽,我不像你們那麼餓!」相當觸目驚心,就點進去看,原來是文創工作室的卡片文案,不到一天已上千人按讚。還有好多年輕人留言,都在抱怨父母如何不尊重自己志趣:「我爸媽還加一句你就是太年輕不會想,等你將來結婚生子就知道了。」這不是所有父母都會講的嘮叨嗎?「令人髮指」卻是這些年輕人的共同反應。

 

做爸媽的應該都跟我一樣,按讚按不下去。「我不像你們那麼餓」這話尤其傷人。「餓」在此應該是重視錢的同義詞。父母重視錢並非天生,而是養兒育女過程相當耗錢,如此二十年除非富豪,最淡泊的人也會視錢如命。如果父母重視錢,孩子卻不重視,那一定是父母很小心不讓孩子嘗到缺錢的委屈。這樣的小孩應該加倍感激父母犧牲才對,怎會回嘴「我不像你們那麼餓」呢?

 

雖然不茍同,我對卡片想傳達的挫折感卻相當熟悉。畢竟,「讀那個會吃不飽」也是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我爸是醫生,我從小就被灌輸將來要當醫生。自然都會加一句:「當然念不到我們也沒辦法。」意思很清楚:讀醫是父母的期望,用功卻考不進去,他們能理解。但如果能念卻故意不念,這是他們連想都沒想過的。

 

一場難以釋懷的親子風暴

 

我大四轉去比較文學系,事先完全沒有與父母溝通。反正答案一定是「不准」,有什麼好溝通的?半年後,當面告知母親的那一刻終於來到,接下來就是徹夜的親子風暴。我跪了,母親也以淚洗面了,她要我親自寫信告訴爸爸,「辛苦在台灣賺錢供你念書的爸爸」。兩週後接到父親回覆的航空信,開頭第一句就是:「接到來信我已經四晚沒法闔眼睡覺。」

 

那大概是我這輩子最黑暗的歲月。誠實說,關於那場親子風暴,我其實比父母更難以釋懷。我回國工作,聽到父母對別人介紹我:「我們要她學醫,結果她去學文學,擔心她找不到工作,沒想到竟然有出版社肯用她。」聽到這話我都生悶氣,覺得出版在我爸媽心目中一定不如醫生。後來我創業,因為媒體報導,經常有親友主動跟我爸媽說我出版的書如何暢銷,母親總興沖沖一五一十學給我聽,我不但沒有高興,還冷笑道:「你還說我讀那個會吃不飽,哼。」言下之意是質疑他們與有榮焉的資格。我這時已經三十好幾。

 

沒想到有一天,我聽朋友聊起小孩上大學之後的求學歷程:一開始是照志願填,考進第一志願國企系;念了三年沒興趣,降轉中文系。讀著讀著發現自己對寫作的興趣比文學研究還濃厚,畢業就去念新聞所。念到碩士後聽一場演講,才發現最大的興趣是心理諮商,準備要去考心理所。我聽了很奇怪,轉一次就好了,怎麼轉這麼多次呢?父母沒意見嗎?沒想到朋友竟然說我少見多怪,原來這年頭一直換主修的年輕人很多。他們都很會念書,想念什麼研究所都考得上。做父母的反正也說不過小孩,經濟允許都會予以支持,就當做是支持孩子的生涯探索。

 

原來當年的痛苦是有意義的

 

我覺得挨了一記悶棍。會念書又興趣廣泛,迷上什麼都全力投入,這不就是年輕時我的寫照?平生第一次,我發現父母當年給我的痛苦是有意義的。如果我當年不是事先預知會有那句「讀那個會吃不飽」,會有一場可怕的親子戰爭,轉系就不會轉得那麼慎重,搞不好轉完還會三心二意,今天考慮學電影,明天又立志當人類學家。又,我進入職場後的一帆風順,恐怕也要謝謝我爸媽那句「讀那個會吃不飽」。那句話讓我永遠都在懷疑自己沒有一技之長,隨時保持學習上的高度飢渴。

 

難道,我因此就鼓勵父母多跟孩子說「讀那個會吃不飽」?當然不,沒什麼真理值得冒親子失和的風險。何況,以如今產業變化之快速,讀什麼會吃得飽吃不飽,已經愈來愈難講了。五年前誰知道DRAM、面板、LED、太陽光電將成為台灣四大「慘」業,害一大堆學電機的被裁員減薪?

我贊成的,是父母應儘早讓孩子對生涯選擇感到戒慎恐懼。畢竟會有「讀那個會吃不飽」這種話,真正原因並非父母重視吃飽,而是職場閱歷多年,實在看過太多被浪擲的才華,被渺視的夢想,被踐踏的尊嚴。

 

父母都記得自己當年是如何單純得無可救藥,才會認為孩子如今一定單純得無可救藥。如果是這樣,為何不直接把所見所聞描述給孩子聽?也許等孩子上國中,就開始讓孩子用聽故事的方式,學到外面世界的殘酷一二。

 

別光催孩子去念書,偶爾也分享一下自己或他人的職場點滴。這樣不只對親子關係有益無害,也可讓孩子早點學會緊張,才不會到大學和研究所,還以為自己有一大堆青春可以揮霍。

 

 

近3成新鮮人 月薪不到22K 「寒薪」茹苦

 

【洪凱音╱臺北報導】

 

台大法律系畢業生找工作,業者僅願意給付22K(二.二萬元),讓新鮮人起薪過低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焦點;根據一一一一人力銀行追蹤調查發現,今年企業主願意給新鮮人平均起薪僅二萬四九八二元,更有二十九%新鮮人坦言,每月領不到22K的薪資水準,存錢、理財根本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對照大學畢業新鮮人,期望平均薪資為二萬八○八一元,與企業主實際給的起薪,兩者落差高達三○九九元,加上接下來發放的年終獎金縮水、明年第一季廠商人力需求創下三年半新低,種種跡象皆顯示,就業市場進入寒冬、勞工生活難過。

 

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石素梅昨於財委會,面對立委追問薪資問題時表示,以今年五月調查結果來看,薪資低於三萬元以下的勞工有三五二.八萬人,較去年同期減少二.三萬人;石素梅解釋,金融海嘯衝擊大,台灣經濟雖緩步成長,仍尚未完全恢復,今年的薪資所得水準,大約等同民國八十八年(十三年前)。

 

不僅「薪情差」,工作也不好找,一一一一人力銀行調查指出,今年原本要踏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應屆畢業或退伍),有十六%受訪者至今還「沒頭路」,而找到工作、八十四%的新鮮人,則平均花了六十四天才找到工作,比金融海嘯的待業期還要長。

 

其中,竟有高達三十一%新鮮人上工後因「工作內容不如預期」、「升遷機會小」或「薪資福利不滿意」等原因而有離職打算,甚至有七.八%受訪者已換過二份以上的工作。種種數據顯示,就業市場進入寒冬、勞工生活難過。

 

景氣差,企業老闆紛紛「凍薪」

 

景氣差,企業老闆紛紛「凍薪」,民眾想多存一點錢得靠自己來,今天有上百家廠商舉辦聯合徵才,提供上萬個職缺,我們發現有不少求職者推估老闆年終給的差,甚至不發年終,乾脆辭職、跳槽換加薪,如果新老闆多加3千元就願意上工,而職缺最多的行業依舊是餐飲服務業,正職起薪平均3萬,但因為工時長、得付出大量勞力,應徵民眾不如業者預期。

 

求才廠商:「哈囉,你們好,我們在找熱情的夥伴,起薪3萬元,我們要找門市的新夥伴,起薪22。」

 

餐飲業缺工急著找人,在這個徵才會場缺額超過3千個,不少餐飲業者都端出3萬元薪水求才,但因為工時長、耗體力,還得具備高EQ,凡事「以客為尊」,會坐下來填履歷的不如廠商預期的高;不少民眾寧願加薪靠自己,年底離職。

 

記者:「年底辭職沒年終?」求職民眾林先生:「其實沒有差,年終應該沒好到哪裡去,所以我才換工作。」記者:「希望可以多個35千?」林先生:「多個35千當然,最好可以破萬。」

 

景氣差,老闆們採取「凍薪」,剛退伍的陳先生要找第一份工作,自砍身價。記者:「自砍薪水大約少幾千?」求職民眾陳先生:「34千元。」

 

「頭路歹找」,主計處統計10月失業率4.33%,比對往年數據失業率「應該下降、卻沒降」,加上缺工最多的有52都是餐飲服務業,顯示求職民眾對端盤子、賣東西興趣缺缺,專家建議,待業期間可以進修電腦課程,讓生活有重心,找工作不要眼高手低,先求有再求好。

 

 

景氣寒冬 企業未給付工資 近2月大增

 

〔記者黃忠榮/臺北報導〕經濟寒冬,裁員、公司倒閉頻傳,連帶影響員工能否拿到薪水,公司企業「未給付工資」情況似有增加趨勢。

 

根據臺北市勞工局最新統計,自九月一日至十月三十一日止,違反勞動基準法遭處罰名單共九十七家,違規前三名分別是未置備出勤紀錄、未給付工資、超時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違反勞基法第二十二條第二項的「未給付工資」不但佔最近一期普查違規的第二名,且今年一至十月「未給付工資」共有七十九家,九、十月即有二十二家,佔五期(兩個月一期)逾四分之一(二十七.八%),令人憂心未給付工資情況日益嚴重。

 

工會出身的臺北市議員林國成指出,勞工是相對弱勢族群,勞工局公佈的家數只是確定裁罰的對象,還不包括「涉嫌」、「拖欠」的情況,他擔心實際情況更加嚴重,加上年關將近及「什麼都漲」的壓力下,勞工生活壓力更為沉重,政府不能再「自我感覺良好」,要多做點實事。

 

林國成分析,臺北市已是全國最為景氣的城市,如果臺北市狀況都有惡化的情況,其他縣市可能更不樂觀。

 

勞工局兩個月普查一次公司企業是否有違反勞動基準法情形,並公佈確定裁罰的違規家數。

 

勞工局長陳業鑫表示,這次違規名單依勞基法第七十九條第一項處以罰鍰的事業單位共有九十七家,除違反第二十二條第二項共二十二家外;第三十條第一項(約定正常工時超過規定)共十七家;第三十條第五項(未置備出勤紀錄)共二十五家。

 

勞工局勞動基準科長梁蒼琪表示,依勞基法規定,上述三種情況若是第一次違規,處以二萬至十六萬元罰鍰,如果情況不嚴重,一般會裁處二萬元罰鍰;第二次即處以十六萬至三十萬元罰鍰;第三次裁罰金額就從三十萬元起跳。  (都發不出薪水了如何繳罰款?)

 

 

台積電老董張忠謀寫給員工的一封信!

 

『雖然努力工作必要。但是,工作究竟只是生活的一部份。』

 

如果能讓員工下班,除了洗澡刷牙睡覺→隔天繼續上班→洗澡刷牙睡覺→隔天繼續上班,無止境過著鬼打牆的生活員工對工作的滿意度,一定大增!

 

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談談我對工作時間的看法。

 

關於工作時間,我們有兩個原則。

 

第一,我們的行業,半導體業,是世界上競爭很激烈的行業。最近幾年中,我們更推進我們的技術到了一個已與世界最強大的半導體公司競爭的地步。我們能夠做到這個地步,是因為同仁的努力以及大量的資金注入。以後要保持這地位,甚至更進一步,會需要同仁的繼續努力。所以,努力工作是必要的。

 

第二,雖然努力工作必要。但是,工作究竟只是生活的一部份。我們希望每個同仁都有健康而平衡的生活,在工作外,也要有家庭生活、有運動、有社交生活、有個人興趣等等。

 

基於這兩個原則,我現在向各位同仁說明什麼是我們贊成的;什麼是我們不反對的;還有什麼是我們反對的。

 

首先,講我們贊成的:

 

第一、我們贊成主管與同仁要共同思考怎麼增進每個同仁的工作效率與成效,思考出來後就要去執行。工作效率與成效往往比工作時間更重要!

 

第二、 我們贊成因為工作需要,在主管及同仁雙方的同意下,同仁若加班工作,應該依照勞基法規定,請領加班費或是申請補休。

 

其次,講我們不反對的,

 

我們不反對同仁因為對工作有興趣,自願在下班後留在公司工作,以強化自己的實力。儘管如此,我們仍然希望同仁每週在公司工作不要超過50小時。

 

現在講我們反對的,

 

第一、我們堅決反對主管要求同仁加班,但是又不核發加班費或不給予補休。

 

第二、我們也反對即使有加班費,同仁長期超時工作。

 

第三、我們也反對同仁受主管或同儕影響,而感覺非要長時間待在公司不可。

 

此外,我們也瞭解目前在部分研發及製造單位,有許多同仁因具備專門的技術及經驗,在新製程導入量產的階段,需要長時間加班工作,以解決各種技術難題。我們一方面感謝這些同仁對公司的付出,同時也一定會研究各種方式,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好讓這些同仁能夠在正常的工時下,完成公司交付的任務。

 

最後讓我做個總結:我們需要各位同仁繼續努力工作,我們也需要同仁有一個健康、平衡的生活。我剛剛已經講了我們贊成的,不反對的,反對的辦法。希望各位主管、同仁切實遵守,貫徹執行。

 

謝謝大家!

 
 
書摘--天下雜誌《年輕腦的10個生活習慣》

 

十項每個人都做得到的基本生活習慣


一、每週進行二~三次以上、每次三十分鐘以上的運動

 

運動分為有氧運動及肌力運動,兩者必須均衡地進行。首先,請先養成有氧運動的習慣。

年輕有體力的人建議可依自己的步調來進行慢跑,快走也是可以的。

慢跑的強度大約是可以與旁人交談的程度。

 

二、注意飲食生活的均衡,食不過量

 

基本上要均衡地攝取蔬菜等食物。除了飲食均衡相當重要之外,

我想再提醒各位一點,也就是食不過量。

自古以來就說「八分飽」,些許的不飽足對健康是有益的。

動物實驗的結果也顯示限制飲食可以延長壽命。

 

三、適當排解壓力

 

藉由生活習慣以及心情的調整是可以妥善處理壓力的。

例如,藉由散步、運動、休閒嗜好來轉換心情,或者,

如果與某個人之間的關係是壓力來源,就盡可能地與這個人保持距離。

 

四、過著與人互動的生活。

 

與家人間的對話是最重要的。

夫妻及親子之間因為毫無顧忌,所以可以盡情聊天,這對我們的腦部相當有益。

 

五、抱持好奇心、挑戰新事物

 

仔細環視你的四周,應該還有很多東西看起來很有趣,而你在目前為止的人生中尚未經歷過的。

如果你一直想學樂器卻沒有時間,可以挑個樂器來學。雖然年紀愈大,開始的時間愈晚,

上手的速度也就愈慢,但是即使不拿手,能夠樂在其中就好。

 

六、保持學習習慣就能維持記憶力

 

一般人為了把工作做好,即使不是學生,也會持續地學習各種新事物。

如果遇上問題總是依據過去的經驗來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工作態度會使腦部漸漸怠惰,

運作也會愈來愈遲緩。因此,在退休之後,請務必持續學習任何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七、抱持目標

 

工作如果沒有設定期限就很難有所進展。想做一件事情,就必須先設定期限與目標。

以個人興趣來說,持續不中斷固然重要,但是漫無邊際的學習是無法帶來樂趣的,

抱持著目標就能引發幹勁,活化腦部。

 

八、給自己報酬

 

對報酬的期待可以活化多巴胺神經元,活用報酬便可以活化腦部運作。

 

九、養成讀書習慣

 

讀書時,腦部的語言中樞以及其他的各個部位都會開始運作。

朗讀時,除了確實發出聲音之外,也同時運作自己的聽覺,所以較默讀使用了更多的腦部功能。

對一般人來說,默讀就能使腦部機能充分運作。

 

十、有意識地安排程序

 

日常的工作就像女性做菜一樣,不需要特別花費精神就能夠有效率地完成。

所有的事情在習慣之後,都能夠變得比較不加思索,這是因為腦部神經突觸的連繫增強,

這些程序被織入腦中所以能夠迅速反應。

不過在做複雜的、新的工作、或是新的菜色時就必須有意識地去安排程序,

這對腦是好的,偶爾也需要增加腦的負擔。

 

************************************

只要持續學習、改變,就會變成推進成長的動力。

唯一會讓人衰老的不是年歲,而是放棄吸收新知。

****************************************

 

 

南投人請問0100號這位先生   

 

2012-12-04

◎ 趙杏桐

 

南投縣,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讓我們沒有漁業;自然環境的缺陷,讓我們經常都要跟颱風、地震、豪雨抗衡搏鬥;除了生命財產受到威脅,農業損失更是不言可喻。留下來的盡是千瘡百孔的房舍、道路和橋樑。

 

然而,卻也因為時常面臨天災,讓我們的地方官員好像坐擁錢山一樣,一碰上災害,中央的補助修繕款項就一批一批的進來,有權有勢者那隻骯髒的手,也就順勢伸了進來;大筆一揮,一大堆人都吃得油洗洗、養得肥滋滋,不義之財多到連放在茶葉罐裡都會忘記。難怪連最基層的裡長、市民代表選舉,都會廝殺爭奪得你死我活。利之所趨,勢之所在,心之所向。「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這種話對他們來說,都是放屁!

 

「縣長選朝卿,你我真僥倖」,台語的僥倖(hiau-h?ng),意思是倒楣、衰小、眼睛糊到蛤蜊肉。

 

在南投看守所裡面的○一○○號這位先生,你的心會安嗎?

 

(作者從事旅遊業,南投市民)

 

 

讓冬天過舒服的9個保健絕招

冬天很漫長?冬天很痛苦?冬天一來你就愁眉苦臉的嗎?穿厚厚的衣服,天天備著感冒藥?抱著熱水袋?還不停的發燒?看看以下9 個絕招吧,讓你舒舒服服過冬天!
 
一、冬天戴圍巾,別捂嘴

在寒冷的冬季,出門圍上一條圍巾,既有防風禦寒之效,又能增添美的風采。在戴圍巾時,不要採用連脖子帶嘴一塊捂的方法,看似保暖,實則于健康不利。因為圍巾大都以羊毛、兔毛、混紡毛線織成,纖維極易脫落,又因容易吸附灰塵、病菌,而且不常洗滌,所以在圍巾接觸人的口鼻時,脫落的纖維、灰塵、病菌很容易隨呼吸進入體內,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二、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
寒冬,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服裝,熱量就主要從頭、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據測試,處於靜止狀態下不戴帽的人,從其頭部散失的熱量是很多的。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的總散熱量的30%4℃時占60%,零下15℃時占75由此可見,頭部的保暖與人體的熱平衡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正如俗話所說:"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冬季戴帽應特別注重帽子能護住耳朵,兒童更應注意隨時戴帽子。
 
三、18℃,理想溫度

冬天,外界寒冷,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一般保持16℃~20℃較適合,以18℃為最理想。若室內溫度過高,會使人感到悶熱心煩,令人頭昏腦脹,萎靡不振。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久之會打破人體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變化,引起疾病。若室內溫度過低,會使人體散熱過快,大大消耗人體的熱能,常常令人感到寒冷、縮手縮腳,身體虛弱者會引起寒戰,胃腸虛弱者,會引起腹脹、胃腸痛等。
 
四、45%60%RH,健康濕度

冬季室內的濕度也要適宜,45%RH60%RH被稱為"健康濕度"。室內濕度過高,人體散熱就比較困難。當室內溫度過高時,就會令人憋悶難耐;室內溫度低時,濕度高於'80%RH,會使人體散熱過快,增加寒冷感。室內濕度過低,空氣乾燥,人的呼吸道乾澀難受,會造成口乾舌燥、咽喉疼痛。
 
五、天氣寒,腳要暖

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再加上腳的表皮下脂肪層較薄,保溫性較差,因此,腳的皮溫最低,趾尖溫度有時只有25℃。中醫學認為,足部受寒邪,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胃脘痛、腹瀉、行經不調、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腳部受涼還會使抗病能力下降,從而引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寒冬時必須重視對腳的保健。
 
冬季鞋襪的尺寸要稍大些,腳與鞋之間應有空隙,就是利用空氣的隔熱作用,增強保暖性。鞋底要適當厚,因為鞋底厚則鞋的防寒性能好。在冰天雪地裏工作的人,應穿帶毛的高腰皮鞋或長筒皮靴。
 
六、營造理想"衣服氣候"

所謂"衣服氣候",是指穿的衣服表面溫度大約在零攝氏度左右,而衣服裏層與皮膚間的溫度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在人體周圍創造一個良好的小氣候區,緩衝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使人體維持恒定的溫度。
 
營造理想"衣服氣候"的具體措施是:老年人生理機能下降,皮膚老化,血管收縮減弱,加上代謝水準低,衣著應以質輕暖和為宜;青年人代謝能力強,自身調節能力比較健全,對寒冷的刺激,皮膚血管能進行較大程度的收縮來減少體熱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可過厚;嬰幼兒則不同,其身體較稚嫩,體溫調節能力低,應注意保暖,但嬰幼兒代謝旺盛,也不可捂得過厚,以免出汗過多影響健康,所以衣服要勤加減。
 
七、勤開窗,常通風

寒凝大地,冷氣襲人,有些人為了防寒保曖,不注意打開門窗通風,致使室內長期得不到新鮮空氣。有些家庭甚至把煤爐也搬進了臥室,一邊取暖,一邊做飯炒菜,這種做法很不好。有資料顯示,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空氣中的病毒、細菌飛沫,能飄浮長達30餘小時。人頻頻吸入帶毒、帶菌的空氣後,很容易感染疾病。
 
從衛生角度來說,冬天應該定時開窗換氣,使室內保持一定量的新鮮空氣,而且讓陽光照進室內,還可以借紫外線殺菌。這對在密閉的會議室裏開長會,並且吸煙的人又很多時,尤其重要。
 
具體辦法是輪換打開門窗通風換氣。由於冷空氣比熱空氣重,故宜將進風口置於低處,出風口置於稍高處。為此,北邊窗戶高度應比南邊窗戶高度略低一些,這樣有利於空氣的對流交換。而對那些自然通風條件差的房間,可用電風扇機械通風。
 
八、不要蒙頭睡覺

冷天,不少人因為怕冷,睡覺時頭也縮進了被窩裏這種蒙頭睡覺的習慣很不好。因為被窩裏的空氣不流通,氧氣就會越來越少,時間一長,空氣就變得混濁不堪。這樣,人就會感到胸悶、噁心或從睡夢中驚醒,出虛汗。第二天會感到疲勞。
 
九、不要夜間憋尿
冬天夜長,有些人就寢後因怕冷而長時間憋尿,這樣做對身體有害。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及各種有毒代謝物質,尿液在體內積存時間過長,這些有毒物質對機體就可能產生有害影響,並可能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炎。經常憋尿,還可能導致尿痛、尿血和漏尿現象的出現,尤其是女性。
 
此外,膀胱與輸尿管交界部位"活瓣"力量比較弱,憋尿會使膀胱內壓力驟升而使尿液返流至腎臟,長期如此則後果很嚴重。

 

 

女人的女朋友!

 

我剛剛上完在斯坦福大學的一門晚上開的課, 課堂上最後一個講座是關於身心連接(Mind-Body Connection),壓力與疾病的關係。

 

這位教授是斯坦福大學的精神病學主治,他說,對一個男人的身體健康來說,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結婚,有一個家庭;而對於一個女人的身體健康來說,最好的事情之一,卻是她應該建立和培養她和女友之間的友誼關係。

 

剛開始聽到教授如此說,每個人都笑了,但教授是認真的!女人和女人之間有著不同的互動關係,她們互相提供支援,幫助對方應對壓力和生活中的困難體驗,高品質的「女友的時間」(Girl friend Time)可以幫助她們創造更多的血清素,一種神經遞質,而有助於防治抑鬱症,並能給女人創造一個良好的自我感覺。

 

而男性之間的關係往往是建立在活動/事件(Activities)基楚上的,男人很少會坐下來與好友聊天,他們幾乎不會去聊自己對某些事物或私人生活的感受,談論工作嗎?可以;體育嗎?

 

當然;汽車嗎?是的;釣魚、打獵、打高爾夫嗎?也樂意。

 

但談論他們的感情感受?恐怕很少! 而女人總是在交流感情,探討感受的,她們和她們的姐妹/母親分享自己的靈魂,顯然這對女人的身體健康非常好,教授還說,其實對於女人來說,花點時間和女朋友一起交心,是和跑步或在健身房中鍛煉一樣重要的。

 

人們往往有一種思維傾向,那就是認為當我們在運動時,是做了對自己身體全然有益的事;而當我們和朋友在一起消磨時光時,我們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我們應該從事比這更有效率的事,事實上,這是不正確的想法,教授說,不能建立和保持與其他人高品質的人際關係,其實是對身體健康有著極大危害的!

 

所以,當你每一次和女朋友在一起「閒聊」或「消磨時光」時,請你拍拍自己的肩膀,祝賀自己為著身體健康做了一件好事,有女朋友交心,我們其實非常非常的幸運。

 

讓我們舉杯慶祝自己與女朋友的友誼吧,這也是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

 

 

寧願台灣能像菲律賓

 

前言:不要讓台灣變成菲律賓!這個馬英九最愛說的「負面教材」,如今在第三季的GDP成長了七%、是東亞之首;股市成長了二十五%,也是全球前五名;當法國這些「前段班」的信用評等一再被調降時;菲律賓的國際信評卻節節上升‧‧‧

 

不要讓台灣變成菲律賓!這句話,曾是國民黨系統中高層最愛說的「警語」,江丙坤最先講,連戰、馬英九在野時,只要攻擊陳水扁時,也最愛拿這句話拿出來用。

 

變成菲律賓不好嗎?馬英九等人當然會說不好,因為菲律賓貪腐橫行、民生凋蔽、八百萬菲勞大軍遠走他鄉‧‧‧

 

這個馬英九最愛說的「負面教材」,如今在第三季的GDP成長了七%、是東亞之首;股市成長了二十五%,也是全球前五名;當法國這些「前段班」的信用評等一再被調降時;菲律賓的國際信評卻節節上升‧‧‧

 

這個被馬英九看不起的「負面教材」,夾在美國與中國兩大強權之間,從來沒有「左右為難」而是「左右逢源」,利用南海爭議拉美國相挺,免費取得了數十架的F-16戰機,卻又能親帶大隊人馬造訪北京,同樣被奉為上賓。

 

菲律賓所有的改變,只在這兩年,關鍵就在於「領導」,在於那一個每次出來總是給人漫不經心「花花公子」形象的艾奎諾三世。

 

只要能「領導」,就是人民之福,何必要那種只能拿來當擺設的「模範生」

 

和馬英九一樣,艾奎諾三世兩年前競選的訴求也是「反貪腐」,他說:「我不止不偷,我還要反貪腐」;就任之後他的施政方針只說一句話:「沒有貪汙就沒有貧民」!

 

艾奎諾卻不是只把菲律賓的權貴,包含前任總統艾諾育當成「提款機」,他一上任,就冒著經濟成長大衰退的壓力,全力停止有問題的公共工程,短短兩年,菲律賓被抓,送進牢獄的貪官汙吏成長了五十三倍,五三○○%的整頓,艾奎諾三世並沒有瞻前顧後。

 

前總統艾諾預當然怕被清算,二○一○年五月卸任前,特別為她自己設了「司法暗樁」,任命親信科羅納當菲律賓的首席大法官。

 

科羅納果然沒讓艾諾育失望,只要艾奎諾三世要查艾諾育,科羅納就百番幹擾。

 

花花公子艾奎諾三世卻沒有因此兩手一攤,推說是「暗樁」阻擾,他查出科羅納逃稅兩百八十萬元,發動議會彈劾科蘿納,還把公審法庭現場轉播,成了菲律賓近年來收視率最高的節目。科羅納因此垮了,艾諾育也終於被補了。

 

反貪腐,就是要抓「最大尾」,絕對不會找理由牽拖,而是用盡心力掃除所有障礙,這就是艾奎諾三世的啟示

 

同樣是反貪腐,短短了兩年就清理了戰場,新的、合理的公共建設重新推出,才短短兩年,菲律賓就開始改變,如今,竟然成了亞太新星。

 

此情此景,如何能不讓人大嘆:「哎‧‧‧寧願台灣能像菲律賓!」

 

回應: 寧願台灣能像菲律賓

 

樓下寒心, 蔡英文說要有只做一任總統的打算, 那是寧願得罪人, 也要改革. 就像現任菲律賓總統一樣. 而不是像老馬要做兩任, 卻打算八年空轉, 不改革中油, 台電,18趴等拖垮財政的問題源, 連年終後年終獎金也葛的不情不願. 更別提司法改革有何進展, 弄了個觀審制, 只能觀看, 不能參與, 有什用. 廉政署, 監察院又有何政績?

 

如果沒有引用宋朝律令及大水庫的暗樁法官幫忙, 今天馬英九就在牢裡.

 

蔡很想做一任總統看看
台灣夠美麗 但人心夠恐怖啊

 

現在除了M型化的高端,哪個勞工敢說自己過得是多豐足的日子?一家子才幾個人,吃飯熱飯不一起吃省電省水、天氣不過三十度開冷氣就叫浪費,不是嗎?哪像某些軍公教還有餘錢收買人心,幹些見不得人的事?當軍人時如果受餓挨凍無端被長官欺侮,是政府對不起你,不是人民;人民還拿錢養你,別還搞不清楚狀況,好嗎?人民的納稅錢是讓剛夠吃飯睡覺穿衣,沒讓去嫖去賭去買醉去充凱子大爺,可以嗎?

 

勞工難道沒有奉獻自己的青春在外拼搏?軍公教還有加班費編列咧,許多勞工即使不是管理職也得無償加班;即使不是當班也得接電話奔回公司;不但整晚熬夜作資料第二天還必須上班;以往到哪都得隨時找上網的地方跟狀況,現在有了智慧型平板手機上網費可能還得自付;而如今當個軍人除了覺得金門馬袓好冷以外從未面對過真正土生土長的大陸兵,有些勞工卻已經老早就和大陸的精英長年隔電網或當面交手過。從未上戰場遭遇過敵手的軍人,在真正的軍人定義上真是悲哀;就如同養來鬥的狗,只有鬥性還在而已,一經撩撥,連養它的手都會咬,卻毫無自己的目的感,不是嗎?
一句話,勞工養你,如果還覺得錢太少,那不要給勞工養就好。現今勞工爆肝的多的是,除了現齡百歲以上真正參與過戰爭的軍人一代,倒還沒聽過軍人爆肝過。嫌錢少,就請加入爆肝行列,不要既得了便宜還要來賣乖,只愈讓勞工覺得這種人養不得,好吧?

 

 

如何打造怦然心動品牌力

 

【文/林讓均】

 

前言

 

《今週刊》「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調查」邁入第五年,面對景氣的上沖下洗、對手的左右夾擊,為何仍有品牌可以屹立不搖,或者異軍突起?在這場消費者決定輸贏的品牌戰爭中,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如何「洞察需求」、化身「有感品牌」,畢竟在消費者買單之前,得先讓他們怦然心動!

 

「二十年來華碩不斷演進,但不變的是,華碩致力於『追尋無與倫比』,期盼帶來更棒的消費者體驗......。」十月下旬在紐約的Windows 8系列產品發表會上,一場飛竄螢幕裡外、奇幻磅礡的光球表演之後,出人意表地,華碩(ASUS)董事長施崇棠從螢幕中穿越而出。

 

這次的開場白,施崇棠端出的並非最新產品與技術,而是一個關於品牌的願景。儘管那句招牌口號「華碩品質,堅若磐石」仍深植人心,但去年,華碩已經悄悄啟動品牌再造工程,除了維持一貫產品品質,施崇棠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華碩還要「追尋無與倫比」(In Search of Incredible)的精神。

 

「品牌本位」轉變為「消費者導向」

 

所以去年,找來流行音樂界的天王周傑倫設計新款筆記型電腦,拉近年輕族群的距離;今年,又推出將手機與平板合而為一的變形手機PadFone,藉突破性的功能與體驗創造新話題。不斷令消費者驚豔的策略,使得華碩的國際能見度愈見提升。

 

據國際品牌顧問公司Interbrand調查,今年華碩品牌價值攀升至十六.六二億美元的新高點。而在《今週刊》「商務人士理想品牌大調查」中,華碩則是連續第五年蟬聯「筆電類」的理想品牌第一名;在競爭激烈的3C產品市場,擁有穩固地位極為不易。

 

顯然,這個從代工轉向品牌經營的企業十分瞭解,光是停留在堅固耐用的傳統形象並不足夠,若想長年獲得消費者的死忠支持,還得進化到「以人為本」,以消費者需求、喜好為出發點,出奇制勝的機會才大。

 

「真正成功的品牌,不再談『我是什麼』、『我有什麼』,而是談『我與你(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以及『我可以為你做什麼』!」奧美廣告群創意總監龔大中說,強調「品質」、「性能」其實還停留在前者的層次,而「品牌願景」與「消費者體驗」則屬於後者。

 

「許多企業做品牌,還停留在早期的迷思,以為『好品質等於好品牌』!」長期觀察本刊理想品牌調查,政治大學公企中心主任樓永堅有感而發,「品質是好品牌的必要條件,卻非充分條件!」

 

從《今週刊》本次調查可以發現,總計三十多個品項中,有多達十七個品牌蟬聯五年第一,不動如山地安坐在冠軍寶座上。它們不畏景氣變化,靠的正是獨有的「品牌資產」。

 

「儘管品牌資產由許多要素構成,但說穿了,就是品牌與消費者長期建立起來的信賴度和親密感!」時尚觀察家黃薇指出,品牌資產具有「大者恆大」的特性,「特別是在不景氣時,反而對這些品牌有利,因為消費者不再願意冒險嘗新,而是回頭尋找值得信賴的品牌!」

 

除了蟬聯冠軍的品牌多,黃薇發現,部分品牌在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項目中,今年排名也回升了。

 

例如,靠皮件起家的法國經典百年品牌路易威登(LV),今年回到皮件類的榜首;而前兩年曾登上皮件類冠軍的萬寶龍,今年雖然未能奪冠,但以書寫工具起家的萬寶龍,每年推出限量設計款商品,仍然在名筆類穩坐第一。

 

樓永堅解釋,品牌主要會帶來兩種利益:一種是「功能性利益」,另一種是「情感性利益」。第一種比的當然是功能、品質等的硬指標,企業容易達成,卻也容易被超越;反之,第二種涉及情感、設計與風格,企業不容易做,不過一旦擁有這種無形的軟實力,就有機會快速累積「品牌資產」,在市場上創造出獨到利基。

 

強調情感訴求 變身「有感品牌」

 

以手機來說,樓永堅認為只有蘋果(Apple)旗下的iPhone具有「情感性利益」,軟硬體都構成一種獨有的風格美學,讓人將「設計」、「質感」與其產品畫上等號,難怪iPhone排名逐年進步,今年終於攻上手機類排行榜冠軍。

 

反觀五年前的冠軍「諾基亞」,雖然仍以耐用持久受到認可,但在邁入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中,較缺創新特色與獨特風格,排名一路下滑到第五名。

 

 

「百合瘦肉湯」治痛風

 

痛風是都市流行病,原因沒啥,只為吃得太好、喝得太香、煙也抽得太多了,人吃食物,食物也吃人,只是時間未到。專家說,痛風不可以根治,但是有一位《蘋果》讀者 Kit和大家分享的良方,有可能從此改變痛風病人依靠藥物的命運。

 

讀者的五哥, 當年才 30出頭患上此症,我見證他只是食了一粒小花生米或一小片豆腐,個多小時後馬上手腳腫脹,不能下地,連水杯也拿不起,要啜飲管,就是薄紙一張落在他的腳上,他也痛得掉淚。他有戒口,比出家人更嚴,甚至漸漸抗拒飲食,因為害怕食物讓他受苦。

 

鄰居介紹食用鮮百合煲瘦肉,每星期一次,一個月後,他找了一個長週末冒險測試這食療的功效,他早上吃了一粒花生和一小片豆腐,坐在家中靜待病發,家母亦嚴陣以待,出奇了,一天過去,甚麽事情也沒有發生!接下來 10多年,他堅持每星期飲用這湯,沒有戒口,當然,量要節制,也再未為此症求醫吃藥了。這幾年,我另外四位兄長也有這症狀,他們亦是每星期飲用此湯一次,至今相安無事,不用戒口。老爸沒有此病,但是,他也按平常湯水跟著喝,未有發現任何負面效果。」

 

用料的分量建議:鮮百合四個,在超市有賣;瘦肉三両、切粒、汆水,就是把肉放在冷水中,水一煲滾就熄火,水倒掉,這樣可以減少肉中的嘌呤。瘦肉、百合用 5碗水煲一個半小時,煲剩 1碗左右,一次喝掉。

 

建議:在痛風發作的時候,應該每星期喝「百合瘦肉湯」 3次,在完全控制以後,才從第二個星期改為每星期一次,以後就堅持每星期飲用這湯。不用戒口,但量要節制,切記!

 

上天給我們一個擺脫痛苦的機會,我們自己不珍惜,不會有第二次的。

 

 

蘋論:被出賣的改革

 

20121204

 

退休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不久前遭到質疑,1、因為國庫枯竭;2、無論退休或在職勞工都產生不公平的憤怒;3、年終慰問金其實就是年終工作獎金,退休不工作怎能領獎金?最後,還有法源問題。正因為情、理、法都說不過去,陳沖院長才同意取消這筆預算。不料近日來藍委因受到選民的壓力,群起翻盤,為了選票把嘴巴上琅琅上口的公平正義一腳踢到烏魯木齊,朝野因此爆發激烈論戰。

 

顯露出政客下流品質

 

當陳沖表示願意刪除這筆預算時,馬也背書,加上的但書也相當合理,就是退休月俸在2萬元以下,以及較早退伍的貧困老兵不刪,其他都刪。但是馬、陳都缺乏堅定勇敢的性格,先遭少數退休軍公教恐嚇說放棄投票或票投綠營;再被退將威脅「要造反了」,接下來藍委電話接到手軟,早先義正詞嚴相挺刪除的態度大轉彎,變成高喊反對刪除的猛將,充分顯露出政客投機、欺騙的下流品質。

 

有的藍委甚至揚言「一定讓政院版出局」。比較顧及大體的藍委則主張分階段發放,但其總額沒差,有蒙蔽納稅人之嫌。藍委否定閣揆和總統的改革,有如民進黨所嘲諷的自己倒自己的閣,自己拆自己的台;並且欺騙民眾,整個國民黨政權就是個詐騙集團。

 

關鍵還在沒有法源。陳沖坦承沒有法源的津貼應該刪除。現在連沒法源的津貼補助都砍不下來,更遑論改革其他有法源但落後失能的法律了。

 

此事一向由行政院發布行政命令實行,既然無法源為什麼要經過立法院?陳院長一聲令下取消退休軍公教的年終獎金(弱勢、低收入例外)即可,何必畏首畏尾拿到立院去爭論?浪費時間及資源。除了顯示缺少閣揆的擔當,也讓人聯想到把刪除的責任推給立院,或與立院分攤責任,都是失敗的領導方式與錯誤的行政態度。

 

竟擬錯誤政策立法化

 

此外,陳揆表示明年起會把這筆預算「制度化」,亦即立法製造法源,這也不妥。退休人員拿年終獎金本來就不應該,現在竟要把錯誤的政策立法化,與都市違章建築和山林違建的寺廟就地合法有何不同。真是個不負責任的鄉願政府。

 

這件案子再度彰顯出政府的混亂,一個失敗政府的輪廓已然成形。

 

 

蔡英文:馬只在意歷史定位 忘記為台灣做事

 

http://www.twimi.net/detail.php?mid=1544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接受電視台專訪提到馬英九對自己的歷史定位,今天(12/3)在出席廟會活動受訪時再次表示,馬英九一直想尋求歷史定位,可是他更應該要想想可以對台灣這塊土地做什麼事情?

 

蔡英文說,在過去幾任總統的任內都有對台灣的貢獻,希望馬英九能夠體認到說這塊土地現在需要很重要的改革,我們的財政、產業還有年金退休制度等等,都是需要有一個有效的領導來凝聚社會的共識。她說,國是會議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所以希望馬英九能夠真正好好的替這個社會來想一想。

 

媒體問到馬英九對這部份有展現出他的權力嗎?蔡英文認為,馬英九在這個時候,他的認知是希望這個土地能夠對他的付出有助於他的歷史定位,他忘掉了做為一個總統應該對這個土地做更多的事情。

 

 

【天擇!墾丁的蒼蠅、台灣的年輕人】(這就是他,馬的那2.2K精心策畫的毀台計畫成果驗收呀....都沒希望和未來了,還拼什麼呢?混吧....)

 

蔡智豪

 

台灣的大學錄取率早早突破九成,但卻造就了一群不適合念大學的年輕人,虛度四年青春的生命、耗損國家社會的資源、浪費父母親的血汗錢,過程中,這群年輕人非但對社會無貢獻度,反而培養出毫無競爭力的能力與態度。

 

論述這奇怪的現象!起因於我這學期看到一堆年輕人繳了學費,卻不來教室上課。如我所授課的課程中,選課學生60人,會來上課只有20個人,其他40位幾乎從未出現,而來上課的20位學生,有2/3在點完名後,立即整理桌面,鋪上外套,開始睡覺。

 

 

 

這個現象,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台灣的社會每年耗損幾千億,在做這樣的事情,而這幾千億,就只為印出一張張沒有用的大學文憑。我實在很好奇這樣的情形,昨日(11/29)我在學校中,詢問其他的專任老師,這群學生沒來上課,你們怎麼給成績,得到的回答是:「小老弟,就算要當掉他們,也千萬不要給0分,至少要給50分,這樣學生的學期平均成績才不

 

會太難看,當然教這些學生,也會澆熄老師們對教育工作的熱忱,但你若要在這裡工作,就要習慣、適應這樣的情形。」

 

這些回答,無法滿足我,因為我實在非常好奇沒來上課的學生如何得到成績。我再問其他的學生這個問題,學生說:「考試沒來考、或不及格,只要跟老師說一聲,就可以補考、再補考,考到及格為止,或補繳報告……」

 

看到教室中倒頭就睡的學生,還有一大堆從未出現的學生,這讓我想起陳玉峰老師講過的一個故事,以前陳老師在墾丁國家公園服務,當時這個地區有許多農家用雞糞施肥,以致蒼蠅滿天飛,密度極高,陳老師當時用腳向地上的一群蒼蠅一踩,居然也會踩死二、三隻,他說這是因為在這裡的蒼蠅沒有「對手(天敵)」,以致笨笨的就可以活,如果在臺北市,一隻蒼蠅要活下來,它必須時時刻刻非常謹慎、小心、動作迅速…,不然一不小心就會死在蒼蠅拍之下。

 

這個故事,陳老師在隱喻現在的年輕人,因為國家的政策,讓大部分的年輕人培養成如同笨笨的蒼蠅一樣,這群笨笨的蒼蠅中,還是有「精明」的,但這需要經過災難的考驗,即天擇!才會出現。

 

可預見的,未來台灣許多的年經人,在時代的巨輪下,將會歷經慘痛的過程,最後才會留下適存者。

 

悲痛!為何一個國家的教育淪落至如此?

 

此時此刻,我僅能期待在未來的大災難後,台灣的教育,能徹底反省,引導每個人的特質、興趣…,讓每個人在社會中,能扮演適當的角色,貢獻社會。

 

後記:

 

我擔心的有二:1.台灣社會每年耗損上千億,長久下來「元氣大傷」、2.台灣的年輕人形成「靠爸族、靠媽族」,毫無能力。

 

我還擔心一件事,因為我觀察許多學校都有中國學生(圖中此班級亦有中國學生),我認為這些中國學生比我還詳細地記錄這些現象,回報中國政府。

 

 
 
2012-12-05
◎ 何致晴

或許「尊師重道」真的是我們社會的文化,但是蔣偉寧現在不是教師、不是校長,是部長,是政府官員,人民質疑政府,在民主社會是天經地義的,不會因為質疑者具有學生身分,就必須要謙恭有禮。
我不懂,人民質疑政府官員需要有什麼「禮貌」!

野百合學運時,全部的學生都把當時的立法委員、國大代表指為「老賊」,真是沒禮貌到了一個極點,結果呢?促成台灣民主進程裡,最重要的國會全面改選,國家決策不再由沒有民主正當性的萬年國代決定。對質疑者扣上沒禮貌的大帽子,只是因為質疑者的言論聽來刺耳罷了!

總之,從上禮拜的拒絕與抗議者面對面,到今天的把質疑者扣上沒禮貌的道德高帽子,我認為
國民黨立院黨團在處理旺旺併購壹傳媒案
此一議題,已經處於進退兩難,提不出,或不敢提出針對此議題的看法,不知道要怎麼回應學生訴求,只好先攻擊學生再說。

國民黨這樣的做法,實在令人非常失望。

(作者為台灣大學法律系學生)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12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影片提供者:momo4th1 天 以前觀看次數:53,235 次

轉自PTT 清華大學加油!!!!!!吼!!!!!!!!!!!!! 15分鐘完整清晰版:youtu.be 2012-12-04

 
社群中心/綜合報導

教育部長蔣偉寧3日在立法院被清大學生陳為廷批評「偽善」,引發不少討論與爭議。陳為廷4日在臉書公布現場影音與發言全文,並強調「我說的話、我作的批評,並沒有錯。」
 
陳為廷在臉書發出三點聲明(全文如下,取自陳為廷臉書)
 

一、昨天,我是和「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的夥伴、和幾位發起連署聲援的老師,到教育委員會上這個教育部長的「關心學生公文」專案報告上「備詢」。立委本就有職權邀請公民到場「備詢」,在必要時提供意見。我被徵詢的內容,就是對這次事件的看法。

 

整個過程,我就是在陳述我的意見,並沒有要質問、要求蔣偉寧回答的意思。聯合報卻下「立委讓學生質詢部長」、「荒腔走板」這種標,簡直莫名其妙。難道學生就不能作為公民來備詢、表示意見?

 

二、我批評蔣偉寧「偽善」、「說謊」,並不只針對發公文事件。真正惹怒我的,是他昨天居然公開在國會撒謊!林飛帆問他,「若關心學生,為何不直接到現場來,而要事後發函?」,蔣偉寧回應:「我最支持學生參與公共事務,若學生參與的是教育政策相關運動,我會到現場關心」。

 

這分明是謊言!因為我們曾多次到教育部和平抗爭,要求蔣偉寧出來對話,他沒有一次出來,甚至還備妥鎮暴警察!這樣還好意思說「關心」?除了偽善,我找不到詞來形容。

三、聯合報指控我們態度不禮貌、干擾議事。我的部份,大家可以參考我的發言內容,自行評斷。至於什麼不理部長講話、陳學聖指控學生在部長講話時在台下高喊。都是末須有的!蔣偉寧中場休息時(引著一批攝影機)來找我們談話,我們也是跟他就事論事。

 

說實在,教育部在這次運動中,實在不是重要的戰場。本來昨天聽蔣偉寧那樣講,忍一忍也就過了,我們可以留更多時間去做更重要的工作。但昨天那個當口,還是忍不住。對大家很不好意思,是我不夠聰明。

 

但我覺得,我說的話、我作的批評,並沒有錯。我再無旁顧,這就是我的立場。


原文網址: 批教育部長蔣偉寧偽善!清大陳為廷公布影音與發言全文 | ETtoday政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1204/135256.htm#ixzz2E6JGqJYT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無掛無礙

 

寺院前,枯黃的葉子,隨風飄落。老禪師告訴弟子說,自然的循環真好,花開花落,無掛無礙。

 

這時,一位女子走進寺院,老禪師招呼至客堂。

 

她坐下後向老禪師訴說,自己在三十歲時遇到生命中的貴人,和他相知相惜,彼此照顧,但是這份愛情卻無法獲得家人的祝福,尤其自己的父親反對最甚。

 

父親甚至告訴她,如果她執意和他繼續,不惜與她斷決父女關係。

 

女子嘆了一口氣說,她實在受不了這樣的煩惱折磨,親情愛情拉扯糾葛,她的心痛到快碎裂了,最後決定二邊都放下,到外地重新開始。

 

這天走到寺院外,看見老禪師和弟子,覺得好親切,就走進來了,也許一切都是因緣。

 

老禪師說:「沒有什麼東西是放不下的。」

 

女子說:「剛離開熟悉的人事時,心中很苦,真的是放不下。」

 

老禪師拿著一個茶杯給女子,然後往裡面倒熱水,一直倒到熱水溢了出來。女子的手被燙到了,馬上鬆開。

 

老禪師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痛了,自然就會放下!」

 

女子點點頭,心有所感。

 

生命就像走路一般,放下一隻腳,才能提起另一隻腳,往前走。每一次,都需有「勇敢」的心提起,更需有「智慧」的心放下。

 

 

每天都刷牙,還一口爛牙?

 

文/連以晴

 

牙齒好痛喔!莫非我又蛀牙了?」許多民眾經常感到困惑,明明自己非常認真刷牙,但是始終擺脫不了蛀牙的困擾,甚至還有牙周病的威脅?

 

根據臨床統計數據顯示,台灣民眾每天刷牙者高達99%,代表大家都有基本的潔牙觀念,不過卻也有940歲以上的成人出現牙周病的症狀,似乎努力刷牙並沒有如預期帶來的口腔健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周病專科主治醫師李長祐表示,多數民眾刷牙只有用牙膏跟牙刷來刷牙,卻忽視了牙線的使用,因此,容易造成齒縫處清潔不全、殘留牙菌斑,導致口腔出現牙齦炎、牙周炎或牙周病的症狀。因此,除了傳統刷牙之外,建議民眾一定要強化使用牙線清潔的習慣,才能徹底清除牙菌斑。

 

保護牙齒必要工具

 

1 牙刷:選擇軟毛、頭小的牙刷,因為牙刷頭小,才能深入口腔深處清潔後方的牙齒,而硬毛牙刷則容易傷害牙齒表面及牙齦。若以每天刷牙2次來說,1~2個月後,刷毛就可能出現彎曲、分叉的現象,不只降低清潔效果,也容易造成牙齦流血、發炎,所以,建議每2個月就要更換一次牙刷。

 

2 牙間刷:適合牙周病患者及戴矯正器的人使用。牙間刷主要設計就是清潔因為牙齦萎縮而出現的牙縫及牙根凹陷處,但若是牙縫較小,牙間刷無法深入者,也不能硬塞,不然可能會傷害到牙齦。

 

3 牙膏:含氟牙膏中的氟離子能在牙齒表面形成保護膜,抑制酸性物質侵蝕牙齒的能力,不過不建議兒童使用,以免在牙齒表面出現不規則的白色斑塊。而牙齒敏感的人,則可選用敏感型牙膏來刷牙。

 

4 牙線:牙菌斑是造成蛀牙及牙周病的重要原因,但是一般在刷牙的時候,刷毛無法清除小隙縫中的牙菌斑,因此,需要藉助牙線的深入清潔。市面上販售的牙線有兩種形式,包括─整捲的樣式及牙線棒,其中牙線棒的尼龍線短、拉力弱,一用力就會斷掉,因此,無法有效清除附著在牙齒縫隙中的牙菌斑;而整捲的牙線包覆性高,當將牙線繃緊成直線之後,可以輕易的清除牙縫、牙齒與牙齦間凹陷處的牙菌斑,補強牙刷清潔不足之處。李長祐建議,使用牙線時,應該將牙線拉出約一手臂的長度,並纏繞在兩手中指,以食指及食指,或是食指和大拇指撐起牙線,才能徹底清潔間隙。

 

5 牙籤:在台灣常見的牙籤是圓柱形,尖端處因為接觸面比較小,只適合用於飯後剔除食物殘渣之用;而國外則有切面為三角柱的牙籤,當深入牙縫時,兩側切面能藉由磨擦力去除牙菌斑以及初期形成的牙結石,比較有清潔的作用。

 

6 漱口水:主要的功用是抑制細菌的孳生,針對已形成的厚實牙菌斑,則清潔效用不大。另外,漱口水的成分也會影響使用後口腔的健康狀況。因此,建議短期使用,如手術後病人或是關節受傷暫時無法刷牙的患者。而添加酒精的漱口水口感比較辣,容易刺激口腔黏膜,因此使用上要注意安全。

 

洗牙也是潔牙的一環

 

李長祐表示,口腔保健最重要的就是清潔,但是每天刷牙及使用牙線,雖然能有效清除牙菌斑,卻不能完全去除已經鈣化的牙結石。

 

新生的牙結石因為尚未鈣化因此軟軟的,可以利用刷牙清除,不過若是長時間附著在牙齒表面,慢慢與牙齒的鈣離子結合,而鈣化變硬之後就不容易除掉,只能利用牙科的超音波洗牙等方式處理。牙結石的成分包含了鈣、磷等礦物質,以及細菌、細胞上皮組織,當牙結石長期累積於牙齒表面,將會壓縮牙齦組織,進而造成牙齦萎縮、發炎或是細菌感染等症狀。因此,要清除牙結石,只要定期洗牙,就可以免於威脅。

 

不過,近年來常有關於洗牙的錯誤觀念在網路或是口耳相傳,造成大家對洗牙的疑慮。許多人認為洗牙會造成牙齒酸痛,就是因為洗牙破壞琺瑯質的後果;又覺得當洗完牙後,牙縫會因此變大、有礙觀瞻⋯⋯等等,其實這些都不應該成為洗牙所背負的包袱。

 

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檢查

 

超音波洗牙是藉由超音波振動以及水柱將牙結石分離,基本上並不會傷害到牙齒的琺瑯質,患者洗牙時會出現酸痛的現象,主要是因為牙結石清除之後,已經受到破壞的牙齒之牙根暴露後的結果。而牙縫會變大,卻是因牙結石造成牙齦萎縮,一旦清除牙結石後,就會露出萎縮後的牙縫。這些讓人覺得不舒服的狀況,其實牙結石才是罪魁禍首,而這也說明定期洗牙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就只有乳齒換恆齒的一次機會,若是不從平日就好好保養牙齒,等到缺牙時才後悔,真牙也回不來了。因此,李長祐提醒,一般牙齒健康的人,建議早餐之後及睡覺前刷牙併用牙線清潔,而有牙周病的患者,則是要在三餐飯後及睡覺之前,搭配牙間刷清潔,同時每半年定期檢查牙齒與洗牙,從日常保健及醫療層面雙管齊下,才能保有一口乾淨的真牙。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57期】 

 

 

不溫柔做對事與溫柔做錯事  

 

2012-12-06

記者鄒景雯/特稿

 

臺北的天空很多變,經濟上很希臘,最近再加上:民主上很「禮貌」。禮貌本身不是壞事,但若禮貌變相成了工具,會妖魔他人的語言,模糊他人的訴求,則這講「禮貌」的人很容易會成了壞事。

 

例如,有位部長,自稱當了二十七年教授,出面評論所謂「暴力」的語言,並提出「理直氣和」的建議。他的話,若不就個案,只當通說,很少人會說他錯,但是一對焦上清大學生在國會這個案例,就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了。

 

首先,何謂暴力?其定義有無言語、行動之別?有無大人、學生之別?如果放諸四海皆準,怎麼這位部長只關切其所定義的言語暴力、學生暴力,卻對媒體壟斷的行動暴力、大人暴力未置一詞?這「暴力」的帽子顯然看人才送?

 

暴力的相反,就稱溫柔好了。如果人不是神,很難完美,那麼「不溫柔做對事」與「溫柔做錯事」,何者惡性較大?這牽涉到內修與外修,也是正儒與迂儒的差別,兩者不一致,就會坐實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如何如何的俗諺。做過教授,為人師表,道德感肯定比學生高出甚多,則一生之身教是否毫無瑕疵?是否曾獲社會的寬容?「做錯事」若可輕釋,「不溫柔」有更嚴重?

 

又如,一位大學校長,滿口情緒,按照前述部長標準,應也屬暴力之徒。他說:如果陳為廷在街上碰見黑道敢罵他們,「那我真的佩服他」,但他認為陳為廷不敢。這是哪門子的教育者?這二事又有何邏輯關聯?這學生曾在教育部前被鎮暴員警伺候,做為校長不是該訓斥國家公權力去治理黑道嗎?怎麼會鼓吹公民去嗆黑道才加以佩服?

 

這些大人之上還有一個馬大人,瘖啞了好久,昨天突然會說話了:他贊成國會立規範。但國會內部的運作,總統插什麼嘴?王院長這次說要維護國會尊嚴,然對於這種經常違憲擴權的暴力侵害,怎麼反而噤聲呢?借用那大學校長的話,王若敢規範馬,「那我真的佩服他」。

 

這些大人們,留點老臉,就別再鬧笑話了吧!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12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請你花十五分鐘,看看媒體如何扭曲了事實,想想中國時報等文字記者究竟是怎樣的心態竟然可以將事情說成完全不同的版本!
 
 
發佈日期:2012-12-04,發佈者:Maton19748
 
因為教部發文關切參與反媒體壟斷學生案,昨天清大學生陳為廷等人獲邀到立法院備詢台陳述意見,卻因在台上嚴辭抨擊教育部長蔣偉寧偽善,今天被聯合報以頭版新聞批判「荒腔走板­」,學生反成眾矢之的。陳為廷等人今天在臉書po文捍衛立場,強調只是以公民身份在陳述意見,並非「質詢」,並指批評蔣偉寧偽善,是部長說自己關心教育政策相關運動,但每­次陳情他根本沒出來,這樣不是偽善?他並反批聯合報報導莫明其妙,聯合報晚上聲明「對青年爭取媒體言論多元的努力理解尊重」,並強調會依專業處理反壟斷運動,到整件事情到­底怎麼一回事,15分鐘完整交鋒過程。
 
 
清華精神已死?
 
本報訊〕清大學生陳為廷獲邀列席立法院委員會「備詢」,嚴批教育部長蔣偉寧是偽善、說謊的部長,引發爭議。部分教授今與300多名學生參與哀悼「清華精神已死」的活動後,串聯清大校內的教授、老師發聲明,抗議校方的不當聲明,截至目前為止,已有28名教授、老師連署。
 
連署書指出:「我們是一群任教於清華大學的老師。」表示無法認同校方發出對陳為廷的行為不當指責及對社會大眾的道歉聲明,並認為校方道歉將使得清大「無法維持校園民主自主、無法尊重公民參與公共事務」。
 
包括文學院李丁讚、社會所沈秀華、電機系呂忠津等28名教授,在連署書上認為校方應對此事處理的失當應有所說明及道歉。

清華大學與交大、輔大等300多名學生,今與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李丁讚、社會所沈秀華、電機系呂忠津3教授,冒雨前往清大校長梅貽琦的墓園梅園舉辦告別式,學生擺設靈堂、念祭奠文,哀悼清華精神已死,且認為學校發表道歉聲明才是不當行為,要求學校道歉。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帶學生進立法院質詢大罵教育部長,學界砲轟做法欠妥。

 

文/楊憲宏

 

「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學運代表台大政治所林飛帆與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學生陳為廷受邀至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備詢,陳為廷痛罵教育部長事件,經過聯合報扭曲報導後,隨即有一連串的「指責」學生的評論出籠。有意思的是,這些「義正辭嚴」找學生麻煩的媒棍、學棍、黨棍或所謂意見領袖,在「壹傳媒」被財團違法收購的過程及學生訴求中國因素介入的抗議行動時,沒有聲音,這些人到底是誰的「鷹犬爪牙」?恐怕才是社會更該關心的問題。

 

台灣的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愈來愈危急。大學生是社會的良心,他們感覺到民主化的台灣正在走回頭路,而中國因素明顯介入,中央研究院士余英時直指「明目張膽」痛斥台商甘為馬前卒,正在毀掉台灣的自由環境。他對學生所提出的主張以及行動都給予全力的支持。

 

這本是自由台灣社會各界樂見的學生自主行動,支持這些學生作為,也就是保護台灣民主自由的最直接表達。而且這股年輕人之浩然正氣已經遍及各大校園。這是「沛然莫之能禦」的21世紀新社會運動的原力,也必然是未來台灣能繼續保障獨立主權,最重要的支柱,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正是「後浪」壓過「前浪」時代創造青年的典型歷史塑形過程。

 

這場值得成為歷史關鍵的畫面是源自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民進黨籍召集委員鄭麗君的安排。鄭委員依憲法67條的授權,進行立法院委員會的程式,除要求教育部長蔣偉寧來做專案報告外,也給事件的當事人學運成員說明「備詢」,相當於國會的聽證「調查」,以防行政單位一面之詞,當天進行十分合法而順利,雖然發生學生「痛罵」部長,確有其原委,並無不妥。

 

基本上,學生做到了尊重國會體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公民責任,他們既然做到了大是大非的「尊重」,就沒有個人禮不禮貌的問題,本次的爭點是在面對財團不法交易媒體併購造成壟斷,資本來源可疑,及涉及違反公平交易及金融管制的雙重觸法問題,在其位者不謀其政,反而讓「戒嚴」體制在教育部內部復活,這是「大人」們不懂得自我尊重,又如何要教年輕人「尊敬」他們。

 

就連孔夫子都說了,「大德不踰閒,小德出入可也!」這群「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的大學生做到了「大德」也就是堅持言論自由,保衛台灣主權獨立的預警「大是大非」。卻被一些「宵小之輩」用「禮教殺人」的方式,妄斷是非,光天化日「率獸食人」。這種陰險惡行的背後到底藏著什麼算計?

 

在中國「賺錢」的台商聯合起來「購買」台灣媒體,想搞一言堂,當共產黨的「,手腳」,未來還要壟斷台灣的有線電視市場,這種「狐假虎威」的威嚇對哪些人生效了呢?第一種是設有衛星電視新聞台想或已經進入有線電視系統的經營者,他們藉著追打學運來「取悅」未來的巨獸,第二種是附庸在巨獸將統治的媒體帝國之內,卑躬屈膝搞自己的小地盤賺外快的政客、名嘴等等,這些人的行徑令人不齒。

 

這是一場十分艱困的保衛自由之戰。不要以為台灣的民主自由已經鞏固,從過去半年所見。馬英九政府不但沒有能力保護台灣的民主基本盤,還被中共用種種手段進逼,現在搞的是「以台制台」,誰人不知中共的黑手正在背後指揮著「入台、入戶、入心」的統戰滲透。

 

民進黨在國會中擁有的是有影響力的少數,像鄭麗君委員、葉宜津委員、邱志偉委員、何欣純委員、許志傑委員、林淑芬委員能夠切中要害,為中流砥柱的國會戰將,如今都算是「稀有物種」了。

 

蘇貞昌主席日前參與王丹所領導的「華人民主書院」活動對中國的人權問題表達了強烈的關懷,他也親自到了行政院門口為學運加油。這是民進黨要再度執政的契機,與學運共舞就是「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全民政黨最有力的體現。

 

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戒嚴」將要潰堤前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學生之正義之聲如黃鐘之轟然大作卻被「主流媒體」毀棄,而像中國傾斜的折腰之輩惡語,如瓦釜碎裂之聲卻被放大成為震耳欲聾的噪音。

 

王丹臉書上說對了,「我們這個社會為什麼對有權力者那麼寬容,對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青年人那麼苛刻?」這是極不公義的另類「劫貧濟富」。

 

台灣人要覺醒、要站出來,為自由、民主而戰了,首先要向勇敢站在最前線的台灣學運致敬!

 

 
用手掌減肥 精準飲食不多吃

 

2012/10/12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減重成功,他教導大家只需用手掌、杯、碗等簡單工具,就能測量食物重量和熱量。 記者陳志曲/攝影
國內肥胖人口增加,不少民眾想減重,但計算飲食熱量,究竟什麼是一杯?什麼是一分?常讓人算得頭昏眼花。台大註冊組主任洪泰雄以減重成功的親身經驗,出書教民眾用手掌、小杯子、湯匙、碗等隨手可得的工具,精準測量食物份量精準吃;而他自己配合持續運動,兩年來從84公斤減到67公斤,高血壓、鮪魚肚和呼吸中止症都沒了,而且不復胖。
 
洪泰雄表示,一般人以為少吃就會瘦,因此想減重者通常都在挨餓,但人一餓身體會自動提出肝醣使用,讓肌肉分解胺基酸,最後減掉了肌肉,脂肪卻還在,短期看起來好像瘦了,最後還是會胖回來。
 
他說,成年人一天需要的熱量,是將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加上活動需要的熱量,再加上消化食物需要的熱量總和。因此,除了算出自己的基礎代謝率外,最重要的是吃的東西一定要經過計算。
 
「六大類食物都要均衡吃」。洪泰雄說,一般人對計算熱量非常頭痛,但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碗、湯匙、杯子都可拿來計算,而且分量很精準。他舉手掌為例,一般人依手掌大小分為3兩手、4兩手與5兩手,他自己的手掌較大是5兩手。
他表示,魚肉蛋類1兩熱量約為75大卡,若吃了一片和他手掌差不多大、一公分厚的鮭魚,就吃進375大卡。因此平時吃菜、吃豆腐,簡單用手覆蓋,就可以抓出大概的量,該吃多少就吃多少,但一口都不能多吃。
台大生化學系營養學教授蕭寧馨也說,一般成人一天所需總熱量約1200大卡至2200大卡,35歲以後基礎代謝率逐漸降低,絕對需要輔助運動才能把熱量消耗,瘦身又健康。民眾使用的碗大小不同,通常一碗容量約280至300cc容量,一碗五穀飯熱量為280大卡,用這些隨手可得的工具「量一下就知道了」。她強調,減重需要靠民眾「自覺」,剛開始可能很繁瑣,但習慣成自然,健康減重大家都做得到。
 

 

 

真是夠了!   

 

2012-12-06

 

「有些人,可以包容貪汙專制的中共高官在台灣趴趴造,可以包容有錢人壟斷媒體,可以包容舊體制遺留下的不公正,但是不能包容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的不禮貌。這不是偽善,天下就沒有偽善了。」

 

清大學生陳為廷當面嗆教育部長蔣偉寧「偽善」、「說謊」,只見,藍軍媒體、名嘴、立委、學者…,排山倒海追殺學生,沒倫理道德、不尊師重道、損害國會尊嚴等大帽子全扣上;淩遲部長、社會完蛋…;鷹爪犬牙、搞文革…。

 

清大校方搶著道歉,還批自己學生恣意妄為,對權勢者PLP怕落人後;清大榮譽教授李家同批判陳為廷時竟說,如果陳為廷在外面遇到黑道,敢當面罵對方,「我佩服」…。天老爺,這是多麼無良的話!

 

曾涉假借「關心」搞白色恐怖,要求各校調查參與反媒體巨獸運動的學生、曾召來員警鎮壓到部陳情抗議的學生、曾長期避不回應學生訴求的教育部長蔣偉寧,則躲在後頭搞神隱,一副受害者大恩大德不計較的樣子,由藍媒替他出頭「圍毆」陳為廷。是不是「偽善」,大家可公評。

 

藍媒及政客全面圍剿陳為廷,青年學生發動的「反媒體巨獸」運動訴求,攸關台灣言論自由至巨、攸關台灣前途恐被中國藉台商操控,卻被黑暗的媒體暴力、被惡質的道德無限上綱、被虛偽的國會尊嚴、被斷章取義的扭曲,完全淹沒了。

 

李家同等人批判學生,就如在龐大的政商媒集團巨獸,全面「圍毆」挺身與其對抗的學生時,竟出手參加圍毆、為巨獸助拳,媒體巨獸更張牙舞爪了!

 

台灣重返戒嚴了嗎?否則,為何出現那麼多戒嚴時代才會出現的圍剿陣仗?

 

真是夠了!本文前頭引王丹對這個事件的評論做注腳,唯一要修正的是,「他們」不是包容,他們本就是不公義舊體制、中共專政、媒體巨獸三結合的一部分!(作者胡文輝,資深新聞工作者)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12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媒體霸淩 只會逼年輕人更警醒

 

清大學生今(5)天中午在校內梅園發起「弔念清華精神,向梅貽琦校長道歉」的活動,清大師生群起響應,現場來了超過三百人之多。

 

圖片來源:翻攝 Raphael Kuo臉書 新頭殼newtalk 2012.12.05 /莊豐嘉

 

學生強烈要求教育部長道歉的事情,不只讓人見識到媒體霸淩的厲害,更暴露了成人世界的偽善和謊言充斥。然而,聯合報的該項報導,其實功勞甚大,因為他們逼使學生頭腦必須清醒,走出幻境;他們提供挑戰難關,讓學生快速成長。所有在這段時刻發言和採取行動的人,共同陪他們上了無比重大而充滿意義的一堂課。

 

媒體本來就要主導議題,聯合報在這件事上是完完全全成功的。

 

一般做新聞有兩種,一是切入實質問題,二則是作氣氛。聯合報記者在學生控訴教育部長說謊、要求道歉的現場,渾然不覺說謊現行犯被揭露如此重要的事件正在發生,忘了應該接著去逼問教育部長給個答案;相反的,卻是見獵心喜,完全圍繞在學生的控訴態度。

 

聯合報成功滿足了他們的父權心態,教訓了這些不乖的學生。但這些記者判斷力如此畸形,究竟是記者本身的訓練所致,還是上級主管指示?他們勢必在歷史留名,午夜夢迴,會不會覺得心虛?

 

最可笑的是見報才加入戰場的許多電子媒體。他們的表現,就像前一天忘了帶腦袋去現場一樣,必須一直到隔天讀了聯合報的報導,才如獲至寶,展開獵巫。而且,只會像鸚鵡一樣,學著陳為廷的話術,逼問要不要道歉。聯合報指鹿為馬,他們也一定會說,果然是馬。這絕對不是腦殘,根本是無腦。

 

平常被高高捧起的意見領袖、社會賢達和高級菁英等等,有的批學生像文革,有的說學生言論空洞。他們還算不錯,比上述記者的無腦多一點,但也只是多那麼一點,因為他們連事實都搞不清楚的情況下就可以大發議論,侃侃而談,這豈是無腦可以比擬?他們天天誤人子弟,不過多此一樁。

 

清華大學急忙跳出來替自己的學生「沒禮貌」道歉,有人說這是父權主義作祟,如果是的話,至少還把陳為廷當成自己的孩子;奇怪的是,當陳為廷被媒體人控告時,學校卻撇得一乾二淨,只說那是他個人的事。顯然,這時候的清大一點也不疼惜自己的孩子。

 

因此真正的理由是,清大不想得罪媒體,更不想得罪教育部長;不是袖手旁觀,就是打小孩給權貴看。這才是清大處理這兩件事情的一致標準:懼怕強權,欺負弱小。

 

這樣的大學,如果寄望能夠培養出獨立思考的大學生,那才是奇蹟。而幸運的是,我們真的看到了奇蹟,清大學生個個心靈清明,思辯敏捷,勇於挑戰權威,豈不令人感到萬分慶幸!

 

台灣如今面臨的最嚴重挑戰,其實是世代戰爭。嬰兒潮世代占盡便宜、坐享所有資源,更妄想這個世界照著他們的藍圖前進。他們卻不知道,他們上述的種種表現,只會讓他們被下一代完全看破手腳。

 

沒錯,他們的下一代多數前景渺茫,不管是話語權、教育權、經濟權、或是國族想像,全部被這些有權有錢者所掌控。所幸他們在網路成長,他們的世代戰爭將從網路出發。主流媒體的橫加霸淩,只會讓年輕世代更加警醒,尋找自己的資源和通路。他們要反撲,需要更清明的頭腦,當然更需要勇氣和見識。

 

陳為廷、林飛帆這些大學生,只是站到灘頭的前面幾人,像這樣願意為自己未來開創新路的年輕人,無庸置疑,已經是風起雲湧,頭角崢嶸。

 

 

還沒吃就爛了?改掉錯誤水果保存法

 

香蕉只能放室溫?蘋果、水蜜桃一起塞冰箱?你的習慣動作其實會讓水果壞得快。瞭解水果屬性,

 

保存一點都不難。

 

打開李媽媽家冰箱的保鮮抽屜,裡頭裝滿蘋果、水梨、水蜜桃、木瓜等,有幾顆水蜜桃外皮已開始變色;冰箱旁的櫥架上,則擺著一串剩下幾支黃澄澄的香蕉,走近一看,發現有果蠅在四周飛舞……。

 

李媽媽一家五口都愛吃水果,在市場裡看到想吃的就買,但卻對於如何保存水果感到頭疼,常常水果還沒吃就爛掉,不僅浪費也不環保。以為對的水果保存法,其實有誤︰

 

●香蕉要在室溫存放,不能放冰箱嗎? 

 

錯。香蕉熟了還是得放冰箱,雖然外皮會變黑,但不會影響果肉的甜美。要不然就像李媽媽家的熟香蕉,來不及吃完就引來惱人的小果蠅。

 

●蘋果、水蜜桃一起塞冰箱?

 

 不可以。許多人習慣把水果全都保存在冰箱保鮮抽屜,若是錯把不同特性的水果放在一起,就會像李媽媽冰箱裡的水蜜桃一樣,開始熟透壞掉。

 

●草莓清洗過再冷藏,拿出來就可以吃,很方便。 

 

不對。因為水分會使病菌微生物孳生,讓草莓容易發黴,不僅是草莓,所有的水果都一樣,要吃之前再清洗就好。

 

到底水果有哪些特性?哪些水果不能擺在一起?該如何正確保存?如何催熟?怎樣才不會讓水果還來不及吃就爛了?一起跟著《康健》尋找方法吧。

 

冷藏前,先認識水果類型

 

台灣號稱水果王國,四季皆有水果,且種類繁多。在加入WTO後,開放進口國外水果,更讓許多水果不分季節來到。

 

水果雖然已從果樹上摘下,但它仍是有生命的個體,會呼吸、感冒、受傷,也會老化。有些水果會釋放「乙烯」,有些水果最怕冰箱吸收水氣而變乾,也有水果冷藏會受傷,該如何小心照顧它們呢?

 

擔任美國多項農產品推廣協會產品經理的洪添來指出,要學會保存水果,前提是要先分清楚它是「已熟型」還是「後熟型」。

 

「已熟型」水果指在採收時已經成熟,若未放入冰箱冷藏,很快就會過熟、爛掉的水果;「後熟型」水果是在採收時還未完全成熟,必須擺放在室溫環境一段時間繼續熟化。

 

1.需要冷藏的水果︰

 

葡萄、蘋果、蓮霧、芭樂、草莓、櫻桃、水梨、柑橘。不過,冰箱內溫度低、濕度也低,所以水果容易流失水分,許多人或許都有經驗,有些水果未包裝就放進冰箱或是冷藏太久,就會出現皺紋、乾枯萎縮。

 

在冷藏環境下容易流失水分的水果,包括梨、蓮霧、芭樂、櫻桃、龍眼等。

 

避免水分流失是冷藏保存關鍵。這類水果怕水分流失,但也需要呼吸,因此,可用紙張包覆後再放入塑膠袋,塑膠袋防止冰箱吸收水果水分,紙張則幫助吸收水分,避免水氣凝結孳生細菌、發黴。記得塑膠袋口只要稍微打結不需綁死,要維持透氣,別讓水果悶壞。

 

洪添來建議,如櫻桃易碰撞受傷又怕水分流失,可用真空保鮮盒盛裝,並避免裝太多櫻桃導致相互擠壓。

 

2.先放室溫幾天再冷藏的水果︰

 

水蜜桃、甜桃、香蕉、奇異果、楊桃、釋迦、甜柿、酪梨等。以水蜜桃、甜桃和蜜李等對溫度敏感的水果為例,未熟前的理想保存溫度在1025.6℃,夏天得在室內陰涼處熟化,稍變軟後即可冷藏。

 

洪添來解釋,因為桃、李的危險溫度為1.710℃,而冰箱的冷藏溫度4℃,正在危險溫度範圍內,如果桃李未完全熟化前冷藏,會破壞水果組織、流失水分。

 

夏季高溫超過29℃以上,桃、李也會開始產生不規則熟化,同樣會受傷。

 

判斷熟成後冷藏是保存關鍵。後熟型水果需擺在室內陰涼處熟化,熟成後還是得冷藏,否則水果仍會過熟、壞掉;秋冬季節則可視室內溫度決定是否冷藏。

 

如何判斷水果已熟?

 

以軟硬度可分辨桃李類、奇異果、釋迦、甜柿等水果的成熟度;香蕉、楊桃、酪梨等水果則以顏色判斷,通常由青轉黃後即算成熟,酪梨則會轉變為黑色。

 

以嬌嫩難照顧的後熟型水果水蜜桃為例,經營水果行30年的李進益分享一個小撇步,買回來需在室溫環境擺放2天左右,稍微變軟就可以放入冰箱冷藏,要吃之前拿出來退冰23小時,吃起來的軟硬度就剛剛好。但水蜜桃也是怕冷藏會流失水分的水果,同樣需要以紙張及塑膠袋分層包裝,防止冰箱吸走水氣。

 

此外,熱帶水果也怕冷、容易感冒,如鳳梨、香蕉、芒果、木瓜等,若要成熟後冷藏,建議不超過兩天,並盡快食用。

 

3.不能和其他蔬果放一起的水果︰

 

蘋果、釋迦、梨、木瓜、香蕉等。這類水果在成熟過程中會釋放一種氣體,叫做「乙烯」。乙烯會加速水果的成熟和老化,若將一般蔬菜、水果與此類水果放在一起,就容易提早老化、腐爛。

 

李進益提醒,在水果堆中,若是有一顆水果壞掉,就要立即挑出,因為壞掉的水果也會開始釋放乙烯,讓其他水果一顆一顆接著壞。

 

分開包裝、擺放為保存關鍵。這類水果不論是冷藏或室溫保存都需要分開,若是冷藏,建議裝入塑膠袋,袋口稍打個結,避免釋放出的乙烯影響冰箱內其他水果的品質。

 

水果保存得宜,須先聰明買

 

如果不想因為保存水果而大傷腦筋,最好的辦法就是適量採購,可少量多樣,並在一週內食用完畢。當然,還要選擇當季盛產水果,因為最新鮮,而且量多便宜。

 

大顆水果賣相好價格高,若是自己吃,則建議購買小顆,數量多並可分次食用。若是後熟型水果,可挑選一顆熟度剛好,當天可吃,另一顆則挑青澀一點的,回家還可再擺放12天。

 

水果還沒熟,但急著想吃怎麼辦?

 

李媽媽才剛從市場買了一袋水蜜桃回家,愛吃水果的三歲小孫女伸手就想拿來吃,「等等,水蜜桃很硬還沒熟哪,」李媽媽趕緊阻止。

 

若要催熟後熟型的水果當然有辦法,訣竅是利用會釋放乙烯的水果。

 

◎奇異果、水蜜桃:一般買回的奇異果、水蜜桃還要在室溫下放個好幾天才會變軟,如果擺一顆蘋果在奇異果堆或水蜜桃堆裡,約可提早1天熟成。

 

◎釋迦:可用水噴濕釋迦,以紙袋或報紙包起或覆蓋,可加快熟成速度約1天。但熟成軟化後的釋迦容易爛,放入冰箱冷藏可再放35天。

 

 

〈林保華專欄〉不公不義越多學運越蓬勃

 
當年國共內戰,國民黨的崩潰,主要是在戰場上的失敗,但是在國民黨統治區,也因為學生運動的興起,使國民黨腹背受敵,一敗塗地。
 

學生運動之所以重要,乃是學生來自社會各階層,反映了廣大民意;且因為他們還沒有走進社會,比較沒有利益上的考量,對社會上不公不義事件比較敏感。一九八九年的北京學生運動,就是已經嗅出貪污腐敗對中國社會的腐蝕而奮起,不幸被中共殘酷鎮壓,如今貪腐成了中共不治之症。

 

其後台灣的野百合學運,則把台灣的民主運動推上新的階段。如今台灣民主的倒退,正在激發新一輪的學生運動。

 

今年九月一日,以學生為主,近萬人上街表達反對背後有中共黑手的媒體壟斷行動,是新一輪學生運動的標誌。因出售壹傳媒的協議在十一月二十七日簽約,一批學生在二十六日夜宿行政院,表達反對的訴求。二十七日上午我到現場聲援,由於過了「身先士卒」的年紀,所以站在凳子上兩個多小時,居高臨下觀察了整個過程。

 

指揮這次活動的是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會長林飛帆,他也是九月一日遊行學生的負責人,他還在擔任成功大學零二社(台語發音「抗議社」)負責人時,我就認識他了。他善於思考重大問題,有南部學生的熱情,但也不失穩重、冷靜。

 

在行政院前,他們要求陳?或江宜樺出來接見,聽取他們的訴求。但是當局拒絕,只肯派小咖出來應付。的確,如果不是林益世貪污案爆發,他應該是出來訓斥學生的最佳人選,陳、江只有縮頭的份兒。於是,學生只能力求突破警察的防線,前進行政院。

 

林飛帆的指揮進退有度,有張有弛,如何形成壓力而又避免出現傷亡,要有恰當的拿捏;如何控制群眾的情緒,也是對指揮者的考驗。這點,林飛帆做得很不錯。

 

現場幾位社運團體與學者的發言,對學生也很有啟迪作用,尤其是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吳叡人的講話(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v=495032347184981)。隔天在公平會前面他的演講,網路已廣泛傳播,但在行政院前的講話也很感人,相同部分是,吳叡人特別點出馬英九喜歡利用蔣渭水來打造自己的形象,其實蔣渭水一直與弱勢族群站在一起,宣揚台灣的民主,馬與他完全是兩碼子事。

 

吳叡人還說出十幾年前他與江宜樺在哈佛大學和中國學生辯論的情況,當時江宜樺義正詞嚴論述他的民主理念,如今判若兩人。難怪,只要服膺於馬英九的中華奴才文化,什麼自由主義,都見鬼去吧。

 

由於學生要上課,所以參與者雖然不是很多,但是他們都是學運的菁英,他們回到學校,會將種子散播在校園開花結果,難怪急壞教育部長。台灣不公不義的事情太多,學運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自由時報 2012/12/5

 

 

我完全支持學生對教育部長的強烈指控

 

如果有看現場錄影的人應該都會贊同南嘉生「完全支持學生的態度」。只看媒體轉述才會有學生態度不禮貌的錯誤印象。這些學生除了條條有理,一氣呵成,情緒控制實在一流。

 

如果是我早就抓狂了。因為國民黨這些高學歷的官員最讓人受不了的是睜眼說瞎話,甚至明明幹過的事都可以在你面前否認。這些人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可惡!

 

南嘉生

 

今天看到自由時報這一篇文章,「反媒體壟斷 教長首度表態支持」(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4/today-t2.htm),後來又看到
「社群新聞/學生痛罵教長?媒體遭批扭曲」(http://tw.news.yahoo.com/%E7%A4%BE%E7%BE%A4%E6%96%B0%E8%81%9E-%E5%AD%B8%E7%94%9F%E7%97%9B%E7%BD%B5%E6%95%99%E9%95%B7-%E5%AA%92%E9%AB%94%E9%81%AD%E6%89%B9%E6%89%AD%E6%9B%B2-130710711.html)我要說,我完全支持學生的態度,甚至認為還不夠!!!


有人說要尊敬教育部長,所以學生不應該這樣。在台灣以往與現在的時空,理解戒嚴時代恐怖的狀況,我應該說學生這樣的反映基本上還遠遠不夠!因為教育部長這樣的作法不僅違法,而且以人民公僕進行意圖暗殺、屠殺人民的舉動。
 
學生出面抗議某個事件,這在戒嚴時代可以做大、做小,大到被軍警抓去屠殺,至少以後在很多時候,都會被政府隨時「善意」的關照,讓一個人在升學、就業都受到嚴重歧視、迫害。解嚴之後,這樣的恐懼並不等於結束。台灣野百合運動時,不是很多參與抗議活動的學生及其家長,都收到教官、學校的善意關懷嗎?也許很多泛藍軍的人說那是善意,不應該惡意解釋。那請問他去中國,如果被中國公安部門這樣善意關懷,他是不是很高興,也一點都不怕呢?
 
民主化之後,政府真的不可怕嗎?我不相信,也不認為國民及政府應該這麼認為。可怕、恐懼不是來自你我的認知,而是當事者的感覺。當當事者覺得恐懼,這個關懷就是恐嚇。很多事情研判,就像性騷擾一樣,當事者的感覺來決定這樣的騷擾成不成立。同理,關懷到底對不對?也是由當事者來決定。不然一個彪形大漢看到漂亮女孩在路上走路,他也可以上前關懷一下,你認為那個女孩不會怕嗎?你不能說這個彪形大漢是壞人,他也可能長得很俊俏,也可能品德高雅,只是長的比較粗壯而已,難道長的粗壯就有罪過,就不能關心女孩子嗎?
 
也有人說教育部長這樣的關心,為何要惡意解釋?所有獨裁、專制、共產、法西斯政權的政府官員,都是政府官員,難道他們對他們人民的關心,人們就可以把他們惡意解釋嗎?因此他們的關心不僅不能罵,還要感謝這些官員的好意?看一看納粹、義大利法西斯黨、共產黨對人民「關心」的事件吧。如果你認為他們這樣做沒有問題,才來肯定教育部長叫人去查學生資料的動作是對的!
 
當一個人生命被不正當威脅時,任何強硬指控都可以被理解,甚至強烈支持。更何況教育部長這樣的動作,已經構成國家機器犯罪嫌疑,這樣的恐怖比之受黑道威脅,更令人難以接受。
 
我不知道蔣偉寧部長真實想法,但他絕對做錯了。即令他是好意,這種舉動對學生產生的心裡恐嚇作用,絕對不是道歉可以了事。在很多國家是:教育部長下台。某些內閣國家,這已經構成倒閣要件了。

 

 

落跑校長   2012-12-06
 
◎ 邱玉琦
 
李家同先生認為,陳為廷同學如果在外碰到黑道敢當面罵對方的話,他會很佩服。所以李先生認為,嗆黑道的行為更勇敢,比起批評教育部長偽善更讓他佩服?而關懷社會與公眾利益比不上嗆黑道來得令人佩服?
那請問九二一連夜帶著暨南大學師生逃離南投就叫做勇敢?當時各個慈善與社運團體連夜急切地進入南投進行救災工作,駐紮當地從事長期的重建復原工作,與震後災民共生共存。但當時李校長反其道而行,很勇敢的直奔台北,以考量學生安全與課業為由,帶著暨南師生投靠台大,天災因素讓暨大的高牆自動倒下,但是李家同校長卻不在牆內,而是逃離到台北,這很勇敢嗎?很令人佩服嗎?此時李先生就不用顧及嗆黑道學生的安全嗎?可見李先生對於勇敢的價值觀不同於一般凡人。

(作者為東華大學族群所博士生)
 
◎ 林政宇

李家同教授的言論讓人看來似乎有矛盾之處。第一,文化大革命中的紅衛兵是學生假借國家的力量,羞辱、謾罵、毆打無辜的師長,這是真正的道德淪喪。第二,什麼叫做「真的佩服在街上罵黑道的行為」?意思不就是不畏強權、敢於追求對的事情?

結果,陳為廷同學不畏教育部長的權力,面對侵犯台灣民主自由的教育部長,仍然堅持對的理念,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的行為沒得到嘉許,卻讓李老師認為失禮!街上黑道可罵,做錯事的教育部長罵不得!李老師您的標準似乎有問題。

(作者為政治大學政治系學生)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12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反媒體壟斷學生:陳為廷不需道歉 (該道歉的是虛偽的馬英九,虛偽的联合報,虛偽的教育部,虛偽的中國國民黨,與台灣虛偽的社會。台灣四處充斥的儒家虛偽文化令人作嘔!)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2年12月6日 下午7:01
新頭殼newtalk 2012.12.06 陳之馨/台北報導


清華大學學生陳為廷在立法院要求教育部長蔣偉寧道歉引發軒然大波,部分輿論認為陳對蔣態度激動、用詞「不禮貌」,應該道歉。身為學運夥伴的反媒體巨獸聯盟召集人林飛帆表示,他認為陳為廷不須道歉,因為他們是去要求蔣偉寧,為教育部發文「關心」所引起的校園白色恐怖道歉,難道還要低聲下氣請求道歉?林飛帆強調,《聯合報》刻意放大陳的部分發言,卻忽略部長與學生在權力上的不對等的權利位置,視野僅剩長幼尊卑關係並以道德姿態譴責,這也凸顯媒體如果遭壟斷的話後果更不堪設想。


新頭殼今(6)日下午「星期話題」節目邀請反媒體巨獸聯盟召集人林飛帆以及清大學生刊物《基進筆記》編輯魏揚,談談社會對於學生運動的想像,以及禮貌論述所隱藏的限制與框架。也讓網友了解他們如何看待清大校方迅速的道歉聲明,這對學術自主有何不良影響?


林飛帆首先還原4日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的現場,他說當天有4位學生與3位老師被邀請前往備詢,現場4位學生都發言批判教育部公文與部長的態度,也要求部長道歉,然而卻只有陳為廷的發言被媒體放大解讀。林飛帆指出,作為執政者,部長與政策的影響皆十分長遠,人民要求他因錯誤道歉,是民主政治中十分合理的事。他也強調,當天學生的發言並非「質詢」,4人僅上台接受「備詢」,過去也有許多公民團體受邀前往陳述意見的例子。


林飛帆接著批評《聯合報》的報導取向與框架,他強調,受邀前往國會,為何不能對官員提出批判與質疑?學生的發言不應被扭曲,而只剩下師長關係甚至被扣上「無禮」的高帽子。林飛帆認為,發言過程中學生雖然有各種論述,但媒體卻部分放大檢視、刻意扭曲,詆毀運動成果,所以學生並非被政黨利用,反而是被媒體所利用了。


魏揚則分析在這次事件中出現的「禮貌論述」,他說許多抗爭場合都曾面對關於學生禮貌的指責,但禮貌論述並非普世價值,而是被建構的文化預設,隱含對於抗爭空間、方式乃至態度的限制。他強調,禮貌應建立在平等對待上,過去學生理性提出要求、請陳冲出面對話,要求進入公聽會,但是政府卻以鐵門、武警、蛇籠與拒馬回應學生訴求。魏揚批評,政府與社會從來沒有對抗爭者禮貌過,現在卻回頭要求學生應「禮貌地」表達不滿,十分弔詭。


身為清大學生的魏揚指出,清大校方在陳為廷7月被媒體批評時,僅表示「不評論個人行為」,但在這次事件中卻火速道歉,可看出學校的偽善與雙面性格,也呈現校方意在向主流意見輸誠的態度,根本就是「打小孩給別人看」的家父長心態,這在教育的目的上是站不住腳的。此外,鼓勵學生介入社會與實踐亦是人文學科學術自主的表現,學校擅自代替陳為廷道歉,不只忽視學生主體性,也踐踏大學學術自主、尊重實踐的精神。


林飛帆說,台灣社會總是以最高的道德標準與姿態,檢視所有試圖挑戰現有秩序的人,即使自己也是社會底層之一,受到教育或媒體的影響,也讓人自以為要符合統治菁英的意識形態,以那樣的方式理解台灣秩序,卻忽略真正該檢視的是影響長遠的統治菁英,這對表達不滿與批判的人十分不公平。


關於陳為廷事件是否導致「反媒體壟斷」的議題失焦?林飛帆指出,不只是旺中事件中媒體針對個人批評,其他媒體也開始以同樣的方式抨擊學運參與者,這不只突顯媒體壟斷的可怕,也讓人擔憂惡化的媒體環境,因此並不能說是完全失去焦點。


林飛帆分析,目前在壹傳媒出售案交易完成後,將向香港證券交易所申報公告,然後還有經濟部投審會與公平會的審查;林飛帆估計,審查過程大約要耗費3、4個月,這幾個時間點將會是在場外施壓的關鍵點,他說曾向29日參與公平會前行動的學生宣示,未來要有常在街頭見面的準備,因此學生團體已經做好串連動員的準備,只擔心會與學生期末考時段衝突。林飛帆強調,政府還是不願正式回應學生訴求,這就是逼我們用其他方式面對它,接下來更要團結思考,用不同的方式去撼動體制。


[完整的影音請至 http://newtalk.tw/news_read.php?oid=31734]

 

 

《聰明女人必備的99個說話技巧》

 

生活中,有些女性有能力有知識,就是因為缺乏「嘴巴上的功夫」,不受歡迎;工作業績出色,卻因為不善言談不會溝通,在職場失去了一次又一次的晉陞機會;她們性格溫婉、漂亮大方,卻不善表達而得不到美好的愛情和婚姻。

 

你可心不漂亮可以不性感,但你不可以不會說話!會說話比會做事更重要,女人的幸福就在你「舌頭」上。女人已經完全以獨立自主的姿態活躍在各個社會階層。各行各業當中,她們擁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交際圈,她們已經成為社交舞臺上的主角。在這個廣闊的空間裡,她們怎樣裝扮自己、怎樣說話、怎樣辦事……這些都對她們的人生、事業、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聰明女人必備的99個說話技巧》 - 內容簡介

 

會說話的女人,總能讓朋友喜歡她們,陌生人很想親近她們,因為她們很懂得什麼時候該去讚美別人;她們懂得在別人說話時給予最大的認同,最會傾聽對方心底的聲音;她們懂得如何巧妙地用問題來引導別人,讓別人盡情地訴說,並從對方的敘述中獲得自己需要的資訊;她們懂得在工作或生活中,遊刃有餘地展示幽默語言的魅力,令人由衷折服;她們懂得用委婉含蓄的話語,堅持自己的原則,又不會讓朋友受到傷害;她們懂得在說話的時候,給予對方最熱切的希望,能夠激勵聽者渾身充滿力量,全力以赴去達成某一件事情;她們懂得讓微笑常掛於臉上,給人留下親和、自信、謙虛好學的美好印象。

 

《聰明女人必備的99個說話技巧》 - 目錄

 

第一章 女人長得漂亮不如說得漂亮 長得漂亮,愉悅的是眼睛;說得漂亮,愉悅的是身心。一個女人可以長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說得漂亮。無論什麼時候,淵博的知識、良好的修養、文明的舉止、優雅的談吐、出口不凡的表達,一定可以讓她活得足夠漂亮。

 

1.女人首先應該是一個讚美家。

 

2.像交際花一樣去說話。

 

3.運用自我介紹變身焦點美人。

 

4人美,「場面話」也要說得美。

 

5.會說話的女人討人喜歡。

 

6.文雅的談吐讓女人更有魅力。

 

7.通過電話傳達出你的氣質美。

 

9.矜持女性美,說話謹慎才美麗。

 

9.優美的聲音比容貌更讓人迷醉。

 

10.女人有「才」,方能妙語連珠。

 

11.女性日常交談實用技巧。

 

第二章 有親和力的女人人緣好 「親和力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感染力,是人生性隨和、性格淡然、保持平常心的一種表現。社交場合中,有親和力的女人更有人緣,因為她讓人感覺面善,相處起來舒服、自然,所以總能營造出一種和諧的交際意境。

 

12.說話時常用「我們。

 

13.言語熱情的女人受歡迎。

 

14.愛打招呼的女人朋友多。

 

15.語帶謙虛,女人的禮貌不應忽略。

 

16.幽默的女人最有親和力。

 

17.女人要把安慰的話說到朋友心裡。

 

18.河東獅吼並不好,學會控制情緒。

 

19.微笑是女人最動聽的語言。

 

20.與長輩談話關鍵是一個「敬」字。

 

21.說話多繞個彎子,少碰個釘子。

 

22.鼓勵的話要多說。

 

第三章 求人辦事用好女人天生的獨特優勢「男女平等」的口號已經喊了幾十年,雖然女人有時的確會因為性別而遭遇不公,但是不要忽略了女人的性別優勢。不管是傾倒眾生的柔媚,還是讓人折服的雍容典雅,都可以成為女人辦事時的優勢,聰明的女人怎能不善加利用呢?。

 

23.會哭的女人有「糖」吃。

 

24.柔和的言辭更有威力。

 

25.示弱也是一種智慧。

 

26.「將心比心」才有說服力。

 

27.在曉之以理時,莫忘動之以情。

 

28.女人的委婉讓人感動。

 

29.言語真誠的女人容易獲得支持。

 

30.向人借錢時怎樣「張口」。

 

31.巧用「女色」說話第四章「逆耳」的話女人也應說得富有人情味苦口的良藥雖然利於病,但人們也只有迫不得已時才吃。逆耳的忠言也一樣,雖然利於行,但恐怕也極少有人願意聽。所有人的耳朵都是嗜「甜」的,聰明的女人會為逆耳的忠言巧妙地包上一層糖衣,讓其變得富有人情味。

 

32.「逐客令」也要下得具有「人情味」。

 

33.先肯定後批評,不要讓批評成為負面力量。

 

34.巧妙拒絕男上司的曖昧行為。

 

35.批評別人時,要單獨對他說。

 

36.不要總是「心太軟」,巧妙拒絕同事。

 

37.跟老闆說「不」,一定要有技巧。

 

38.拒絕別人不妨來點兒小手腕。

 

39.有不同意見,學會巧妙表達、得體地反駁。

 

40.用請教的方式提建議。

 

41.拒絕,讓微笑代言。

 

42.情到濃時,如何拒絕男友的性要求。

 

43.拒絕求愛要恰到好處。

 

第五章 女人要學會少說、多聽、常點頭。

 

那些滔滔不絕,不給別人說話機會的女人永遠不會受歡迎。上帝為什麼要讓人長一個嘴巴,兩隻耳朵,就是要讓人多聽少說。當然,常點頭也不是毫無主見地附和對方,而是懂得揣摩對方意圖,迎合對方心理。不做無謂的爭執或者辯論。

 

44.會傾聽的女人討人喜歡。

 

45.做好配角,讓對方多說話。

 

46.不爭論的女人受歡迎。

 

47.必要的時候保持沉默。

 

48.聰明的女人眼睛會說話。

 

49.掌握有效傾聽的技巧。

 

50.善於捕捉「弦外之音」。

 

51.插嘴懂方法,有縫恰當鑽。

 

52.嘗試傾聽,讓女人成為現代的「資訊富翁」。

 

53.學會傾聽上司的話。

 

第六章 動用「糖衣炮彈」贏得陞遷資本對於真的炮彈,人們通常具有較強的防禦和抵抗能力,但「糖衣炮彈」卻使更多的人變成了俘虜。可見,「糖衣炮彈」的殺傷力有多強。如果女人能將此運用在說話的技巧上,尤其是在與上司溝通的過程中,將為自己贏得更多陞遷的資本。

 

54.如何說話以防止被「炒」。

 

55.向上司提建議,而不是提意見。

 

56.想讓老闆為你加薪,怎麼開口。

 

57.上司「嗜甜」,女人有招。

 

58.必要時向老闆說點「體貼話」。

 

第七章 輕啟朱唇「偷」得男人心。

 

第八章 幸福的婚姻在女人嘴巴上。

 

第九章 女人可心直但不能口快。

 

《聰明女人必備的99個說話技巧》 - 前言

 

一個優秀的女人是一本書,美麗的容顏就是封面,優雅、悅耳的話語就是內頁的核心。她的言談舉止,一顰一笑,都充滿了詩情畫意般的溫馨。她醉人的裊裊軟語,總是能綿綿地漾起靈性和內涵。

 

正所謂「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自古至今,語言就充滿著獨特的魅力和無窮的力量,它作為人際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會說話的女人,總能讓朋友喜歡她們,陌生人很想親近她們,因為她們很懂得什麼時候該去讚美別人;她們懂得在別人說話時給予最大的認同,最會傾聽對方心底的聲音;她們懂得如何巧妙地用問題來引導別人,讓別人盡情地訴說,並從對方的敘述中獲得自己需要的資訊;她們懂得在工作或生活中,遊刃有餘地展示幽默語言的魅力,令人由衷折服;她們懂得用委婉含蓄的話語,堅持自己的原則,又不會讓朋友受到傷害;她們懂得在說話的時候,給予對方最熱切的希望,能夠激勵聽者渾身充滿力量,全力以赴去達成某一件事情;她們懂得讓微笑常掛於臉上,給人留下親和、自信、謙虛好學的美好印象。當然,女人說話的本領,並不是來自天賦,而是通過用特有的敏銳洞察力去感悟,在生活的每一個片段中不斷地搜尋、提煉,最終把它與自己的生活融會貫通,進而應用於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聰明女人必備的99個說話技巧》 - 精彩書摘對女推銷員來說,讚美就顯得尤其重要,在推銷過程中的寒暄,要適時地表現自己、推銷自己,讓客戶多瞭解你,進而喜歡並主動與你溝通。例如:「張老闆,我跑過很多公司,從來沒有見過像貴公司這樣,員工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沒人聊天、看報,可見您管理有方。能不能教教我這個年輕人?」

 

「劉老闆,在報上看到您介紹成功經驗的報道,沒想到您這麼年輕就有如此成就,一定有什麼秘訣吧?教教我這個年輕人好嗎?」

 

在現實生活中,有相當多的人不習慣讚美別人,由於不善於讚美別人或得不到他人的讚美,因此我們的生活缺乏了許多愉快情緒體驗。

 

某女排教練將該隊隊員分成三個集訓小組,並在訓練時做了一個心理實驗。

 

教練對第一小組隊員的表現大加讚賞,說:「你們表現卓越,配合非常默契,太棒了!你們是一流的球員。」

 

教練對第二小組則說:「你們也不錯,如果你們運球速度快一點兒,步伐再穩一點兒,就更好了。」

 

教練對第三小組則說:「你們怎麼搞的,總是抓不到要領,靠你們,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呀!」其實這三個小組隊員的素質、能力都一樣。但是經過這樣一個實驗之後,結果第一小組獲得了最好的成績,第二小組次之,第三小組最差。

 

由此可見,讚美既可以讓對方做得更出色,還可以獲得對方的好感。但是,讚美要看對象,愛漂亮的女孩子你就讚美她會打扮,有小孩的母親最好讚美她的小孩(慈母眼中無醜兒,讚美她的小孩聰明可愛準沒錯)!如果對方是工作型的女孩子,除了外表之外,也可讚美她的工作績效;至於男人,最好從工作下手,你可稱讚他的腦力、耐力。

 

 

擁笨為王的奸吝之臣                  

 

李中志

 

這樣的總統怎麼叫人不生氣?勞工 六步一跪請願說沒什麼好回應的,英國《經濟學人》用一頁紙寫了些國人早已經聽到耳朵長繭的批評,就產官學總動員起來「盧」,紅頂商人有郭台銘嗆英國佬退出亞洲,有陳長文說馬總統長於政策,拙於政治(真是見到鬼了),有英文系教授、詩人出列安慰,說bumbler有拙感,無笨意,就像小情侶嬌呼對方「小笨笨」,只是戲謔;此外,喇叭官大隊鼓號齊奏,其中立委蔡正元最 絕,駐英代表沈呂巡最瞎。

 

先說絕的,留學新英格蘭的蔡正元 上call-in節目說我們不懂舊英格蘭的文化,認為Ma the Bumbler 的用法有王者之格,就像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獅心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足證英人呼馬為王。的確,笨王亦王,只是想到江洋大盜「小子比利」Billy the Kid,變態殺人魔「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不知何解?

 

此外,蔡委員大概弄錯了歷史,英 國人恨死征服者威廉了,他是第一個征服英格蘭的諾曼人,一路燒殺擄掠而得征服者之名。幾百年後,英格蘭民族主義者提起諾曼人加在英國人頭上的「諾曼軛」Norman Yoke還會咬牙切齒。威廉還有個渾號,叫「雜種威廉」William the Bastard。笨王就算了,希望台灣不要出個威廉這種王。

 

至於沈呂巡的表現可就失禮了,先不管《經濟學人》的文章何錯之有,堂堂一國之使,竟為主子的面子問題,把一民間雜誌的戲謔用語當成天大的事來處理,上綱到羞辱整個英國,脫口就說出我們的平均國民所得還超過英國的蠢話,一經質疑才改口是指購買力,不知是沈代表骨子裡還流著打鴉片戰爭的血(據說沈代表是林則徐之後),還是腦子裡想到主人委屈非酸英國一下不可?這樣的外交官適格嗎?假如一個遠較台灣落後的國家大使在台灣 突發奇想,說我國的平均國民所得比他們還低,後來又更正說他是指一塊錢在他們國家可買比較多地瓜,這個大使還待得下去嗎?

 

馬總統也許憨慢,但真正使他日趨下流的,不在智商,而是環繞在他身旁,擁笨為王,各得好處的奸吝之臣。

 

(作者為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電腦科學教授)

 

 

大中華馬屁詩人    

 

林保華

 

我在印尼華人學校讀的小學與中學,到高中才接觸唐詩,為之傾倒。回到中國,才接觸新詩,兩個著名詩人是臧克家與郭沫若,想想詩人都很浪漫,文字簡潔,情感凝聚,但是看他們的詩,簡直就不像詩,但是因為涉及到歌頌黨與領袖,我很自然的不敢表達我的看法。一直到我對共產黨有了真正的認識,這些詩人在我眼裡就是不折不扣的"馬屁詩人"了。

 

在專制國家,出現馬屁詩人,不足為怪;在號稱民主國家的台灣,也出現馬屁詩人,倒有點意外,但是稍微想一想,台灣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威權統治,加上中華文化的奴性教育,國共兩黨教育出來的馬屁詩人,實在沒有什麼區別。

 

臧克家在1956年後,成為當時中國最權威的《詩刊》的主編,能夠坐上這個大位,就是靠早年拍毛澤東馬屁得來的。1945年二戰結束,毛澤東受邀到重慶與蔣介石談判,趁機大搞統戰,臧克家就是在這個時候,寫了一首《你是一顆大星》來吹捧毛澤東。第一段就是:

 

毛澤東,你是一顆大星,  

不在天上,亮在人民的心中,  

你把光明、溫暖和希望  

帶給我們,不,最重要的是鬥爭! 

 

詩裡充滿馬屁式的政治口號,例如:

 

毛澤東,你是全延安,全中國,  

最高的一個人,

 

還有:

 

從你的聲音裏,  

我們聽出了一個新中國,  

從你的目光裏,我們看到了一道大光明。

 

因為看到毛澤東視察黃河的一張照片,臧克家得了馬屁靈感,195510月寫了篇《毛主席向著黃河笑》的散文,第二年就做了《詩刊》主編,竟對毛澤東的詩詞指手畫腳,毛澤東在1957114日召見了他,21日他寫下一首《在毛主席那裏作客》的詩歌。因為這次召見,他在幾個月後的反右派中倖免遇難,但是最終還是逃不過文革期間被批鬥。

 

與臧克家相互輝映的是郭沫若。郭沫若的史學與文學造詣遠遠超過臧克家,但是也免不了成為馬屁詩人。因為有臧克家的"大星",郭沫若不能拾屁牙慧,非要超越他不可。因此在看到毛澤東在飛機上的一張照片後,就把毛澤東比作"太陽"。1958125日郭沫若寫了一首詩,名叫《題毛主席在飛機中工作的攝影》,此詩於216日發表在《中國青年》第四期上。詩雲:

  

難怪陽光是加倍地明亮,   

機內機外有著兩個太陽。

在這以前,郭沫若早拍過蘇聯獨裁者史達林的馬屁,為他慶生:

你的光暖使南北兩冰洋化為暖流

你的潤澤使撒哈拉沙漠化為沃土

 

文革期間,郭沫若寫了《獻給在座的江青同志》:

 

親愛的江青同志

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你善於活學活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

你奮不顧身地在文化戰線上陷陣衝鋒

使中國舞臺充滿了工農兵的英雄形象

 

江青為首的"四人幫"(應該是毛澤東為首的"五人幫")下臺後,他又寫: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幫

政治流氓文痞

狗頭軍師張

還有精生白骨

自比則天武后

掃帚掃而光

 

郭沫若因此獲得"四大不要臉"之一的稱號。

 

沒有想到30多年後,"中華民國"詩人餘光中拍馬英九總統的馬屁也不遑多讓,把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形容馬英九的bumbler 解釋為專情投入,踏實、不輕舉妄動,在中國文學中有大智若愚、愚公移山精神,也有老子"大巧若拙"的意思。明明是個貶詞,靠著餘某人如簧之舌,不但變成褒詞,甚至是"巧"、"智"等溢美之詞;還期待餘詩人把它們串成一首詩,編進小學教材。

 

如此一來,《經濟學人》所舉的例子,如馬英九統治下臺灣人的生活不但沒有改善,薪資還倒退十年;馬最自豪的兩岸開放和ECFA,其"最明顯的效果是市場預期中資湧入而導致投機客炒房",臺北都會邊緣區的房價,一般家庭要四十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以及調漲電價,民怨爆發;乃至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涉嫌貪汙,馬清廉形象受損,黨內要角連勝文批評馬是丐幫幫主等等,都是馬英九有意做出來的,別人看不出來的好事?馬總統真是"扮驢食老虎"呀。

 

餘詩人與馬總統的淵源當然不止這一次。馬英九第一次選總統時,就找過餘光中為他背書。那是200799日,《聯合報》報導,馬英九"赴詩人餘光中寓所拜會,兩人相談甚歡。餘光中憂心,在其位者'去中華文化',這不僅是不關心文化,還是損害文化;馬英九感嘆,台灣再讓民進黨這樣亂搞下去,'吾其披髮左衽矣'。"

 

原來他們把民進黨執政,當作是"披髮左衽"的蠻族在執政,外省權貴的種族主義者面目暴露無遺。不過,他們的所謂"中華文化",原來就是餘光中現在所實踐的馬屁文化。再回頭看臧克家與郭沫若這些"大師",都是中華文化的表率,這樣的"去中國化"有何不可?更是非去不可!

 

國共兩黨不但在馬屁文化上同屬一國,在政治文化上,也同屬"列寧主義"這一支。台灣如何展現本土核心價值,首先堅持文化的多元性、獨立性,更顯得重要。

 

極光電子報  2012.12.3

http://www.taup.org.tw

 

 

七個危險的吃蘋果方法

 

 

 

被稱為「全科保健醫生」的蘋果,其含鈣量比一般水果豐富得多,可幫助代謝掉多餘鹽分,有助減肥;蘋果中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對解除便秘有療效……。可是,這麼好的蘋果,專家介紹,有七種吃蘋果的方法危險,需要多加小心。

 

不要吃蘋果籽

 

蘋果富含多種有益健康的營養素,飲食保健功效不勝枚舉,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但澳大利亞營養專家提醒,吃蘋果別啃得太狠,因為蘋果籽裡含有氫氰酸,不利健康。

 

吃葡萄時不小心吃到葡萄籽是有好處的,但吃到蘋果籽卻相反,因為蘋果籽裡含有少量氫氰酸,如果氫氰酸大量沉積在身體裡,就會導致頭暈、頭痛、呼吸速率加快等症狀,嚴重時可能出現昏迷。但只是長期吃到蘋果籽,才會對健康不利。

 

蘋果皮潛在「中毒」危險

 

你是不是也特別喜歡買看起來又圓又大,色彩紅潤,泛著光澤的蘋果呢?但有很多蘋果都過量使用催長素、催紅素、膨大素,還有防腐劑,甚至使用著色劑、打蠟、漂白、染色等「整容」,原本健康的蘋果就這樣變成了有毒蘋果!

 

蘋果皮 吃掉還是削掉?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應該選擇連皮吃蘋果,因為與果肉相比,蘋果皮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質。

 

其實,蘋果皮上的蠟主要分成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蘋果表面本身帶有的天然果蠟,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微生物、農藥等入侵果肉,起到保護作用,這是無需去除的。

 

第二種是一些蘋果表皮上有人工加上去的食用蠟。這種「人工果蠟」其實是一種殼聚糖物質,對身體並無害處,其作用主要用來保鮮。要去除這層蠟也很簡單,直接用熱水沖洗即可去除。

 

第三種則是有害工業蠟,工業蠟中所含的汞、鉛可能通過果皮滲進果肉,給人體帶來危害。

 

辨別方法是:用手或餐巾紙擦拭果皮表面,如能擦下一層淡淡的紅色物質,就可能是工業蠟了。遇到這樣的蘋果首先請不要購買,如果不小心買到了,請一定削皮吃。

 

蘋果顏色各異 保健功效不一樣

 

中醫認為:不同顏色蘋果的保健功效各有側重。

 

紅蘋果:

 

提高記憶力,保持泌尿系統的健康;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的作用更強,可保護心腦血管健康,老年人可以多吃一些。

 

青蘋果:

 

具有養肝解毒的功效,並能對抗抑鬱症,因此較適合年輕人食用。

 

此外,脆脆的青蘋果還可促進牙齒和骨骼生長,防止牙床出血。

 

黃蘋果:

 

對保護視力有很好的作用,經常使用電腦的上班族可適當進食。

 

吃蘋果最好細嚼十五分鐘

 

吃蘋果不宜過快。

 

如果在嘴裡咀嚼的時間比較長的話,便可以分泌出更多的唾液和胃液,從而有利於促進人體對蘋果營養元素的吸收和消化。

 

對於胃腸道不大好的人,尤其需要注意吃蘋果的速度問題。

 

吃得過快,很容易導致消化不良進而引發身體不舒服的感覺。

 

「生銹」的蘋果還能吃嗎?

 

一個蘋果一時沒吃完,放的時間稍長,被咬掉的果肉表面便會呈現黃色,好像生銹一樣,同時那部份果肉的水分含量也會減少,變得比較「軟」,不那麼脆了。

 

這其實是蘋果在空氣中被氧化的結果,雖然「賣相」比較難看,口感也不是特別好,但營養元素並沒有丟失,一般來說,吃了也不會產生危害。

 

可愛的蘋果——「全科保健醫生」

 

早在古埃及,人們就不只把蘋果當成一種食品,更把它當作一種藥材。

 

加拿大人的研究表明,在試管中蘋果汁有強大的殺滅傳染性病毒的作用,吃較多蘋果的人遠比不吃或少吃的人得感冒的機會要低。

 

蘋果中含有較多的鉀,能與人體過剩的鈉鹽結合,使之排出體外。

 

當人體攝入鈉鹽過多時,吃些蘋果,有利於平衡體內電解質。

 

蘋果中含有的磷和鐵等元素,易被腸壁吸收,有補腦養血、寧神安眠作用。

 

蘋果的香氣是治療抑鬱和壓抑感和失眠的良藥。

 

專家們經過多次試驗發現,在諸多氣味中,蘋果的香氣對人的心理影響最大,它具有明顯的消除心理壓抑感的作用。

 

臨床使用證明,讓精神壓抑患者嗅蘋果香氣後,心境大有好轉,精神輕鬆愉快,壓抑感消失。

 

實驗還證明,失眠患者在入睡前嗅蘋果香味,能使人較快安靜入睡。

 

用蘋果洗淨擠汁,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連續服用,15天為一療程,對高血壓患者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放大心量

 

古時候,一位老和尚有個愛抱怨的弟子,老和尚決定要開導他一番。

 

有一天,老和尚派這個弟子去集市買一袋鹽。弟子回來後,老和尚吩咐他抓一把鹽放入一杯水中,待鹽溶化後,喝上一大口。

 

弟子喝完後,老和尚問:"味道如何?"

 

弟子皺著眉頭答道。"鹹得發苦。"

 

隨後,老和尚又帶著弟子來到湖邊.吩咐他把剩下的鹽撒進湖裏,然後說"再嘗嘗湖水。"

 

弟子彎腰捧起湖水嘗了嘗。老和尚問造道:"什麼味道?"

 

"純淨甜美。"弟子答道。

 

"嘗到鹹味了嗎?"老和尚又問。

 

"沒有"弟子答道。

 

老和尚點了點頭,微笑著對弟子說道:生命中的痛苦是鹽,它的鹹淡取決於盛它的器。"

 

生活中雖有許多的痛苦和煩惱,但它不是我們生命的全部和重點,它只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如果能把心量放大,心懷整體,心懷大局,心系眾生,那麼痛苦和煩惱在我們生命中的比例將會很小很小,它不是我們生命的主流,也就不是你生命的主導,它只是我們生命中的調味品。

 

 

台灣的三次飛躍與兩次黯淡  

 

李正三

 

從商十分成功的黃文局先生最近在華盛頓DC、紐約、紐澤西做過幾場演講。他對台灣人和猶太人的歷史研究下過很大的工夫,也提出他個人的看法,對台灣史的發展過程,他提出「三次飛躍與二次黯淡」的分析,我個人認為這個論述脈絡清晰十分精闢,對此一史實的理解,有助於台灣人思考如何走向未來。讓台灣人瞭解自已的歷史,「知道自己從那裡來,應往何處去? 」, 可以說是救台灣的第一步。因此我認為有必要把他的論述重覆強調,四百年台灣發展史已經明確地昭示我們,台灣人「三生有幸」,有緣和世界三個第一流的國家荷蘭、日本、美國接軌,成為「海洋台灣」,台灣才得以飛躍發展;在清朝收編台灣兩百年,實施海禁,幾乎使台灣自全球海上貿易消失。近年來中國開放外商投資,台商一窩蜂奔向中國,逐漸被鎖進一中架構之下,被吸納、被邊陲化,變成「內陸台灣」,產業外移,失業率高漲,民生疾苦,是最明顯的結果。台灣四面環海,位處世界航運的樞紐,台灣是海洋文明國家,海洋面積佔地球的十分之七,台灣的前途在海洋,台灣要繼續本土化、民主化、現代化、國際化,和全世界接軌,才有光明的未來。

 

三次飛躍,第一次是指「荷蘭觸媒」,1624-1662,荷蘭佔據台灣38年的荷治時期; 第二次是指 「日本跳躍」,1895-1945,日本統治台灣50年的日治時期; 第三次是指 「 美國美夢」,1945-1989,二次大戰後台灣和美國的密切交往而蓬勃發展時期。這三次都是「天佑台灣」,讓台灣與當時世界一流國家接軌,而得吸納各方資訊及資源,使文化提升,社會進步,經濟繁榮。兩次黯淡,第一次是指清治時期,施琅引清軍入台到馬關割讓,1683-1895212年,以及1989年後台灣日漸傾中,經濟上依附中國,資源被吸納,國計民生凋蔽、工商發展停滯不前。黃先生此一論述和郭正昭教授津津樂道的海洋文明大陸文明論亦相吻合,台灣處於世界航運樞紐的優越地理位置,台灣救亡圖存之道就是邁向海洋,我們務必牢記,台灣一定要走向海洋發展的大方向。

 

為了說明什麼是「飛躍」? 什麼是「黯淡」? 我必須把這五個時期的社會、經濟與政治等情況依次做一很簡要的回顧。

 

荷治時期:

 

1624年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到達台灣,西印度公司抵達曼哈頓島,台灣和紐約同時進入世界舞臺。那時兩地都屬原住民的傳統部落社會,文明層次相當接近,四百年後的今天,比起紐約台灣顯然是落後了。荷蘭是緊跟葡萄牙西班牙之後崛起的海上霸主,它在南非、印度、馬六甲、印尼、台灣、日本、菲律賓、南北美洲都有殖民貿易據點,儼然是當時世界第一流的海洋貿易王國。由於荷蘭人的重商主義,台灣原本自給自足的農耕漁獵也逐漸變成商業性的產銷,出現了初期資本主義經濟的雛型。不只是商業貿易,荷蘭人對台灣的農地開發與農業生產也有其貢獻,他們為台灣引進了豌豆、蕃茄、番子薑、番麥、胡椒、甘藍、在來米等新品種,同時為了農業生產自中國招聘四、五萬的漢人移民,又從中國引進黃牛,自印度引進水牛,以部分畜力代替人力耕耘,教導農人構築溝渠、埤圳、蓄水池等的水利灌溉工程,設制王田等土地稅收制度,大大的改進了台灣農業的生產形態與種類。又引進紅毛土、番子火、番子油等用品,給台灣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為了書寫地契解決漢人與平埔族間的買賣糾紛等,荷蘭人使用羅馬拼音創造了新港文,為當時社會實況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文字紀綠,並繪製了台灣笫一張地圖。荷蘭傳教士也將基督教、天主教傳入台灣,進一步提升了台灣的文明水準。因此,荷蘭人是使台灣由部落社會進入文明社會,促進農業科技生產技術,發展海上貿易,使台灣與世界網經接軌的第一個啟蒙者。

 

日治時期:

 

1868年起,日本一群優秀的領導群開始輔佐明治天皇勵行「脫亞入歐」的明治維新,不到三十年就在甲午戰爭中擊敗了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強國,又在1905年打敗了俄國成為世界列強之一。領台初期,為敉平臺灣人的反抗,日軍曾使用殘酷的殺戮手段,為統治這個海外第一個殖民地,日本人也勵行高壓及不平等的政策對待台灣人。但是日本人有心把台灣建設成殖民統治的櫥窗及南進的基地,因此在台灣實行了一個「小型的明治維新」,為台灣的近代化、工業化奠定了基石。玆列舉其犖犖大者如下:對台灣的人囗、土地、林野等資源調查,以利開發規劃。廣設學校、普及教育,培養守時、守法、清潔衛生的觀念。戒除纏足、賭博、偷竊之惡習。基隆、高雄建港,南北縱貫公路、南北縱貫鐵路通車。建立郵政、電訊等通訊設備。編制保甲、警察局、法院等司法保安制度。完成桃園大圳、嘉南大圳等水利灌溉系統,完成日月潭水利發電,建全貨幣,設立銀行,統一度量衡,引進新品種,使用肥料,提升農業生產,普建糖廠,發展糖米經濟作物,逐漸引導台灣走向出口導向的經濟形態。除了軟體的文化、典章、制度,其留存下來的硬體設備如鐵路、公路、港口、糖廠、總統府、臺北賓館、台大醫院、台灣銀行、省立博物館等等,如今猶歷歷在目。是日本五十年的經營,才使台灣更上一層樓。

 

美國美夢時期:

 

二次戰後的冷戰期間,民主自由與共產集權兩大陣營壁壘分明,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鹹認貧窮不安是共產主義漫延的溫床,台灣既是反共的橋頭堡,受到美國大力經援以提升經濟發展是理所當然。二次大戰中台灣受美機輪番轟炸,戰後滿目瘡痍,百業待興,美國適時伸出援手,在19491965年間提供14.8億美元做為建設基金,以增加電力供應,修復交通運輸,修築水利灌溉等,使台使台灣農工生產恢復正常運作。另外提供食品、農工原料、西藥、機器設備等。由於美援的注入才使台灣渡過了戰後最艱困的時期。1965年美援終止,台灣即將受到衝擊,適逢越戰擴大,台灣因為地利,開始設立加工出口區。當時美國是全球唯一超強,生產量高達全世界一半,經濟空前繁榮,日本德國隨著迅速竄起,不只工資高漲,而且環保意識提升,紛紛尋求海外加工,台灣的加工出口區仍繼續擴張。美國的投資,不但增加了台灣的出口,更帶動了台灣民間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台灣人的創新能力開始萌芽發展。現在台灣的企業,97%是中小企業,台灣的企業家絞盡腦汁,展現創意,使台灣新興產業如雨後春筍。因此,台灣人的平均國民所得由1960年的154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11604美元;外匯存款,1950年為零到1994年的878.78億美元;留學生人數由1960年的643位到1980年的6000位,其中十之八、九都是留美,這些留美學生個人完成了美國夢,把科技帶回台灣,使台灣成為美麗島。1980,台灣設立新竹科學園區,1995核設南部科學園區,2002籌劃中部科學園區,都靠大量的留學生返台效力,引進新技術、新設備、創立新產業,生產力、研發能力都大幅提升,台灣能以科技立國,變成科技島,多靠美國美夢之賜。

 

清治時代:

 

這段介於台灣蓬勃發展的荷治時期與日治時期之間,自1683年鄭氏降清,至1895年台灣割讓給日本為止,長達212年,佔台灣信史四百年的一半,是台灣階段史最長但進步最小的時代。主要是清廷對台灣這片蠻荒之地毫不重視,放棄不足惜,但擔心惹禍患,因此勉強加以收編,收編後也消極的給予防範,最先是遣返台民回閩粵原籍,封鎖台灣,限制移民,不得攜眷,航海貿易全廢弛了。派到台灣的官員大都素質不高,多為瀆職收賄,橫行搜刮之徒,完全無心建設。駐台士兵則沈迷賭博,索取外快,人民深受其害。偏偏在這段期間,如朱一貴、林爽文等反抗事件層出不窮,對叛亂的鎮壓殺戮及綏靖安撫,反成治台主要工作。到1840年與英國發生鴉片戰爭,1871年後日本派遣樺山資紀及西鄉從道到台灣南部,1884年法軍孤拔攻擊基隆,清廷感受強大的國際壓力,遂改消極的防範為積極的經營,在清治最後十多年間,沈葆楨、丁日昌、劉銘傳依次抵台督政,劉氏駐台六年,在海防、練兵、清賦、理蕃、架設電線鐵路等稍有建樹,但已時不我予,他的改革被下個巡撫邵友濂廢棄,又迅被日本取代。總之,清治期間台灣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完全受制於中國,成為中國的糧倉、資源被吸納,被邊陲化,被內陸化,台灣幾乎從國際舞臺銷聲匿跡。中國當然也把他們最擅長的貪官汙吏、癘瘴瘟疫帶到台灣來,永遠污染了這片土地。

 

傾中時期:

 

台灣留美學生在1999年是美國外籍留學生的第一位,現在由於留美意願低台灣,已滑落到第六位。留美學生的多寡,關乎國力與國際競爭力。台灣留學生逐年遞減新科技、新知識漸漸枯竭,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及研發能力,逐漸喪失,事實上這是台商短視、操短線到中國謀取近利的間接效應,如果真的就近到中國賺錢容易,又何苦要離鄉背井,十年寒窗到美國苦讀?在蔣經國掌政的19751988年間,台灣勵行三不政策,那證明既使不和中國接觸,台灣還呈現七八十年代的經濟起飛。1979年元旦中國全國人大在「告台灣同胞書」中提出三通構想被台灣拒絕。1987年台灣開放「大陸探親」後三不政策逐漸鬆動。由於地理上的接近,語言文字、文化習俗相近及工資便宜、勞力充裕等優越條件,既使過去台灣政府一再禁止或限制,由於中國讓利提供優惠條件吸引外資,前往中國投資經商的台商益是絡驛不絕。馬政權原以終極統一為目標,對一窩蜂往中國自投羅網的台商不僅不禁止,反而放寬限制、簽訂協約來鼓勵。依9/12/12自由時報記者陳永吉臺北報導,「馬執政四年以來,上市櫃六千億匯中。…截至今年上半年為止,累計匯往中國的投資金額以鴻海的596億元最高, 南亞的348億居次,奇美電的335億元排行第三,匯出超過百億元的公司高達二十一家」。台商若繼續把資金拼命匯往中國,去和封閉的大陸緊密結合,台灣必定重蹈清治時代的覆轍,資源被磁吸而空洞化、邊陲化,悲慘下場,就在眼前。歐洲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尼古拉(Nicola Casarini) 說「台灣人就是一種連亡國都不在乎的經濟動物」。難道台灣人真的被不幸而言中嗎?

 

 

iPad賣越多 台灣人越窮

 

發表於 2012 10 30 日 由 管理者

作者: 王毓雯、邱碧玲 | 商業週刊 – 20121024日 下午4:06

 

美國當地時間1022日,蘋果發表了傳言已久的iPad mini。這台可以用一隻手抓著的小平板,魅力無法擋,不知道又有多少人等著搶購。

 

可是你知道嗎?這賣翻到不行的iPad,正吃掉你我的薪水和工作機會!對,不管你是不是在科技業。

 

從第一台iPad被介紹給全世界,現在,平板電腦全球累計銷售約有15千萬台,等於是台灣加上日本的總人口數。

 

它改變了世界,卻正讓台灣逐漸「沒這麼重要!」這,正是影響我們荷包的起始。台灣在全球電子業喊水能結凍的實力,在平板電腦時代大打折扣。

 

80%,這是一台New iPad中,被美韓吃下的五大關鍵零組件利潤占比;2%,這是一台New iPad成本結構中,台灣系統組裝廠所能賺到的利潤。

 

台灣,不再無法取代! 少了零組件建議權,影響力大減

 

在平板時代,台灣正失去最重要的「零組件採購建議權」。這,正是影響毛利,也讓台灣聚落影響力降低的主因。

 

過去,廣達、仁寶、緯創這些筆電ODM(委託設計製造)公司,在品牌廠惠普、戴爾面前,享有高度的零組件建議權,可以藉此拉抬起台灣零組件供應鏈;但現在蘋果一抓就是七成的平板電腦市占率,面對零組件供應商,它擁有的議價權與力量比代工廠更多,台灣的價值只剩下幫蘋果組裝而已。

 

專注在標準型DRAM的台灣業者,產品只能應用在電腦上,平板電腦卻是使用三星、海力士、美光、爾必達四家供應的Mobile DRAM;筆記型電腦上使用的軸承、鍵盤等等,也在平板電腦上完全消失。現在,台灣完全不能被其他廠商取代,除了系統組裝外,只剩下大立光提供的光學鏡頭。

 

看不到下一步的成長動能,600萬的電子業股東荷包縮水,77萬的科技業員工越來越苦。

 

新竹科學園區,一位晶片設計公司中階主管說,以前一年能領到3百萬元以上分紅,今年儘管業績還比去年成長一成多,領下來卻只有85萬元;如果員工是碩士學歷,更領不到60萬元。在晶圓廠工作的研發副理也說,「以前中午,同事吆喝去吃五百、六百元的午餐是常有的事情,現在大家只想到對街的小店,最多花個一百元吧!」

 

竹科氣氛比金融海嘯時還糟

 

蝴蝶效應,還沒結束。科技人的消費縮手,不僅影響周邊服務業的產值,這把火,竟然與我們目前的凍薪情境也有關。

 

人力,往服務業流動! 多人分食職缺,平均薪資反變少

 

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策略分析師顏承暉指出,過去電子業雖然是推動台灣經濟成長的火車頭之一,但因工作機會多移往中國等海外地區,加上企業對未來更保守,台灣新增就業人口只能往服務業流動。

 

當新就業人口流往服務業,但產值成長率卻跟不上,越來越多的服務業員工、平分有限的餅,僧多粥少,也讓今年第一季服務業平均薪資比起去年同期不升反降。

 

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龔明鑫表示,電子業占台灣GDP比重雖不是最高,卻是本世紀推動成長主力。雖然電腦市場不會一夕滅絕,每年仍有三億台的銷售量,但火車頭面臨熄火,自然會反映在國家經濟實力上。

 

我們用平板電腦來訴說對台灣總體經濟的影響,並非只看見負面效應。既然未來難以預期,不如就打開限制,讓企業去試探各種可能,這也是當今政府可以抱持的態度。面對這場如同火山大爆發的平板電腦效應,眼下雖是震撼,但換個角度看,它也正加速台灣的好人才流動到新領域,然後,冒出新芽。

 

 

慢慢的,我相信 ------太精典了!

 

01.慢慢的,我相信,太在乎別人了往往會傷害自己。

 

02.慢慢的,我相信,對自己好的人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少。

 

03.慢慢的,我相信,一個人要自己對自己好,因為真正關心你的人很少,有了事他們也不一定會在你身邊。所以要自己照顧自己。

 

04.慢慢的,我相信,真心對一個人好不一定有回報,而你忽略的人往往有可能是最重視你的。

 

05.慢慢的,我相信,很多東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很多東西只能擁有一次。

 

06.慢慢的,我相信,不要和別人爭論什麼,因為那是沒有結果的,無論誰對誰錯。

 

07.慢慢的,我相信,很多時候自己遇到不開心事,千萬不要渴望別人同情,大多數人會採取冷漠回敬的。那樣會更讓人家看不起。

 

08.慢慢的,我相信,有很多東西是不屬於你的,你使勁強求會遭天遣的。

 

09.慢慢的,我相信,未必做每件事情都有意義,可是做的每件事情都覺得是一件回憶!

 

10.慢慢的,我相信,人的性格可以差異到如此之大。

 

11.慢慢的,我相信,許多曾經的人會變的讓你認不出,但請留住回憶。

 

12.慢慢的,我相信,從現在開始應該把握每一個你能把握的人,放棄你留不住的人,不要因為想留住個別人而失去一群人。

 

13.慢慢的,我相信,自己一定在乎自己的自尊,但你的自尊在別人眼裏根本不算什麼。

 

14.慢慢的,我相信,不要心情不好的時候對周圍人發脾氣,渴望他們諒解你,人家不是你的父母,現在你可以明白父母對自己多麼重要。

 

15.慢慢的,我相信,即便有人對情感看的無所謂,你一定要堅信,人之間的感情,有可能會令所有東西都無法超越的,但記住,只是有可能。

 

16.慢慢的,我相信,原來現實如此的無奈。

 

17.慢慢的,我相信,會遇到許多自己看不慣的人或事,但那與你無關,別人愛咋整隨他便,別生不該生的氣,不值。

 

18.慢慢的,我相信,兩個天天在一起的人不一定是朋友,有可能什麼都不是。

 

19.慢慢的,我相信,會遇到很多誘惑,無論別人怎麼樣,你是你.

20.慢慢的,我相信,會有人很討厭你或者和你過不去,但是他愛怎麼樣就怎麼樣,我們要大度,不和小人計較,但前提是你正確。

 

21.慢慢的,我相信,很多人無法理解男女之間的朋友關係,在一起就一定是戀人,不是戀人就一定不能在一起。

 

22.慢慢的,我相信,學習要刻苦,因為憑聰明就能應付考試科目的人是鳳毛翎角。

 

23.慢慢的,我相信,原來時間一空閒下來是那麼無聊,絲毫沒有中學的充實的感覺。

 

24.慢慢的,我相信,手機是別人有事找你的時候用的,並不是為了交流感情的。

 

25.慢慢的,我相信,可以不把所有人當朋友,但千萬不能把一個人當敵人,至少可以當同學。

 

26.慢慢的,我相信,玩你能玩的起的,玩不起的千萬別玩,不然會輸了什麼都沒有的。

 

27.慢慢的,我相信,快樂常常來自回憶,而痛苦常常來自於回憶與現實的差距。

 

28.慢慢的,我相信,那些嘻哈打鬧只是消遣而已,而過往的抽煙打架更是無知。

 

29.慢慢的,我相信,有很多人的想法與做法你無法理解,或是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千萬別在那揣摩或者瞎猜,那樣會讓自己累,既然人家要保持神秘感那就讓人家保持去啊,自己又不是占卜師。

 

30.慢慢的,我相信,生活是有很多不公平的,你一定要正視,相信實力和群眾的眼睛。

 

31.慢慢的,我相信,兄弟情義有時候未必是想像的那麼美好,只有自己真心付出,才有可能得到別人的真心對待。

 

32.慢慢的,我相信,有的人不斷的算計,到頭還來是會輸的很慘,所以應當保持一個平和的心!

 

33.慢慢的,我相信,有的事情不是自己所願意的,但是有的事情必須得去完成,那也是對自己的一段特訓。

 

34.慢慢的,我相信,原來兩個人在一起或真或假,相處的時間還是佔據著重要成份。

 

35.慢慢的,我相信,現實跟想法的差距,必須要隨機應變,跟上生活的步伐!

 

36.慢慢的,我相信,自己也在慢慢長大,不在是小孩子了,適應著每一件事的成長。

 

37.慢慢的,我相信,不要把自己想的有多高,沒有絕對性的勝利,也沒有絕對性的失敗。

 

38. 慢慢的,我相信,給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的真正意義,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朋友,凡事不要做的太絕,事情的結局都是用嘴巴說出來的。

 

39.慢慢的,我相信,不管玩的多好的朋友都有可能失去,但是我們還是要樂觀面對,若是真的把他()當作自己的朋友就應該為他()祝福.遙望!只是做自己所做的。

 

40.慢慢的,我相信,自己在慢慢接受社會了,所以也要慢慢學會適應。

 

 

內地的金馬 金馬的內地

 

李賢明

2012/11/29 自由時報

 

金馬獎成立於一九六二年,旨在鼓勵優良國語影片及優秀電影工作者。四十九年來,主辦單位雖經多次更迭,甚至一度由民間團體掛名主辦,但其始終接受公帑補助由官方主導,卻是不爭事實。今年報名參賽影片共計二一一部,創歷年最高紀錄,但台灣只獲得區區三座獎項。在大環境蕭條、國家整體支出捉襟見肘之際,是否還要打腫臉充胖子,為他人作嫁,當然可供各界公評,可是在此議題上不見理性思考,後續更見導演朱延平、侯孝賢等人粗口謾罵,簡直就是「夢想家」再版,得了便宜又賣乖。

 

典禮中,主持人和臺上藝人們左一句「內地」,右一句「內地」,直教人夢裡不知身是客。對岸「入島入戶入腦」統戰手法,早已如溫水煮青蛙般,神不知鬼不覺悄悄施展進行。

 

成龍曾在二○○四年批評三一九槍擊事件是一個 「天大的笑話」,並認為中國統一會讓其更強大。兩年後,成龍死不悔改,再度嘲諷說:「兩年前我講『天大的笑話』,兩年後的今天已經是國際性的笑話,不是,宇宙的笑話」。一個外人對外國政局說三道四,乃極其失禮行徑,一般國家通常會列為不受歡迎人物禁止入境。主辦單位無視人民感受,邀為座上賓,是對台灣民主的二度羞辱。

 

面對上述爭議性人、事,只見文化部長端坐其中,臉上毫無不豫之色,誠然,自古敵國外患無不以財、色引人入彀,屢試不爽。龍部長在中國有巨額投資,光是以人民幣投資計算的中國「憑證式國債」,即高達千萬元,人民「異見」不過只是狗吠火車罷。(作者從商,中央大學客家學院碩士)

 

 

要凍蒜,不要裝蒜   

 

2012-12-04

 

一位主張學生多讀中國古文的老教授,翻箱倒櫃,找出「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和「愚公移山」,牽強附會馬英九有「古人」之風,為他的笨名翻案,足見中國古文的毒害。

 

中國古文立論,重在教人當順民,方便帝王統治。這種「博大精深」的文化,故弄玄虛,把智與愚、拙與巧相反的概念模糊化、同義化,變成聰明即傻瓜,精明即笨蛋。這種文字遊戲無助於文明進步。

 

公平競爭的民主社會,應有的精神是「凍蒜」,而不是「裝蒜」;有能力就要展現,「頭角崢嶸」、「脫穎而出」;虛偽反而犯「不誠無物」的「古訓」。

 

現代民主國家,主要責任在提供機會,讓個人聰明才智得以自由發展。現代人需要的是像比爾.蓋茲那樣勤於思考,勇於開創的精神,而不是裝愚賣拙,遙想「古人之風」。

 

公平競爭的社會,笨拙絕非美德。如果林書豪投籃有百步穿楊之巧,表現卻是百投不中之拙,他還能混嗎?王建民的球路、球速變化莫測,有讓打者棒棒落空之巧,教練總不能聽中國古人明訓,叫他亂投壞球,露拙藏巧。

 

馬英九靠造神、不當黨產和奧步「凍蒜」,有他政治之「巧」,但他施政表現之「拙」,就如「經濟學人」列舉的事實,經濟大倒退,失業率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惡化,中下收入者生活困頓,小龍變小蟲。

 

他跌跌撞撞,屢犯屢錯,造成這種困境,豈是「大智若愚」?老教授自知不懂經濟,竟拿「愚公」神話安慰他,把希望寄託在「感動天」。

 

玩弄這些退縮和玄虛的中國古文,只突出有人「大愚若智」,「大拙若巧」的「愚公」本質。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自由電子報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 2012 The Liberty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人年紀大了應如斯豁達------寫給七十歲時的自己

 

以前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雖然科技進步,但能活到八十也算很好了!對於已過六十的我們來說,想想離「古來稀」的日子是越來越近了,如果到這時還不知道人生最該把握的是什麼,仍汲汲追求俗世的價値生活,那麼,到了閉眼那一天才真是知道窮忙碌了人生這一遭。

 

我希望自己能夠活過七十,有機會看到今天寫的這篇文章。到那一天,我一定會強迫自己「靜靜地、專心地、誠心地」讀〈寫給七十歲的自己〉,並且以文章裡面的要求來鞭策自己。哪些要求呢?

 

一、        不貪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裡的「得」就是「貪得」,想要擁有什麼的物質欲望。

 

人老的時候為什麼要「不貪」?因為你的體力、精力、記憶力、拚鬥力....,都大不如前,這時如果仍然和年輕時一樣,什麼都想要,你的日子肯定會過得十分辛苦。這時候要放下貪念,也就是孔子說的:戒之在得。

 

不貪的觀念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又是什麼?凡是「基本生活」不需要、用不到的,就不要。什麼是基本生活所必須的?你能吃多少、喝多少、穿多少、住多少、玩多少!例如財富,如果已經累積足夠的養老金,再多的要了有何用?為兒女做打算嗎?你已經七十歲,你的兒女年紀有多大?那麼大的兒女,如果還需要你的經濟照顧,除非他是智障、殘廢,否則這種沒出息的兒女不要也罷。

 

除了不應有物質的貪念,也不應有物質的「比較心」。好比說名牌皮包、手機,不要因為別人都有,所以自己也想擁有一個,而不問自己是否需要?不管是什麼東西,沒有需要就不要,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你。人到七十,還生活在別人的眼光之下,這不悲哀嗎?我就是我,管你如何看我、如何想我,我還是我。也因此,在人生剩下的歲月裡,除了基本生活所需,其餘都不要,這就是孔子說的:戒之在得!

 

二、        不嘮叨

 

世間的萬般事物之所以如此,都有它的道理。管你是喜歡它或是討厭它,它還是如此。什麼政治啦、利害啦、黨派啦、社會亂象啦....,管他那麼多幹什麼?至於家人,好比說老伴、兒女、孫子女....,你已經管了那麼多年,如果他們依然故我,再管下去又有何用?

 

不管什麼事情,都不要嘮叨,囉囉嗦嗦像念經似地念個不停。如果實在看不下去,溫和地提醒一聲,最多兩聲,也就足夠了!再說下去就是「令大家都討厭」的嘮叨。想想當年你年輕的時候,父母以為愛你,不停地在你的耳邊「叮嚀」,你當時有什麼感覺?人生最可怕的,是不能記取教訓,以致日後成為自己當初所討厭那一型的人!年輕時如果你討厭長輩對你嘮叨,將來當你成了長輩,也請不要對你的晚輩嘮叨。

 

三、        不活在過去

 

最怕老人談自己往日的「豐功偉業」。第一次也就算了,還有一點新鮮感。不幸的是,很高比率的老人習慣活在過去,喜歡不斷地、重複地談論往事。尤其是「當年勇」,一聊起來就沒完沒了,而且是同樣的一段老故事。可能見了十面,就會講個七、八遍,到後來倒背如流、兩耳長繭。當然,喜歡活在過去是人的天性,不要說老人,曾經有段時間我也喜歡談「當年勇」,一旦談到這些話題,我頓時覺得精神格外振奮、言語格外犀利,大有欲罷不能之勢。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聽得不耐煩了,皺眉問我:這些都是過去,你講它有什麼意義嗎?頓時之間,我暗暗慚愧。從此,我曉得暗自檢討自己和別人聊天的話題,也開始留意別人談話的內容,這才發現「活在過去」是大多數人的毛病,而且越老越嚴重。

 

希望我老了以後不要犯這個毛病!回憶,只須跟「和你有共同記憶」的朋友一起分享。其他無關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少跟他們談自己的過去。

 

四、        不堅持己見

 

堅持己見從別人的角度看,就是固執。越老越固執,聽過這句話嗎?這是事實,也是普遍現象。老人為什麼固執?可能原因如下:

 

1、老人累積了許多的人生經驗。當他碰到新事件,立刻會拿它和以往的經驗做比較,並迅速做出結論:是好或壞、是對或錯、是可行或不行!

 

2、老人不太能接受新事物。這讓老人的許多想法,例如人生理想、生涯規劃、生命的價值觀....,都和年輕人的認知都有一段差距。

 

3、人越活,會為自己設定越來越多的框框,這個不行、那個不可以,而且,只要自己衣食無慮,往往就會不顧一切地堅持下去。

 

4、面子問題。年輕時如果長輩教訓你,即使心裡不服,還是會忍下來。可是,等到你成了長輩,如何能再忍受年輕人對你的糾正?

 

綜合以上四個原因,老人便成了年輕人眼中的老頑固。我將來可不希望成為老頑固。如何做呢?我管不了的事,例如稅務政策、選舉輸贏、水電漲不漲、核電廠要不要....,老實講,我想都懶得想。家人的事,例如兒女要不要補習、選哪個學校、進哪個系所、娶誰、嫁誰、住哪、從事什麼行業、進行什麼投資....,我只盡勸告的義務,最多說一、兩次,絕不堅持。

 

與我有關的事,如果是小事,像是外出吃什麼、去哪兒玩、坐什麼車、看什麼電影、穿什麼衣服....,我也不堅持。與我有關的事,唯有大事,我才會考慮是否要堅持己見。什麼是大事呢?那些日日夜夜,會長時間影響我生活的事情。

 

畢竟我已經老了,生活上有一些老習慣,即使在別人眼中是壞習慣,只要沒有違法亂紀,別人有什麼資格要求我改變?

 

五、        不怨天尤人

 

最討厭和別人聊天,一開口就他抱怨天、抱怨地、抱怨張三、抱怨李四....,好像普天下都欠他。真有誰對不起你嗎?別忘了,人生如戲!假如碰上一個不稱職的搭檔演員,你可以選擇「拒絕繼續再演下去」。也別忘了,這本來就是一個不公平的世界。有人出生在父親是賭鬼、母親是毒蟲的家庭,他的公平又在哪兒呢?自己的人生自己選擇,自己過,也應由自己負起完全的責任。

 

六、        不後悔

 

管他過去曾經犯了什麼錯誤,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後悔有何用?人生已經夠苦了,不要再自尋煩惱。人生要面對的是現在!尤其是你已經七十,人生沒有剩下多少「現在」。掌握現在,規劃短期的未來,讓自己有限的人生更加美滿,這才是七十歲的你應該做的事。

 

七、        想做,就去做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我以為「從心所欲」就是:想做,就去做!人已經活到七十歲了,還有幾個「健康」、「從心所欲」的日子可以過?上個月參加友人的婚禮,席上遇到一位朋友,他從事的工作非常特殊---瀕死研究。據他講,最近兩、三年為了做研究,他經常前往安寧病房,曾經和幾百位重症病患長談。綜合他和這些病患談話的心得,深深感覺人在病危之時,不會後悔自己曾經「做了什麼」,只會後悔自己「什麼還沒做」!好比說,應該善待某人卻沒有善待,想去某個地方卻沒有去,想做某件事情卻沒有做...,如今即將死亡,想想再也沒機會了,心中好後悔啊!沒錯啊,何必臨到鬼門關前才後悔呢?想做什麼,趁現在還有時間、還有體力、還有財力,就去做吧!別管它體重、血壓、膽固醇....,想吃什麼,就去吃。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目光和想法。此外該用什麼、該穿什麼、該花什麼、該玩什麼....,只要自己還有這個能力,全都不必節省。不要等躺在病床上還在掛念衣櫃裡面那件價值好幾萬元,準備留著重要場合穿著的衣服,到今天一次都還沒穿過呢!

 

這就是我對未來七十歲的我的自我期許。總合這七項期許,大體上可以歸納成三個小結論:

 

一、        言語要收斂。

 

二、        思想要正向。

 

三、        行動要積極。

 

人生匆匆,回想我還是那個調皮搗蛋的小鬼,往事猶歷歷在目,卻不料一眨眼已踏入「老人」之林。想到歲月如梭,再沒幾年我就可能染上「老人病」,趁著此時還有幾分精力,寫下這篇文章,留待日後警惕自己:希望年老的我不貪、不嘮叨、不活在過去、不堅持己見、不怨天尤人、不後悔,想做什麼就去做!如此這般,活在我身邊的親友才會快樂,我自己也會快樂。

 

 

90

 

1.『山中雖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最大限度,你也就活到百多歲

(十萬人中才有一個)。

2. 能活到九十歲,只有三十年;能活到八十歲,只有二十年。

3. 因為剩下的日子隨時可能病倒,你應留夠醫藥費保姆費;因為剩下的日子不多,你臨走時什麼都帶不走,你不必太節省。

4. 該花的錢要花,該享受的要享受,該捐助的要捐助;惟獨不能留這筆錢給兒孫,把他(她)慣成"寄生蟲"。

5. 不必對死後的事考慮太多,因為變成灰的你,對表揚與批評已無感覺。

 

6. 不必對兒女的事考慮太多,"兒孫自有兒孫福,休為兒孫做馬牛"。

7. 他(她)養了孩子,讓他(她)自己照顧或用他(她)自己的錢雇保姆照顧,不要讓他(她)再剝奪父母(剩下不多)的健康、休息、娛樂、旅遊權。

8. 不要對兒女幻想太多,孝順的兒女有孝心,但工作太忙,幫不了你!

9. 不孝的兒女也許(在你活著時就搶奪)盼著你早死,好早日繼承你的財產。

10. 你的錢財,兒女認為給他們是天經地義;兒女的錢,卻不是你的錢,你想要卻十分困難。

 

11. 六十歲的你,再也不要用健康去換取身外之物,因為此時,你用金錢已未必能買到健康。

12. 錢掙到何時、何數(十萬,百萬,千萬……)才算夠?『良田萬頃,日食三升 ;大廈千間,夜眠八尺』,夠吃夠用就行了。

13. 我們要愉快地活著~ (^.^ ) ~,雖然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我們不需要和別人比名利地位、兒孫如何有出息…等等,而要比誰活得更愉快、健康、長壽!

14 我們無力改變的事,就不必太操心,因為操心也無用,反而影響了自己的健康。

15. 幸福靠自己努力創造,快樂要千方百計去尋找,只要心境好,每天想愉快的事,做愉快的事,自己找樂趣,就能天天都過得高興。過一天,少一天;過一天,樂一天;樂一天,賺一天。

 

16. 精神好,病不倒;精神好,病能好;精神好,病早好。

17. 心情愉快,適當運動,常見陽光,食物多樣化,保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合理(適度而不超量)吸收,盼能健康地再活二、三十年。

18. 能解決的事就不需要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用~不要同傻瓜爭辯、否則別人會搞不清到底誰是傻瓜。

19. 聖經說: 死亡是眾人的結局, 無人可以逃避。死後往何處去? 乘今日還有時間, 值得花點時間探索一番, 不虧來世界這一趟!

20. 最簡單的長壽秘訣…就是保持呼吸。千萬記得,不要斷氣!

 

 

貪官如何收贓款?

 

〔記者許國楨/台中報導〕兩岸銀行匯兌業務已開通,為何還需地下匯兌?此因合法匯兌仍需23天,且有限制通匯金額;反觀地下匯兌快速,手續費較便宜,還能避稅,且有利掩飾不法來源;故兩岸常有人以此洗錢,一紙傳真、一通電話,甲地交錢、乙地取款。

 

綁匪組頭也愛

 

近年多起兩岸綁票案、沿海六合彩賭博、運動網站簽賭,綁匪或組頭也是藉由地下匯兌洗錢。

 

在中國的不法獲利,想洗錢回台,有時因金額過大,非甲、乙兩地掮客所能負擔,就乾脆在兩岸分別虛設空頭公司,利用假訂貨,透過第三地銀行真匯款回台洗錢;檢調昨查獲史松林集團即是。

 

帶大批現鈔易被查獲,但買顆大鑽石、珠寶,擺進皮包就可輕鬆帶出國;買骨董字畫 (原來如此)、股票內線交易或政商勾結,透過建商便宜買房,再高價轉售,這些表面合法的投資,是常見的洗錢手法。

 

貪官如何收贓款?出國去賭場,行賄者把錢換成籌碼,籌碼交給貪官,拿去兌換支票,騙說是賭贏的,就能輕易洗錢,最多有道德瑕疵 (怪不得時常有高官去香港),想指認涉貪則不易。

 

 

馬英九是貪汙犯,陳水扁是政治犯

 

劉重義

 

關心台灣人權的Michael Richardson夫婦最近來台灣深入瞭解陳水扁案件,昨天(12/4)他們拜訪洪貴參律師,就被告律師的觀點來瞭解案情。洪貴參直言陳水扁是政治犯,因為:

 

偵查與審判的程式都明顯違法或反常,甚至教唆辜仲諒偽證來達到長期囚禁並構陷陳水扁的目的;特偵組串通媒體提供片面資料讓媒體加以濫用來醜化陳水扁,製造陳水扁有罪,令人痛恨的社會氣氛;

 

最高法院對於實質犯罪的認定也違反通例,不敢重申賄賂罪必須和被告的職務權限直接相關才能發生,而且明顯是受到馬英九直接的壓力而「亂判」;

 

以及針對貪汙特別費問題,法官蔡守訓容許馬英九在東窗事發之後,以捐錢給自己的基金會來抹煞其已發生的貪汙行為,接著,再以荒謬的所謂「大水庫理論」掩人耳目為馬英九脫罪,同樣這個法官蔡守訓對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則不採用「大水庫理論」,而是條條收據清算鬥爭。

 

赤藍權貴構陷、囚禁並鬥臭 陳水扁完全是出自政治動機,而這裡的政治對立完全是出自民族矛盾,也就是外來的赤藍權貴利用其在「中華民國」邪惡體制下的政治權力,來打擊迫害台灣人的領導者,藉此恐嚇、鎮壓台灣人要當家作主的運動。

 

 

劊子手馬英九不會放手    

 

林保華

 

陳水扁前總統在牢中的健康情況每況愈下。只要不帶任何偏見,不必醫生檢查,透過電視看他的臉色,也可以看出來。何況,經過檢查,不但有過七八次腦中風,前列腺肥大也已經導致多次排尿困難等等許多問題。探望過阿扁的人士,更從阿扁的講話、舉止看出問題愈來愈嚴重,其中一些醫生更從醫療角度做出解釋,尤其是精神問題。他們有相當高的專業地位,不會胡亂以此作為賭注而說謊。

 

因此即使過去民進黨內對扁有意見的政治人物,也紛紛去探望他,並且呼籲馬英九總統給他保外就醫。而外國一些人權組織也開始認識到陳水扁的案子涉及到政治與人權問題而愈來愈表示關注,甚至來台灣探監,這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

 

就是國民黨內部,除了臺北市長郝龍斌外,十個地方縣市的議會,也通過決議,呼籲對阿扁保外就醫。總所周知,這些議會,幾乎全是藍營人士佔多數。而最新的一個,是地位僅次於臺北市,而人口卻多過臺北市的新北市。

 

不論藍綠,不管過去對阿扁有這樣那樣的看法,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從人類的惻隱之心,已經形成越來越多的共識,希望馬英九從醫療人權出發,讓阿扁保外就醫。

 

為此,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呼籲馬英九"放手"。問題是,如果馬英九是迫害阿扁的劊子手,靠迫害阿扁而爬上總統寶座,他豈會放手?

 

有些人認為馬英九要保住他的基本盤,擔心民望進一步滑落到個位數而不會放扁,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對馬英九這樣一個剛愎自用、永不認錯的人來說,支持度愈來愈低,反而越是使他覺得"眾人皆醉我獨醒",越是孤芳自賞而一意孤行。

 

問題還不止這點,還更涉及到馬英九是一個充滿自身優越感的種族主義者,又是一個缺乏人性的人,因此不但不會放手,甚至因為呼聲的強烈而更加要把阿扁緊緊捏在他的手心裡。

 

5年前的99日,馬英九到高雄拜會詩人餘光中,兩人相談甚歡。餘光中憂心執政的民進黨"去中華文化",馬英九感嘆,台灣再讓民進黨這樣亂搞下去,"吾其披髮左衽矣"。可見馬英九把台灣人看作是"披髮左衽"的野蠻民族;其後他會對原住民說,"我把你們當人看待",都是種族優越感的同樣表現。有些人說馬英九"恨扁",其實並非個人的恩怨,因為阿扁並沒有整過他,只有他警告阿扁他的子彈已經"上膛",而阿扁還把馬英九當正人君子,完全沒有想到馬英九會把他下獄,因此其後的一切,因為阿扁完全沒有思想上的準備而在精神上受到很大打擊。

 

馬英九的真正心裡,就是他居然被披髮左衽的野蠻民族所統治而認為是奇恥大辱,因此在贏得選舉後,拜祭他老爸,大有報仇雪恥而告知老爸在天之靈。

 

日前陳雲林到九族文化村,享受原住民頭目級高規格待遇,由一批奴才把他抬到轎子上抬入會場。看陳雲林這個匪酋的優越感與享受樣子,馬英九與他沒有兩樣。這種人,能期望他有人性,從而會對"野蠻人"放手嗎?台灣人必須發揮"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精神,真正起到主人翁的作用。

 

雖然馬英九極力扮演在扁案中的不沾鍋角色。但是他把阿扁當提款機的種種醜態,他為了討好"中原"的中國人而奴顏卑膝出賣台灣的表現,已經把他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馬英九未來的定位就是:"台灣人的劊子手。"未來必須追究他的責任。

 

極光電子報  2012.9.17 http://www.taup.org.tw

 

 

驚世揭秘:語言、念力的秘密(看完你就改變了)

 

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到的都是他自己。罵人的聲音就像魔音一樣,聽得最多的人,傷得也最深。

 

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的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子,早晚會給自己創造惡運的果實。

 

思想具有能量,語言是有聲的思想,所以語言具有很強振波。當我們說一些不中聽、不吉祥的話時,常會聽到人們說:「快閉上你的烏鴉嘴!」因為當「負能量」的語言一出,你已經在發出振波,更明白說,你是在吸引「同頻道」的事件上門,這也就是為什麼烏鴉嘴會特別靈驗。

 

尤其是忿怒和怨恨時所說的話,那些話都帶有很強的能量,再透過負向的振波,結果往往讓人意想不到。你一定也聽說過,某些人因為一時氣憤,說出了重話,後來真的發生嚴重的後果。

 

這種事情在醫院的急診室履見不鮮,比方夫妻吵架,然後妻子氣憤的對先生罵道:「你去死啦!」結果先生真的就死了;父親氣呼呼的對孩子叫罵著:「有本事你就永遠不要回來!」結果孩子真的因為一場意外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有人或許會問:「我只是說說而已,又不是真的,有什麼關系?」。如果有人告訴你,說你最近身體的那些異常現象很像是癌症,你會怎麼樣?也許他也只是說說而已,但他的話對你真的一點關系都沒有嗎?

 

我們來看一下老吳的真實故事。幾個星期來,老吳感到胸部不適、咳嗽,而且有點呼吸困難,吃藥也無多大改變,隨即住進大醫院接受檢查。結果診斷出是一個快速發展的惡性腫瘤,醫師預測他只剩下一、兩個月的壽命。這個悲慘、可怕、難以接受的壞消息,震撼了老吳和他的家人。得到「癌症」兩天後,老吳便開始惡化。他感到非常虛弱,體重迅速下降。他開始無法離床,家人都認為,能夠度過這個星期已屬幸運。沒想到醫院打來一通電話。一個帶著歉意的聲音告訴老吳的太太,老吳根本沒得到癌症!那個很窘的聲音解釋說,是醫院報告弄混了。獲知實情之後,老吳在二十四小時內立即離床。他的食欲恢復,疼痛也消失,而且行動自如。他的衰弱完全不見,留下的只是剛開始的症狀:咳嗽與呼吸困難。

 

你說「我只是說說而已」,就像說「我只是放顆炸彈而已」一樣。你說有沒有關系?言語甚至比真實的情況影響更大。

 

言語的力量

 

美國思想家文學家愛默生曾經說過:「用刀解剖關鍵性的字,它會流血。」足見語言是有生命的,它具備了創造和毀損的能力。詩人安琪洛(Maya Angelou)也談到過言語的力量。她說,言辭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彈,射入肉眼所不能見的生命領域。我們雖看不見言辭,它們卻成為一種能量,充滿在房間、家庭、環境和我們心裡。她相信,身邊的言辭會滲透我們的生命。

 

語言就是發出聲音,這聲音一天少說也要講上幾百句到幾千句,不知不覺地就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心態和命運。

 

有些人喜歡罵人,或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可沒想到,聽到的都是他自己。罵人的聲音就像魔音一樣,聽得最多的人,傷得也最深。當口出惡言成為習慣後,經由自己的耳朵日以繼夜的聆聽、灌輸,久而久之,這種語言就成了心田的種子,早晚會給自己創造惡運的果實。

 

所以,我們說任何話都要心存善意,而在措詞用字上面也不要太重。我們談吐時所用的字眼直接明確地影響我們的思想和情緒,一般人處理情緒的中心是右腦,語言中心在左腦。

 

當右腦認知一個負面的情緒時,會越過並底體傳遞到語言中心,說出相應的字。同樣的,當我們左腦在接收到負面的字眼時,也會傳到右腦,反應相應的情緒。所以,你選擇用什麼字眼來表達就相當的重要。比方,如果有人觸怒了你,你可以用「困擾」或「遺憾」的字眼來取代「氣憤」或「忿怒」,想想看,當你改以「遺憾」二字時,你還會火冒三丈嗎?

 

你也可以念以下咒語

 

言語是心的畫像,我們應該多以正面肯定的言語來思考和說話。當然,剛開始的時候並不容易,長期累積的習慣很難一下就改變過來。

 

我建議你可以這麼做,找一本小筆記本,寫下一些美好的字眼,你也可以把這些話語寫在一張小卡片(如名片)上,擺在皮夾裡,每天早上都念它個十來遍,接下來的一天只要遇到機會,就把這些字眼用在交談中。

 

當你不斷重復這些字眼,很快就會把這些意念灌注到潛意識,改變你的思、言、行,讓你也成為這樣的人。

 

下面的字眼你可以參考看看:

好幸福充滿歡樂

真快樂充滿喜悅

很樂意令人愉快

真有趣順心如意

好好笑好運到來

我也寫了一些話,就放在我的書桌上,用來鼓勵自己,一方面也用來激勵別人,內容是:

最重要的一個字眼:好。

最重要的兩個字眼:很好。

最重要的三個字眼:非常好。

最重要的四個字眼:真是太好。

最重要的五個字眼:真是好極了。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九月霜。言語看似簡單,但影響卻相當深遠。我們每個人都是魔法師,可以用言語對別人下咒,也可以用咒語幫助別人。更重要的是,你所下的每個咒語最後都會回到你自己身上,因為咒語是發自於你,你就是整個振波的中心,不是嗎?

 

每個念頭就像一顆種籽一樣,在種籽裡面,你無法看到大樹,但只要你播下種籽,並持續澆水灌溉,種籽自然會把自己所需的東西,吸引到身邊來,而成長茁壯。

 

物質是來自念頭

 

物質的本質並非物質,而是能量,是我們的念頭。所以,不管你現在過得是什麼樣的生活,是落魄潦倒,是病痛悲苦,是一無所有,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你的意念,只要你常發正念,總是往好的想,並深信不移,那就對了!

 

現代物理學有一個最偉大的發現,那就是「物質就是能量」。這也是愛因斯坦對人類所作的最大貢獻,他向我們揭示,物質只是能量的一種形式。這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由能量所形成,不管是石頭、木頭、桌椅,你、我,包括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都是由能量所形成。

 

在佛教經典《般若心經》也提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們肉眼所見到的並非真實存在,肉眼看不到的才是真實的存在。

 

說得更明白一點,我們看到房屋、牆壁、身體都不是真實的,它們只是純粹的能量,由於電子的移動速度非常快,以致我們的肉眼看不出來,因而認為它們是一個實體。

 

物理學家研究了三百年,想找出物質的本質,當他們探索得愈深,就愈感到迷惑,他們簡直無法相信,在物質的裡面竟然什麼都沒有,物質的本質並非物質,而是能量。你的身體看起來好像是由固體物質所構成,而這些固體物質可以分解成分子和原子,但根據量子物理學,每一個原子的內部有百分之999999是空的,以閃電般的速度穿梭在這些空間中的次原子,其實是一束束振動的能量。這些能量並不是隨便任意振動,振動其實就是攜帶訊息,整個訊息場會把訊息傳送到宇宙量子場創造物質世界我們所看到的實相。

 

愛丁頓(Eddington)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即說:「我們總是認為物質是東西,但現在它不是東西了;現在,物質比起東西而言更像是念頭。」

 

念頭,沒錯,物質是來自念頭,是來自我們的思想。

 

如果不是先有飛機的念頭,科技是無法創造出飛機的;如果不是先有寫這本書的念頭,這本書也不會呈現在你的眼前。

 

如果你剖析一張畫,你會發現它是由畫布和一些顏料所組成,但一幅畫之所以變成美麗的圖畫,並非來自畫布和顏料等物質的總合,它是來自繪著,是來自繪圖者的念頭。如果沒有那個想法,也就不可能有那幅畫。

 

把一塊方糖放在瓦斯上燃燒,只會產生火光、熱和油膩的碳塊,可是如果把它吃進肚子,卻能創造出許多事物,為什麼?是的,是因為思想,思想把糖所提供的能量變成了梵穀的名畫、臺北的一零一大樓、蕭邦的《波蘭舞曲》和米爾頓的敘事詩《失樂園》,這些都是思想的結果;思想創造物質,這本書的寫作也是來自思想,也是來自一個念頭,至於對於你有什麼影響,也要看你的思想。

 

你生活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來自思想,以及你思想所創造的結果。你的肉體、骨頭與肌肉可被還原為百分之七十的水份以及沒有多大價值的化學物質。然而,你的思想卻使你成為你。

 

一念一世界

 

我們的每個思想和意念都負荷著不可思議的能量,這些能量會透過各種形式實踐自己。你的思想會創造出疾病,也能治好疾病;你的思想能讓你陷入痛苦,也能讓你離苦得樂。思想創造出善與惡、美與醜、成功與失敗、富有與貧窮、天堂與地獄……。你生命經驗的種種,通通都是你的思想所創造的。

 

所謂「一念一世界」。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我們外在所看到的一切,正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呈現。

 

英國詩人米爾頓在《失樂園》有句名言:「心是居其位,只在一念間;天堂變地獄,地獄變天堂。」千萬不要小看一個小小的念頭,你的任何「起心動念」都可能改變整個世界。

 

現代物理學家說「在微小的原子裡存有巨大的能量。」原子是這麼的小,小到連顯微鏡都看不到,它只是一個推論,但它卻改變了整個世界,日本長崎、廣島就是被原子能量所摧毀的。

 

正如同原子能擁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你的思想能量也是一樣,相似的能量會吸引相似的能量,形成類似的「能量團」。

 

當這些類似的「團」在宇宙中彼此穿梭、碰觸,慢慢的聚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物質,形成了我們的世界,這即是思想形成物質的原理。

 

每一個思想,即使只是小小的念頭,也會變成一個東西,而每一樣東西在一開始的時候也只是一個想法,也只是來自一個小小的念頭。

 

所謂「勿以惡小而為之,勿因善小而不為。」

 

不要輕忽你的惡念,說:「我只是無聊亂想,我只是說說而已,我想應該沒什麼關系。」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火花,也可能燒掉整座森林。

 

不要小看你的善念,說:「那只是一件小事,不算什麼。」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整個大池子。

 

人們為善、為惡,都在一念之間,變好、變壞,其實就在一個小小的念頭上。

 

佛陀深知意念的影響力,所以提醒大家說:「不要忽視小惡;火花盡管再小,都會燒掉像山那麼高的乾草堆;不要忽視小善,以為它們沒有什麼用;即使是小水滴,最後都可以注滿大容器。」

 

生活是由小事所組成的,沒什麼大事,但小事累積起來就成了大事。單單一個小小的善念也許看起來沒什麼,但光是那個念頭即是大大的福報。單單一個小小的動作也許看起來沒什麼,但光是那個行動即是大大的善行。

 

 

中國 -- 不遵守規則的世界(一個上海人的心聲....)

 

在我們對西方世界瞭解得太多時,卻對自身瞭解得實在太少,乃至於一切的憧憬與藍圖都是建立在一個不能融合的土地上。首先我來講個故事,這是發生在幾年前的"安利退貨門事件",故事發生在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上海(本人也是上海人)

 

自九十年代後期,隨著跨過企業進入中國,西方世界與中國才在基本的生活層面真正開始相互接觸。在跨國企業大批量遷往中國的過程中,一家名叫"安利(Amway)"的美國保健品跨國公司,也希望在這片它並不熟悉的土地上開展藍圖。

 

作為一家排名世界500強、並且是前三十名的國際知名企業,安利公司直銷制度體系顯得非常獨特,並且被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另眼相看,形容為"最無懈可擊的激勵制度"、被哈佛MBA和中國人大MBA列為教材案例,這家公司自然是實力雄厚,對中國市場充滿了期待。

 

然而,正是這家巨型企業,在中國最繁榮的城市上海,領略到的是東方人的不可思議之處:

 

剛進入中國的安利,一切制度是以它在歐美的設計為標準。按美國安利規定,產品實行"無因全款退貨":不管任何原因,如果顧客在使用後感到不滿意,哪怕一瓶沐浴露用得一滴不剩,只要瓶還在,就可以到安利退得全款——注意哦,是退全款!這項制度在美國施行了很? [,一直是安利公司的信譽和品牌象徵,退貨率微乎其微(估計那""也是在美國的中國人),安利的產品是優質的。然而在中國,精明的國人很快以"特色"的方式震撼了美國人:很多中國人回家把剛買的安利洗碗液、洗衣液倒出一半,留用,然後再用半空的瓶子、甚至全空的瓶子去要求全額退款。在上海,剛剛開業不久的安利公司,每天清早門口排起了退款的長長隊伍,絡繹不絕,人潮湧動,一時間,令安利的美國人大吃一驚。

 

美國人怎麼也搞不明白:作為擁有半個世紀經營經驗、一整套完整制度體系的安利企業帝國,他們"全額退款制度"在西方實行一直良好,為何到了中國,竟然遭遇如此數量巨大的退貨?真的是產品質量不好嗎,以致於引起成百上千的中國老百姓要求退貨?

 

但由於承諾在先,安利還是頂著每天的巨大虧損,忠實履行了退貨承諾。然而,令人更加驚異的現象發生了:一方面是產品銷售量劇增,大大超乎公司的預期;可另一方面,拿著空瓶子前來退貨的顧客也越來越多,最後竟然達到每天退款高達100萬元,還得倒貼30萬元產品!  終於讓美國安利吃不消了!從這之後,安利公司迅速對中國安利退貨辦法進行修改:產品用完一半,只能退款一半;全部用完,則不予退款!自此,安利(中國)改變了其公司制度,轉變了原先安利(美國)的營銷模式,開始逐步領悟"中國特色"。

 

傻乎乎的美國人被精明的中國老百姓耍懵了,上海市民們在這場"退貨風波"中或許暗自冷笑,為自己得到的小便宜而沾沾自喜。很多美國人至今也搞不明白:為什麼他們被哈佛大學引以為豪的最先進的制度體系、被譽為"完美無懈可擊的一整套激勵制度",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壤上,竟會遭遇滑鐵盧般的慘敗?

 

中國人,真是太奇怪了,這完全是一個不遵守遊戲規則的世界。

 

在已故的美國作家阿倫特、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筆下,現實社會中有一群這樣的人:群氓。他們並沒有犯什麼傷天害理的罪行,為的只是圖自己的小便宜、或是盲目從眾,而最終的結果卻是導致了整個社會群體的混亂、更大的醜惡,對整個社會造成極大的損害(信用損害、道德損害、物質損害。如果我們倒退回30年前,是不是能找到似曾相識的情景?),而真正的罪魁禍首卻無法從他們當中找到,因為他們每個人並不是大奸大惡。阿倫特因此也稱之為"平庸的邪惡"。

 

事實上,這種"平庸的邪惡"現象普遍發生在我們中國民眾身上,大大小小的事件,層出不窮,就在你我周圍,也就是你我每個人心照不宣的小伎倆。尤其,發生在中國最發達的城市、最具有現代公民素質的城市 - 上海,這樣一件當年轟動的"退貨門事件",無疑是給國人自己打了一記重重響亮的耳光!

 

透過這個經濟層面的現象,我們發現的是一個令人尷尬的中國現象:即使是西方最優的制度和文化(被哈佛與世界首富認可),到了中國,就陷入泥潭,不僅不能有效實行!  反而被國人給"特色化"、同化了。

 

記不太清楚是誰(可能是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曾經說過一段話,大概意思是:任何制度的設計、哪怕是世界頂尖學府和精英設置的體系,都經不起中國人的糟蹋,因為中國人是最精於鑽空子的,無孔不入,即使是堪稱完美的制度也仍然防不勝防,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用專制手段。

 

這段話大概是這個意思,一直在我腦海中印象深刻。當然,這樣的話會令今天我們所有有良知、有現代公民素質的中國人感到憤怒,會刺激我們大多數網上的憤怒青年們。我們的社會在發展,我們已經是全球不可忽視的力量,能夠左右世界經濟格局,我們應該有條件擁有最完善的制度,應該達到美國那樣的社會憧憬。怎麼可以說,我們沒有資格具備現代公民的素質呢?

 

然而事實或許恰恰正是這樣:我們確實仍然是一群群氓!並且,這種群氓心理在中國社會的各個角落,無孔不在。

 

我有幾位大學同學,在政府部門的縣、鎮一級做公務員,多年的好友,只要有時間,平常電話、網絡常常聯繫,都能與他們交流一些東西。有一位同學就說,現在基層的問題多如牛毛,事情不大,卻整天像蒼蠅一樣嗡嗡地難以處置,上也不得,下也不得,上不敢得罪,下也不敢得罪,而當地老百姓的一些作為更讓他哭笑不得,理想被現實的無奈取代。

 

他說的有一個事件很值得讓我深思:一個外地貨車,運的是某種食用油(大概是吧,我是聽說的),行至到該鄉村的崎嶇道路時,因為路面不平,翻了車,貨袋破了,黃油流了出來。司機急的是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這時,該地的村民們出現了,一個、兩個、三個、四個……越來越多,司機心想:這下有救了,有人幫忙來了!誰知這些村民們個個拿著袋子,並不是來救援,竟然是衝上前裝油,一袋、兩袋……裝得滿滿,喜滋滋地拎回家去!司機驚得目瞪口呆,卻又無可奈何,攔不住,而村民們更加有恃無恐,甚至去扯那些本沒有破的貨運袋子,把完好的口袋全撕破了,汩汩的油流出來,不長時間,一整車的貨就分到了這些村民手中,他們一個個喜形於色,仿佛白白撿了天大的便宜,卻把那司機氣煞得是怒火朝天,卻無計可施。

 

貨運車不是一輛,後面跟著來的司機們全都怒了,聯合起來找當地政府,要求賠償,懲罰那些"刁民"。政府倒是挺重視,派人前來處理,可村民們不答應,死活不肯把黃油還給司機,雙方群眾發生衝突,有人員損傷。鬧到後來,村民們不肯善罷甘休,大罵政府是吃裡扒外的東西,向著外地人,要求政府必須對村民們賠償精神、損傷。於是乎,這件令人無奈而兩邊不是人的事件,最終還是讓當地政府做出讓步,對兩方都進行安慰,自己掏腰包補償雙方,才得以消停。

 

該同學是當事人之一。他在大學時,也曾是憤世嫉俗的青年,侃侃而談天下大事,動輒自言"以後我要是當政了就如何如何"之類話語,如今在基層乾了兩年,當年的意氣風發早已不見,有的只是無奈的苦笑,說:罷了罷了,在中國,就是這樣……想必再多過幾年,這樣的事再見得更多,也就心態麻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它風雨欲來,我已巋然不動了。

 

農民們辛苦,但並不一定善良;農民們不容易,但他們同樣愚昧無知。對於當代的知識分子來說,我們似乎天然地把農民這個群體當作值得同情的對象,但我們恰恰沒能夠真正深入他們的生活,瞭解到他們思維的本質。這些"群氓"們在自己田間地頭、自己狹小地盤上,同樣為了爭奪利益而相互內鬥:為占小便宜而損人利己的群體思維模式、農村裡為爭灌水溉田而相互拆臺、為爭山林而兩村人大打出手、為了點蠅頭小利不惜偷盜電線放火燒山、還有最為頻繁的地方利益兩夥村民相互間、動輒就是扛鋤頭群毆不怕事小、或是張家長、李家短然後恩怨相互往死裡整……總之,魯迅的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中國地域差距之大,現象可謂千差萬別。上海的市民們瘋狂退貨的舉動、與田村老農們搶貨的舉動,在我看來,卻並無二致,恰恰是映照了我們這個時代,或者說是千百年來一直未變的國人群體心理。我的眼前浮現出的是這樣的群氓 - 無論是在高樓大廈的繁華城市、還是在窮鄉僻壤的山間田邊,他們都為著自己心裡的小算盤、小利益做精確的打算,想著的是那點便宜,如何才能最快、最有效地到達自己手裡?

 

說到這裡,我又想起一個中國特色的現象:領取退休金。

 

中國老一代人們的退休,通常是從自己單位、機關裡領取退休金,而由於老人們的行動不便,這種按時領取退休金的行為通常由子女們代領。而在中國,許多老人去世之後,子女們不主動通知原單位、並且繼續以老人的名義領取養老金的現象普遍存在,有新聞報道曾有老人去世十年後,其子女依舊在以老人的名義去領養老金。事實上,這種"群體貪小便宜"的現象在中國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全國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城市、鄉鎮,不知有多少老人的子女們在鑽這樣漏洞。乃至於傳出某市鎮的單位,大呼退休金不夠發,不得已要求退休老人必須拿當天報紙親自拍照片,證實本人還活著,才能領取養老金。當然,這引起老人們的子女群體的抗議,認為是對人格的歧視。而在領取退休金的背後,卻通常是人們潛意識裡的心態:反正是國家的錢,既然沒阻止我領,也沒發現,我為什麼不領?我這不算貪汙犯罪吧?

 

中國有成千上萬個城市、鄉鎮和單位機關,這種公然在老人死後、繼續以老人名義領取退休金的中國特色方式,數目之多,倘若真的一五一十嚴查起來,恐怕嚴重得驚人。這其中,數量上占多數是平頭百姓的退休職,他們的子女為貪圖老人的幾百元退休金,年年月月如此,儘管他們個體認為區區幾百元並不算違法,但這種"群體犯罪"的可怖性恰恰展現了中國人內心的劣根。這讓我想起了八十多年前的魯迅所寫的《再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一個有著千百年曆史背景、西湖十景之一的文物建築雷峰塔,因為老百姓們傳說此塔的磚塊搬回家可以"辟邪",於是紛紛偷挖雷峰塔的磚頭,你一塊,我一塊,紛紛搬回家,按人民群眾的說法是:我就搬一塊磚頭,不算犯法啊。於是,最終,雷峰塔在這樣"集體無意識犯罪"的行為下,轟然倒塌,屍骨無存!

 

這,才是我們的人民的真實本質。

 

這種思維的普遍性,深入每個人的內心,不論是高高在上的官員,還是普通的平頭百姓,只要任何人得到了鑽空子的機會,就會不擇手段地去撈取最大利益,並且,他們並不認為這是可恥,而是心安理得地接受這一切、身體力行地去為之去"爭取"。

 

現實社會中的許多現象,給予我們一個巨大的問號:難道制度真正能夠解決所有問題嗎?對於精明算計的國人來說,恐怕任何完美的制度都依然能被鑽漏洞,所有的體制都約束不了國人。

 

當這個時代的人們在高呼"完善體制"時,我恰恰認為,制度是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的,其實質的問題首先在於"人"。同樣是乘坐公交車,在美國為了鼓勵人們出門坐公交,規定凡乘坐四十五次以上(無人監督),就可申請領取一定的獎金,美國人都很遵守這條規則,而不少中國人卻借此虛報次數,以獲取獎金;在澳洲,有一條規定"不得擅自從國外寄食品、或不知名中草藥物進入澳洲,否則將嚴厲查處,如果難以查到國外的寄件人,就會對該國國內的收件人進行罰款",澳洲人從未想過這條規則有何漏洞,而有中國人卻利用來整別人,竟故意寄違禁品去澳洲,利用該規則,以使收件人受到懲罰。

 

同樣的制度,同樣的環境裡,美國、澳洲可以遵守,而國人卻絞盡腦汁地尋找漏洞。對此,我們該做如何解釋呢?

 

魯迅筆下,雷峰塔的轟然倒塌,歸功於每個"百姓"的功勞,每個人貪一點小便宜,抱一塊磚回家,造就了一個悲劇。而如果全民參與這種"群體犯罪"的話,恐怕倒掉的就不只是一座雷峰塔那麼簡單。

 

我不禁要問:誰說人民就是善良的、無辜的?

 

如果說那些借老人名義領取退休金的子女們,貪的只是一點點小錢。那麼在曾經《南方週末》所報道的一則"重慶市民假結婚騙取房子"的新聞中,我們看到的是平民百姓們更加觸目驚心的"群氓"行為:

 

重慶市的一個小鎮,竟然在2005年創造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離婚記錄。這個人口僅有2萬人的小鎮,短短一年時間裡竟有1795對夫婦離婚,然後是假結婚、假再婚、復婚。這種滑稽的群體表演,原因在於重慶市的一份徵地補償辦法規定:一、一對夫妻只能分一套房,但離了婚單獨立戶,就可以各分一套房,並以優惠的價格購買;二、配偶為城鎮戶口且無住房,可以申請多分配一間屋,從一室一廳變為一室兩廳。

 

如此優惠、良好的保障制度,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壤上,再一次遭遇類似"安利退貨"般的嘲弄,這再一次讓我質疑:究竟是制度本身的問題,還是這個社會群體出了問題?

 

據《南方週末》報道,該鎮的老百姓無論年齡大小,紛紛踴躍加入離婚隊伍。"村裡老太爺老太婆都來離婚了","七八十歲走不動路,兒孫扶著來的、背著來的都有,一大家人,有說有笑地排隊"。面對如此離婚熱潮,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徐南雄很無奈地說:"55號令規定離婚分戶可分房,新婚姻法又簡化了離婚程式,我們沒有理由去阻止離婚。"

 

而對於大多數村民們來說,離婚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更加複雜的任務:再婚。於是人們又一次行動起來,最關鍵的是找人。村民們發動一切親朋好友,在政策劃定的"老重慶912縣城鎮戶口"範圍內尋找結婚對象。村民們甚至開始"懸賞",賞價從最初的六七千元一路飆升到上萬,重賞之下"丈夫"和"妻子"源源不斷湧來。

 

這樣的事例我不想再說了,在我們這片特色的土地上,一切皆有可能。沒有辦不到,只有想不到,國人對於體制、環境的超強適應能力,還有極具特色的現實想像能力,真是令人驚嘆叫絕而又不可思議。

 

歷朝歷代,百姓們通常會大罵貪官、大罵權力壟斷者,因為那些人往往有比我們更順捷的管道,去獲取本不應得的利益。我們常常說:官是黑的、醜惡的,而民都是無辜的、善良的。其實這是自欺欺人的說辭。在"安利退貨"、"農民搶黃油"、"退休老人子女冒領退休金"這些發生在平民百姓身上的事情中,我沒有發現"人民"的任何善良之處,恰恰相反,我發現的是:普通百姓只要一旦獲得了某種權力(哪怕是臨時的),有機會更改遊戲規則時,他們表現出來的群體犯罪行為、集體竊取,與那些貪官、腐化分子的作為沒有兩樣,甚至表現得更明目張膽,更加令人可怖,因為每個人都堂而皇之地認為自己無錯。民與官,不過是同屬一個共同的群體罷了。而這個群體,就是我等諸位國人。

 

當阿倫特在用其筆調描述"群氓"的現象時,她是否知道,這個詞語真正、徹底地適用於我們這個國度。

 

個體的行為,孤立來看,並不足以產生多麼嚴重的影響,而一旦這個群體的每一個人都如此的話,將會匯聚成為一股洪流危害。對於國人來說,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公正。倘若有一天,我們真能!施行一個公平公正的體制、或是自上而下的進行全面改造,那麼我相信,這一切終究被國人的小便宜、小利益、小團體心理所取代,漸漸演化的仍然是頗具中國特色的你我之間的算計、搶奪,乃至亙古不變的"窩裡鬥"、"相互拆臺"。

 

在今天國人的思維裡,1966-1976這段延續十年的歷史事件一直是國家與民族醜陋的傷疤(文化大革命)。作為每一個平頭百姓的個體,都有理由對這段歷史充滿了義憤填膺般的憤恨。幾乎所有的人民都將其歸罪於國家的領袖,認為這完全是個人集權下的惡果。這種說法尤其盛行於今天40-60歲這一代人當中,他們今天成為了社會的主導群體,自然有了對過往歷史的評價權。

 

然而事實恰恰不是這樣。如果不是國人群體本身就擁有驚人的破壞力,如果不是因為人們相互之間本就有猜忌、嫉妒、互整的傳統心理,如果不是我們這個民族千百年來積累下來的群體犯罪思維,我很難相信,僅僅憑藉某個人的號召,就能掀起如此大的一股浪潮?國人的"選擇性失明"的劣根性再一次暴露無遺:恰恰是40-60歲這一年齡階段的人們,在當年那場延續十年的事件當中,正值他們青春歲月的憤怒青年時代。正是他們,主演了這場悲劇,他們舉一反三地發揮自己的破壞力和想像力,將整個民族的劣根性進行了一次經典的登場演出。

 

 

狼的50條格言 

 

1:沒有捕捉不到的獵物,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捕;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做。

2:沒有獵物我們就去尋找獵物,發現獵物我們就去追逐獵物。尋找、發現、追求、獲得———這就是狼的生活要素。

3:儘管面對上萬隻的黃羊,面對兇猛的老虎,我們都毫不退縮。但是面對人類的槍口,適當的轉移是明智的。我們不缺乏成功的信念,但是我們絕不是癡心妄想只會送死的傻瓜。

4:追逐獵物僅僅靠猛跑是不夠的,尤其在對付大群獵物的時候,必要的準備和步驟是獲得成功的基礎。而謀劃是實現這一切的唯一保障。

5:我們絕對不會花費任何多餘的時間和體力在無意義的事情上,因為我們的眼睛永遠只盯著獵物。

 

6:自然是神聖偉大的,生活在這萬能自然之神的庇護下本身就需要很強的能力,如果不能改變自然。就只有適應自然。

7:如果註定要承受痛苦,那麼就把痛苦當作是一種磨練,既然一切不可避免,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8:要想能做大事,就必須要能屈能伸,只要能達到最終目的。過程可以有很多選擇。

9:燃燒人生並不是一味地透支,即使是再強壯的身體也有疲勞的時候,勞逸結合是一種生存的策略。身體是生存的本錢,休息是狂奔的前奏。

10:家鄉固然值得眷戀,但是危險降臨,生存受到威脅的時候,我們會選擇離開。離開家鄉不是逃避,是為了尋找更美好的明天。

 

11:在草原上,即使我們什麼都沒有了。至少我,還有勇氣。這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有了勇氣就可以得到一切。

12:在狼的眼睛裡,永遠看不到失敗的氣餒,因為它們知道,不管經歷過多少次失敗,最後的成功一定是屬於它們的。所以狼永遠是草原上的王者。

13:有時候,靠單純的判斷並不能確定成功的幾率,與其在等待中浪費青春,不如在追求中燃燒生命。

14:沒有固定的規則就是永恆的規則,自然界變化無常,人世間瞬息萬端,只有不拘泥於過去,才能活得更好。

15:只看看獵物永遠不會填飽肚子,天上只會下冷雨,掉餡餅這種事情永遠不會出現,只想獲得獵物,唯一的方法就是靠自己的努力。

 

16:成功就是不懈的努力加上一點點機會,努力是加法,機會是乘法,兩者兼備才會得到最大的結果。

17:毫不費力就到嘴的食物,不是毒藥,就是誘餌。

18:傷痛不會讓我消沉,只能激發我更強的鬥志!

19: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20:要想獲得食物,就必須一直尋找,只有這樣,才有機會。不要氣餒,就算找不到肥羊,至少能找到一隻兔子。

 

21:鬥勇更鬥智,請用腦子來遊戲。兩點間的曲線有時候比直線更短!

22:如果"不戰而全勝"是你的戰略目標,那麼"避實擊虛"就是達到這個目標的關鍵。通過集中你的資源來攻擊對手的致命弱處,你就會獲得成功。

23:無自由,毋寧死!

24:被抓不可怕,挨餓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沒有了骨氣,成了一條搖尾乞憐的狗。

25:生命如果跟時代崇高的責任聯繫在一起,你就會感到它永垂不朽。

 

26:上天給了我們強壯的肉體,給了我們堅強的靈魂,給了我們生存的環境,給了我們空氣、水、事物,給了我們一切,對此,在一生當中我們都懷著最深厚的敬意。

27:不為明天做準備的人永遠不會有未來,今天就準備好明天的事情就永遠不會餓死。

28:要想順利地生存下去,不僅要有無懼危險的勇氣,更要有發現危險的能力,如果你嗅不到明天的危險,那麼明天也許就是你的死期。

29:王者與強者的區別就在於,強者只擁有強大的力量,而王者則兼具力量與智慧,凡事都準備充分,強大的力量不如萬全的準備。

30:一根最細小的魚刺也可以紮破喉嚨。一隻麻雀大小的肉也可能挽救一條危弱的生命。生存無小事,珍惜每一口食物,把它當作救命的一口。  

 

31:同一個陷阱永遠不可能抓住兩隻狼,犯一次錯誤可以原諒,但是連續犯兩次錯誤就只能是不可救藥的愚蠢。

32:夜鶯聲音好聽換不來飯吃,與其有時間嚎叫,不如去磨爪子,嚎叫如果能得到食物,那麼驢一定比狼還厲害。

33:威嚴,絕對的威嚴,是管好這個團隊的必須手段。一個沒有威嚴、沒有統治手腕的頭狼,很快就會被別的狼取代。

34:個體是群體的一部分,只有尊重個體,才能保障群體的利益。學會體貼下屬,那麼在必要的時候,他們就會為你、為整個群體效死。

35:狼王是狼群的領袖,更是群體交流的紐帶,一個和群體之間沒有任何隔閡的狼王是永遠不會失敗的。

 

36:公平不是單一的平均分配,也不是殘忍的弱肉強食。既能讓強壯者分到最多的食物,又不能讓弱小者忍饑挨餓,這就是公平。

37:一隻狼可以捕獲一隻羊,一百隻狼卻可以屠殺一萬隻羊。雙拳難敵四手,惡虎敵不過群狼。

38:追求讓人充實,分享讓人快樂。

39: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所以,在需要我們付出的時候,我們從不猶豫。

40:一時的忍耐是為了更廣闊的自由,一時的紀律約束是為了更大的成功。

 

41:一個狼群就是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的部隊,統一行動,絕對服從,協同作戰,這就是狼的紀律。

42:短暫的爭吵是為了再次握手,一時的爭鬥是為了永遠的和平。分歧是一種個性存在的必然,但是絕對不是消極的藉口。

43:最強壯的狼也有它脆弱的地方,要想做到最好,僅僅靠自己是不行的。只有不斷地取長補短,才會不斷地進步。

44:我的對手只有自己,要想爬得更高,只應該自己往上走,而不應該把別人往下壓。

45:我們殘忍,但是我們從不苛求;我們貪婪,但是我們從不忘寬容!

 

46:對於沒有到手的獵物,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把它抓住,至於口味如何,能不能吃,那是抓住以後的事情。只要有利的,絕不放過;只要無用的,堅決捨棄。

47:沒有利益的戰鬥我絕不參與,沒有任何好處的朋友我絕不結交,只要對生存有利,哪怕是敵人,也可以成為暫時的朋友。

48:生存戰鬥是知識的源泉。

49:一百次心動不如一次行動。

50:狼捕獵的高效率來源於命令下達後的立即執行,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隻總是找藉口的狼,否則它們早就餓死了。

 

人要適應社會的發展,畢竟世界是社會主宰每一個人。

 

 

真正是~驚死人!你的綜所稅 60% 是給付軍公教退休金!

 

納稅人,你知道你每年繳的綜所稅,有六成拿去支付軍公教退休金?軍公教,你知道每三個現任者提撥的退撫基金,就要負擔一個退休者,這種制度撐得到你退休時嗎?馬政府的政策讓這些問題惡化了,而最大受益者卻是像馬總統這般,吃一輩子公家飯、領高薪、快退休的高官們!

 

我擔心將來領不到退休金!」說這話的,不是日前爆發「勞保破產、政府不管」危機的勞工階級,而是二十八歲的政府交通單位技佐小章。他曾在民間工程公司任職,月薪「二五K」,為了讓大學學歷的自己能夠在最短時間達到一定高度的薪水,他努力考上普考,本薪立刻翻上「三六K」。

 

由於交通部門要應付各種活動的交通規畫、民眾客訴、幫主管擬立法院備詢資料……,小章的公務員生涯每天朝八晚八、經常沒假日,並不像朋友們以為的「爽」。他原以為公職較有保障,「可是現在我們繳的錢(指一九九五年後的退撫基金新制),是給已經退休的人用,退休金所得替代率太高,他們領那麼多,等到將來我還領不領得到?真的會擔心。」

 

小章的憂慮,反映了當前因政策偏頗造成的階級對立,即將擴散形成世代間的緊張關係。「現在是勞工與軍公教的對立,將來很快就會是四十歲的世代要對抗退休的世代,」台大社會系教授陳東升指出。

 

先看眼前的不公現象究竟有多嚴重。各種數字在近來的退休金大論戰中滿天飛,有人說台灣勞工退休所得替代率六成,已比其他國家「好太多」,不過卻不提投保薪資最高門檻僅為四萬三千九百元,所謂六成最多就是兩萬多元;也有軍公教投書、call in強調自己辛苦準備考試和各種機會成本的損失……,繼勞工上街怒吼之後,軍公教團體也揚言上街反制,抗議政府削減今年的退休軍公教年終獎金。

 

事實上,有一組數字最能明確反映台灣各種政策規定下的退休年金大餅,是怎麼分配的。在目前公佈最新的二○○九年社會安全統計中,軍公教退休金及公保養老年金總共領走了二八九五億元,勞工領走的新舊制退休金和勞保老年年金則總共約一四四七億元,軍公教整整是勞工的一倍;即使把國民年金、老農年金都加進來,所有非軍公教人民一年所領的制度退休金總和也遠不及軍公教。以全台軍公教八十多萬人,勞工大軍九百多萬人來看,多數人獲得的資源卻是少數人的一半,勞、公同樣都有退休老人,待遇怎麼差那麼多?

 

退休金問題造成勞工對軍公教產生嚴重的「相對被剝奪感」,許多人冠以「階級戰爭」,也有人轉而訴求勞工的「階級敵人」應該是富豪資本家而非軍公教。陳東升表示,相較於階級是以掌握資金或勞力等生產工具來劃分,眼前的現象精確來說是「階層對立」,亦即士農工商之間的差異,「這裡看的是對政權的影響力,以及改變法律制度的能力、地位,不完全是看經濟力的差異。」

 

換句話說,軍公教退休金和勞工退休金都是國家「坐莊」、以法律強制設立的制度,但設計這些法制的政府卻明顯偏好自己的從業人員。例如,馬英九競選連任前無視國家財政、以追加特別預算舉債,幫軍公教加薪三%──連已經退休的軍公教都一起加薪,當時的理由是勞工在之前五年平均薪資成長二.九%。那麼如今勞工平均薪資已退回到十五年前的水準,怎麼不見馬政府「跟上民間趨勢」來為軍公教減薪?為何民間薪資、收入、福利隨經濟起伏進退,公家人員自己規定自己的待遇,卻只能加、不能減?

 

 

向上管理的7個建言

 

節錄自《經理人月刊》No.84

 

給老闆的資訊絕不嫌多,不要給老闆意外

 

   4要點,不要讓老闆問出「那件事辦得怎麼樣了?」

 

「那件事情辦得怎麼樣了?」只要讓主管說出這句話,就表示部屬沒能讓老闆獲得充分資訊。在執行業務時,應與上司分享哪些內容,又該在什麼時候提出報告,可分為以下4個階段。

 

1 開始著手階段:

 

·      正確地理解上司的指示,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問到懂為止。然後再以自己聽到的內容為基礎製作草案,並針對績效基準、品質、投入資源與截止日期等事項,與上司進行協議。

 

2 執行階段:

 

·      以與上司事前協議的績效為基準,確認業務執行過程。中途必須檢核進行中的業務方向,有偏差可即時修正。若是製作企畫案,可帶著草案和上司討論具體內容,有不確定的部分必須即刻報告才能維持績效。

 

3 績效報告前的確認階段:

 

·      完成90%以上的工作之後,與上司進行最後溝通,先以草案進行最終檢討,確定後才100%地完成報告。

 

4 報告壞消息:

 

·      壞消息比好消息重要,因為壞消息往往需要加以處理。傳達時,可在用字遣詞與語調上做調整,讓上司意識到你是要報告一個壞消息。提出壞消息時,也應一併提出解決對策。

 

( 資料來源:《這樣做事,換你挑老闆》,大田出版;《老闆選誰一起喝啤酒》,商周出版)

 

重點摘要:

 

不要給老闆意外,就算是正面的意外(驚喜)也應該避免。

 

反覆無法在期限(deadline)內完成工作,或表現大起大落的員工,就很難取信於老闆。

 

展現誠實與可靠的特質,若缺乏信任就無法授權。可掌控的平穩表現,比 時好時壞要 讓人安心多了。

 

凡事報告、有事聯絡、遇事商量,並逐項對應至反饋(Feedback)、提醒(Remind)、分享(Sharing)

 

珍惜現在

您真的以為您不會老,可以青春永駐?可以長生不老是嗎?而事實並非是如此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的活在當下才行,不是嗎?請您點選附加檔案-珍惜現在.pps去看看裡頭的人生思維,也許您會開始懂得要去珍惜您難得的人生和珍貴又短暫的生命的....!
 
 
插花藝術欣賞

 

輕裝踏上旅程

 

《放下包袱的輕生活練習》

 

  你身上是否背著不必要的行囊?

 

  你可以斷言,自己的生活輕鬆簡單嗎?──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受到了重重束縛。

 

  努力經營的工作。

 

  和生命中重要的人之間的關係。

 

  無可取代的經驗。

 

  自己的處世哲學。

 

  夢寐以求的至寶……。

 

  每一件都是自己渴求已久,花費了不少心血,耗費了數年的時間才終於蒐集到的至寶。

 

  我的背包也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份量,變得沉甸甸的,拿在手上時,根本無法自由活動。

 

  「這個也想要。」

 

  「那個也少不了。」

 

  如果在人生路上,把所有必需品都塞進背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同時裝進了很多垃圾。

 

  「有了這個,才能有備無患。」

 

  「那個下次可能有機會用到,先留著吧。」

 

  人生充滿不安,為了消除這種不安,我藉由充實各種裝備自我欺騙。於是,整天扛著一個幾乎把自己的肩膀壓垮的大背包,努力讓自己感到安心。

 

  幸福,卻不安定。我陷入了這種狀況。

 

  人生的旅程從降臨人世那一刻就拉開了序幕,十幾二十歲時,人生的旅程越走越寬,但任何人一開始上路時都沒什麼行李,輕裝上陣,可以跑得很快。雖然背包裡空空如也,卻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各式各樣的東西。

 

  我年輕時從高中輟學,漫無目的地前往美國,之所以能夠漸漸藉由書本結識各行各業的人,和他們之間建立了各種關係,是因為那時候的我,帶著空背包在人生的旅途上奔跑。

 

  之後,每當我有任何新發現,就不由分說地統統裝進自己的背包。

 

  我最初在紐約街頭賣美術書籍,之後在中目黑開了「COW BOOKS」這家書店,開始寫文章、從事編輯工作,兩年前,又在因緣際會之下,擔任了《生活手帖》這本雜誌的總編輯。

 

  在工作上,想要做的事越來越多,行李也不斷增加。增加行李是一件令人快樂、欣喜的事。

 

  但是,當我驀然回首時,發現行李越來越重,連我自己都扛不動了。

 

  我能夠帶著這個背包活出自我,隨心所欲、輕鬆走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上嗎?

  ──年過四十後,我有了這樣的「發現和疑問」。

 

  我不禁思考。

 

   輕裝上陣,才能輕輕鬆鬆地往高處走。想要充分欣賞只有高處才能看到的風景,大包小包的行李只會成為累贅。進一步而言,去見上帝時,最好兩手空空,最好能夠在空氣中飄然溶化。

 

  於是,我決定停下腳步,把自己的行李統統拿出來,重新檢查自己的背包裡到底裝了什麼。

 

  需要,還是不需要。一旦遇到好像需要,又好像不太需要的東西,就毫不猶豫地捨棄。

 

  嚴格挑選,只留真正重要的東西,好好珍惜

 

  極力摒除浪費。

 

   ──結果,我意外發現,有很多是「我已經不再需要」和「即使沒有也不影響生活」的東西。於是我知道,只要我下定決心丟棄這些東西,或是送給有緣人,我就可以活得更加輕鬆自在。

 

  盤點清倉的成果並非如此而已。

 

  我很幸福,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考驗,依然所向無敵的「宛如人生護身符的重要事物」,都完好如初地留在我的背包中。

 

  一輩子珍惜的稀世寶物、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對自己有所幫助的萬靈丹,以及雖然佔體積,但必須承擔的責任。我希望把這些東西裝進可以輕鬆揹在肩上的小背包,邁向未來的人生。

 

  本書有兩大功效。

 

  書中提示了盤點人生的倉庫,從此換來一身輕的方法。

 

  我在回顧自己的人生過程中進行了「檢查背包裡裝了什麼」這項作業,希望讀者以此為參考,嚐試「盤點」自己的人生。

 

  另一大功效,就是書中和讀者分享了「只要有了它,人生無難事」的人生智慧。

 

人生智慧如同芳香精油。

 

  芳香精油具有放鬆心情、轉換心情、美容、增強免疫力等各種不同的功效。即使沒有芳香精油,或許也可以活下去,但一旦有了它,就可以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拯救自己。當你迷茫的時候、痛苦的時候,可以喚醒內心,讓心情很快恢復平靜。

 

  想要輕鬆生活,就必須具備「有了這個就安心」的萬靈丹。

 

  本書中所介紹的,都是我在錯誤中學習、從很多人身上學到的人生智慧,如果能夠對各位讀者也有所幫助,將是我最大的榮幸。

 

  最重要的是,無論你現在幾歲,都希望你可以從本書中找到讓未來人生變得更輕鬆的方法。因為我相信,只要學會「輕鬆生活」,無論到了幾歲,都能夠充分享受人生的旅程。

 

擁有少許「真正重要的事物」是一種幸福

 

  有些「物品」,是我眼中的至寶。

 

  比方說,距舊金山車程三個小時,專門做世界上最好穿鞋子的「Murray Space Shoe」的法蘭克先生用心為我量腳訂製的手工鞋。

 

  比方說,《高村光太郎詩集》、亨利‧米勒的《北回歸線》,和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生活周遭的所有物品和我之間都具有「故事性」,身邊只留下相處一輩子,一旦缺少,就會感到難過的物品。

 

  即使在別人眼中,只是「廉價的破爛」,只要和這個物品相遇時,和該物品產生交集的人,以及自己對該物品的感情充滿「故事性」,即使摔破的花瓶,也是我心中的寶貝。

 

  人和物品的邂逅,和人與人之間的邂逅很相似。

 

  以書籍來比喻,也許更容易理解。

 

  去書店找書,會先被第一印象勾引出興趣,然後隨手拿起來翻幾頁,一旦喜歡,就會掏錢買回家。回家翻閱之後,有些書會讓人一口氣看完,有些雖然挑戰多次,仍然無法看完整本。有些書瞭解故事概要後,就不想再看了,有些書卻會一看再看,把它翻得又破又舊。

 

  我的藏書量很少,很多人都對這件事難以置信。

 

  我經常寫關於書籍的文章,也經營二手書店,所以經常有人問我:「你是不是有一個漂亮的書房,裡面放滿了珍貴的書?」事實完全相反,基本上,我認為只要有我前面提到的那三本書就足夠了。

 

  這三本書就像是我永遠的朋友,從我對人生感到徬徨的十幾歲開始,就如影隨形地陪伴著我。現在仍然會不時拿出來翻閱,每次都會產生不同的體會。

 

  雖然幾乎可以把書的內容背出來了,但每次翻閱,依然興奮激動。我為此感到高興,也很納悶,為什麼每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都會產生新的感動。心情沮喪時,這三本書如同熟悉的陽光般溫暖我的心。在高興和納悶的同時,也感到美好,所以,重要的書、物品和人一樣,相處越久,彼此的關係就會不斷深入。

 

  朋友、家人、情人不可能多得從櫥櫃裡溢出來,同樣的,不必要的書本和物品也要及時清理。

 

  每個人都有佔有慾,如果不隨時整理,東西就會越來越多。人會因為娛樂購物,也會基於習慣蒐集物品。當我開始有少許可以自由運用的金錢後,每次換季,都習慣為自己添購新衣,並不是大手筆的瘋狂血拼,只是夏天買T恤,冬天想要一件大衣之類的。

 

  有一次,我突然對是否有必要在春夏秋冬每一季都買衣服這件事產生疑問,不禁覺得如果只是基於習慣而購買,或是「為買而買」,那未免太空虛了。那種只有偶爾聯絡,即使見了面,也只是談天說地閒聊一陣後就說再見的朋友和情人,不要也罷,家人之間的關係不可能這麼淡薄。我想要「知足」,想瞭解什麼是真正的滿足,於是決定不再隨便亂買東西。

 

  當我瞭解「只要在心中擁有就夠了」,我的佔有慾就不再強烈。

 

  二十多歲時,我窮困潦倒,經常在美國和日本之間往返,曾經出售自己的私人物品。這些在旅行時蒐集的重要紀念品和別人送我的禮物都很珍貴,我也很珍惜,但當時我飢腸轆轆,不得不在住家附近擺一個地攤,把物品放在地上,吆喝路人購買。

 

  那並不是跳蚤市場的感覺,反而更像乞討,但是,當賣完所有物品,手上握著現金時,我發現「原本以為這些東西很重要,但當飢腸轆轆,快要活不下去時,就會覺得其實根本不重要」。

 

  同時,我更瞭解到一件事,「即使是很珍貴的物品,也不一定要擁有,只要珍藏在腦海中或是心裡,隨時都可以拿出來把玩」。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身輕如燕。

 

  把物品藏在心裡的記憶不佔空間,攜帶也很方便。

 

  只要擁有少許「真正重要的物品」,隨時整理心靈的抽屜,把那些真正需要的物品放進心靈抽屜,你也可以「輕鬆生活」。

 

 

在日本造成炫風話題的伸懶腰減肥法

 

日本知名的醫學博士佐藤萬成,曾經幫助超過2000名以上的患者進行減肥治療。最近他提出了一個「伸懶腰減肥法」,只要一天三次、每次70秒,就能塑造易瘦體質,簡單又輕鬆,馬上在日本蔚為話題!

 

先說明一下為什麼伸懶腰就可以減肥呢?其實這是因為伸懶腰可以透過以下三種方式提升基礎代謝:

 

1. 促進脂肪的燃燒

 

伸懶腰的時候可以刺激背部的肌肉,特別是脊柱起立筋,鍛鍊容易燃燒脂肪的體質。

 

2. 同時達成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

 

伸懶腰時能夠無意識的輕鬆進行腹式與胸式呼吸。透過這兩種呼吸法,能夠刺激內臟的活動,也能夠提升呼吸的機能,促進身體的基礎代謝。

 

3. 使用到全身的肌肉

 

伸懶腰能夠讓全身的肌肉柔軟有彈性。特別是對於腹部肌肉的鍛鍊、以及腰部曲線的雕塑有很大的助益。

 

(Charlene在好幾篇文章中都有提過基礎代謝的概念,還不清楚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接下來就進入正題:「伸懶腰減肥法」囉!只要每日三餐之前按照以下步驟進行70秒的伸懶腰操(也就是說每天只要330秒),就能有效鍛鍊成不易發胖的體質喔!

 

Step 1:伸懶腰,同時保持雙手手心相對((搭配腹式呼吸15x2次)共30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雙手儘量向上伸展,臉向上看,背儘量向後彎曲伸展。集中精神進行腹式呼吸:「吸氣、吐氣」15x2次。

 

 

Step 2:伸懶腰,雙手手心向上(搭配胸式呼吸15x2) 30

 

Step 1同樣的姿勢,雙手交叉手心向上。呼吸方法改用胸式呼吸—深呼吸將大量的空氣吸入肺部。「吸氣、吐氣」15x2次。

 

 

※ 一次呼吸持續15秒感覺很困難痛苦的話,一開始可以先從10秒開始不要太勉強,讓伸懶腰運動每天可以持續比較重要!

 

Step 3:放鬆身體 共10

 

Step 1Step 2身體都是向後傾,為了讓身體平衡,最後需要進行向前與向側邊的伸展運動。

 

A. 身體向左右各側彎伸展一次,鍛鍊背部伸展時使用不到的側腹肌。注意必須手心向內,慢慢的伸展!

 

 

B. 向前彎腰,以伸展伸懶腰時收縮的背部肌肉,此時手觸不到地板也沒關係,儘可能伸展即可!

 

 

習慣了以上的伸懶腰運動之後,也可以挑戰應用篇喔。在日常生活中,將伸懶腰運動變成一種習慣,提高基礎代謝,培養易瘦體質!

 

睡醒伸懶腰運動

 

身體經過睡眠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 血液循環變得不好, 肌肉也略為萎縮伸展不開。因此在睡醒時進行伸懶腰運動可以調整身體的節奏與狀態,讓身體盡快進入「ON」狀態。

 

HOW TO

 

在睡醒下床之前進行伸懶腰運動。躺在床上,面向天花板,輕輕的伸懶腰伸展全身!雙手盡量貼近耳朵向上伸、膝蓋微微張開雙腿伸直、手指與腳指儘量伸展。集中精神進行腹式呼吸:「吸氣、吐氣」15x2次。

 

 

坐式伸懶腰運動

 

在辦公室或家裡的沙發上,隨時都可以進行伸懶腰運動。不僅僅只有減肥效果,對於消除肩膀與背部酸痛也非常有效!

 

HOW TO

按照上述的基本伸懶腰運動Step 1Step 2進行即可!

 

伸懶腰運動除了能夠提高基礎代謝,培養易瘦體質之外,對於健康也有效果喔!

 

1. 防止暴食:

 

長期進行伸懶腰運動可以調整姿勢,防止支撐內臟的肌肉衰退,預防內臟下垂,能夠防止暴食。此外伸懶腰能夠加速血液循環,刺激交感神經活性化,抑制食慾。

 

2. 防止並緩和腰酸背痛

 

能夠解開凝結僵硬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環,改善腰酸背痛。另外肌肉量增加也可以預防腰酸背痛。

 

3. 改善手腳冰冷

 

肌肉量增加、身體產生熱能的能力也會上升,能夠改善手腳冰冷的情況。

 

4. 改善便秘

 

腹式呼吸能夠促進橫隔膜的活性,產生按摩內臟的效果。腸胃肝臟獲得刺激,便秘的情況也能獲得改善。

 

5. 消除壓力

 

伸懶腰能夠調整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運作。交感神經會分泌一種使精神安定的腦內物質,消除壓力。

 

這麼簡單的伸懶腰運動,卻有這麼多的好處,一次只要短短70秒,何樂而不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