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Archive

Thursday, February 17, 2011

Âà±H¡ã¬ü¿@¥Ð¶é¦± ¡]¸­¶³¦à¡^

 

老人的定義是

 

騎咧無元氣,坐咧就哈戲,

倒咧睏抹去,食飽敖(gau)放屁,

無食愛受氣,見講講過去,

現講現未記,出門無地去,

欲死無勇氣,祗好活落去。

 

 

2011 年最給力的話
 

 1. 每個月總有那麼三十幾天不想上班!

 

 2. 我用一麻袋的錢上大學,換了一麻袋書;畢業了,用這些書換錢,卻買不起一個麻袋!

 

3. 給自己個英文名,叫壓力山大。

 

 4. 自從得了神經病,整個人精神多了。

  

5. 旅行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到別人活膩的地方去。

 

 6. 消防車再不來,火就要滅了啊!

  

7. 養魚挺麻煩的,每週要換一次水,我經常忘記....後來就只好每週換一次魚了。

 

8. 知道你過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

  

9. 別緊張,我又不是什麼好人……

 

10. 最近總是失眠,16小時就醒一次。

 

11. 紳士無非就是耐心的狼。

 

12. 你說你以後可能會和不喜歡的人結婚,沒關係,我願意做那個你不喜歡的人。

 

 

林志昇控告美政府-「臺灣法定地位」是「美國軍事政府占領下的領土」-之後的成果

 

02-08-2011

 

自従林志昇発現被美國隠瞞60年的「臺灣法定地位」是「美國軍事政府占領下的領土」之後、林志昇等本土臺灣人228名、於2006年10月24日在美國首都華府、向美國連邦地方法院提告美國政府。標的是:臺灣國際地位與臺灣人権保護訴求。案號:1: 06-cv-01825-RMS

 

経過三年的多次攻防戦、終於2009年4月7日、美連邦高院判決: 64年來,本土台灣人無國籍。台灣人無國際社會承認之政府。人民至今仍生活在政治煉獄裡。】可向美國最高法院上訴。

 

20097月8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受理原告上訴案。案號:No.9-33

 

這是本土台灣人二戰後,首次向美日太平洋戰爭征服者美國,依照國際法、戰爭法、舊金山和平條約以及美國憲法,提出告訴。

 

20098月6日:本案被告美國政府代表國務院宣佈:【放棄抗辯權】

    

美國法律:被告美國政府放棄抗辯權,表示原告(全體本土台灣人) 在原審對美國政府所有告訴敘       全部正確,國務院全部確認。

 

200910月5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宣佈:【擱置本案,待審】

    

美國政府對本土台灣人64年來行事,不在抗辯,表示全部確認,法院要求今後要依法正確行事,要依照舊金山和平條約規定行事。

 

美國政府開始依法律辦理正確之事務:(2009年8月6日放棄抗辯權後)

 

1)、承認台灣民政府2008年2月2日已經成立,2010年4月25日在臺北舉行第一次全球大會,選舉城仲模        先生擔任第一屆台灣民政府自治主席。

 

2)、2010年7月4日經協商,台灣民政府在美國首都華盛頓DC掛牌運作,首任駐美代表蔡明法就職。

 

3)、經雙方協調,2010年9月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DC四季飯店舉行慶祝酒會,美國務院、美國防部,美國安部,美司法部均派員到場祝賀,美方出席貴賓百位,台灣民政府人員八十位,雙方共襄盛舉。

 

 従此、臺灣民政府與美政府開始有密切的連繋。中華民國的民進黨包括台獨派都半信半疑、以冷漠態度排斥「臺灣民政府」的一切活動。 

 

有位民進黨幹部問:「我們執政時、美政府従未直接有過問、美政府不可能與一個無名的臺灣民政府接觸」。大家要認清楚、「臺灣民政府」是依照三藩市和平條約的規定成立、有正當性而被美政府認定的本土臺灣人機構。「民進黨」是外來流亡中華民國的政黨、不能代表本土臺灣人的立場向美國或國際社會訴求。

 

臺灣民政府與美政府之間的諮詢、協議是機密、暫無法公開於社會。

 

造成臺灣社會的政治紛亂及中國企図併呑臺灣的主要原因是:「流亡國中華民國生存於臺灣」。

 

臺灣人學者與政治家應認清楚並記住、除非「終結中華民國的臺灣占領」否則絶無法根本解決「臺灣國際地位」問題。

 

以下是最近美國在臺灣地域的微妙動作:

 

1)     臺北內湖金湖路100號建設中的両萬坪AIT(美國在台協會)將於今年(2011年)完成。如果単獨的領事館、何必需要両萬坪的面積? 再説租用 期間是99年+99年。 其工地內己建設可容800名海軍陸戦隊隊員的宿舎。這意味什麼?

 

2)於台中清泉崗、花蓮佳山、台南左営的空軍基地、己被美軍管轄。美空軍最新戦闘機F-22與美空軍隊員亦進駐。其領空被美軍控制、晩間、民航班機禁止飛行。 

   

 ***上次由香港夜間飛來的民航班機無法降落、飛回香港。

 ***乗客不知其原因是、馬政府禁止媒體報道。

 ***這些基地的臺灣空軍隊員被逼早期退役。

 

3)在釣魚台諸島付近的美日軍事演習、不只是為了保護釣魚台、是要牽制中國侵略臺灣為目的。參加演習的F-22戦闘機是由臺灣空軍基地起飛。

 

4)2010年10月30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來臺北參加臺北松山機場與東京羽田機場之間「日本航空」直航的開航儀式、是美國邀請來的。這是為了要牽制馬政府以松山機場與上海機場之直飛做中國國內線的企図。馬英九対安倍晉三的冷淡待遇可見而知。

 

5)美國以30年前的「在臺灣的美國人足跡(American Footstep in Taiwan)」       照片展覧會、現在為何又在臺灣各大都市挙辦?這是要本土臺灣人認清美軍占領過臺灣的歴史事実。

 

6)美國務卿克林頓強烈表明「爭議中的南海領域支配権問題應依國際法解決」、中國反対説:「那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國際法、中國無法服従」。克林頓反撥:「等中國的軍事力量、有了実力之後、才発言這些話」。這意味著、若中國有膽量、盡可発動戦爭。

 

美國確実自従2009年底、対中國政策起了変化、開始牽制中國企図拡大領域的野心、在黃海、南海、美日発動軍事演習。臺灣馬政権的急速傾中、及軟弱日本政権事事譲歩給覇権中國等行為、也有影響到美國対中國的政策発生変化。但從美國開始在臺灣佈置進軍、準備回復自己管轄臺灣的跡象來看:

 

「林志昇控美案」的判決結果、譲美國無法継続維持「対台的曖昧政策」現狀、不得不依照三藩市和平條約規定、負責対本土臺灣人依法辦理正確之事務。這才是不可否認的最大影響力。

 

2011年元月2日成立的「臺灣民政府參議院」、基於美連邦高院的判決文検討「本土臺灣人」(people of Taiwan)之國籍帰屬問題的決議案、於2月5日採決後、即時向美政府要求発行適當的身分証及旅行証件(護照)。美國是真正的「法治國家」、臺灣民政府的要求、一切符合「法理」、美政府沒有理由拒絶。

 

臺灣人的未來是光明的。 臺灣人不必悲観。不要浪費精力擁護腐敗流亡政権。希望所有臺灣人合心合力、向美國施圧力、以「萬國公法 The Law of Nations」把流亡中華民國駆逐出臺灣、

 

譲馬英九成為「中華民國末代総統」!

 

黃恵瑛 (原作)

 

 

他這樣講而是你這樣想

 

◇文/何方

 

並不是他讓你受苦,而是你認為「他怎麼能這樣對我」在讓你痛苦。

  

任何時候你緊抓著一個想法不放,無論這想法是肯定還是否定的,你便從一種想法,化為一種「感覺」,並影響到你的心情。

  

比方,「他是不是覺得我好欺負」這樣一個稍縱即逝的想法。事實上,它並無傷害的力量;然而,如果你持續這個想法,就會轉化為「敵意」,引發「憤怒」,最後你會怒氣沖沖,去找那個人議論。

  

請問,這憤怒的感覺從何而生?這敵意又從何而來?是從你的想法,對嗎?所以,當有人說:「他傷害了我。」這說法並不正確,正確的應該說:「我覺得受到傷害。」因為你的想法是主觀的感覺。

  

有個人最近心情很悶,因為他聽說有人到上司那裡說了些他的是非,為此他覺得悶悶不樂。試想,如果他根本不知道別人背後的批評,他會不快樂嗎?當然不會,他怎麼可能對不知道的事不開心呢?

  

因此,別人怎麼說他,背地裡怎麼批評,都不會使他不快樂,是他自己的想法使他不快樂。對嗎?

  

當你因某人或某事而心情不好時,情況也是一樣,你認為原因是出在那個人和那件事,那並不正確,因為同樣情況發生在另一個人身上,他並不會有一樣的反應。

 

說得更明白一點,當我們「感到」別人如何,不一定就等於別人如何,那是你的想法。

 

換個不同的想法,很可能看法就完全不同。

  

如果有個人用「斜眼」看你,如果你想的是:「這人敢瞄我,是不是欠揍!」如果你繼續往下想,只會越想越氣。反之,如果你改換個想法,「這人好可憐,眼睛怎麼歪成這樣!」你可能反過來還會同情他,對嗎?

  

引自奧理略大帝的話:「假如你因某些事物而痛苦,其實並不是那些事物在煩擾你,而是你對它的想法在令你苦痛。」

  

並不是那個人在讓你受苦,而是你的想法,你認為說「他怎麼能這樣對我」在讓你痛苦。

  

並不是他的行為在羞辱你,而是你的想法,你認為「他是在羞辱我」在羞辱你。

  

並不是他的話傷害到你,而是你認為「那話太傷人」,是你認為說「他傷了你的心」在傷害著你。

  

並不是失戀造成痛苦,而是你認為「我不能失去他」在產生痛苦,是你一直想說「他怎麼能這樣對你」、「他怎麼可以欺騙你」、「他辜負了你」在產生痛苦。

  

沒錯,讓你鬱悶、憤恨、沮喪的並不是某人或某事,而是你腦子裡的想法,你弄清楚這其中的差異了嗎?

 

 

 

(中央社臺北)新華社報導,美國癌症學會發表最新報告稱,由於經濟發展帶來生活方式變化,發展中國家的癌症患病率呈上升趨勢。目前全球每年的癌症患者達1270萬人,癌症死亡者為760萬人。

 

報告指出,隨著全球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到2030年,這些數字將增加近1倍,其中發展中國家癌症患者和死亡者人數將佔很大比例。

 

發展中國家的癌症患病率上升與人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定關係,其中包括吸煙、缺乏運動和不健康飲食等,而這些「壞習慣」是伴隨著經濟發展而產生的。

 

發展中國家,男性最易患肺癌、胃癌和肝癌,而女性最易患乳腺癌、宮頸癌和肺癌。

 

報告認為,有效防癌的措施包括不吸煙、健康飲食、適度運動和及早治療等。

 

 

 

6日的名醫養生單元,要帶您到知名毒物科醫生林傑樑的廚房一探究竟,因為罹患尿毒癥,必須終生洗腎,因此他在飲食健康上特別注意,但令人意外的是,在食材上,他並不特別推崇有機食品,反而強調當地、當季,烹調時,也堅持只用小火,不加油。

 

在家裡廚房裡,拿著鍋鏟拌呀拌,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傑樑好體貼,幫太太譚敦慈把這鍋鯖魚毛豆炒飯收乾,而一旁經過充分清洗過的時蔬、番茄、洋蔥、花椰菜,還有一點豬肉、豆腐、自製小捲漿和去頭蝦,則是要用來煮湯,這就是林家今天的晚餐。

 

感覺起來好清淡,但連兩個兒子也都已經習慣吃爸媽燒的菜,在外面,有時寧願不吃,名醫林傑樑養生,定下這幾個原則:少鹽、少油、少糖,不吃醃漬、發酵、油炸食品,盡量多吃小魚和當季蔬果。

 

除了在食物上下工夫,林傑樑也堅持每天和家人一塊吃早晚飯,把關健康,更藉機培養感情。

 

 

心中有愛,貧窮也快樂

 

Ray Chang 寫於 2010年11月22日 6:51

 

心中有愛,互相關懷,縱然天氣燠熱難當,內心依舊清涼;即使身處冰天雪地,也能 感受冬陽般的溫暖。

 

佛經中有一則小故事,有對老夫妻沒有子女、親戚,住在一個山城小鎮外,沒有什麼 鄰居,只有兩老相依為命,雖然生活貧困,但是生活中充滿著愛的意境與滿心的善解。

 

兩老每天都會彼此問候:「你今天高興嗎?」「很高興呀!」在一問一答中,兩人哈 哈大笑,笑聲傳遍山谷。

 

有時候生活窘困,兩人也不在意,阿公問:「妳快樂嗎?」阿嬤說:「很快樂 呀!」阿公問:「今天有飯吃嗎?」阿嬤說:「家裡空空如也喲!」又是一陣無憂的笑聲。似乎任何難題都難不倒他們,每天充滿著善解與歡喜。

 

一日,大雪紛飛,阿嬤很歡喜地說:「明天就是大年夜了。」阿公說:「嗯,真歡 喜!」阿嬤說:「希望能做一些好料理,過一個豐富的大年夜。」「我們有什麼東西嗎?」「什麼東西也沒有!」阿公想了一會說:「我們有剛做好的五頂斗笠,拿去鎮上賣掉,就可以買年糕、白米,還有豐富的菜餚。」隔天一大早,阿公就趕著出門,大雪還下著,積雪好深好厚。阿公戴好頭巾、拉緊衣領,冒著風雪往鎮上去,一步一腳印,阿嬤看著阿公的背影愈來愈遠,直到看不見了才關上門。

 

阿公在大雪中走得十分辛苦,就在即將到達小鎮之前,遠遠地看到六個人站在路旁。心裡納悶:這麼冷的天氣,這些人站在路邊做什麼?走近一看,原來是六尊石雕的地藏菩薩像。每尊菩薩的身上全是雪花,阿公於心不忍,趕緊揮掉菩薩身上的雪,然而大雪直下,根本來不及清理。於是,阿公就讓石地藏戴上斗笠,抵擋風雪;不過只有五頂斗笠卻有六尊石地藏,阿公又取下自己的頭巾,仔細地為第六尊石地藏綁好,才安心地回家。

 

到家時天色已暗,阿嬤看到阿公回來很高興。阿公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還是 空手而回。」阿嬤說:「沒關係,只要你平安回來,就是最好的禮物。」阿公將經歷一一說給阿嬤聽,一面說一面笑,阿嬤見他那麼愉快,也聽得好快樂。阿公每說到一尊石地藏,阿嬤就說一次:「做得好,做得好。」讚歎阿公有愛心又虔誠。

 

當晚大年夜,真的沒米可下鍋,兩老看著空鍋冷灶相視而笑,阿公告訴阿嬤:「早點 睡吧,睡著就不知道餓了。」阿嬤說:「對呀!早點睡,明天起來一樣過新年。」這就是心中沒有掛礙的清淨歡喜。

 

生活中時時有愛,貧窮也會快樂,挫折也能獲得紓解。只要心中的愛多一點,貪欲就 少一點;感恩多一點,爭執就少一點,愛與善解能溫暖這個世間。

 

心中有愛,貧窮也快樂—文/BY 證嚴法師

關節是「軟骨」,不是「骨頭」

 

2010/11/30 第308期  常春EVERGREEN

 

「顧關節」 不等於「存骨本」

 

「關節」和「骨本」,字面上感覺都是「骨頭」,事實上完全是兩回事,保養方式當然也就大不同。

 

關節指的就是「軟骨」,很多人以為軟骨有個「骨」字,就以為是骨頭的一部分,有些出現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還以為是自己的骨頭發生了狀況,甚至吃鈣片想要改善自己「骨頭」退化及疼痛問題,事實上,骨頭與軟骨是完全不同的,兩者既然不相同,「保養關節」與「存骨本」當然也就是兩回事。

 

關節是「軟骨」,不是「骨頭」

 

新光骨科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韓偉醫師表示,軟骨與骨頭,此「骨」非彼「骨」,就像我們吃雞腿時,可以發現在雞腿骨頭頂端有一層像皮一樣的組織,就是軟骨,也就是關節;人體的關節可以大略分為大關節及小關節,大關節包括肩關節、手肘關節、手腕關節、髖部關節、膝蓋關節及踝關節等,至於小關節則包括手掌關節、腳掌關節及脊椎關節等。

 

我們可以將軟骨想像成海綿一樣,海綿一壓下去,水就會跑出來,就有潤滑的效果,骨頭跟骨頭之間就能滑順的連動,相反的一放開,海綿就把水吸回去,就回到原來的狀態,沒有軟骨,骨頭跟骨頭之間會磨擦,不僅會產生疼痛,更無法活動。

 

骨頭可再長 軟骨不會再生

 

像海綿的軟骨中間都會有很多的空洞,這些空洞就是軟骨細胞,其主要是就是維持軟骨鬆鬆的結構狀態,軟骨細胞一旦死掉,是不會再生的,且如果這個空洞死掉,相鄰在旁的空洞,也是沒有辦法移動到這個已經死掉的空洞去取代或補強的。

 

所以現在大家所吃的葡萄糖胺或是施打的玻尿酸,其主要是增加軟骨的潤滑液,並不會讓軟骨細胞再生,因為葡萄糖胺及玻尿酸,本身就是纖維蛋白質,其跟海綿有些相似,具有吸水的功能,所以對關節軟骨也有潤滑的效果,且葡萄糖胺及玻尿酸本身多少亦有些消炎的作用,大有3成左右的關節病患在服用或施打後,可以達到疼痛緩解及潤滑關節的效果,但這是在關節症狀比較輕的病患身上。

 

很多人看到有些葡萄糖胺產品名稱有個「骨」字,望文生義以為含有「鈣」,吃了可以補骨頭,這並非是民眾的問題,因為命名的確會讓人產生誤解,葡萄糖胺是不能存骨本的,而骨頭跟軟骨最大的不同在於軟骨沒有辦法再生,但骨頭卻是可以再長的。

 

所以骨折病患的骨頭是可以再長回來的,而骨頭要長回來,靠的是人體平時飲食所吸取的鈣及蛋白質等養分,因此骨折的人不太需要補鈣或是其他物質去讓骨頭長出來,但如果本身有骨質疏鬆問題的人,就需要補充鈣質來增強骨質。

 

關節炎治療 醫學努力中

 

由於軟骨細胞死掉不會再生,且隨著歲月的磨損只會愈來愈少,這也是為什麼「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頂多只能維持現狀,但往往是愈來愈差,到最後只有置換人工關節一途,因此,目前的醫學研究都希望能找到讓軟骨重生的方法。

 

不過,這並不代表關節炎的治療就那麼悲觀,尤其是嚴重關節炎的患者,除了消炎藥及類固醇的使用之外,目前已有新的治療發現「白血球間質-1抗體」(IL-1 Ra)可以有效抑制即發炎、減輕疼痛、減緩軟骨細胞壞死,並兼具保護關節的功能。

 

其機轉主要為研究發現「白血球間質-1」會破壞關節軟骨,造成退化性關節炎,而人體因為有自我保護的功能,會在血液中產生「白血球間質-1抗體」來對抗「白血球間質-1」;因此,這個新治療方式,即先從自我血液中分離出高濃度的「白血球間質-1抗體」,再打進受損的關節,也就是用自己的蛋白質來治療及減緩關節的退化,目前已有國外知名運動選手用這個治療方法,來改善自己關節不適的問題。

 

吃保養品外 也必須運動

 

當然,預防勝於治療仍是避免關節快速退化的不二法門,保養關節愈早開始愈好,且由平時累積做起,而不是到了年紀大的時候,再來保養,到時候軟骨細胞很可能已經剩下不多了,想要保養也就來不及了。

 

而保養關節除了可以選擇食品保養之外,運動是保養關節相當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環,不少民眾以為吃了一些保養食品或是打了玻尿酸就夠了,所以也就不運動,這是錯誤的觀念,殊不知保養食品只是關節保養的一部分而已,運動更為重要。

 

關節保健v.s.增加骨質 運動法大不同

 

雖然關節軟骨跟骨頭是黏在一起的,但二者的運動保養原則卻是南轅北轍。以骨頭來說,骨頭主要是透過重量訓練增加骨質,像是舉啞鈴及慢跑等,所以像游泳這樣的運動,由於無法讓身體承受到重量,對於骨質的增加就沒有太大的幫助。

 

但如果是保養關節的運動,重量訓練反而是要避免的,尤其是關節軟骨已經受損的民眾,假設在受損前100公斤的外來重量是由100個軟骨細胞來承擔,平均1個軟骨細胞承擔1公斤的重量,但在關節軟骨受損後,若軟骨細胞數量減少到80個,這時候同樣再來承受100公斤的外來重量,平均1個軟骨細胞就需要承受1.25公斤,對軟骨細胞反而是傷害,只會讓關節愈來愈糟。

 

所以,保養軟骨的原則就是減少軟骨的承重,相對就要多訓練肌肉的力量,把肌肉鍛練得強壯,讓一些重量由肌肉來承擔,這樣就能減少軟骨的負擔,這時候對保骨本沒有太大作用的游泳,用在關節軟骨的保養上就很好,一方面在水中,水的浮力可以減輕關節軟骨對體重的負擔,同時又可以訓練手、腳的肌肉,另外,像是騎腳踏車、快跑、慢走及使用滑步機等,都是可以鍛鍊肌肉不錯的運動。

 

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像是籃球或是橄欖球,這類運動常會有衝撞,很容易傷到軟骨,如果要保養關節,會產生激烈碰撞的的運動,是不建議的。

 

而除了鍛練肌肉之外,彎曲及伸展運動對關節保養也很有幫助,主要是因為關節如果太過僵硬,會讓軟骨的壓力增加,進而會讓軟骨細胞承受比較大的擠壓,容易受損,多做彎曲及伸展運動,可以讓關節放鬆,讓軟骨的壓力減少,進而保護到軟骨細胞。

 

不僅如此,關節中有關節液,軟骨可以由關節液中得到養分,彎曲及伸展運動可以讓關節液跑來跑去,一些平時不易得到關節液滋潤的軟骨細胞,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獲得關節液的養分,因而得以延長壽命,關節也可以用得比較長久。

 

 

口語表達是自信心的關鍵

 

作者:許芳菊 出處:親子天下20

在講臺上,一向能言善道的導演吳念真,這回卻有點被打敗的感覺。眼前的沈默,讓人心慌,「什麼時候開始,台灣的學生竟都成了省話一哥?」

那日,吳念真受邀到某大學擔任一日業師的演講。他開場謙虛的表示,自己沒資格「當老師」,請同學主動提問,結果換來全場靜默。經常受邀到學校演講的吳念真感慨,他經常問學生「有沒有問題?」都沒有人提問,結果回家上Facebook(臉書)才發現,在網路上,大學生誰都有意見,但面對面,卻鴉雀無聲。

鏡頭,轉到另一個場景。

幾年前,美國一所名校提供了八個獎學金的名額給台灣跟中國大陸的學生,結果面試過後,八個獎學金名額統統給了大陸的學生。得知此事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很訝異,「台灣的學生也很優秀啊!為何獎學金統統給了大陸的學生?」她特別去瞭解原因,結果得到的答案是:「大陸的學生上臺個個侃侃而談,台灣的學生上臺卻個個扭扭捏捏。」兩相對照,台灣學生自信不足,相形失色,輸贏的關鍵,就在口語表達能力。

「說」出國家實力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身處面試、口試愈來愈重要的潮流中,如何流暢、明確精簡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順利與人溝通、分享、討論,甚至說服、影響別人,已經愈來愈重要。許多國家也都看到這個趨勢,紛紛透過教育、訓練,加強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說:「新加坡國民必須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和正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才能在二十一世紀跟別國競爭。」

哈佛大學前校長德瑞克•伯克(Derek Bok)提出二十一世紀大學的八個教育目標,其中以「表達溝通能力」最為重要。

環顧世界各國,中國大陸從中小學開始就安排「口語交際課程」,來培養孩子口語表達溝通的能力,尤其在上海世博期間,政府更大力推廣這樣的課程。例如,他們會在課堂上模擬演練,「家裡電話鈴響了,拿起電話該如何有禮貌的回答?」還會設計各種「問路」、「問候」、「辯論」、「討論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實戰演練如何與他人溝通交流。

經常到大陸觀摩教學的新店國小校長吳淑芳也發現,在中國,幾乎每一堂課老師都在做口語表達的訓練。例如,從朗讀文本開始,他們就會教學生讀出文章的文氣、瞭解文字中的情緒、語調,自然的帶出說話技巧。

香港的口語表達訓練,則和閱讀推廣緊密結合。實際走訪香港的小學,會發現他們的閱讀課程,都有大量的討論、發表、聆聽、回饋與評論的訓練。例如,香港播道書院小二的閱讀課,老師除了大量提問,還會邀請學生上臺口述故事重點,並且會把評分的項目清楚的寫在黑板上,包括內容(15分)、流暢(15分)、音量(15分)。台下的同學必須專注聆聽,因為當臺上同學發表過後,老師會請全班同學閉上眼睛趴下來,為臺上的同學一項項舉手給分。評分完畢,老師也會詢問小朋友評分的理由。這樣的閱讀討論發表練習,讓大部分的香港小學生都能大方站到臺上表達自己的想法。

歐美國家的學生更早已習慣討論、發問、上臺報告。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教授游梓翔指出,西方教育認為表達能力的訓練就是思想訓練,所以每一堂課都要設計讓學生應用到表達的機會。老師講完一個原則,就會讓學生挑戰這個原則、辯論這個原則。「所以到任何一個場合,他們的學生都樂於發問,絕不會出現台灣多數出現的狀況,連個舉手的人都沒有,」遊梓翔說。

台灣口語表達四大病症


當世界各國愈來愈重視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台灣教育現場,至今卻仍普遍缺乏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從小學到大學,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不佳,「不敢說、不會說、說不好」,是許多人對台灣學生的印象。

洪蘭指出,「人和」就是溝通的能力,講話不得體或說的時機不對,都會得罪人。但她最近發現,台灣學生連最基本的講話都需要改進。他們上臺報告時,說的句子不完整,而且缺乏邏輯,不知所云,讓人聽得很辛苦。

台灣的學生在口語表達上的問題,大概可以分成幾類型:

類型一沈默羔羊型


他們的症狀是不管別人如何賣力引導,他們就是不發問、不說話、沒反應、沒意見,標準的省話一哥。


這樣的學生,就像導演吳念真所遇到的情況,他們未必沒有問題、或沒有想法,只是對公開表達、溝通,有許多心理障礙。

今年剛舉辦過的TEDx Youth活動,鼓勵青少年以十八分鐘的時間,講出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並且放到網路上,全球分享。策展人之一許毓仁接觸過各國年輕人,他觀察到,亞洲學生,尤其是台灣的學生,特別害怕犯錯,害怕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害怕被批評。這主要是因為台灣孩子從小就被訓練要聽話,老師、父母都不鼓勵學生問問題。許毓仁自己就有慘痛經驗,小學時,因為他老愛在上課問問題,幾乎天天被老師處罰,站到後面上課。

台大生科系教授林曜松,在對台大學生的演講中也提到,從二○○四年開始,台大針對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當問到「是否會提問或回答老師的問題?」結果顯示:八八%的學生「要想清楚了再發問,但等到想好時已經下課了」,所以也等於不會問。其他學生則表示因為沒有提問的習慣,或怕給老師壞印象、怕被同學笑、怕被說愛現等而不敢提問或回答問題。

類型二火星人型


他們的症狀是講話跳躍、不連貫、無厘頭、很零碎、沒重點,像火星人在說話,讓人聽得一頭霧水。


他們最常出現的口頭禪是:「對啊」、「還好啊」、「不知道」、「嗯∼∼忘記了」,往往無法講出一句完整的句子。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表達愈來愈零碎、不連貫?

台灣卡內基董事長黑幼龍認為,網路時代,孩子都跟電腦在一起,少跟人互動,自然變得不會說話。

洪蘭分析,現代學生多用MSN溝通,用的都是片語而非完整句子,使得學生更不會完整的表達自己。

而在多媒體影像世界長大的孩子,往往也不自覺受到電視藝人談話方式影響,變得隨性、無厘頭,有時甚至失去該有的禮貌和分寸。

知名作家張大春曾收到一位署名黃雅秀的網友來信,原文寫著:「問一下我們要做報告,因為網路資料很少,可以請你提供多一點的資料ㄇ?卸卸。」

用注音就算了,「謝謝」還寫成大卸八塊的「卸」。

張大春的回應也很絕:「網路資料很少的話,就不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物,請別費事『卸』我了。」

張大春的「卸卸」事件,凸顯了這一代孩子的語文與溝通能力,實在令人擔憂。

類型三裝可愛型


他們的症狀是用裝傻、搞笑的方式來逃避問題,例如面對問題時回答:「問這麼嚴肅的問題,好可怕啊!還是講個笑話好了!」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教授游梓翔觀察,現在隨便亂講、愛搞笑的學生很多,可是要他講個嚴肅的東西,他講不出來,每個人都耍花腔、耍花招,雖然有娛樂效果,但對思維沒有太多幫助。一旦進到更高階的層次,多數學生就放棄。例如要學生辯論經濟與環保的議題,只見學生拿了一堆葉子、演唱會門票在臺上搞笑,可是問他們:「你們覺得經濟跟環保一定無法共存嗎?」很多學生卻回答:「你不要問我這麼複雜的問題,這太難了!」

類型四驚弓之鳥型


他們的症狀是有上臺恐懼症,一上臺就扭捏、退卻、捏鼻子、摳指甲、慌張失措……,這些人中,有很多是台下一條龍,臺上一條蟲。

在大學任教多年的作家廖玉蕙就曾在報上感慨:「這一代的學生比起三十年前,當然活潑很多,但是害羞、靦腆的學生仍佔多數。」她曾請一位學生評析某篇文章,但不論她怎麼引導、鼓勵,這學生「東扭、西扭,半個小時就是說不出話來。」

對上臺有恐懼症,其實是許多人都曾有的經驗。台灣卡內基董事長黑幼龍指出,英國曾經做過一個對於恐懼事物的調查,結果發現,多數人感覺「上臺演講」要比「死亡」還可怕。

全球首富巴菲特在他的自傳《雪球》裡也提到自己年輕的時候,是個害羞、內向、結巴的年輕人,後來他決心改變這些弱點,特地去上溝通表達的課程。因為他發覺,有好的點子、建議還不夠,還要別人能夠相信你,你才能成功。

巴菲特的例子證明口語表達能力,是可以訓練、學習的。

口語表達力需實際練習


在台科大的口語表達課堂裡,一群修這門課的理工科學生,熱情的跟來訪記者分享。這群經常與機器為伍的學生,許多人都因受到外界刺激,發覺口語表達的重要,而來上這門課。「我以前常被罵,說我表達能力很差,修了這門課,讓我變得比較有自信,甚至跟家人的關係都變好了,」一位男同學說。

開這門課的教授王淑俐認為,表達是一種方法、工具。討論、發表都需要學習、訓練,才知道怎麼做。

黑幼龍也認為,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就像在學游泳,不能只看教學指南,或背標準答案,一定要讓學生實際去練習。

但台灣的教育,長期缺乏練習口語表達的環境,有時甚至誤以為口語表達就是國語訓練,或是演講比賽訓練。

遊梓翔感慨的指出,「如果你去看中小學的演講比賽,你會很驚訝的看見,許多參加比賽的小朋友國語比別人標準,動作比別人精緻,可是卻比別人虛假,台灣的演講比賽經常是一個充滿虛假的活動。」

缺乏全面性、有方法的口語表達訓練,使得許多人無法發展出該有的溝通表達能力。台大教授林曜松就認為,溝通能力不佳的責任不能全推給學生,因為即使到了大學,大部分的課程仍以學生聽講為主,少有閱讀和討論。考試也多為選擇、填充或簡答,較少思考的訓練。

口才訓練,就是腦才訓練


面對未來,不論是國際化的競爭、職場上的要求或個人生活、學習上的需要,口語表達能力,已經成為新世紀的軟實力。遊梓翔有所體悟的指出,身處在學歷貶值的時代,「口才」已經不等於只是「口才」。它代表了這個人在想什麼,他的思考、邏輯、表達能力,甚至EQ的能力,「口才訓練其實就是腦才的訓練。」

這樣的腦才訓練不只是開一門說話課、或舉辦幾場演講比賽就足夠,它需要的是台灣教育現場,教與學的大改變。從訓練被動聽話、只會背標準答案,轉而培養出主動思考,熱情分享、勇於表達的新世代。

口語表達關鍵五原則


日前在一場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前校長徐遐生指出,台灣有許多教授「辯才無礙,但好批評他人」。這種辯才,並不是真正的好口才,溝通專家黑幼龍就指出,耍嘴皮的口才最要不得。

什麼才是好的口語表達?綜合專家意見,好的口語表達包括以下五項特質:

1.言之有物:說話的內涵豐富、有故事性。這需要靠大量閱讀、生活經驗的累積。

2.言之有序:說話條理分明,有組織、有重點。這需要透過大量的與他人討論、溝通、練習上臺說話。

3.言之有理:說話經過思考、辯證,能提出自己的觀點、論述。這需要經常練習提問、思考、辯論。

4.言之有據:所說的話,有憑有據,能夠舉例、證明。這需要思考、探究、蒐集資訊、觀察的能力。

5.言之有禮:與人互動溝通時,能察言觀色、具有同理心、具備應對進退的智慧,這需要培養社交智慧、EQ的能力。

 

中國式教育比較優越嗎?

 

台灣公論報 2011.01.14 洪聖斐/編譯報導

 

上個月「國際學生評估計畫」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報告上海學生的學習成績領先全球之後,國際媒體開始討論中國式教育的價值,但這種教育模真的比西式教育優越嗎?

 

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Amy Chua)本月8日投書《華爾街日報》,討論<為何中國媽媽較優越?>她以自己的家庭教育為例,認為中國小孩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媽媽嚴加管教。她的孩子不准參加學校的話劇表演,也不可以投訴,不准看電視、玩電動遊戲,也不可以自己選擇要從事何種課外活動,學校課業不能拿A以下的成績,而且除了體育課之外,非得拿全班第一名不可。(蔡美兒教授,就是<虎媽的戰哥>的作者。)

 

蔡教授的父母親從菲律賓移民到美國的華僑。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又如何教育小孩呢?《洛杉磯時報》本月13日報導,中國學生在國際測驗上之所以得到好成績,是犧牲友誼和運動換來的。中國的教育專家擔心,學生們被訓練成考試機器,卻缺乏創意和想像力。

 

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熊丙奇指出,中國學生在老師指派的功課上表現優異,單字背得多,數學也很好;然而,他們的創意和想像力層次很低。中國想要成為一個強國,需要的是有才幹和創造力的人才,但中國的教育制度無法達成這個任務。

 

負責監督PISA考核上海學生的張民選反對這種悲觀的看法,但他也指出上海這些受測學生的表現不能適用於所有中國學生。上海受測學生在最好的學校就讀,跟其他地區的同儕所享有的資源不可同日而語,而且中國還有大批青少年沒有進入中學就讀。

 

即便在上海,許多中學教師和行政人員也對學生只知道準備考試而感到憂心。閘北第八中學的學生也參加了PISA的測驗,表現優異。該校教職員就說,這些學生的身體非常差、體格不強健。

 

中國的學生沒有時間交朋友或從事志工服務,更不要說參加社團和運動了。週末是找家教補習用的。17歲的學生雷麗娜明年要參加大學入學考試,她說:「今年對我很重要。我的夢想、我的未來,一切都靠它了!」

 

中國的一胎化,使家長把家族的命運和孩子的學習成績掛勾。老師也在乎成績,學校更是小心翼翼地將設計課綱,來把學生訓練成考試機器。

 

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瓦德瓦(Vivek Wadhwa)則投書《彭博新聞週刊》,指出<美國的學校還是領先-遙遙地領先>。他說,美國人一直都有一種輸人一等的情結,但批評者忽略了美國教育體系�面的優點。美國小孩的獨立性與社交技巧在他們出社會後會使他們大得優勢。他們能夠自己思考,而且能夠創新,這是為何美國始終能領導世界創新,也是為何中國人要苦哈哈地存錢讓小孩來美國讀書的緣故。

 

 

評「中式教育震撼 虎媽躍時代封面-Yahoo!奇摩新聞」

 

南嘉生

 

「中式教育震撼虎媽躍時代封面-Yahoo!奇摩新聞」,這樣的描述是很奇怪的。中式教育是否成功?只要看中國人口那麼多的國家,至今仍然生活水準很低,就知道是不是好的教育方式了。假如中國教育方式是好的,就不會出現那麼多人口,對世界文明的平均貢獻很低的現象;清代以來,中國和西方接觸,屢屢受到西方的打壓;也不會出現中國必須接受西方文化的改造,才能走到現在。

 

反之,看到現在中國現象,中國上海學子的成績,馬上就會檢討自己的教育是否出問題,這才是正確的教育處理方式。中國依照目前的心態要和美國對打,結論是:穩死的

 

 

視覺饗宴

 

在人心如此險惡、世道如此險峻的五濁惡世裡,眼耳鼻舌身意能接觸到的就只有一個醜字和一個亂字罷了,那要如何才能創造出美好的世界和未來呢?可別指望我們的高淨戶,一切只能唯我們自心了,所以?就請您點選附加檔案-視覺饗宴..pps,讓我們從眼睛開始如何?!

 

 

為何現在的小孩沒禮貌?

 

更新日期:2011/01/13 18:14

作者:顏擇雅

 

現在的小孩很沒禮貌,好像已經是共識。原因總說是沒家教,品德教育失敗,但這裡我要幫爸媽說句公道話,其實他們沒有失職。應該說,小孩沒禮貌有更龐大的社會因素。

 

首先是網路。網路有一大好處,就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卻害網路世代變得不懂得拿捏親疏分寸,得罪人而不自知。一例是去年六月,有位大學生在張大春部落格留言,開頭就寫「問一下我們要做報告」,請作家本人提供作品介紹、寫作特色、文學重要性。網友一陣撻伐,無非罵這女生好逸惡勞、連搜尋引擎也懶得用等。我倒覺得這名女生很無辜,因為雅虎知識網多的是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大學生,這位女生也許是特別慎重,才選擇親入虎穴去問本人。

 

她該被糾正的其實是搞不清楚狀況。她與大作家毫無交情,她的做法就好比我上郭台銘家去借錢,不是無禮,已經是無賴了。其出發點與出門赴網友之約就再沒平安回家的少女是如出一轍,都因孤陋寡聞,不知網上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只是假像。

 

此外,也拜通訊科技之賜,生活中許多詐騙電話、行銷電話,也讓禮貌養成成為棘手問題。連大人隨時都會掛電話了,怎可能像從前,要求小孩拿起電話先說:「這裡是某公館,請問您找哪一位?」一接聽就掛電話,當然是糟糕的身教。而這一代的壞身教,絕大多數都牽扯到商業行為,電話行銷即一例。但電話行銷有點特殊,就是其無禮是商家發動,消費者掛電話只是回應。不然,在大部分商業行為中,沒禮貌的一方都是消費者。

 

現代人最不優雅、最不文明的舉止,好像都在扮演消費者時表現出來。君不見春節搶福袋、週年慶搶優惠的太太小姐,平時也是儀態可人的。顧客永遠都是對的,也就代表再怎麼沒禮貌的奧客也是對的。在資本經濟尚不發達的柑仔店時代,顧客就不是永遠都對的。柑仔店可能是社區輿論樞紐,買家可經不起老闆在背後數落不是,當然不敢做奧客。但今天小孩陪父母購物,看到的就不是如此的平等互動了。買家感覺服務不如人意,常常就是一句:「叫你們店長出來!」

 

高漲的消費者意識甚至污染到教育。家長視親師是顧客與業者的尊卑關係,覺得向學校提出各種客服申訴理所當然,甚至跑到學校:「叫你們老師出來!」這種批評指教也許可以刺激老師進步,只可惜會害到小孩的禮貌養成。

 

不過,我認為小孩變沒禮貌的最重要原因,卻是親子時間變多。親子時間之所以變成政治正確,就跟消費者意識一樣,也是資本主義發達的結果。一世代之前的親子時間不多,因為當時大家沒那麼忙,親戚來往頻繁,小孩生活中有好多叔伯舅姑姨嬸。外省家庭親戚少,但都住眷村、公家宿舍,要叫叔叔伯伯阿姨的對象也不會少。這樣,小孩練習待人接物的機會就比較多。從前小孩有禮貌,並不是爸媽比較會教,而是練習機會比較多。

 

小孩在叔叔伯伯阿姨的場合可以練習禮貌,因為小孩不是叔叔伯伯阿姨的心肝寶貝。禮貌不只需要拿捏親疏分寸,還需要認清自己在場合中的位置。小孩在親子時間既然是主角,怎可能學會在別種場合,當自己只是小配角時,是不應該插嘴或故意引人注意的?

 

今天的小孩既然少了叔叔伯伯阿姨,也就少了叔叔伯伯阿姨的小孩做玩伴。大家不覺得不好,因為小孩可以在學校跟同學玩。問題是,除非特別製造機會,學校不只不能學習禮貌,搞不好還是不禮貌的溫床。跟叔叔伯伯阿姨的小孩一起,小孩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大人的關係之上,不是自成一個世界。誰覺得被冒犯,可以馬上一句:「叫我爸跟你爸講!」

 

學校的同儕互動卻有太多是老師無法掌控。同學有什麼無禮言行,大家往往覺得好「屌」、好玩,爭相模仿,連被害者也會學來好留著用。其實,無論家教如何,小孩從學校帶回家的無禮言行一定比從家裡帶去學校的還要多。從前如此,現在亦然。

 

台灣從前只重視成績,小孩常被罵笨,現在因為重視品德教育,小孩還要被多罵一項:壞品德。問題是,禮貌雖然是品德的一部分,其修為卻往往是由外而內,不是由內而外。由內而外的品德像誠實、負責,靠的是內在價值或是非判斷,用講用罵的也許有用。禮貌卻較接近技巧或習慣,需要學而時習之,需要閱歷。往往得先養成禮貌習慣,才能成為有禮貌的人。所以,大家也許都覺得小孩沒禮貌很欠罵,但如果不製造練習機會,光責備嘮叨,大概無濟於事。

 

 

傷害關節的動作 一定要避免!

 

您可知道,您平常所習慣的一些動作,可能就是加速關節退化的原因。

 

【文╱常春月刊】 2010/11/11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動作或運動,常不知不覺地傷害關節,只要多留意一些,就可以減少對關節的損傷,以下由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建成來告訴您如何從日常動作做起,避免關節的傷害。

 

傷害膝關節的動作

 

1 上下樓梯、上下坡、跳躍、跑步

 

身體有許多大大小小關節,其中又以膝關節最常、也最容易受傷,主要因為膝關節承受了身體大部分的重量,又日常從事一些活動或是運動,很容易對膝蓋軟骨造成壓力,像是上、下樓梯,上、下坡,跳躍或是跑步等,這些平常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動作行為,如果過度承重或是不當的使用,對膝關節都是一大負擔及傷害。

 

膝蓋主要由「髕骨」也就是俗稱的膝蓋骨、「股骨」即大腿骨及「脛骨」即小腿骨頭所組成,膝蓋在上、下樓或是上、下坡時,由於需要上、下角度帶動,因此就容易對髕骨股骨關節軟骨產生更大的壓力,久了就易造成軟骨間的疼痛。

 

跑步對膝蓋的考驗則是來自於撞擊,因為跑步中間會有一時間是處於雙腳離地的狀態,跟快走或是慢走頂多是一腳離地相較,跑步在腳著地的瞬間,對膝關節的衝擊自然就大很多,若以跑步的雙腳離地做延伸,打球運動的跳躍、急停等動作對膝蓋軟骨衝擊更是不在話下。

 

<解決方案>

 

上、下樓梯及上、下坡,速度盡量要放慢,可以嘗試側身45~90度上樓或下樓;至於下坡時,有人嘗試用倒著走下來,但因有視覺安全問題並不建議,如果旁邊有扶手盡量用扶手或是拐杖,可以減輕身體對膝蓋的重量壓力。

 

如果膝蓋已確定有問題,那麼跑步盡量要避免,可以用快走來代替,同時選擇避震力好的鞋子,如果能戴上護膝就更好。

 

2 跪著擦地板

 

門診中不時會遇到膝蓋疼痛的家庭主婦或是上班族女性前來就醫,一問之下,原來是習慣在家中跪著擦地板,引發髕骨股骨的疼痛;因為跪著擦地板,髕骨的壓力會壓在股骨上,等於兩塊骨頭間的軟骨直接壓到地面上,如果時間不長只是一下子還沒有關係,但有時候跪著擦地板擦到後來渾然忘了時間,一起身才知道不對勁,有的甚至一時間膝蓋無法打直,起不了身。

 

而與跪著擦地板會產生相同膝蓋問題的還有蹲著做家事,蹲著膝蓋需要彎曲,力學分量會使得髕骨壓向股骨,蹲得愈下面,分量愈大,膝蓋的壓力就愈大,所以有些人坐到愈低的椅子,會愈爬不起來,就是這個道理。 

 

<解決方案>

 

做家事時,盡量不要跪著擦地柀,現在有很多力學設計不錯的拖把可供選擇,最好多利用這些工具,如果非要跪著擦地板不可,可以考慮在膝蓋的地方墊個軟墊,且跪的時間不能太久,最好每10~20分鐘就要中斷,讓膝關節休息一下,不僅可以恢復血液循環,還可以讓軟骨養分來源的關節液能流動交換,滋養關節軟骨。

 

同樣的,如果非必要,也不要蹲著做家事,既然要蹲低,不如乾脆就直接坐在地板上,或是準備個小板凳,如果真的非蹲不可,也是最好蹲個10~20分鐘就要中斷,讓膝關節休息一下。

 

3 盤腿坐

 

很多人喜歡盤腿坐,或是有些宗教修練動作需要,在盤腿的同時,又要用力將腿下壓,事實上,在盤腿坐的同時,膝蓋軟骨已經彎曲受到了壓力,且同時又要需承受上半身的重量,如果再加上用力下壓,在盤腿坐完後,甚至有些人的膝蓋立刻就痛得起不了身。不過,若是伸展運動,是可以在動態過程中盤腿及壓膝的。

 

<解決方案>

 

有盤腿習慣的人,可以另一隻腳伸出來散盤,自然輕鬆就好,不要把兩隻腳都彎曲盤在一起,更不要用力將腿下壓。

 

傷害手關節的動作

 

在上肢手部的部分,最常見的關節傷害為「大拇指基底關節炎」,其主要因為大拇指活動太大或是承力太重所引起的軟骨磨損發炎,常發生在作業員及家庭主婦身上,作業員主要因為大拇指重複做裝配的因素,家庭主婦則是做菜、切菜,動作不斷反覆所致;另外,裝潢工人,常因為過度負重,也會引發手腕及手肘的關節炎。

 

<解決方案>

 

改善保護之道即是休息並修正降低大拇指工作時的承重,例如在切菜或是作菜時,可以使用一些輔具將大拇指關節固定,或是使用護腕也可以分散大拇指的受力。

 

傷害頸椎及腰椎的動作

 

1 看電腦、電視姿勢不良

 

頸椎的第5節及第6節及也是常見的關節傷害。排除運動傷害,頸椎的傷害大多與姿勢有關,人體的頸部自然呈現C型曲線,其主要是讓頭部在往下壓時,力能均勻分佈到每一個關節。

 

但現代人很多都是常看電腦、看電視但又少運動,頭部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前傾,久而久之,頸椎的曲線被改變了,造成頸椎中、下段受力較大,而這個問題除了一般上班族之外,像是作業員,或甚至醫療人員如牙科及外科醫師,迫於看診及手術的需要,也常常有這樣問題的困擾。

 

2 姿勢不良、突然的動作

 

腰椎的第4節、第5節及第1薦椎也是常受傷害的關節。腰椎的傷害,同樣的在排除運動傷害後,也大多來自姿勢不良,或施力不當,腰椎必須要承受上半身的重量,因為胸椎及肋骨大多已經固定住,所以一些活動所需承受的重量幾乎全都交給了腰椎,一旦姿勢不好,重量就壓在腰椎的那幾節,日積月累下來,就會愈壓愈糟。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包括提行李、突然彎腰撿東西、搬書、打掃、穿襪子、咳嗽及打噴嚏等幾個動作,一不小心,也都可能會傷到腰椎。

 

<解決方案>

 

首務是維持正確的姿勢,但所謂的正確姿勢,其實就是尋求「動態的放鬆」,人是動物,脊椎之所以設計成一節一節的,就是為人類不時要彎曲活動而生,即便是某一種姿勢特別標準正確,一直維持不變也會產生疲勞進而發炎,所以要保養頸椎及腰椎的方法很簡單,不管是哪一種姿勢,最好每一段時間(30~50分鐘)就要動一動,換一個姿勢,就可以中斷同一姿勢帶給頸椎及腰椎的疲勞累積及壓力。

 

 

中國威嚇菲國 考驗政府能力

 

記者鄒景雯╱特稿

 

虎年的最後一天,中國透過威嚇菲律賓,送給馬政府一個兔年賀禮,十四名涉嫌詐騙的台灣人被押解到了中國,這個案件將考驗後續政府對菲、對中關係的因應,兩個環節若有一者處理不好,政府捍衛主權、保護人民的基本職能將為之蕩然。

 

由目前已經披露的外交交涉內容看來,我駐外代表處雖不致「形同虛設」,但無甚作用,應該是可受公評的。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而這起危害我司法管轄權事件的發生,驗證的是兵不可用,對於三年來的「活路外交」政策就算不是徹底的顛覆,卻肯定是無情的洩底。對照於主政者訓令外交單位衝刺一百國免簽以為「績效」,這次這件硬碰硬的考試,就讓馬政府薄如蟬翼的外交能力盡呈國人眼前。

 

馬政府表示目前已經向菲國政府「嚴正抗議」,由於十四名台灣人已經送出菲國,這時若是「無感」抗議,不但於事無補,也難向國人交代,唯有採取具體的「有感」抗議,才能令菲律賓認知違反國際慣例必須付出代價,同時警告其今後不得再犯,什麼是足以讓菲律賓有感的報復措施?以台菲當前的交流項目中,包括菲籍外勞的配額以及台菲間的經貿投資措施,是菲國在意的區塊之一,不難找出適當項目反制。

 

第二個面向是中國問題,馬政府與對岸簽有「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現正透過兩岸協商機制將人犯送回台灣受審,這有兩種可能發展,若中方不同意交人,堅持在中國審判,這紙協議等於破產,事實上,依據兩岸司法互助協議的第十五條條文,中方可以「不予協助」,過去早已不乏顯例,由此再次凸顯當初馬政府在談判上的無能與敗筆。其次是中方同意交人,則這是循「兩岸」途徑,而非國際途徑,馬政府還是著了道。因此,這二者只有大輸與小輸之別,都是輸。

 

馬英九經常耍嘴皮子說︰他有哪一點傷害台灣的主權?現在,大家就一起來看看他如何處理這件主權遭到踐踏的實例,傷害已經造成,能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這是最後的補考機會。

 

自由時報  2011.2.4


 美濃田園曲
www.nxll.us雅俗共賞-主版面 
www.nxll.us雅俗共賞-主版面 
www.nxll.us雅俗共賞-主版面 
美濃民俗村、美濃客家民俗館週遭田園風光。
www.nxll.us雅俗共賞-主版面 
www.nxll.us雅俗共賞-主版面 
中正湖
www.nxll.us雅俗共賞-主版面
中正湖
www.nxll.us雅俗共賞-主版面
雨後的客家文物館園區
www.nxll.us雅俗共賞-主版面
www.nxll.us雅俗共賞-主版面

理財也是理人生 (網路文章)

企業家都有兩種習慣,就是「賺錢」與「勤儉」的好習慣。很多大企業家就算成了上市上櫃公司的老闆,依然對每一分錢的動向瞭若指掌;但是,有很多負債的人,卻很容易「視金錢為糞土」,甚至會「一擲千金」。你可能很難想像,很多的大企業家,連公司每天要用掉的衛生紙,都要一捲一捲的計算成本用量。


台灣車材業有一位大財主,集團從汽機車座椅、方向盤、避震器到儀表板,幾乎無所不做,但是,家境優渥的大財主,平常開車都不請司機,甚至連高齡的老母平時都是騎摩托車下山買菜。


另外,還有一個眾所週知的例子則是台灣首富王永慶。他在勤儉創業成功之後,仍然保持簡樸的習慣。肥皂快用完時,黏到新肥皂上繼續使用;搭飛機坐經濟艙不坐頭等艙,最後因為空中小姐把他請到頭等艙,不要他補票,因為感到不好意思才改買頭等艙。也因為他節儉的作風,帶到台塑公司,蔚成企業文化,使台塑成為最有管理效率的企業集團。


這些都是優良習慣─勤儉致富,最好的證明。這不是告訴你要摳門、小氣,而是告訴你對自己付出去的每一分錢,都清楚「所得」與「所付」,錢才用得有「價值」。


「性格」形成一個人的「習慣」,「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成功」。

 

一個窮人家徒四壁,非常貧窮,一位富人見他非常可憐,就起了善心,想要幫他「致富」。富人送給他一頭牛,並囑咐他要好好開荒,等春天來了撒上種子,辛勤耕作,秋天到了就有收穫,也就可以遠離「貧窮」的境界了。

 

窮人非常的開心,他滿懷希望的要開始奮鬥,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過,於是,窮人就想,不如把牛給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羊還可以生小羊,小羊長大了再拿去賣,這樣可以賺更多的錢。


只是,窮人吃完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還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愈來愈難過,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窮人心想,這樣下去還得了,還不如把羊賣了,換一些雞回來,雞生蛋的速度比較快,雞蛋馬上就可以賣錢,這樣日子就可以好過一些。但是,把羊換成雞之後,日子並沒有變的更好,反而更為艱難,窮人於是忍不住又開始殺雞,到最後殺到只剩一隻雞時,窮人的理想是徹底崩潰了。他心想:反正「致富」是沒有希望了,還不如乾脆把雞賣了,打一壺酒,得過且過,什麼事都不用再愁。


終於,春天來了,善心的富人興致勃勃地送種子來,可是他居然發現窮人正就著鹹菜喝酒,他送的牛早就被賣掉了,窮人還是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富人氣得轉身走了,而窮人就這樣過了一生。


每一個人都有夢想,但能夠堅持到底的卻不多。在「沒錢」的時候,也要能堅持不管再困難的情況都不要動用到自己「投資」和「積蓄」的本錢。你要堅信,「壓力」會使你找到賺錢的新方法,幫你還清賬單,及存下你本來可能會花掉的錢,你就能養成「賺錢」的好習慣。有些人存不到錢,是因為他們只有「破財」的壞習慣,卻沒有「理財」的好習慣,理財第一條法則就是:「吃不窮,穿不窮,不會計算一輩子窮。」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過:「一個人若想要致富,先決條件就是必須要愛錢。」這就是他的想法和性格所形成的好習慣。


朋友!「理財」其實跟自己的「習慣」是息息相關的,也跟「理人生所有課題」都是一樣的原則。

 

 

何謂牙周病?

 

牙周病起因為牙菌斑變成牙結石生成侵入牙根,致牙齦出血形成囊袋...所以預防方法就是正確的刷牙習慣與牙間刷的配合使用﹝並加用牙線預防蛀牙﹞

 

所謂亡羊補牢時由未晚,請即起注意口腔的保健,勤刷牙與牙間刷.牙線的使用..

 

牙周病與蛀牙根本上是兩回事,但若會使用牙間刷與牙線者這兩回事都可避免了,因為刷牙目的是刷除齒垢與牙菌斑,但是齒間刷不到、齒縫夾渣也刷不掉...

 

所以牙齒的保養除慎選牙刷與牙膏之外還需使用齒間刷以及牙線,牙刷負責清潔牙齒表面並按摩牙齦;用齒間刷清除齒間與其下牙齦;用牙線清除牙縫夾渣因牙菌斑的生成會日積月累逐步變成結石附著在牙齒根部表面,並侵入牙齦造成牙周病,所以健保局規定一般民眾可以每六個月一次的全口洗牙,讓醫師澈底的把每顆牙齒的牙菌斑與結石清除洗淨...

 

所以預防牙周病保護牙齒為養生另一重要課題,請閱以下影片...     

 

何謂牙周病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sad_bztszw

 

牙周病是怎麼形成的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WioWFIbN_8&NR=1

 

牙周病.VOB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zhuT9dPyOc&NR=1

 

牙周病的治療Subgingival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刮除牙齦下結石,牙根整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oT1GmTXHig&NR=1

 

 

品嘗生命,從心笑起

 

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作品以艱澀難讀著稱,但是他的個性卻溫和幽默。他的生活明朗、作品沉鬱,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特質交集,源於他有一個智障的兒子大江光。

 

在逆境中開悟生命意趣

 

大江健三郎青年時代就以「文學」作為人生的第一個壯志來追求,年輕時就受到日本文壇的矚目。沒想到三十一歲時生下第一個孩子大江光,是一個頭蓋骨不全的重度智障兒。

 

根據大江健三郎的回憶,大江光出生在廣島,當時廣島正在舉行反核大遊行,健三郎懷著混亂的心情去參加。大會之後,一群原爆犧牲者的親屬,聚集在河邊追悼死者,並為死去的人放河燈,他們把死者的名字寫在燈籠上,隨水漂流。

 

當時悵望河水,被絕望心情包圍的健三郎,也為「大江光」寫了一個河燈,隨水流去,在心裡希望,自己的孩子就這樣死去。

 

隨後不久,大江健三郎去訪問原爆醫院,聽院長告訴他,醫院裡有一些年輕醫生,由於觸目所見,都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病人,自己又不能為病人解除痛苦,終於積鬱自殺;造成深受痛苦的病人掙紮求生,身無病痛但過度嚴肅的醫生反而自殺的荒謬情況。

 

大江健三郎聽了大有所悟,回東京後立刻請醫生為大江光開刀,並立下第二個人生的壯志:與大江光共同活下去。

 

大江光雖是智障兒,又犯有嚴重的癲癇,但在父母親悉心的照護下,不只心靈澄明無染,對音樂還有超凡的才華。如今出版兩張個人的音樂專輯「大江光的音樂」、「薩爾斯堡」,引起日本樂壇的震撼,甚至被喻為「日本古典樂壇的奇葩」。

 

在大江健三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一場演講會,他對聽眾自嘲說:「據說我兒子的音樂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有催眠曲的效果,如果有人聽了大江光的音樂還睡不著,就請看我的書吧!」

 

我讀了大江健三郎的報導,心裡突然浮起「嚴肅,是一種病」這句話,就像在原爆醫院自殺的醫生一樣,他們的嚴肅所帶出來的傷害反而比受輻射的病人嚴重得多。一個人對待生活過於嚴肅,甚至可以嚴重失去生命的意趣呢!

 

給人歡樂,是件好事

 

最近在柏林影展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喜劇演員蕭芳芳,她認為即使最嚴肅的題材也要有幽默感,她說:「我對喜劇是情有獨鍾的,因為人生已經夠苦了,能夠帶給別人歡樂,是一件好事。」

 

蕭芳芳在實際生活中也飽受打擊,她年幼喪父,少女時代經歷過不順利的婚姻,中年罹患了嚴重的耳疾,即使在得獎的時刻還照顧著患了老人癡呆症的母親。

 

雖然生命有這麼多的歷鍊,由於蕭芳芳有幽默感,使她保有充沛的創造力,總是那麼可親、喜悅、優雅,遠非只靠美貌的女星可比。

 

當今之世最長壽的人瑞法國女子尚妮•加蒙,最近度過一百二十歲的生日,路透社的記者問她長壽的秘訣,她說:「常保笑容,我認為這是我長壽的要訣,我要在笑中去世,這是我的計畫之一。」

 

她對疾病,壓力,沮喪有絕佳的抵抗力,對每件事都感興趣但又不過於熱衷。一直到120歲,還保持極佳的幽默感,既樂天,又喜歡開玩笑。

 

她說:「我總共有一條皺紋,而我就坐在它上面。」「我對凡事都感興趣。」「上帝已忘了我的存在,他還不急著見我,他知我甚深。」

 

能一直輕鬆喜悅的活到一百二十歲,真是幸福的事,想一想,有許多人才二十歲就活得不耐煩了呢!

 

品嘗生命,從心笑起

 

聽說日本這幾年興起一種補習班,叫做「微笑補習班」,許多人都繳費去學習微笑,那是因為在現代社會,人們早就忘記應該怎麼笑了。

 

微笑還需要補習,其中實有深意,因為微笑人人都會,但許多人都留在「技術層面」,有的是「皮笑肉不笑」,有的是「肉笑心不笑」,如果要「從心笑起」,就需要學習了。

 

想要「從心笑起」,大概需要具備幾個基本的品質,一是遊戲的心情;二是包容的胸懷;三是幽默的態度。

 

沒有遊戲的心情,就會對苦樂過於執著,對成敗過於掛懷,便難以在苦中作樂,品嘗生命的真味。

 

沒有包容的胸懷,就會思想僵化、不能容納異見,難以接受批評,把別人視為寇仇,處處設限,也就難以歡喜了。

 

沒有幽默的態度,就不懂得自嘲,不知甘於平凡,也不會對世事一笑置之,就會畫地自限,想不開了。

 

嚴肅,真是一種病,那些外表嚴肅,內心充滿怨恨的人,是生病了。那些執著於財勢名位、不能放下的人,也是生病了。

 

如果嚴肅真是一種病,現代人大部分是生病了,只是輕重緩急不同罷了。

 

我們應該認識這種病,革除這種病,讓我們懂得笑,懂得遊戲,懂得包容、懂得輕鬆和幽默。

 

每天早晨,對和我們會面的熟人真情一笑;對和我們錯身而過的陌生人點頭微笑;或者,拯救社會就是從這裡做起呢!

 

「人生已經夠苦了,能夠帶給別人歡笑,是一件好事。」

 

 

養生深呼吸

 

為了您的健康,請做養生深呼吸! 

 

國外實驗:


深呼吸會加速消除體內毒素的速度。往往這種深呼吸及運動所帶來的清理速度,是平常的15倍。


有太多的人不知道如何正確的呼吸,所以每3個美國人,便有一人致癌。不過在運動員方面,致癌的比率僅有1/7。

 

知道原因嗎?

因為運動員的血液能充份得到最重要的維生元素-氧,同時他們身體的免疫系統,發揮最大的功能,來推動淋巴系統的活動。要想好好清理自己體內的系統,你就做最有效的呼吸法:那就是每吸一個時間單位,便得彆氣四個時間單位,吐氣兩個時間單位。

 

例如:你吸氣花了4秒鐘,那麼彆氣就得16秒,吐氣8秒。

1.      為何吐氣得花兩倍的吸氣時間呢?那是要讓你的淋巴系統能充份排除毒素。


2.為何彆氣得花四倍時間呢?因為這樣才能使血液充份地利用氧氣和推動淋巴系統。

 

所以當你呼吸時,你吸足呼盡,把體內血液�的毒素完全排光。

 

每天3次,每次來10個深呼吸。持之有恆地去做,它的效果遠勝過食物和維他命丸所能提供給你的。 

 

方法:用鼻子吸氣5秒,憋憋20秒,呼出10秒,計35秒為一次,一天分早中晚各做十次;方法很簡單,持之以恆效果才會大!    吸 -彆-吐  1:4:2

 

 

燙傷處理新法 ! 請轉寄友人,只要用得到一次, 就是大功德..


   

★ 燙傷不留疤.....超好用


未破皮處之燙傷處理
(熱水、熱湯、熱油、摩托車煙管、蒸氣燙傷)


燒傷如果沒有馬上降溫與止痛,未來的辛路歷程是可想而知。當燙傷時第一時間不是很痛,是因為身體有百分之
0.9的鹽繼續吸皮膚發炎的熱,但時間越久而變成越來越灼熱疼痛,我們用鹽把熱吸過去就不痛了,因為鹽有吸熱和滲透的特性,民俗廟會過火撒鹽就是這個原理。


我向一位年長的婦女說燙傷須馬上泡冰鹽水:有一次她跌倒整隻手掌插入熱油鍋裡,她整隻手掌藏入鹽堆裡,結果手心手背都好了,指縫起水泡是因為沒有把手指頭張開,還高興的向我說謝謝。


像一般家庭小燙傷:沖水後用很厚的鹽再用濕的面紙敷蓋,偶爾加水!!只要離開鹽不痛約三小時就好了,不需敷藥也沒有留下疤痕。

 

之前去看中醫師時,有病人問醫師有沒有可以抹燙傷的藥膏,我當場聽到醫生跟病人說:已破皮的話,去中藥房買大黃粉30 + 蜂蜜適量混合成膏狀,抹在傷口上,就可以快速讓傷口復原不留疤。


剛好我在自助餐廚房工作時,因為將菜餚從蒸籠端出來,不小心讓燒滾的湯汁給潑到手指,整層皮被拉了起來,當時痛到想叫爹娘
....


當時已忘了急救步驟,腦海中一片空白,只浮現大黃粉與蜂蜜跟醫生的對話,於是就藉這機會試試這個方法,每兩小時換一次藥,結果發現三天後,傷口生出新肉,連指紋的紋路都很明顯,第七天已經恢復正常。

後來其他同事被油燙傷,被水燙傷,我也是用這種方法幫忙處理,效果不錯,也增加同事之間的感情....跟大家分享^^ (註:皮膚未破皮用大量的鹽沒有關係))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