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批少量时代的多技能员工培养体系
=============================================================================
时间地点:
2010年11月12日 深圳
2010年11月18日 上海
==============================================================================
课程背景:
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制造企业用工成本显著上升,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暴发,中国制
造业的的整体数量和规模,无可避免地面临着收缩的压力.倒闭、亏损、裁员的信息几乎
骇闻惊人。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裁员并不是出路,可是对多数制造企业来说,不裁员就会没有出路
。通过减员固然可以降低成本的压力,但是从积极的意义上讲却削弱了企业的人力资本。
是的,销售量虽然下降了,但是顾客的期望并没有降低。甚至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市场
对产品和企业的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解决用最少的人,做更多的事和把事情
做好,同时还必须是高效率、低成本和高品质的问题呢?
培养"多技能员工"!"多技能员工"在丰田称呼为"活人、活空间",即鼓励员工
都成为"多技能员工"以创造最高价值,这也企业何以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培养"多技能
员工"原因。构筑多技能员工培养体系,让制造企业从容应对环境、市场的变化,提高企
业的应变能力及提高企业竞争力!
该课题不但可以为企业解决减员后如何优化人力资本的问题,而且还是解决多品种小
批量生产的最佳方案。
课程收益:
●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有利于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及各岗位员工之间的互相理解配合,降低内耗,增加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的柔性,节约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
●随时调整不同岗位上的作业任务,灵活自如地安排人员,使员工做到一专多能或全能发
展,增强员工的工作兴趣,保持员工工作热情、新鲜感和挑战性;
●培训员工提高工作的价值的含量,不同工作岗位上学习到新的技能和知识,成多面手;
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对其职业素质和竞争力都将是一个好的提升。
谁应该参加:
适合总经理、制造经理(总监)、人力资源经理(总监)、产品技术经理(总监)以及制造现场
基层领导者
培训形式:
讲师讲授、案例分析、理念撞击
课程用时:
1天/6.5个小时
==============================================================================
第一章: 多技能员工的起源与发展
多技能员工的正确定议;
讨论题:到底谁是制造业今天的牛人与红人
关键词:职能/技能/工位/工序
多能工的起源
---昨天的水蜘蛛;
走过令人向往的时代
---多能工诞生的三大目的;
多能工的兴起
---制造业生产特征的划时代变革.
第二章: 构筑多能工培养育体系的四大要点
多能工培养成功的关键
---领导重视;
多能工生存的基础
---良好的员工生存环境;
多能工成长的中流砥柱
---高素质的基层管理队伍;
系统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构筑完整的多能工培养体系;
多技能员工训练系统构筑;
多技能员工作业系统构筑;
多技能员工激励系统构筑;
第三章: 多能工培养体系的三大模块
多技能员工训练系统构筑
计论:谁是首当其充的责任者?
培养多能工的四个主要原则;
分享:NPS多能工培养的五个步骤;
多能工培养计划的八大内容;
案例:某公司多能工培养计划与实践;
多技能员工作业系统构筑
多能工作业的四大要点;
深刻理解标准作业的三大内涵;
案例: 实现多能工培养从说服到舒服的跨越;
多能工培养必须与生产方式改革并行;
生产线的"三化"改革方向;
设备的"三不原则";
案例:某日资企业数据化快速换线管理系统分享
多技能员工激励系统构筑
讨论:怎样才能让多能工生存下去?
讨论:你说自己公司多能工生存环境很好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
双赢的直接利益激励法;
案例:推进式U形拉作业奖励制度;
员工直接参与管理的精神激励法
案例:某知名企业下级评价上级的具体方案;
第四章:多批小量与快速生产
构筑快速换型系统
构筑快速换型系统的目的
制造业换型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换型过程中主要出现的三种情况
换型系统构筑的技巧
换型过程中的其它注意事项
"效率管理"技巧分享
提高工厂效率的三大原则
提高工厂效率的四大要点
提高工厂效率的三忌
对提高工厂效率的几点建议
解决一个首要问题--扫除思想障碍
研究具体的效率提升方案
确立目标,树立信心
改变组织,击发激情
==============================================================================
讲师介绍:陈志华老师
-工商管理硕士
-国内制造管理专家
-MMC制造管理中心高级顾问
曾在全球最大的线圈制造商胜美达(SUMIDA)、日本卡西欧电子(CASIO)任职达13年,
历任品质主管、I E 经理、生产经理、制造总经理等;曾师从小川一也(日本能率协会管
理中心专家, 日本WF&IE研究第一人,日本制造业研究的国宝级人物)专门研习标准工时
与动作研究曾先后多次被派往日本和新加坡进修及培训(丰田JIT生产方式,对NPS有系统
及深入研究和实践), 陈老师尤其擅长现场一体化管理(计划,成本,纳期,质量,技术,人
员)。主讲课程有:《构筑高精度标准工时ST管理系统》、《多技能员工培养体系》、《多
批少量生产方式实务》、《微利时代的精细化现场管理》、《全能班组长训练》等,主要
出版物《反省中国式工厂管理》、《挑战80后管理》等。
陈老师曾为联想、松下空调、格力电器、通用电气、艾默生、华为技术、飞利蒲医疗
系统、霍尼韦尔、ABB、柯尼卡美能达、奥林巴斯、富士-施乐、友达光电、东方通信、裕
元制造集团、李锦记、曼秀雷敦、科勒洁具、步步高、西安杨森、亚伦国际集团、一汽丰
田、东风汽车、福田汽车、江铃汽车、延锋伟世通、秦山核电、创维、雅马哈、锦湖轮胎
、广东溢达、镇泰玩具等近千家客户提供过培训或咨询服务,至今有近万以上人次接受其
专业课程训练。
十几年知名日本企业的制造管理实战经验,精辟的案例讲解及深刻的观点阐释,让陈
老师讲堂上游刃有如。因其授课内容的实用性高,被学员们誉为所见过的最实在、最切合
实际的培训师!
来自学员的评价(节选):
◆ 陈老师的表达浅显易懂,因是从基层成长,所举例子恰当合适,实用性强。课程很好地
从人性、感情等方面阐述如何做好一个管理者,同时还应该从技术层面研究做好管理工作。
--上海通用电气有限公司/张一
◆ 在学习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所有的生产管理问题,陈老师都能给予详细解答与指导!
--联想电子/肖亚林
◆ 陈老师的工作经验非常丰富,课程内容是对我们平时工作非常好的汇总。
--柯尼卡美能达光学有限公司/王萍
◆ 因为与目前工作相关,且内容介绍讲解很实用,老师很清楚工厂生产方面的状况和实际,
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华为技术/潘晓军
◆ 陈老师的培训是灵活、流畅、生动、快乐的学习。
--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杜慧
◆ 陈老师非常有感染力,课程时间节奏控制非常好。
--(美资)珠海保税区光联通讯有限公司/马强
◆ 陈老师的的培训生动,具体,实用性强,为日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
--武汉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张慧
==============================================================================
会务组织:M M C 制 造 管 理 中 心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8899,628
华东地区专线:021-5109,9475
广东地区专线:020-3452,0981
电 邮:hrlawclub@ 126.com
费 用:1,300元/人 (包括培训费/资料费/午餐费/早点茶点/税金)
=============================================================================
参加回执(传.真:020-62351993 021-51062638)
现本公司报名参加《多批少量时代的多技能员工培养体系》培训课程,请给予确认。
公司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训联系人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
移动电话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人数_______ 费用总计______元
参加人一 _______________ 职位 _______________ 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人二 _______________ 职位 _______________ 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人三 ________________ 职位 _______________ 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人四 _______________ 职位 _______________ 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加人五 _______________ 职位 _______________ 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付款方式: (请选择打"√") □1、现金 □2、转帐
参加地点:
□ 2010年11月12日 深圳
□ 2010年11月18日 上海
================================================================================